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一講糖尿病足的篩查方法。糖尿病足的篩查包括下肢查體、周圍神經檢查和周圍血管檢查三個方面。
下肢查體
這項檢查需要由專科醫生進行。主要是看下肢及足部外觀及膚色是否正常、有無潰瘍及感染,是否存在周圍神經病變,以及有無下肢血管病變。具體包括:
1)下肢和足部皮膚是否正常。有無發紫或腫脹?有無皮膚乾裂、破損或潰瘍?
2)足部外形是否正常。是否有拇外翻、錘狀趾及扁平足?是否有胼胝或雞眼?
3)腳趾、趾甲的狀況。是否存在鞋襪造成壓痕和發紅?趾甲修剪的情況如何?趾間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4)關節的穩定性以及肌肉的力量。步態是否異常、鞋子的磨損情況等等。
周圍神經檢查
檢查足部是否有痛、溫、觸覺的減退或喪失。包括:
1)觸覺檢查:用10g尼龍絲,輕輕划過腳背及腳底皮膚,看患者的感覺情況。判斷是否存在輕觸覺消失或減退。
2)痛覺檢查:用大頭針(或縫衣針)鈍的一端以一定的壓力觸碰足部皮膚,看患者痛覺。判斷是否存在痛覺減退。
3)溫度覺檢查:用冷涼的金屬體觸碰腳部皮膚,檢查腳部皮膚是否感覺到冷涼;或用37℃~37.5℃的溫水浸泡雙腳,是否感覺到溫熱。如果沒有感覺,表示雙腳已有明顯的溫度感覺減退或缺失。
4)震動覺檢查:用128 Hz音叉檢查震動覺。
5)兩點辨別覺檢查:病人閉目,用分開的雙腳規刺激兩點皮膚,如病人有兩點感覺,再將兩腳規距離縮短,直到病人感覺為一點為止。正常身體各處能夠辨別的兩點間最小距離不同,這項檢查可以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兩點辨別覺減退。
6)神經電生理檢查:檢查神經傳導速度和肌肉功能,判斷是否異常。
下肢血管檢查
主要檢查下肢血管有無狹窄或閉塞,了解下肢血供情況。包括:
1)觸診法:觸摸皮膚是否發涼,了解末梢循環情況,觸摸足背動脈及脛後動脈,如果血管搏動清晰有力,說明血運良好,發生血管病變性足部潰瘍的風險較小,即使足部有潰瘍也易癒合;相反,如果摸不到或脈搏很細弱,表示足背動脈供血不足,這種情況常提示在足背動脈上端有大動脈血管狹窄或梗阻。
2)輔助檢查法:可採用都卜勒超聲測定踝肱指數,血管超聲、血管造影等方法直接檢查是否存在血管病變。下肢動脈造影的優點是對下肢動脈血供情況及血管壁狀況一目了然,診斷精確,缺點是檢查費用高和有創傷。一般糖尿病足病應用不多,主要用於截肢平面的診斷選擇。X線檢查也是一項常用的檢查。可以檢查骨骼損傷的情況,包括骨質破壞、骨髓炎、骨關節病等等。
與其他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相比,糖尿病足相對容易識別且預防比較有效,因此,儘早識別糖尿病足病的高危因素並採取積極對策,可以有效降低足部潰瘍的發生。建議大家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對於高危人群,可以增加到每半年或者3個月檢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