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在談論耳機、音樂時經常會提到一個名詞,或者說是對一類特定人群的專屬稱呼,那就是「耳機發燒友」。「發燒友」,是香港早期對於音響器材愛好者的稱呼,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就被應用於生活的各個領域中,用來形容人們痴迷於某一事物。而「耳機發燒友」這一特定人群從字面意思來看是一群痴迷於耳機的愛好者,但從實際的「發燒」緣由來看,還可以劃分為對耳機器材痴以及對音樂痴迷迷兩類人群。
「發燒」一詞,除了形容對事物的痴迷之外還有「捨得花錢」的隱藏含義。確實,由於用料的成本問題,很多高端的耳機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可以算得上「天價」了,但是仍然有大批對於器材和音樂有著較高追求的人們不惜重金也要獲得那種極致的體驗。而對音樂痴迷的發燒友而言,那份對於極致音樂回放效果的追求很容易就讓他們踏上了「高燒」之路,因為音樂的回放是無止境的,並且不同的器材加上不同的搭配也有著不同的回放效果。另外,除了耳機還有一大群同樣喜歡音樂的「音箱設備發燒友」。但是不管哪一類人群,我相信大部分人對器材過分追求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獲得更加令人「沁人心脾」的音樂體驗。
【動圈?動鐵?還是圈鐵?】
耳機發燒友肯定都比較了解,現在主流的耳機發生單元無非動圈單元(Dynamic)和動鐵單元(Balanced Armature)兩大分類。目前市面上多數耳機使用的多是動圈單元,從幾塊錢的地攤貨到上萬元的Hi-Fi耳機都能夠看到動圈單元的身影。而不管哪種價位的動圈耳機,從結構上來看都始終離不開磁鐵、音圈和振膜這三種配件。動圈單元的發聲原理比較類似於人類的鼓膜,因此動圈單元發出的聲音聽起來會比較自然耐聽,低頻部分也張弛有度比較舒服。但是,動圈單元是將振膜直接連在音圈上,受限於耳機腔體的空間大小,動圈單元無法做到很大因而對聲音解析度也就出現了一定的局限性。隨著現在技術的不斷發展,市面上出現了3~8mm的微動圈單元,在聲音高度解析能力、瞬態響應方面超越了10mm傳統動圈,但是隨之而來的缺乏空間營造氛圍感,播放的音樂音色偏冷比較蒼白。那有沒有一種技術可以彌補動圈耳機一些短板呢?答案是肯定的。
上文提到了動圈單元受限於空間以及技術本身的制約而帶來音色音質不足,那麼獨立於動圈之外的動鐵單元則為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音樂表現效果。動鐵單元的音圈是繞在一個稱為「平衡電樞」的精密鐵片上,它處於磁場中心,會在永磁體的磁場作用下做振動,這個平衡電樞的振動會通過一個精密結構的連接棒傳導到微型振膜的中心,從而發聲。所以,由於動鐵單元的發聲原理和人類耳膜比較不同,因此動鐵單元的頻率響應一般比較窄,聲音也不如動圈那樣自然,特別是低頻方面比較一般。但是,動鐵單元體積小,驅動所需的功率也非常小,隔音效果不錯,音色通透明亮,另外由於是金屬微型振膜,因此高頻會都比較優秀。這麼看來,動鐵單元為我們彌補了動圈單元的不足,但卻也有這種結構本身的問題,於是便有人提出了動圈單元與動鐵單元結合的解決方案,使兩者的音質進行互補,從而實現較為完美的音樂表現效果。
「圈鐵耳機」顧名思義,就是耳機裡面同時加入了動圈和動鐵單元。動圈負責低頻量感出暖聲,動鐵負責清亮高音出解析,兩種發聲單元進行互補。理論上來說,圈鐵耳機結合了動圈和動鐵的全部優點,聽上去肯定會不錯。但是,廠家在給這種耳機調音時非常麻煩,因為動圈和動鐵交接的這個頻段銜接容易不自然,實際聽感可能還不如好點的動圈耳機。而更好的耳機往往是多單元結合,採用三到四個單元,這樣聽上去各頻也就會比較飽滿了。此外,很多人說現在的動鐵耳機手機推都推不動,這種說法無疑有些片面。其實現在的高端手機基本都可以推得動動鐵,只是推動的程度有所不同,可能達不到專業音樂播放器的水準,但是推動三、四單元的圈鐵耳機還是可以的。
