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市紅十字會:「大美陶都」陶藝家作品義賣展隆重開幕

2020-08-27 宜興快訊

8月20日上午,「大美陶都」——第73個世界紅十字日主題活動暨陶藝家作品義賣展開幕式在丁蜀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成功舉行。無錫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殷蘭青,宜興市副市長、市紅十字會會長儲紅飆等領導出席活動。

宜興市副市長儲紅飆在開幕式上致辭。

市旗袍文化研究會帶來的旗袍秀《紫玉金砂》,不僅展現了江南女子身著旗袍的曼妙身姿,同時也突出了紫砂壺的精湛工藝。

本次陶藝家作品義賣展活動共有69位陶藝家參加,共捐贈並展出78件(套)精美陶藝和書法作品,他們用「人道事業、你我同行」的陶藝家大愛之心,傳播「中國陶都,陶醉中國」的優秀陶藝文化,傳揚「生生不息、高高飄揚」的紅十字人道主義精神,這正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所在。

市二胡協會會長張宇以及他的學生表演了二胡演奏《賽馬》和《憶江南》,二胡美妙的弦音令在場嘉賓陶醉其中,在他們的弦音裡,仿佛看到了江南獨有的煙雨朦朧。

宜小紅藝術團帶來的歌伴舞《人人都說江南好》,歌美舞美,精彩的文藝表演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在陣陣掌聲中,「大美陶都」陶藝家作品義賣展正式啟幕。

據了解,本次義賣展旨在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光大源遠流長的陶都紫砂文化,吸聚更多的社會愛心力量支持、參與到人道事業上來,促進紅十字文化與陶都特色文化的融合發展,為助力疫情防控、助推精神文明建設。

本次活動以「助力疫情防控,紅十字就在身邊」為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將眾多陶藝家的紫砂作品,進行義賣。義賣所得款項將用於禮遇、救助精神文明等先進典型,同時選擇性支持紅十字會開展的其他社會救助活動。

義賣現場吸引了許多市民朋友駐足觀展,大家進一步了解和感受了紅十字的魅力,當日就有7件(套)作品被認購。陶都這片沃土孕育著溫暖的力量,大家都用堅定不移的步伐向人道事業發展的道路前行。

據悉,本次活動由宜興市紅十字會、市文明辦、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市融媒體中心、市陶瓷行業協會、市文聯聯合主辦,丁蜀鎮人民政府承辦,得到了團市委、市婦聯、市工商聯、市美術家協會、市旗袍文化研究會、市二胡協會的大力支持。

