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一項特殊的能力,是多元智能中的基礎智能。人們通過語言進行各種思維活動,是思維的直接體現。語言能力的好壞關乎幼兒其綜合能力的發展。
所以越來越多的家長高度重視孩子的語言能力,但是,對於如何具體幫助孩子學習語言,許多家長並不是十分明確。其實寶寶的語言學習階段是分"階段性"的,接下來就讓我為各位家長仔細地說明一下。
寶寶的語言發展有"階段性"
·發展期:1歲以前是寶寶語言的準備階段,大概四個月之前,這時候的寶寶不會說話,只能用哭鬧來表達他們的訴求,處在無意識的交流階段。
四個月到九個月的時候,寶寶們就開始進入有意識的交流階段,九個月之後,大多數的寶寶就能真正聽懂成人的語言,會說第一個有意義的詞。
·發生期:1歲以後寶寶進入語言發生期,開始真正學著說話。一開始只是簡單的字、詞、句,等習慣了一定的積累以後,詞彙越來越多,漸漸能夠組成簡單的句子。
但在這個階段有些家長會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孩子明明已經開口說過話,但是卻不經常說,更多的時候還是通過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即使說話,也是最簡單基礎的幾個詞句。
這是因為他們的詞彙量還是太少,大腦裡也不能把他們組成一連串的句子,他們感到疲憊,覺得不如用手勢表達來得快一些。
·爆發期:寶寶從兩歲開始,進入到了語言的爆發期,新詞彙不斷出現,能熟練從字到詞再到句,頭腦思維邏輯還是清晰,能夠開始組成句子,懂得開始叫"爸爸"、"媽媽"。
等到了兩歲半,孩子就能夠與人進行簡單的句子交流了。
知道了寶寶語言發展的三個階段,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在不同的階段採取不同的措施,幫助他們早發聲,更好地促進他們語言的發展呢?
父母在寶寶語言發展三個"關鍵期"的具體做法:
1、發展期
首先,父母可以做一些舉動引起寶寶對聲音產生興趣。在說話的時候,搭配相應的動作,比如,在說到"媽媽"的時候對著他點頭,這就利用寶寶的視覺感知,加深記憶,漸漸地,寶寶就能理解其含義。
其次,還可以對寶寶進行聽覺的訓練。在房間裡放點悠揚的一音樂,吸引寶寶的注意鼓勵他們尋找聲源,對聲音產生敏感度。
2、 發生期
這個時期,寶寶的詞彙量還比較匱乏,說話往往是單個字單個字地說,家長可以主動為孩子補充詞彙,還可以把句子重複的說好多遍長時間下來,寶寶的記憶力得到提升,寶寶自然而然也就掌握了。
比如,寶寶渴了,會對著你說:"水!",這時候,你就可以主動引導孩子說:"是喝水嗎?"或是"寶貝想要喝水嗎?"讓他們了解,這句話的意思。
除此之外,家長還需要注意不要用兒語和幼兒交談。寶寶會有一個時期,因為不能掌握太多的詞句,說話時會出現重疊詞比如:"吃果果(吃蘋果)"、"喝奶奶(喝奶)"之類的話,家長家長不應該用這樣的兒語長期與幼兒進行交談,否則只會阻礙孩子的語言發展。
3、爆發期
幫助寶寶豐富他們的詞語庫。多給孩子講一些故事,在孩子沒有聽懂的時候著重強調,並配上手勢、表情、動作等描述加深記憶。
當孩子說錯或者不想說的時候,不要著急,應該鼓勵孩子,避免打擊到孩子的積極性。
比如寶寶在發音不準確的時候,大人覺得可愛會喜歡模仿他們的說話,並以此為樂趣。孩子一旦當真,會喪失信心,更加不願意說話。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把孩子說錯的東西正確地多說幾次,孩子聽了,自然就會學著你的樣子糾正過來。
寫在最後:
語言是一個溝通的工具,也是一種技能。同樣也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沒有語言的環境,是很難自覺地掌握表達的能力的,因此父母應該給予孩子一個和諧的語言環境,並且要把握好孩子語言學習的黃金期,給孩子學習語言的氛圍。
注意到孩子的興趣所在,給予及時正確的導向。要有充足的耐心,明白語言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多帶孩子接觸家庭以外的新鮮事物,積累經驗,再以平等的態度和寶寶交流,陪著寶寶一起學習練習。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