【AudioSense AQ3】
近兩年,隨著耳機技術的不斷更迭,越來越多的耳機新品湧入市場。各式各樣的藍牙耳機讓人們的耳機選購之路變得萬象叢生、眼花繚亂。作為一名耳機以及音樂愛好者,始終認為目前的無線技術還是達不到有線耳機為我呈現的那種優質的音樂表現,所以除去為了豐富耳機的應用場景購入了Airpods Pro外,手上仍然保有二至三款有線耳機來享受更豐富的音樂體驗。在有線耳機市場,同樣有著很多十分出色的國產品牌,他們低調不張揚但是卻具備一定的音樂及技術實力,比如qdc以及我們今天將要為大家介紹的AudioSense。
AudioSense AQ3(以下簡稱「AQ3」)是一款具備一動圈以及knowles雙動鐵的監聽級耳機。這麼一個產品描述,又多出來兩個對於普通耳機用戶有些陌生的名詞:knowles和監聽級。「knowles」?很多朋友可能會說我只知道「know」這個單詞,但好像與聲音毫不相干。好吧, 確實如此。這裡的「knowles」其實是一家以應用為基礎的致力於開發面向助聽器和其他電子設備市場的新型產品和組件的技術公司,中文翻譯為「婁氏」。樓氏聲品部將聲學優勢引入至消費電子市場、麥克風、專業聲電轉換器和聲學技術,為手機及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提供動圈式揚聲器與受話器,並且產品被廣泛地應用於手機、掌上電腦、筆記本、MP3播放器及耳機等。另外,樓氏聲品部研發了居世界第一的可貼片麥克風:矽質麥克風。由此可見,婁氏在聲音產品領域擁有十分強勁的實力。監聽級,一個看起來高大上的形容詞,監聽級的耳機是指沒有加過音色渲染的耳機,是相對於HIFI(發燒)耳機而言的。通過監聽耳機,能夠聽到最為接近真實的、未加任何修飾的音質。它廣泛應用於錄音棚、配音室、電視臺、廣播電臺以及MIDI工作室等領域。簡單說來「監聽級」約等同於「專業」。
AQ3 從包裝來看,通體都是酷黑的設計,偶爾搭配一下醒目的紅色點綴,讓產品的外盒具備些許的科技感。盒子側面的宣傳Slogan讓人閱讀之後會難免產生一些共鳴,「每一個認真對待生活的人,都值得認真對待」,我想補充的是「每一個認真對待生活的人,同樣也都值得被尊重」。可能態度並不能真正決定一切,但沒有一個認真的態度其他的一切也都無從談起,做一件好的產品也是如此。
產品剛拿到手裡時,感覺分量很足,當時心裡還在想,「一圈兩鐵的耳機為何這麼沉?就只比手中一圈一鐵的qdc天王星多了一個動鐵單元,有這麼大的重量差距嗎?」帶著這樣疑惑將產品的包裝內盒從外殼中抽出,看到的是一個三折的側翻設計,並且與外包裝盒同樣採用了磨砂質感的啞光黑配色。而真正翻開內盒後才瞬間明白了之前感受到的份量的來源,就是這個透明的硬質塑料收納盒。
收納盒的整體做工還算精緻,雖然是硬質塑料材質,但是切割、打磨等細節處理都比較到位,邊角處也都還算光滑,搭配全透明的設計不僅沒有給人低端敷衍的感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產品的檔次。盒蓋部分採用了雙卡扣模式,通過一個大的翻蓋連接,不需要再單獨開啟兩側,為用戶一定程度的節省了開合的操作及使用成本。
耳機產品的全部內容包含了兩枚耳機單元、一根耳機線、三副矽膠耳帽、三對海綿降噪耳帽以及一個清潔毛刷,整體上看內容中規中矩,足夠滿足用戶的正常使用。而且矽膠耳帽的材質也比較柔軟,不會對耳道產生過多的佩戴負擔。
AQ3標配了8股混編無氧銅鍍銀的線芯,8股線芯中的每一股還含有19跟根0.05mm的銅線,這樣的設計從材料以及結構上可以減少聲音的失真以及信號傳輸過程中的衰減損失。另外,耳機線使用的是透明環保TPU材料進行包裹,保護線芯的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長線材的使用壽命。
AQ3的面板圖案選擇了銀白相間的編製圖案,在光線照射下會有比較炫的反光效果。面板的材質方面,外層是碳纖維面蓋,產品名稱以及品牌Logo處都是使用的金屬貼片,其餘部分為則為3D列印的樹脂外殼,堅固耐用。
