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底是靜好還是動好?心要靜,身要動!

2020-12-11 藥師木木

《黃帝內經》指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體當中呼吸、心跳、血壓、激素的分泌,人體的各種生理指數的活動,也有一個消長規律,養生必須順應這個陰陽消長規律,這樣才能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平衡。冬季是閉藏的季節,養藏是主要的養生方法。

淡泊欲望心靜神明

冬天到底是靜好還是動好?《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心要靜,行要動。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王慶其說,中醫主張養生必先養心,現代人壓力大、節奏快,心不容易靜下來。怎麼樣讓心靜下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淡泊,要調控人生的欲望。欲望是有兩面性的,欲望可以促使我們努力奮鬥,但是欲望如果超過現實,往往會給人們帶來心理矛盾和衝突。孟子曾說:「養心莫善於寡慾。」內心的寧靜要以淡泊為前提,這樣才能夠長壽。

靜心養生,必須防微杜漸。因為心神的損傷,大多由微而甚,積漸而成。所以《事林廣記·防患補益》告誡說:「居安慮危,防未萌也」;切不可「以小惡為無害而不去」。稽康在《養生論》中曾批評「世常謂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傷身,輕而肆之」的錯誤態度,強調要「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應隨時注意「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

經常運動氣血通暢

行要動,動的目的是要保持人體氣血的暢通。人體氣血暢通,生命的航道就暢通了。運動的好處眾所周知,但要講究科學,中醫強調因人制宜,行而不倦,要動而終結,適可而止。另外,冬天要在太陽出來後再去運動,這樣才能保護人體的陽氣。

王慶其建議,堅持走路是最科學、廉價的鍛鍊方法。中醫認為腳是人體之根,衰老是從腳開始的。走路有五個好處,第一可以流通氣血,保持血脈的通暢;第二防止骨質疏鬆,效果勝過吃鈣片喝牛奶;第三可以改善心肺功能;第四可以按摩腸胃,治療便秘;第五可以消化能量,促進新陳代謝,燃燒脂肪,減少肥胖和高脂血症的發生。

增鹹增黑食飲有節

《黃帝內經》說「食飲有節」。王慶其介紹,這裡有三層含義,第一要節制飲食,飯吃八分飽,但不能到飢餓得很厲害時再吃飯;第二飲食要有規律,胃腸的蠕動、消化液的分泌都有一定的自然規律,吃飯要順應規律;最後是謹和五味,中醫認為甜酸苦辣鹹是五種營養成分,應該保持一種均衡的狀態。

另外,冬季時飲食要溫補。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文小平說,羊肉屬於溫熱食物,牛肉、雞肉、鱔魚、龍眼肉、荔枝、核桃等也具有溫補作用。在溫補過程中也要注意平衡,因為冬天容易吃熱性的東西,所以要適當吃一點偏涼的食物,可以把燥熱補過來。冬季養腎也很重要,中醫的傳統說法是在五味和五色當中要增鹹和增黑。鹹是食品中具有鹹味的,如海帶、紫菜、海藻等;黑色食物如黑木耳、黑米等,這些東西顏色都是黑的,可以補腎。

