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5月7日訊 濟南有三大名勝,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實際上濟南還有個靚麗的名片,就是大觀園商場。作為一家有著近百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商業企業,大觀園繁榮過、衰敗過,甚至瀕臨倒閉過。2003年,一個人的到來,讓大觀園恢復了生機,更為重要的是,在企業「起死回生」的過程中,兩千多名職工無一下崗,這個人就是濟南歐亞大觀園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王玉琴。
百年大觀 承載老濟南人的城市記憶
在中國曲藝界,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北京學藝,天津練活,濟南踢門檻兒」,這所謂的「濟南踢門檻兒」就是在晨光茶社。在王玉琴看來,晨光茶社不光是在大觀園,甚至在濟南市,也是曲山藝海的一個金字招牌,並且是相聲界的三大碼頭之一,它承載著濟南市民割捨不掉的情懷。
濟南市民陳允憲回憶,「我們小時候經常上大觀園來,這裡有電影院,是無聲電影那個時候,還有說書的唱戲的,大觀園還有狗不理包子鋪,這就是濟南的天堂,有吃的有喝的有玩的,在這生活的非常幸福。」
泥足深陷 百折不撓艱難爬坡
昔日的大觀園,曾經是百戲雜陳、百鋪林立之地,不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批老字號國有商業企業,在日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紛紛敗下陣來,大觀園商場也難逃厄運,到2003年底,大觀園商場已經瀕臨倒閉,也正是那一年,王玉琴接到了重回大觀園的調令。
回到闊別多年的大觀園,王玉琴面臨的困境超出想像,「債務非常多,銀行來封門,財務帳上只有900塊錢,但是這900塊錢並不是說沒有負債的情況下,所有付款的地方都在欠著錢,要帳的來堵門的,拿著刀,拿著汽油瓶子,抱著剛滿月的孩子,什麼方法都使用過。」
王玉琴深知,按照大觀園當時的老路子走下去已經行不通,只能求助外界的力量。2004年春節剛過,王玉琴就踏上了尋求合作夥伴之路,她曾經理想地認為,只要能找到有實力的合作夥伴,企業的困難就能迎刃而解,但是數次溝通下來,員工安置成了最大難題。
1700多名員工的生計和企業的發展,如何取捨?在王玉琴看來,大觀園作為一個百年品牌,很多員工都是上下三代同在大觀園,「下崗以後牽扯到多少個家庭,會引起社會的不穩定,而且這些員工,他沒有一技之長,這樣情況下,我首先不管跟誰談條件,必須得把我的員工給我留下。」
因為員工問題無法達成合作共識,痛定思痛,王玉琴最終決心帶領員工走上自救的道路,不過泥足深陷的大觀園,要自救談何容易,在王玉琴看來,深厚的文化底蘊、得天獨厚的庭院式格局以及在老濟南人心中不可動搖的地位,這些才是大觀園的靈魂,那麼如何喚醒民眾對大觀園的記憶呢,王玉琴決定先從形象改起。
「咱們新聞界都號稱大觀園商場,是黃河岸邊的城隍廟,我們就去學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那個期間真是沒有錢,這個企業連個攝像機,連個錄像機,連個照相機都沒有,我們帶著自己的攝像機,白天錄一天,晚上再坐夜車回來,住宿的費用,都不捨得住。」
經過2004和2006年兩次改造,大觀園外觀形象得到整體提升,整修後的大觀園突出傳統特色,還恢復了「晨光茶社」、「武術摔跤場」等文化場所,然而此時,又一個挑戰擺在了大觀人的面前。
同舟共濟 職工集資助大觀園擺脫困境
大觀園北區的房子當時都屬於濟南市房管局,據王玉琴介紹,「在這個期間趕上了濟南市的改制,我們就想搭上這班車,把這個房子買下來,結果找到國資委,國資委領導就說你們還改制,我們在去調查審計局的時候,說你這個企業爛的一把都抓不起來,說你怎麼去改。但是企業想生存下來,必須要發展,不發展今後還是死路一條。但是沒有去發展的資金,貸款也貸不下來。「
萬般無奈下,王玉琴選擇了跟職工借款,385塊錢一個平方,5500多平方米,至今每當談起當年員工為能添上一塊磚,加上一把柴,四處尋親訪友借錢,急得要哭的情景,王玉琴依舊是飽含熱淚。
一老一新 88歲大觀展新顏
2019年春節前夕,一座集購物、餐飲、休閒一體的大型商業綜合體「歐亞大觀樂活城」開門迎客,商業航母長春歐亞集團的加入,為大觀園的發展增加了無限可能性。一個「老字號」的命運,兩千多名員工的生計,萬千「老濟南人」的企盼,在大觀園的復甦過程中,牢牢地凝結在了一起,堅守鑄情懷,蛻變求發展,從1931年到2009年,88歲的大觀園,根深葉茂,又發新枝。
「不光是經濟效益,上交過多少利稅,是給國家做了貢獻了。如果都下崗,都推向社會,社會的穩定會出大問題。我感覺到是把職工安置好,讓職工能吃上飯,這也是我們的責任。「王玉琴這樣說道。
閃電新聞記者 郭麗媛 濟南報導
[責任編輯:楊凡、穆楠、郭麗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