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是對於孩子的教育,還是有不少父母無法顧及,有可能是家庭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個人原因。
不管什麼原因,但是對於孩子的教育是每個父母的責任,就算再沒有時間,也要教會孩子最基本的做人原則。
最近一個8歲的孩子對自己外婆拳打腳踢的事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是孩子的 錯,但了解背後原因後,這本質其實是父母的錯。
我們知道孩子的習慣養成期一般都是在3-6歲這個時間段,這是黃金時間段,超過這個年齡,孩子的習慣和性格就會定型,想要改變難度就大了。
尊老愛幼是我們的美德,這個大家都知道,而這位8歲的孩子,卻對自己的外婆拳打腳踢,完全沒有對長輩尊敬的表現,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外婆解釋後,才明白。
原來小男孩的爸媽已經離婚了,孩子是跟著媽媽的,而媽媽平時上班沒多少時間照顧孩子,都是外婆在照顧,平時疏於對孩子的管教,才讓孩子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在了解了情況之後,很多網友表示,孩子變成現在這樣,不是孩子的錯,本質還是父母的錯,可能是父母的分開,孩子的心理受到了傷害,但是母親又沒有及時的疏導孩子,再加上對孩子的愛不夠,才造成了今天這個局面。
那麼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該如何做呢?
一、及時制止,說明原因
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制止,並且明確的告訴孩子,對外婆拳打腳踢是不對的,並且要告訴他,外婆是長輩,要尊敬長輩,不能對長輩動手。必要的話可以對孩子進行懲罰,千萬不要和孩子嘻嘻哈哈,這樣會讓他覺得這件事不重要。
二、語言引導,鼓勵孩子
在孩子冷靜下來後,家長要引導孩子,有什麼事情可以說出來告訴媽媽,教會孩子用語言解決問題,孩子打人,多數是衝動行為,只要引導得好,下次再犯的機率就會降低很多。
三、教會孩子,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打人,其實也是跟父母或親人學的,如果孩子動不動就喜歡打人,那麼家長就要反思下,自己是不是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經常動手?家長要學會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在育兒路上,孩子的問題千千萬,解決一個問題就會出現一個新的問題,最重要的父母還是要學會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加優秀,讓自己能讀懂孩子的心理,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每位家長都值得看的一套書,讓自己真正了解孩子心中所想,不吼不叫教育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有喜歡挑食、不善於表達、愛發脾氣、不愛學習、做作業拖拉、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喜歡發脾氣、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溝通怎麼辦?聰明的媽媽會通過講故事來啟發孩子,著名兒童文學家冰心曾說:「講故事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種教育形式」
以上問題,你在這就可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