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公益扶貧·新化第二季】探尋新化楊梅的扶貧故事

2020-12-23 紅網

婁底新化,漸次成熟的楊梅惹人饞。

興旺起來的楊梅產業正成為貧困戶的脫貧致富路。

今年73歲的伍國仁,把千餘畝的荒山變成了18000多棵碩果纍纍的楊梅樹。

楊梅種植戶伍光榮接受時刻新聞記者採訪。

新化楊梅等你嘗。

紅網新化6月8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楊烊 實習生 何超 通訊員 楊超陽 袁曉暉 攝影 陳杰)在婁底新化,讓人縈心掛懷的不止漫山遍野的5萬畝楊梅林,在一顆小小的楊梅裡,還深藏著一個個令人動容的「楊梅扶貧故事」。

6月6日-7日,紅網攜省內10餘家主流媒體記者趕赴新化,以「新化楊梅開採」「楊梅助推產業扶貧」等為主題,走訪楊梅基地、相關單位,與楊梅種植戶、當地貧困戶面對面,挖掘一顆顆楊梅背後的動人故事。

他,把畢生積蓄都花在了楊梅上

伍國仁是實竹楊梅基地的負責人,也是實竹村的村主任。

「你們不要再投我爸爸票了!」這是實竹村村委選舉會上伍國仁兒子的真實祈盼。今年6月1日,村民以投票的形式來繼續挽留這位致富領路人,但是由於年歲已高,子女又百般勸阻,伍國仁這才卸任了他默默堅持了9年的實竹村村主任崗位。

在楊梅基地的山坡上,他一路小跑,忙上忙下,熱情洋溢地給大家介紹新化楊梅,著實讓人猜不著他今年已經73歲高齡。也正是因為有了他股拼勁,千餘畝的荒山才變成了18000多棵碩果纍纍的楊梅樹,變身新化縣最大的楊梅基地之一。

「去年掛果只有30噸,今年楊梅基地的產量至少有300噸!」當記者問及今年楊梅的收成時,伍國仁喜笑顏開,自信滿滿。由於今年又一批楊梅樹開始掛果,且長勢喜人,按照去年新化楊梅售賣的均價15元每斤來算,這300噸的楊梅產值能達到900萬。

「不僅本村老百姓收入提高了,楊梅基地還帶動了周邊村莊不少建檔貧困戶實現脫貧。」伍國仁告訴記者,在實竹楊梅基地,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獲得分紅,如今,全村共有260多戶家庭擁有土地並獲得分紅;現在到了楊梅採摘季,每天需要200人來摘梅,村民憑著工錢和土地分紅,每年的收入可達到上萬元。

在種植楊梅之前,伍國仁大半輩子都在做木材和煤炭生意,折騰了大半輩子,也攢了一些積蓄。從2008年開始,他陸續把所攢的錢都投在了楊梅上。「我不在乎能賺多少錢,最希望的還是楊梅能幫助更多的人脫貧致富,產生更多的社會效益。」伍國仁坦言,在種植楊梅的9年時間裡,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7點鐘出現在楊梅林裡是他一直以來的習慣。此外,伍國仁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熱心腸,資助貧困學生、慰問村裡的孤寡老人都是他常年在堅持的事情。

他們,正在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每年端午節前後,家住資江邊上的新化縣上梅鎮毛家壠村庫區移民袁石長便開始忙碌起來。

每天清晨,他們夫妻倆從山上摘下還帶著露水的新鮮楊梅,往路邊一擺,便會被從各地湧來的顧客、批發商一搶而光。特別忙碌的時候,在外地務工的兒子和已經出嫁的女兒,也總會趕回來幫幫手。

楊梅的成熟期短短10天左右,袁石長家栽種的20多株楊梅樹便會給他家帶來1.5萬餘元的收入。

家住在毛家壠村的伍光榮今年已經48歲,是村中的建檔貧困戶,他住的老紅磚房沒有粉刷,磚頭已經有些發黑。

當記者前去採訪他時,他正在打理家旁的楊梅樹,身旁年邁的母親在洗著衣服。「以前在外打工,除去開支一年只能剩下七八千塊回來補貼家用,種植楊梅之後收入翻番,還能供孩子上學。」 伍光榮告訴記者,他家種植了三四十棵楊梅樹,由合作社提供肥料和技術並負責銷售,售賣出去之後拿分紅。

「種植楊梅現在還只能給家裡支付一些小開支,但是我相信楊梅會賣得越來越好。」還未摘貧困戶帽子的伍光榮對自家楊梅頗有信心。

目前,新化縣累計投入產業發展資金1億多元,種植楊梅5萬畝,受益移民5萬餘人。今年,新化全境楊梅掛果面積2萬餘畝,預計產值達2億元以上,楊梅產業已成為全縣庫區移民脫貧攻堅的主要農業產業。

