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瑤韻琴聲
大美三灣生態家園
今天是偉大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八周年的國慶節,為慶祝這一偉大的節日,我們準備出去走走,聽說剛剛開放的揚州三灣公園,是為老百姓打造健身、休閒的溼地公園,免費開放。我們商量,決定去觀賞。清晨揚州的天空下著濛濛細雨,我們匆匆吃了早飯,帶著雨傘,乘公交車,雖說是揚州人,第一次去,好不容易找到三灣公園的西門。
金色秋天豐收季,名城建設結碩果。三灣公園的西入口,以藍天白云為背景,石頭模仿灘涂,白色臺階比擬海浪,其中栽植大型百年龍柏。園林盆景假山錯落有致,給人以磅礴之感。在西大門留影時,幾位正在安裝電器設備的工人師傅熱情的告訴我們,在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際,前天(29日)上午,全市公園體系建設又一個裡程碑——三灣公園全面對外開放,是政府送給全市人民一份厚重的「民生大禮」。
步入公園,就能看見公園的制高點——九龍岡。九龍岡佔地面積約1.8萬平方米,高約20米,與古運河有機銜接,打造成山水相依的「龍閣攬勝」景區。九龍潭碧波蕩漾,九龍岡上黃石點綴、綠樹成蔭,有香櫞、香樟、桂花、山楂,形成萬景畢成,四季有花有樹的美妙景象,構成了一幅生態畫面。已成為揚州城市南部的「百樹園」「百草園」。
運河三灣是水工文化的歷史遺存。1597年(明萬曆二十五年),揚州知府郭光復在城南開挖新河,形成著名的「運河三灣」,即寶塔灣、新河灣、三灣子,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
三灣公園內的建築、橋梁都有深厚的文化韻味,如凌波橋的設計靈感就是來自揚州的水,全長148米,揚州是全國唯一一座與古運河同齡的城市,通過橋的形態設計與水流產生互動,彰顯出「水城共生」的深厚文化底蘊。
走近景觀的琴瑟橋,琴瑟橋造型猶如一張古琴,橋身好像「琴體」、橋上的天篷有如「琴弦」、橋墩又像是「琴枕」,呈現出優雅身姿。我們情不自禁伸出雙手,扶動上面的琴弦,親身體驗琴瑟和鳴的美好創意。
剪影橋為雙塔剛性吊杆自錨式懸索橋,全長168米,設計者靈感源自揚州民間的剪紙和拉花,將揚州民間藝術構架用現代語言解讀,以現代材質和工藝來演繹,使其成為三灣公園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景區裡,荷池邊還建有觀鳥屋、觀鳥廊,坐在休閒長廊上眺望,一些珍貴鳥類時常躍入眼帘。
位於三灣公園東門入口向西不遠處的城市書房,書房南北向建設,緊臨古運河。書房的室內布置和設施配備也很溫馨和人性化,大批書籍營造出愜意的濃濃的讀書氛圍,還配置了空調、衛生間和自助咖啡等。
不知不覺,近三個小時的三灣公園漫遊,出了東門,乘在回家的公交車上,可我們的心還在三灣:
大美三灣,生態家園。這裡曾是一片荒灘,如今已變了容顏。綠意蔥蘢,生機無限。位於市南部的三灣公園北接文峰寺、南接高旻寺,以兩大古剎為端點,以古運河為軸線,自然切分為東西兩大片區,總佔地3327.5畝。園內東西兩大區的綠化、美化與溼地核心區形成呼應,堆山疊石、步道連廊、亭臺軒榭、抱柱楹聯的精心點綴,再現了「青山隱隱水迢迢」的古城揚州園林韻味。跨古運河的凌波橋、剪影橋,一條3公裡環形健身步道完美呈現,綠樹成陰、花成海,城市書房、雕塑小品、運動設施、座凳標識等各具特色,整個三灣公園猶如一顆鑲嵌在古運河上的生態明珠,拭去歲月的塵埃,重新煥發出璀璨奪目的光芒。大美三灣,已成為高顏值的生態家園、高品位的文化走廊,高利用率、充滿活力的體育休閒健身場所,將是一座永恆的揚州城市經典。
主編會客廳
千年運河一直奔騰著她青春活力的浪花,《運河兒女》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今天文章:
1、泰州之行/燕兒
2、揚州是個好地方/瑤韻琴聲
3、大美三灣 生態家園/瑤韻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