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的誠信原則

2021-01-08 如脊安

誠信原則是什麼

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從業之要。我們認為誠信原則在社會上可以作為一個相對的標準用于衡量世間萬物。宇宙能夠演化至今,至萬物,宇宙法則是絕對誠信的。萬物作為宇宙的產物,包括人類,要遵循這個規則;不管是個體,企業,萬物在自然中,在和諧共存發展為基礎的前提下,遵守誠信原則。

論誠實信用原則

古人云:「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意思君子要重守承諾,言而有信。實際上為人處事都要講誠信,誠信原則適用於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適用於萬物。世間萬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人類在共建和諧發展的社會時,應善於保護生態平衡,誠信原則應用於正道。

君子一詞後面演化成小人的對立面,跟儒家思想的不斷分化,社會利益階層往往因私利排擠他人,分別出君子與小人的對立。明朝時期達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明朝時期經常皇帝駕崩沒有子嗣另立其堂兄弟的兒子為接班人,士子會糾結於皇帝按禮儀改稱駕崩的皇帝為父親,改稱自己的父親為叔父,還是依照原有的稱呼不變,由此引發士子間互相詆毀,互相認為自是合乎禮制的是君子,對方是小人,引起相互間不斷廝殺。明朝皇帝大都執行無頭政治,皇帝基本不上朝,宦官當權,政令根本無法實施,士子間卻依舊爭鬥不休。

孟子說「大人」可以不用講誠信,認為帝王者更不用講誠信。事實是這樣的嗎?縱觀歷史,失信與民的政治最後都導致動亂,一個國家不可能是一個家庭的國家。我們無法用絕對的標準去衡量一個人是不是符合誠實信用原則,但是我們不能忘記為人處事要誠實守信,方能立於不敗之地,不要貪圖一時利益,黑了良心,致子孫後代於危險的境地。

誠信原則要求我們怎麼做

我們了解了誠信原則,知道做人要講誠信,那麼誠信原則要求我們怎麼做?我們認為做人要知行合一,首先在答應別人事情以前,要思考清楚,做這個事情是不是正確的,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到,是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同樣的,一個人要是表面說的很好聽,任何事情都隨便承諾,這種人是最容易失信的,一般是不講信用的。

我們能不能做一個誠信的人,還得從小事做起,知行合一,不輕諾,言行一致。讓我們一起做一個誠信之人,讓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相關焦點