相關焦點

  • 新化楊梅,未來之路如何走?來聽聽新化縣領導怎麼說
    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劉建安 周鵬程 李靜芳)新化作為湖南省最大的水庫移民縣,目前全縣庫區楊梅種植面積達5萬畝,已掛果近2萬畝,年產值達到2億元。新化為何把楊梅作為移民後扶產業?種植如此多的楊梅,未來如何發展?
  • 湖南省文化館精準文化扶貧計劃在新化啟動
    (啟動儀式現場)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陽家友 卿躍飛 陳斌)7月15日,湖南省文化館「播撒藝術的種子」精準文化扶貧計劃——2019年湖南貧困山區留守兒童藝術幫扶文化志願行動在湖南省新化縣白溪鎮戴冠村小學啟動。
  • 鄉愁經濟帶動扶貧產品銷售,33萬消費者圍觀湖南新化縣長直播泡麵
    而外地人路過新化,必做的事就是去向東街吃上一碗熱氣沸騰、香辣驅寒的牛肉麵。6月3日,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人民政府縣長左志峰走進拼多多「芒果扶貧雲超市」直播間,向平臺消費者推薦新化扶貧產品,其中就包括方便包裝的「向東街牛肉麵」。
  • 33萬拼多多消費者見證湖南新化縣長助農直播首秀,帶動扶貧助農店鋪...
    而外地人路過新化,必做的事就是去向東街吃上一碗熱氣沸騰、香辣驅寒的牛肉麵。6月3日,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人民政府縣長左志峰走進拼多多「芒果扶貧雲超市」直播間,向平臺消費者推薦新化扶貧產品,其中就包括方便包裝的「向東街牛肉麵」。
  • 新化2萬畝楊梅基地掛果 記者帶你走進酸酸甜甜的世界
    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劉建安 李靜芳 周鵬程)6月,新化楊梅紅。位於婁底市新化縣楓林街道辦接龍村的538畝楊梅基地也相繼掛果,基地負責人譚春周站在山頭,放眼望去,青紅相間的楊梅壓彎了枝頭,長勢喜人。望著漫山遍野的楊梅,譚春周樂開了懷。
  • 新化:梅山野茶
    他了解到,五十年代,新化茶廠的紅茶就出口歐洲等國,頗負盛名。而當時紅茶的產地,就在此。快七十年了,新化紅茶倒變得無人知曉。不是茶的本色不好,而是沒有用心去做。世間萬物,一個心字,可有千萬變化。他想開發新化紅茶。他將長石村的茶山承包了下來,開始經營。他試著製作了第一批紅茶,一試,口感蠻好。好的紅茶,品起來溢出一種花香,真乃沁人心脾。這紅茶便有此花香。
  • 左志鋒率隊赴京向國家有關部委匯報對接項目工作 參加新化「特產...
    並參加新化縣電商扶貧特產專區暨「特產進京」啟動儀式、新化籍作家海燕長篇小說《小康之路》研討會等活動。副縣長陳進一同前往匯報對接工作。北京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李乃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管委會主任吳義勤,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路英勇,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會長袁文先,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何俊才等出席相關活動。
  • 新化縣:武術扶貧新亮點 脫貧助學新力量
    >新化新聞網訊(記者 楊尚勤)8月27日,新化縣爐觀鎮2020年暑期武術扶貧助學培訓班結業典禮在中國功夫搏擊館舉行。他說,在家鄉舉辦暑期武術扶貧培訓班,為貧困學子學武術提供學習機會,並為每位貧困學子免費500元,培訓期間進行梅山拳、散打、套路等武術傳承和愛黨愛國教育,幫助農村留守青少年兒童學員暑假養成良好習慣,防止小孩外出遊泳和在家玩手機等不良行為,為學員即將開學更好進入狀態,更好滿足廣大家長需求而服務,得到了廣大家長的認可和社會的高度好評,在鄒丹書記的提議下,得到了爐觀鎮黨委、政府的高度肯定,也為新化脫貧攻堅貢獻了一份新的力量
  • 新化各高中新生:錄取公告來了
    恭喜你成為新化二中2019級高一新生,歡迎你走進二中,走向成功,新化二中與你一起續寫「低進高出」的傳奇。  新化二中是婁底市示範性高級中學,長郡中學遠程合作學校,中南大學優秀生源基地。2019年高考,新化二中不負全縣人民期待,一本上線81人,二本上線206人,藝體專業雙過線32人,600分以上三人,即李哲宇636,奉賜波616,伍嘉鵬606。
  • 新化:古邑著新妝 梅山神韻輝耀湘中
    曽文貴 攝 華聲在線1月25日訊(記者 劉思佳)滔滔資江水,巍巍雪峰山,以及悠久的梅山文化,賦予了新化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如今,這個千年文明古縣正在煥發蓬勃生機,成為異軍突起、輝耀湘中的旅遊勝地。這一天,穿婁底境內首條高速公路---S70婁懷高速婁新段通車,新化旅遊打上高速公路的「快車」,連接長株潭進入了全省旅遊圈,成就了新化旅遊另一番光景。 來自婁底的王秋燕常常會帶外地朋友前去新化遊玩。「自從高速公路開通後,從婁底去新化由過去的三個多小時縮短至一個小時,方便多了,一天可以多去幾個景點。」
