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面試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是比較難的一環節了,教學設計是試講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本欄目為各位考生提供2020教師招聘面試試講備考資料。
一、教學目標
1.識記並理解農業生產的主要區位因素及其發展變化對農業生產和區位選擇的影響。
2.通過案例探討農業區位因素,培養層層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3.樹立農業生產要因地制宜、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增強熱愛家鄉情感和熱愛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影響農業區位的主要區位因素。
難點:社會經濟因素對農業區位的影響。
三、教學方法
小組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教師播放「泰國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種植與澳大利亞牧場」的圖片,提出農業的概念並提問:為什麼在泰國的湄南河平原地區進行了水稻種植,而在澳大利亞的牧場卻發展了畜牧業?從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1.農業區位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找出農業區位的含義。
【師生總結】農業區位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農業生產所選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農業與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聯繫,這些因素就是農業的區位因素。
2.農業區位因素
【教師活動】教師展示具體事例並提問,分析影響農業布局的農業區位因素:
(1)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氣候)
(2)三江平原與青藏高原都比較冷,卻出現了不同的農業類型(地形)
(3)杭州的「明前龍井」引到日本,種植效果不佳(土壤)
(4)天津濱海新區近年出現大面積葡萄園,幾年前卻很少(市場)
(5)福建的平和琯溪蜜柚幾年前銷量不佳,現在遠銷海外(交通)
【師生總結】
自然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會因素:市場、交通、政策、科技。
3.農業區位的選擇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探究教材上的活動:思考這些農業生產的布局和變化主要受哪些區位因素的影響?為什麼?
【學生活動】4人一小組進行思考討論。
【師生總結】
(1)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滿足水稻好暖喜溼的條件,利於水稻的生長;而地中海氣候熱量充足,但高溫期降水少,不利於水稻的生長。
(2)受地形條件限制,這樣可以充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
(3)受市場、價格及政策的影響。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活動】展示案例:
(1)蔬菜大棚(反季蔬菜、水果)、梯田(丘陵地區)、噴灌(以色列滴灌技術)。
(2)在市郊形成以蔬菜、花卉、肉類生產為主的城郊農業帶;美國東北部成為專門的乳畜帶。
(3)發達的交通和保鮮技術是荷蘭成為著名的鮮花供應國。
【教師提問】這些都是改變了農業的什麼區位因素導致了農業區位選擇的變化?
【學生回答】改變了局部氣候,地形,水源,科技,交通,市場等區位因素導致了農業區位選擇的變化。
【師生總結】由於人為改變了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使農業區位選擇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
作業:思考農業區位因素的影響重要性是一成不變的嗎?下節課進行成果分享。
五、板書設計
推薦閱讀:
2020福建教師招聘試講備考:高中政治《實踐及其特徵》
2020福建教師招聘試講備考:小學道德與法治《誠信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