相關焦點

  • 陶都明珠 特色小鎮——宜興市丁蜀鎮
    正因有了天下獨一無二的紫砂,「陶都明珠——丁蜀鎮」的名聲才能遠播海內外,從一個普通的江南小鎮,成長為擁有32平方公裡建成區面積的鎮級城市,成為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社會文明的人口大鎮、工業重鎮、歷史文化特色鎮。
  • 這個泥巴活兒始於秦漢時期 首屆宜興市陶塑技能大賽場面生動
    「首屆宜興市陶塑技能大賽」決賽在江蘇省陶都中等專業學校火熱舉辦。這次技能大賽由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宜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宜興市總工會、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共同主辦,市陶協雕塑協會承辦,江蘇省陶都中等專業學校協辦,龍德堂陶藝贊助比賽。
  • 石灣陶藝家美國行學到了什麼
    他依舊保持著早上四點這個最安靜的時候,或伏案桌前或奮筆疾書,抑或是抓住靈感即興創作,而他的團隊,正在籌劃美國之行歸來後的一系列活動,繼續做大「劉傳杯」的影響力,推動「讓石灣走向世界 讓世界了解石灣」這一理念。   一半是兵馬俑中為人們所熟悉的美髯公,另一半則是西方美學的經典形象大衛,這尊名為《同一個人》的雕塑,就矗立在美國堪薩斯州中美雕塑園的門前。
  • 玉溪華寧國際陶都柑橘節開幕
    9月10日,2019中國·雲南華寧國際陶都柑橘節開幕,為期3天的柑橘節主題為「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旨在「以橘為媒」「以橘會友」,進一步打造推介宣傳華寧「泉鄉、橘鄉、陶鄉」名片,營造建設雲南華寧國際陶都的濃厚氛圍,增強華寧全域旅遊吸引力,推進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陶藝家羅明佳用陶塑詮釋自然之美
    陶塑作品《紅荔醉江南》六隻小鳥同落在一株老樹上,合唱著美妙的歌曲;春回大地,嫩黃的小雞圍在黃燦燦的葫蘆上,歡快無比;豬兒們在綠色的草地上,或釋放親情,或自信地向前行走……這不是童話世界,而是陶藝家羅明佳的新春陶藝作品展示
  • 第六屆江蘇省工藝美術「藝博杯」陶藝創新作品—金獎「四方和平」
    11月16日,江蘇省工藝美術「藝博杯」第六屆陶藝創新作品展暨陶藝論文評比活動在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重開幕。1、黨委委員、副院長吳嶽軍主持開幕式2、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邵漢強致開幕辭。
  • 首屆前墅龍窯柴燒藝術節開幕
    (中國網 江南 左若希 2019年10月18日 江蘇宜興消息)10月18日上午,首屆前墅龍窯柴燒藝術節開幕式暨前墅龍窯開窯儀式於中國陶都(宜興)開幕。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前墅古龍窯「出爐」了一批中外陶藝家作品。
  • 2019年中華文明文人書畫紫砂藝術展覽會在宜興開幕
    2019年10月28日宜興市人民政府、宜興市書法協會、宜興市文學會、宜興市文化局、宜興市文廣新局共同舉辦的中華文明文人書畫紫砂藝術展覽會在宜興開幕。本屆展覽會致力於為各類精品茶具、紫砂製品、茶道與書法書畫文學交流等方面提供一個便捷、直接的交流平臺。
  • 江蘇旅遊:位於無錫宜興市的魅力城鎮丁蜀鎮
    江蘇旅遊:位於無錫宜興市的魅力城鎮丁蜀鎮文/江蘇旅遊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位於秀麗江南的一座魅力城鎮——丁蜀鎮。丁蜀鎮聽來可能有些陌生,不過它可是無錫宜興市最大的城鎮哦。它擁有自己的特色,是中國陶都小鎮,在歷史悠久的陶文化中孕育而生。說到陶瓷,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景德鎮,可是丁蜀鎮的陶瓷也很有名噢,要是比起來也毫不遜色。那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下這座特色城鎮吧。丁蜀鎮以紫砂產業最為有名,幾千年來,窯內的火焰生生不息,淬鍊出辛勤勞動的手藝人們的智慧結晶。
  • 宜興市最新規劃批前公示!
    日前,由無錫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宜興市丁蜀鎮通蜀路以北片區(DS-05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初步成果已經完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無錫市城市規劃公示制度實施細則》的規定,現將該規劃成果進行公示,徵求社會各界意見或建議。
  • 「蝶舞梁祝,春動善卷」 ——宜興市隆重舉辦2019年梁祝文化旅遊節...
    由「茶禪四月到宜興」旅遊季活動組委會主辦,宜興市城建文旅集團有限公司承辦,善卷洞景區、宜興市旅遊文創傳媒有限公司、中國電信宜興分公司、無錫報業集團宜興分社協辦的2019梁祝文化旅遊節暨觀蝶節在善卷洞景區隆重開幕。本屆開幕式上,內容豐富,節目精彩。小提琴合奏的經典《梁祝》協奏曲拉開了本次活動的序幕,一個個重量級活動在開幕式上啟動。
  • 陶都宜興來寧邀客品「陶式生活」
    江南的詩情,在銀弦上蕩漾,陶都的韻味,於紫泥中流傳,風過竹海的聲響,陽羨茶的清香,「遊陶都宜興,享陶式生活」——這裡的冬季暖洋洋。當天,由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宜興市城建文旅集團主辦的「遊陶都宜興 享陶式生活」2020宜興文旅(南京)推介會暨「這裡的冬季暖洋洋」旅遊季啟動儀式在南京舉行。
  • 錦江都城酒店落戶醉美中國陶都--宜興
    宜興市位於江蘇南部,太湖西岸,是中國著名陶都,宜興「紫砂壺」享譽海內外,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綠洲,竹的海洋」之稱 。宜興擁有石灰巖溶洞80多個,茶園3500餘公頃,竹海縱橫八百裡。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宜興留下「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的詩句。此外,宜興名勝古蹟眾多,有周王(周處)廟、太平天國王府、東坡書院等,至今還保存有大量寺廟(50處左右),為國內罕見,也是旅遊的好去處。
  • 非洲攝影作品公益展暨義賣捐贈儀式在湖北省博物館舉行
    喻惠平非洲攝影作品  公益展暨義賣捐贈儀式舉行  9月28日,「這就是非洲」——喻惠平非洲攝影作品公益展暨義賣捐贈儀式在省博舉行。副省長郭生練出席並宣布展覽開幕。近十年來,他20多次走進非洲,足跡遍布非洲幾大國家公園和偏遠部落,幾十萬次按下快門,拍下大量珍貴照片,其作品多次獲國際、國內大獎。  喻惠平將把作品義賣所得510萬元捐贈給湖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下設子基金——匯得行公益基金,用於助學及資助貧困弱勢群體。
  • 第二站宜興市
    經濟體量大,居民生活富足經濟發展質量高:2018年宜興市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1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891元;在百強縣排名中,宜興市常年處於前十名。左:陶都小學 右: 城南小學觀察探討競爭格局:整體來看,宜興市的K12教育需求大部分仍由公立學校教師提供,剩下由外來連鎖品牌和本土機構共同瓜分
  • 文旅人齊聚陶都宜興 探討研學旅遊發展方向
    此次論壇由江蘇省旅遊協會和宜興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國家級宜興陽羨生態旅遊度假區、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宜興市城建文旅集團、無錫市旅遊業協會共同承辦。宜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志軍在論壇開幕時首先致辭:近幾年來宜興市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高度重視全域旅遊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服務品質,固化生態優勢,優化旅遊供給,強化旅遊治理,活化旅遊營銷,大力推動文化旅遊建設,總投資超過662億元的雅達陽羨溪山、窯湖小鎮、大拈花灣等一批龍頭旅遊項目落地建設。
  • 書畫為媒—宜興、鄒城兩市文化館書畫交流作品展宜興市文化館開幕
    主辦單位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鄒城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單位宜興市文化館 鄒城市文化館 宜興市書法家協會宜興市美術家協會>協辦單位宜興市國畫院展覽時間2020年12月18日—2021年1月3日展覽地點宜興市文化館
  • 2018臺灣藝術博覽會開幕 20餘家大陸藝術機構參展
    9月7日,「2018臺灣藝術博覽會」在臺北世貿一館開幕。近400個攤位上,約百位臺灣及駐臺藝術家,帶來繪畫、陶瓷、布藝、手工等逾千件展品。其中,20餘家主要來自廈門的大陸藝術機構參展。  來自福建省的陶瓷藝術大師李錦峰,從事雕塑20餘載,一直致力於傳統陶瓷雕塑的當代傳承與藝術創新。首次攜30餘件個人作品來臺參展,李錦峰說,感受到臺灣同胞很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