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定位
利用規劃區內大面積水域,重點發展以魚產業鏈、果蔬種植為主的現代休閒農業,融入傳統加作坊的理念,以展現 「漁莊、漁樂、漁宿 」特色為主,打造傳統與現代相結合,集休閒垂釣、特色種養、風味餐飲、生態養老、創意民宿、科普教育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漁文化體驗園。
功能分區
根據地形特點和項目定位將漁塘灣規劃為:「漁莊」生態農莊;「漁樂」觀光產業園;「漁宿」養老民俗文化村,共三大板塊,由十二大功能分區組成:
1.綜合服務接待中心
2.休閒度假區
3.生態垂釣區
4.兒童樂園
5.農產品購物一條街
6.七彩果蔬觀光體驗區
7.五彩水稻觀光區
8.溼地農園體驗區
9.漁樂體驗區
10.大棚蔬菜種植區
11.新農村建設示範區
12.生態養老體驗區
一、漁塘灣●生態農莊
以保持優化區域生態為主要功能,展現「漁莊」特色為主,提供漁園風情體驗,與傳統文化(漁文化、農耕文化等)回歸。
1、綜合服務接待中心
以中國古典民築為特色、設有廊、亭、軒、榭、舫等傳統建築,可供餐飲、娛樂、休閒、會議、棋牌等。可為家庭聚會、婚慶提供特色場所。
▲現有的接待中心,主要用於辦公、接待、諮詢等
▲連接湖心亭的漁文化長廊,以科普展示為主
▲石拱橋,連接湖心島,以觀光休閒為主
▲島上三座六角亭,觀光亭式就餐包廂
▲水中兩層畫舫船,以宴會聚餐為主
2、休閒度假區
以創意休閒為主,面向高端小眾的前沿度假體驗區,可供家庭住宿、休閒娛樂、婚慶觀光等。以架空的形式為主,並配置獨立的休閒露臺。
▲船屋效果圖
▲樹屋效果圖
▲露天茶吧
3、生態垂釣區
利用農莊大面積的水面,以展示 「漁閒」 主題為主,開展水上活動,將民俗與休閒、娛樂融為一體。設置通往休閒度假區的水上觀光遊線。
▲局部彩平圖
▲水上棧道
▲垂釣區
4、兒童樂園
改造現有的遊泳池,以水上極限運動為主,將休閒、競技、娛樂融為一體。並設置通往全園的環湖自行車道。
5、農產品購物一條街
以水產、果蔬類農產品為主的 「 漁品 」主題體驗園。深度挖掘並開發莊園的特色農副產品,打造農產品購物一條街,將產品與體驗項目相結合,實現寓購於樂的購物體驗。
二、漁塘灣●觀光農業園
以保護生態環境、崇尚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為要旨,展現 「漁樂」 主題特色,打造集農耕體驗、溼地觀光、田園養生等多功能於一體的休閒農業觀光體驗地。
6、七彩果蔬觀光體驗區
統一建築風格,宅間空地統一進行綠化設計,道路兩旁預留一定綠化帶。燈具、垃圾桶、指示牌、休閒坐凳合理布置。
▲開心農場
▲果樹一角
7、五彩水稻觀光區
利用五色水稻繪製出彩色圖案,以展現稻田藝術之美,在高處設置相應的觀光點。魚溝寬約50cm,交匯處擴大,深約2m。
8、溼地農園體驗區
在景觀布局上考慮了由溼地通向生態養老區的景觀視線通透。強調植物景觀的自然配置,儘量使用本土水生植物。
9、漁樂體驗區
農業生產+農耕體驗、休閒觀光、農耕文化的融合。設置項目有摸魚池、垂釣池、魚形瓜果觀光園、市民漁場、泥浴池、放生池、四季花田、四季花房。
三、漁塘灣●養老民俗村
依託窄溪村現有的生態資源,以「漁宿」為主題,展現「原始漁民、漁宿文化」,打造集生態觀光、康體養護、養生養老、山地運動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生態養生養老體驗地。
10、新農村建設區
統一建築風格,宅間空地統一進行綠化設計,道路兩旁預留一定綠化帶。燈具、垃圾桶、指示牌、休閒坐凳合理布置。
11、生態養老體驗區
整體以低層或多層形式成組出現。道路東西側預留綠地開放空間,並整合為地區的連續開放空間。地區預留兩條主要視線通廊。
▲養生體驗館效果圖
▲療養中心效果圖
建築設計
漁塘灣農莊建築以古典建築為主,設有廊、亭、榭、舫等,建築形式多樣,風格統一。居民建築以四層高樓房為主,風格各異,形式多樣。
投資與效益
項目投資規模
項目總資金5920萬元,其中項目建設投資4736萬元,佔項目總資金的80%;項目流動資金1184萬元,佔項目總資金的20%。
社會效益
增加就業與財政收入。通過休閒農業以點帶面開發,還可以間接促進周邊農村農民間接就業,輻射周邊多個行政村,促進周邊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增加財政收入。
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通過漁塘灣農莊的建設,以點帶面的經營模式,走品牌化、規模化經營道路。帶動周邊特色農產品種植、加工業的發展,促進農業跨越式發展。
生態效益
發揮生態農業示範作用。運用生態系統、物質循環、食物鏈等理論和技術,形成優化的生態農業模式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示範和技術指導。
為社會提供生態產品。園區以無公害、生態栽培模式生產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包括綠色水果、特色禽畜和高檔水產品等,並進一步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推進綠色農產品向綠色食品轉化,形成品牌。
轉變思維,促進節能環保。發展生態種植,實施高效農業,實現了土地節約;綠色植物的種植能有效淨化空氣中的塵埃,增加空氣中的含氧量,改善空氣品質。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鄉土田園農業規劃設計院」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