AQ3的耳機部分設計有點意思。整個耳機的外殼使用了行業內的高精度3D列印技術一次成型,在高精度3D印表機的支持下實現了精妙的內部結構,而且整個外殼還使用了已成為了目前主流圈鐵耳機甚至動鐵耳機標配的全透明設計。一來可以讓耳機看起來更簡約時尚,二來還能讓用戶可以很直觀的看到耳機內部的設計、走線以及元器件等細節。
【實際體驗】
實際體驗方面先來說一下這兩不起眼的海綿橡膠耳帽。因為圈鐵有線耳塞式耳機很少有加入降噪功能的,所以只能通過入耳式的設計來起到一定的被動降噪功能。之前我也使用過qdc的天王星,同樣的有線圈鐵耳機,但是卻沒有AQ3這種附贈的海綿耳麥帽。別看這兩個耳帽其貌不揚,但是實際使用時你就發現真的比矽膠耳帽在降噪方面要強很多,如果音頻的播放音量較高的話,這個被動降噪還是可以讓你隔絕大部分周邊的環境噪音,好好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好時光。(這裡我想多提一下的就是降噪的重要性。作為一名音樂愛好者,在使用習慣了帶有ANC主動降噪的耳機之後,那種沉浸式的音樂體驗是肯定讓人無法自拔,很難回到帶著噪音聽音樂的從前了。)但是,這裡不得不說的是這兩個海綿橡膠耳帽的韌度。因為耳帽內的圓形通道相比耳機上的部分有些窄,第一次套海綿橡膠耳帽時我由於用力過猛將耳帽的橡膠外表面給撕破了,所以大家在使用時也要注意力度。
耳機,終歸繞不過的就是音質音效測試。作為一名已經退燒的音樂愛好者,本次體驗測評使用的是網易雲音樂播放器,配合各種音效+動效的組合以及黑膠VIP的最高音質。至於選擇的歌曲,肯定還是固定的耳機測試歌單。包含了《Now -BPM50以上も上げるってどんだけぇRMX》、《Endless Story》、《天竺少女》、《Hotel California》、《渡口》、《卡農D大調》以及《Don’t Gimme That》等。老鷹樂隊的《Hotel California》不必多說了,非常出色的試音曲目,各大耳機測試歌單從未缺席。《Hotel California》是一段在模擬酒吧裡現場演出的錄音,開場20秒後掌聲響起,此時AQ3可以通過其動圈配置以及三分頻導管的設計讓人有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1分20秒的時候,音樂聲、掌聲、歡呼聲同時響起AQ3也能營造出那種空間氛圍,聲場寬鬆開闊。蔡琴的《渡口》大家應該也相當熟悉,開場的三次鼓聲能很好地測試出AQ3的重音下潛程度。AQ3的動圈在重音方面表現出了一定的綜合素質,重音下潛還算到位,回彈也較為乾脆迅速沒有出現聲音的拖沓。通過《渡口》我們也可以很好的感受到AQ3在人聲解析方面較濃厚的音樂味道。另外在《天竺少女》的試聽體驗中,感覺AQ3的通透度比較不錯,一些節奏較快的地方也能實現音節頻繁的轉換。再好的耳機也難免會有些不足,不知是否是雙動鐵配置的原因還是煲機時間不足的原因,在聽一些搖滾類的歌曲時特別高的高音部分有些過於尖銳了,當然並沒有破音只是有些刺耳。
除了音樂測試之外,我還用吃雞感受了一下遊戲音效。從實際體驗的效果來看,AQ3在遊戲聲音細節的表現方面還是可以的,環境音、跑過草地時的「沙沙」聲比較細膩,而且對於吃雞這款遊戲來說最重要的聽聲辨方位也可以做到,遠處的槍聲以及周圍的腳步聲可以較準確的判斷出聲音來源的方向。
【寫在最後】
煲耳機到底是不是一個偽命題,答案也許只有自己體驗過才知道,而我可能是屬於要煲機的那一類人,但又不是「高燒」級別的發燒友。所以,在拿到耳機後也進行了一段24小時的煲耳機(畢竟拿到一件新品後還是想迫切的進行全方位的音樂體驗)。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使用,AQ3在空間氛圍感、聲音細節以及人聲的處理方面給了我較好的音樂體驗,三頻分管輸出的結構也有些新意以及實用價值。發燒級耳機不管是低燒還是高燒,能燒出自己的音樂品質燒出自己的使用價值,這才是一款值得大家去尊重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