這是一次很好的自我提升的機會,使我可以開拓自己的教學視野並親身感受加拿大文化的方方面面。三個月的留學生活使我在教育教學理論,課堂教學實踐,語言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同時也對加國的歷史地理、人文社會、風土人情、自然環境、娛樂消遣、飲食住行以及宗教信仰等各個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自身的專業素質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這些都將對我以後的英語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一、行前準備
出國前,我們在北京語言大學出國培訓部接受了為期1個月的行前培訓,為赴加拿大3個月的短期研修做準備。北京的一個月讓我學到了很多,為後來在加拿大的三個月學習奠定了基礎:綜合技能課幫助我進一步了解了國外的禮儀禮節,增加了詞彙量,提高了閱讀的能力,掌握了閱讀的技巧;學術聽力和情景聽力教會了我如何去捕捉一些信息,聽懂別人說的內容;情景口語讓我能大膽開口,互相能懂就可以,不要去考慮細微的錯誤,關鍵是要開口說。北京的一個月是短暫的一個月,但老師們不辭辛勞的教給我們各種注意事項,讓我們少走不少彎路。北京的一個月是收穫的一個月,學到了能適應國外生活的一系列生存能力。
二、個人學術研修收穫及自身教學反思
三個月的培訓學習目的在於提高自己,在提高自己專業素養的同時,還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把加國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帶回我的學校,分享給同事,運用於教學,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1.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教學的有效性,更多的體現在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加拿大的教育教學做法充分應正了這一點。渥太華大學專門為我們安排了兩個星期的課程來讓我們學習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有效的整合, 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兩個星期以來,老師們分別從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進行了整合教學。通過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使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充分實現寓教於樂。英語學習中的聽和讀都屬於輸入過程,而說和寫屬於輸出過程。輸入與輸出是相輔相成的,輸入地道的英語才能輸出純正的英語。本期課程老師們給我們介紹了很多地道英語的輸入渠道,且是通過各種有趣的途徑而不是枯燥的「讀、記、背「。例如:VOA:world news for ELL就是一個很好的輸入渠道,在這你不僅可以聽到地道的美音,讀到地道的英語表達,還能了解時事,與其他學科接軌,真是一舉三得。對於說可以採用Voki軟體,將模仿與練習有效結合。再此軟體中學習者可以自由選擇要模仿英音還是美音,使發音更地道純正。寫作更是平常教學中的一大難題,由於學生人數較多,很難做到一對一的批改,所以平時練習效果不佳。今後可以採用Language Tool來提高寫作練習的有效性。此軟體使得學生自改與老師一對一修改有效結合。可以把學生寫的作文放到Language Tool中,句型與語法錯誤的地方就會變成不一樣的顏色,老師可以先把變色的這份發給學生自行修改,然後再把正確的版本發給學生,提高寫作的教與學。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關於詞彙,語法等方面的小遊戲,學生可以在課餘時間通過玩遊戲的方式來學習和鞏固詞彙,語法。將英語學習中兩項枯燥的內容轉換成了趣味性的學習。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由此可見,「樂」應是學習中的最高境界,是最能實現學習目的的最佳境界。
想想以前自己的教學中,用的最多的是以幻燈片的形式來呈現內容,偶爾運用上視頻和音頻來輔助教學。基本上以課本內容為主,形式較為單一,且對學生信息知識面擴展不利。此次學習學到用很多不同的方法來呈現,以及將同課異構能更好的運用到日常的教學中。使教學擺脫單一乏味,讓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去網絡世界裡探索與發現,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式探索,實現教育的最終目的「授之於漁」。
2.近距離體驗加拿大中學教育
(1)有特色的學校文化建設及德育滲透
在加拿大參觀的三所中學中,每個學校不同的文化建設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學校的校園文化牆和班級文化都做得非常好。這三所學校的長廊裡,到處都是學生的作品,不僅展示了學生的風採,也讓更多的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無論是Frank Ryan Catholic Intermediate School,ST. Joseph Catholic High School還是KITIGAN ZIBI KIKINAMADINAN School, 進入學校後映入眼帘的全都是學生各式各樣的原創作品,內容豐富,富有震撼力。還有在這幾所學校長廊上都會看到每屆畢業生的畢業照,有的學校還有每年全體教職工的合影,以及學生藝術節或演出的合影等。ST. Joseph Catholic High School的牆文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進入學校的大廳時,最醒目的是全校每個學生所畫的水粉畫,每個學生都有一小塊可以用來展示自己作品的地方,聽校長介紹,每個學期學生都會更換不同的作品。學校的長廊、牆壁都變得會說話了。
他們的教室布置也各有特點。每個教室牆上都有學生的手工作品展示,有班級公約,有學生評價一覽表,還有有關於學習方法的圖片,教學輔助圖片,有培養學生良好性格特點的圖片,有學習策略及目標達成標準的壁報等等。凡是經常要用的都能在牆上找到,可見每一面牆壁都滲透著他們的教學,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學到了知識。
(2)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真正地參與到互助學習中,教師的指導恰到好處。