  • 誠信法律原則與誠信道德觀念
    誠信原則本是經濟活動中形成的一種道德規則,後上升為法律原則,而且其適用範圍逐步擴大,不僅適用於契約的訂立、履行和解釋,而且最終擴展到一切民事權利的行使和民事義務的履行,成為民法的基本原則。誠信原則作為民法的一個基本原則,是道德的法律化,反映了人類社會生產和協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在經濟活動中,誠信功能的發揮離不開相應的道德觀念。
  • 如何理解最大誠信原則
    如何理解最大誠信原則?簡述最大誠信的含義。最大誠信原則的含義,最大誠信原則是指保險雙方以最大誠信態度訂立保險合同,為實踐最大誠信原則,最大誠信原則而有告知和保證制度。最大誠信是指訂約雙方必須誠實守信,最大誠信原則如實告知重要情況,最大誠信原則不得故意隱瞞,並保證保險條款得以正確履行。最大誠信原則就是指當事人一方對另一方不得隱瞞、欺騙;信用就是指當事人雙方應當互相信任,全面地勝行自己的義務。
  • 理性與普世
    在這個意義上,強調柏拉圖主義中的普世向度,的確有些牽強。而這也提醒我們,形上哲學體系中的諸向度,在從原體系中挪移出來的時候要非常小心,因為很可能就擴大了原有概念的外延,比如上面提到的「普世」。在我看來,如果他能意識到這一點,他的著作要通俗易懂得多,而且其在歷史上的建樹絕不遜於哲學上的。如果說康德以降的德國哲學在構造一個嚴密的形上學體系,並且,無疑這些形上體系有著普世的傾向,那麼,除了在哲學領域外,其「普世」的範圍也僅僅限於德意志,甚至更小的區域。而這個時候,英帝國已經是七海之主,對於德國哲學的普世主義,經驗主義者們是並不在意的。
  • 民法典基本原則:誠信原則、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綠色原則
    專欄《民法典(總則編)》第5章 民法典基本原則之二:誠信原則、法與公序良俗原則、綠色原則《民法典》第7條【誠信原則】《民法典》第7條一、誠信原則人世間,誰都哪怕是壞人也願意跟一諾千金的人來往,做生意最怕碰上開「空頭支票」之人。「誠者,天之道也。
  • 《民法總則》誠信原則考點歸納!
    《民法總則》第7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誠信原則(Treu und Glauben)是指應依忠誠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和維護他人之信賴。誠信原則在法考中是重點,法考中常通過案例考查某行為是否違反誠信原則。
  • 社會缺少誠信,民法典就在第七條規定了誠信原則:缺什麼來什麼
    上一講,我們講的是公平原則,即權利與義務相一致原則,有什麼樣的權利就對應著什麼樣的義務,這一講我們來講《民法典》第七條。一、原文摘抄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二、新舊對照民法總則第7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 一點「典」 | 民法典:遵循誠信原則
    一點「典」 | 民法典:遵循誠信原則 2020-09-10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理解保險裡的「最大誠信原則」?
    而如果投保人「忘了告知」、「以為不用告知」或者刻意隱瞞,這些就都屬於違反了最大誠信原則。除了未入職告知健康信息以外,在買意外險的時候沒有告知自身的高危職業(高空作業、鋼鐵工人、交警刑警、貨運司機等);在購買高保額的壽險時未提供財務收入證明;公司在給員工購買團體意外險時,對自身經營狀況、員工數量、在編崗位等沒有如實告知,也都是違反最大誠信原則。
  • 普法課堂四:《民法典》中的誠信原則是什麼?
    民法典與生活同行一、基本原則2、《民法典》中的誠信原則是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第五百條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 每周讀「典」 | 《民法典》中的誠信原則是什麼?
    每周讀「典」 | 《民法典》中的誠信原則是什麼?榮縣人民法院「每周讀『典』」欄目與您共同分享《民法典》的亮點法條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 陶老師的普世教育
    標題在《陶老師的教育理念》和《陶老師的普世教育》中徘徊了半天,不管哪個標題都有被認為是標題黨。
  • 《稻草人》中的普世與童心
    《稻草人》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是描寫人民疾苦的,在遠離了戰爭與困苦的當下,孩子們可能很難理解作者彼時的普世情懷,但在我讀來,卻每每不由得感動不已。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當屬和文集同名的《稻草人》,在故事中,作者通過稻草人的眼睛,看到不同的人承受著不同的苦難,但卻無法言語,無法行動,其中的無奈與痛苦,徒有菩薩般普世的心腸卻沒有辦法普度眾生,最後只能默默地倒在了田地中央。這種「童話」,對小朋友稚嫩的心來說,或許太過沉重了。但正是這種普世的情懷,使得葉聖陶先生的形象在心中驀地鮮活了起來。再不僅僅是書中提到的「教育家」之類冷冰冰的文字。
  • 普世華康王弢: 腫瘤基因檢測「老兵」的新徵途
    由此估算,普世華康目前估值為6億元人民幣。   王弢說,普世華康2015年-2016年將有一筆更大的融資計劃,「一方面是為了收購和擴張,構建包括體檢中心、檢測機構、醫院、用戶等產業鏈上下遊在內的腫瘤預防+康復平臺,另一方面為了將我們的腫瘤檢測費用降到最低,建立對後來者的價格壁壘。」
  • 每日一《典》誠信原則填補合同漏洞、彌補法律空白,實現公平正義
    【條文】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理解與適用】本條規定了民法的誠信原則。一、誠信原則在民法中的法律地位。誠信原則作為民法最為重要的基本原則,被稱為民法的「帝王條款」,是世界各國民法公認的基本原則。
  • 可能是誠信原則沒有被理解和遵守,來看看它的作用
    大家在購買保險產品的時候應該都知道,如果想成功購買一份保險產品,那麼首先就必須要遵守一個原則,那就是最大誠信原則,如果在投保的時候沒有如實告知自己的真實情況,那麼不僅拿不到該有的保險金情節嚴重的還會被當作騙保處理。那麼就有人好奇了,這個最大誠信原則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所有的保險都要遵守呢?
  • 弘揚普世教育 促進世界和平——二〇一六年教科文組織國際和平會議閉幕辭(淨空老和尚開示)
    於是人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出現偏差,偏離了仁義禮智等做人應有的德行,一味追求財色名利與物質享受;為了滿足自私自利,不惜損人利己;為了發展經濟,不惜犧牲大自然;人心失常、道德淪喪,導致衝突暴力不斷升級……結果造成種種亂象紛至沓來,甚至愈演愈烈! 找到病因所在之後,就能夠進行治療。要解決今天世界所面臨的問題,端賴振興四種普世教育。
  • 查理芒格的普世智慧 Worldly Wisdom
    在商業和生活中,芒格都在採用一種被他稱為「普世智慧」的方法。芒格認為,很多學科都有自己的模型,比如心理學、歷史、數學、物理、哲學、生物學等等,藉助不同學科的一系列模型,進過綜合及融會貫通,形成一個綜合模型,這要比幾個部分拼湊在一起更有價值。在進行專業學習之前,你需要進行通識教育。
  • 從否定自己的行為中獲益,違背誠信原則需賠償
    法律鼓勵人們在從事交易時遵守誠實信用原則,但是在實際交易市場中,大部分人都會因為利益而出爾反爾對於這種行為,法律是禁止的,同時會要求那些違背誠信的人承擔賠償。比如浩雲律所代理的一個宅基地糾紛案,對方就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意圖從否定自己的先前行為中獲益。 趙先生與農村村民李某籤訂一份《買地協議書》,李某將其申請的宅基地80平方米土地轉讓給趙先生建房。
  • 癌症超早期篩查黑馬:普世華康確認參加北京國際高端健康醫療展
    普世華康(上海)醫療技術有限公司作為癌症預防醫學領域的領軍企業,將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高端健康醫療展上展現精準防癌領域領先技術。由振威展覽股份主辦的「第七屆北京國際高端健康醫療展」將於7月27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靜安莊館)舉辦。普世華康(上海)醫療技術有限公司確認參加「第七屆北京國際高端健康醫療展」。
  • 誠信是法律的要求
    □誠信建設萬裡行·系列短評    □ 凌鋒    誠信不僅是一種精神需求,更是外在的行為規範。在現代社會,市場經濟和法治建設賦予了誠信更豐富的內涵。進一步來說,誠信是法治社會的一項基本法律原則,為法律所體現、被法律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