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就職於矽谷科技公司的僱員通常擁有令人豔羨的薪水。隨著數位化風潮的廣受矚目,這些圍繞在以0和1組成的數碼世界裡的技術人員們風頭正盛,幾乎要蓋過傳統意義上的高薪行業職員,這指的主要是醫生和律師。
但彭博社近日一篇文章給出了反向意見,在援引美國勞工統計局關於行業薪酬排行的數據後,文章以輕鬆的口吻勸誡,「忘了矽谷吧,在美國當醫生的報酬仍然更高」。
數據顯示,美國薪資最高的五份工作,有四份與醫學和牙科領域相關。其中全科醫生收入最高,年薪中值達到20.1萬美元。相形之下,一份技術工作的薪酬排名則至少在第10位:計算機和信息系統管理的年薪中值約為14.3萬美元,軟體開發則排在第36位,年薪中值為11萬美元。
直接的數值比對或許是對就業市場偏好的某種反映,但僅僅是一個側面。薪水高低與投入成本、就職年限的邊際效應及行業性質有更為複雜的關係。
在美國某醫學院就讀的甘心悅告訴界面新聞,傳統上進入醫療行業的門檻相當高。「在美國,醫生是指完成了4年本科教育,4年醫學院教育,以及3年住院實習的人。進入醫學院有相當難度,必須是本科期間成績拔尖的學生。」
她補充道,「真正踏入職場時,你事實上已經放棄了7年的收入,可能已經借了六位數的貸款。」
來比較一個類似水平的軟體工程師,從優秀大學獲得學士學位,畢業時成績名列前茅,他很可能成功進入FAANG(對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蘋果、在線零售巨頭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統稱)中的任一家。當醫學院的學生正式披上白大褂,前者已經擁有了約7年的工作經驗。據在美國亞馬遜工作的程式設計師徐青稱,這時的年薪約在25萬-30萬美元較為常見——比起醫療行業不遑多讓。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一份最新報告,印證了上述數字。報告顯示,谷歌員工的收入最高,2018年其中位數年薪為24.6萬美元,Facebook則以22.8萬美元排名第二。
即便是入門級薪資也頗顯競爭力。美國人才招聘平臺Glassdoor的數據顯示,位列前三的入門級崗位為數據科學家(年薪中值9.5萬美元)、軟體工程師(9萬美元)及產品經理(8.9萬美元)。醫療行業排名最高的是物理治療師,這個行業的新人年薪中值約在6.4萬美元,排在第22位。這份榜單是Glassdoor使用2018年25歲及以下美國員工的薪資數據整理得出。
而在美國行醫,總報酬差別則相當大。甘心悅介紹道,選擇當醫院僱員、診所執業醫生和私人執業醫生的收入差異鮮明。吸金能力最強的是私人執業,「雖然平均利潤不及以往豐厚,但仍能產生巨額收入。許多醫生作為私人診所合伙人的年薪遠遠超過50萬美元。但工作時長非常瘋狂,風險也比較高。」
一名矽谷大型科技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則回應界面新聞稱,比起在診所執業的妻子,他的職業道路至今總是掙的更多,「我的工作時長大約是她工作時長的70%,而且我在讀書期間欠下的債務更少。」
但他同時也意識到行業特質對兩個人未來預期薪酬的影響。「10年或15年之後,她可能會比我掙得多。」他說。在科技公司,中年程式設計師並不是一個吃香的稱呼,而醫生行業卻沒有這層顧慮。
「如果她不再當一線醫務人員,她還可以成為一名醫療諮詢,或是指導疑難的醫療項目等等。那會兒她的薪資可能會在40-50萬美元。如果急需要錢,她甚至可以去醫療資源更為稀缺的中部地區。這會給她的薪水帶來相當可觀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