小組合作學習在各個學科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教師都會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他們非常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課堂參與度比較高,小組活動的結果也是比較有實效性的。在ST. Joseph Catholic High School我們聽了一節課,老師在前一天讓學生兩人一組去選擇比較感興趣的地方,收集資料與同學們分享。分享後接受同學和老師的提問,再由老師給予點評,作出相應修改。修改後列印出來,這就是兩人合作的作業。每個組的孩子都在認真參與其中,並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務。老師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做事情,而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取知識的方法。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活動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課堂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借鑑學習。在學生今後踏入社會以後,更重要的是學會合作,有團隊精神,而在學校期間的正確引導和培養,必將為社會培養更多複合型人才,這種合作能力是每個人在生存中不可忽視的能力。
在以前的教學中,總是覺得教學內容繁重,而小組合作學習比較費時費力,課堂上以老師講解學生聽為主,但似乎效果平平。通過這次學習更深刻的體會到「告訴學生,學生會忘記;讓學生在做中學,學生才會記住」。在將來的教學中應該多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把教師的引導和學生自主學習有效結合,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3.理論與教學實際的結合
渥太華大學的老師們非常細心周全的給我們安排了各種課程,從理論到實踐,循序漸進。
Gloria幫助我們更進一步的分清了在ESL(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和EFL(英語作為外語)不同的語境下學習英語的不同,以及各自在教學中的不同側重點。Dr. Fleming給我們介紹了關於語言的一系列知識(語言的概念、英語的歷史,不同的語言學習方法、語言學習的影響因素)。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突然覺得長期以來困擾著我的一些教學中的問題清楚明了了不少。
我們此行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我們的英語口語,回國後能在課堂上儘量用英語授課,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所以渥太華大學專門給我們設置了語言訓練課。授課的David 和Jessica 緊緊圍繞這一目的設計了各種高效有趣的課堂活動。讓我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練習我們的口語。我們語言課的課堂不僅在教室,可以是任何一個可以達到教學目的的地方,例如,我們說去餐館吃飯遇到問題,希望得到一些建議時Jessica突然靈機一動,臨時更改了教學計劃,把課堂直接搬到了餐館。讓我們更直接的體驗了西方餐桌文化,在實際語境中練習口語。
這門課不僅對提高我們的口語有很大幫助,而且還給了我很多教學方面的啟發。第一,每次上課前幾分鐘的熱身活動,時間不多,但能充分把學生的注意力收回到課堂上。對比自己以前的教學中就不太注重課前的熱身環節,總覺得有點浪費時間,所以有時學生上課了幾分鐘之後還沒進入狀態,特別是炎熱的下午更是嚴重。在這門課中深刻體會到,課前熱身並不是浪費時間,而是使課堂效率更高,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第二,課堂不僅局限於教室,任何有助於教學目實現的場所都可以成為教室。
對教學法的專門學習,也是作為一名老師最需要學習和提升的技能。Gene培訓的內容有英語閱讀教學法、寫作教學法,語法教學法、課程評價的計劃和設計等課程,教學內容十分充實。通過「合作學習」 「主動探究」 「師生互動」 「生生互動」等教學模式給課堂注入的生機與活力。
在老師精心準備的課堂上,我得以零距離感受加拿大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忽然之間意識到原來英語可以這樣教,為自己日後的教學實踐獲得了很多寶貴的啟示。
三、對回國開展英語教育的作用和影響
研修項目已接近尾聲,回望這將近三個月的學習,不得不感慨到加拿大的學習著實讓我提升不少。 經過三個月的訪學,對照國外英語課堂教學的模式,重新審視國內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我深深感到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人情感,發揮學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進一步認識到實踐新課程標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要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合作的機會及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
2.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往的英語課堂教學,教師多數扮演的是一種家長式的角色。教師應該 「走出演講的角色」,轉而成為「激勵者、促進者、輔助者和協調者」。
3.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結構。長期以來,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和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的任務常常是「教」,學生的任務是學,「滿堂灌」現象較為嚴重。所以要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研究學法」為重心,並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學」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學生愛學習,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注重語言交際功能,創造實用的學習環境。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communicate),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際,不是我教你學。為了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應注重交際策略的應用,積極培育課堂真實交際的氛圍,同時儘可能地創設虛擬真實情景進行虛擬真實交際。創造積極實用的學習環境。儘可能的使用學生學過的也能運用的英語進行教學,提出要求,講解語法,解釋課文,在長期積累過程中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學生既有語言交流的願望,又學到很多實際有用的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