  • 把脈問診,新化法院督導脫貧攻堅工作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謝釗) 4月14日,新化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彭志業趕往田坪鎮,「坐診式」督導南石村、萬龍村脫貧攻堅工作。把脈南石,飲水工程解難題。在聽取南石村村支書和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工作情況匯報後,彭志業根據法院開展扶貧工作以來積累的經驗,對南石村脫貧攻堅工作進行把脈。「本村的特色產業是什麼?扶貧項目實際運行狀況怎麼樣?分紅方式是什麼?」「村裡的集體收入如何保障?」「脫貧的質量怎麼樣?是否存在返貧的風險?」「是否存在小孩輟學的情況?」「扶貧工作隊的工作做得怎麼樣?」「合併後村班子的配合是否默契?集體的決策能否順暢實行?」
  • 賞味古鎮煙火 新化山水時尚酒店將於金秋9月開業
    為促進蚩尤故裡新化的旅遊市場發展、加快推進光大集團新化扶貧項目的攻堅速度,位於新化迎賓路39號的山水時尚酒店正抓緊工期,負責人表示酒店將預計在9月對外營業,通過改善新化旅遊和投資環境、為新化經濟進一步騰飛做出應有貢獻。
  • 新化特色產品亮相2020食餐會 直播帶貨引爆現場
    融入數字鄉村、電商扶貧、直播帶貨、創意推介等元素,為食餐會增添獨有的「新化特色」。 湖南省商務廳電子商務處相關負責人到新化特色館參觀 抓取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釋放數字經濟增長勢能,今年新化特色館全新升級成數字鄉村縣域新化特色館
  • 日本專家來新化考察赴日介護項目
    會上,縣商務糧食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了新化的基本縣情以及赴日介護項目開展情況;與會人員圍繞赴日介護項目以及縣康養中心的建設建言獻策,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部分有意向赴日本開展介護工作的學生現場向川崎大諮詢了相關問題。
  • 新化石漠化治理見成效 昔日亂石崗今日牡丹園
    紅網時刻4月26日訊(新化分站記者 黎明明)4月23日,記者從新化吉慶鎮獲悉,該鎮牡丹產業園曾經石漠化程度較為嚴重的巖溶地貌,「鳥不拉屎」的地方,如今已是荒山換新顏,國色天香的牡丹把這裡裝飾得宛若人間仙境。
  • 紅軍長徵在新化留下了一張珍貴的相片
    (紅六軍團部分將領在新化合影)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珍藏著一幅紅六軍團高級指揮員在新化縣城留下的合影。圖片題字「南徵勝利佔領新化城紀念攝影,二十四年十一月」,其中有蕭克、王震、夏曦等高級指揮員的留影。正是這幅珍貴的照片,為新化縣確定為革命老區縣和國家重點貧困縣提供了關鍵的物證。82年前,紅軍為何在新化縣城留了影,照片又是如何保存至今的?
  • 尋味湖南新化向東街粉麵館
    尋味湖南新化向東街粉麵館初到婁底,便想看看當地的早餐都是有點什麼,有些什麼特色。但是在我看來這個早餐全國都應該差不多,特別是南方地區,不是麵條就是粉吧。也許越靠近北方或者是在北方的,應該更多是以麵食為主,米粉這種早餐品種可能看不到吧。
  • 新化二中工會活動多姿多彩
    近日,新化二中工會做出了教職工暑假活動安排,落實了上期活動的各項獎品、獎金,並慰問了部分離退休人員。  「有困難找工會」。這在該校已成為一句口頭禪,也是工會為教職工排憂解難的莊嚴承諾。新化二中現有教職工122人,工會堅持每月舉行一次大型文體活動,豐富教職工的業餘生活,培養集體榮譽感。
  • 中國有六個地方叫新化……你猜那個新化最牛
    聲明:本平臺將自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和《微博客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網際網路法律法規,不發布和傳播謠言及虛假信息,不發布和傳播低俗庸俗信息,不發布和傳播「網曝」「網傳」不實信息。認真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大力弘揚時代新精神,傳播時代變化新成就,講好百姓新故事,傳播百姓好聲音。
  • 新化問茶之旅
    鄰居是新化人,總是有意無意地說道家鄉茶的好。漸漸地記起,「進門一杯茶」,也曾是我打小養成的待客之道。因為咖啡文化的衝擊,茶才淡出了我的生活。 於是,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季節,激情回歸的我,以倦鳥歸林的急切,奔赴雪峰山擁抱著的新化,去看被茶香薰染了千百年的地方,是否依然流淌著茶文化的脈脈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