相關焦點

  • 論「動」與「靜」(深度好文)
    這都告訴我們,運動變化和靜止平衡,都是世界的常態,對於人類來說,它們都很重要,也都不可或缺,關鍵是要善於把握。有運動,才有發展變化,才有成長進步,才有世界上的一切,才有生命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同樣,靜止的作用也很重要。而且,在有些情況下,那個「相對的靜止」,甚至還要比那個「絕對的運動」,更其必要,也更其難得。
  • 線條的動與靜~試講稿~初中美術
    一、問候語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 3 號考生,我試講的題目是《線條的動與靜》,下面開始我的試講。嗯,同學們說有直線電話線有鋸齒線等等,看來大家對於線條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還是不夠全面不夠準確,那麼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一下《線條的動與靜》。三、新授部分接下來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看一下PPT中的圖片並嘗試在書中找出線條動與靜的定義。好,同學們,時間到。哪位同學來回答一下?
  • 盆景化靜為動藝術手法(一)
    盆景藝術要想師法自然,表現自然之真,就必然要表現動象,只有這樣「才能表現精神,表現生命。這種動象的表現,是藝術的最後目的。」(宗白華《看了羅丹的雕刻以後》)。表現動象,就是表現自然的靈魂,這也是盆景創作的最終目標。其二,在化靜為動技藝上不斷探索、創新和突破。動與靜是一對矛盾,既對立而又相互統一,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動與靜的完美結合
    相信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有煩惱,那麼當我們不開心的情緒湧上心頭的時候都用哪些好的方法緩解或者避免呢,如何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呢?談動這個世界上有醜才有美,但是當真正的煩悶感湧來的時候,我想你去讀再多的哲學也擋不住,可能會長輩,朋友說「你不應該這樣或那樣」「你應該怎麼樣」,可是勸別人時自己能否做到還是另一回事。
  • 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之談動、靜
    談動也許真不能說是社會風氣的影響,只是青春雨季多愁善感的病態,「煩」似乎成為一種口頭禪,但這終究是負能量,傳播負面情緒之外無一好處。而要想快樂,「須得使你的生機能活暢,能宣洩。」想來自己習慣安靜好多年了,怪不得愈感把自己給整抑鬱了。所以啊,找到了原因,應該對症下藥——動一動,動起來,「談談笑笑,跑跑跳跳!」。
  • 盆景化靜為動藝術手法(二)
    2、藉助擺件增加盆內形象的動作性無論是樹樁盆景還是山水盆景,其盆內形象的動作性往往難以表現,但如果在盆中得體的部位放置一至幾個動作性強的擺件,如人物、動物、小船、車輛、小橋等,擺件雖小,在增強整個盆景的動作性方面,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藝術效果。
  • 健康的最高境界:靜(深度好文)
    1宇宙萬有的一切活動是動態,太陽、月亮、萬物都在動。這個世界如果不動就毀了、空了。我們認為這是死亡了,其實不是死亡,死亡仍是一個動態。世界上有沒有一個真正的靜止狀態呢?沒有。從物理、生理,還是思想等方面看,沒有完全的靜態。
  • 通過介詞um來談談」動「和」靜「的問題(二)
    上次通過Wechselpräposition講了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即我們如何去理解德語中常說的靜三動四中的「動」和「靜」(在德語中談」動「和」
  • 職場:靜以待動,公司不動,你也不動
    3、你倒要多了解一下:企業的信譽,是否列入了黑名單、工資能否按時發放、老闆的為人、你的工作內容、工資待遇等情況。4、如果其他情況都滿意,只有不籤合同這一條,倒不用糾結,這樣不規範的企業很多。你從對方的回答就可以大體了解:她是在應付你,還是你徹底沒戲了,還是很有希望,只是還沒最後定等等。你就可以決定下一步怎麼做了,但不管如何,你都不能讓對方看出你很著急。3.辭職了,安排了交接工作的人,可是又想繼續待在原公司,領導同意了,這樣好嗎?這種情況不大好。
  • 靜是安,則靜美(深度好句)
    靜是安,則靜美(深度好句)一、月華如水,疏影淡漠。柳葉綠風中盈繞著深深柳林,幾許翠抹的綠絲懸掛幾隻粉蝶。一心的相思,一盞的清香,一箋的素顏浸潤了深夜,潤發了沉香;一簾柳綠,徘徊在闌珊處。風流了一夜的石獅,蕭瑟了一樹柳絮的白露。
  • 老年人多多運動鍛鍊好,還是靜養不動好?本文為你說清楚
    關於老年朋友是否應該運動鍛鍊的問題,往往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其中一種認為,老年人年齡大了,為了保持身體活力,要多注意加強運動鍛鍊;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老年人身體衰弱,應多多靜養,運動量過大反而增加身體消耗,不利於健康。對於老年朋友,到底應該「動」還是「靜」呢?
  • 靜也虛空動也虛幻,執念個啥?
    網友1:看了你很多視頻,去年也打竹子上的雪,送給山民的小狗,看你也不像傳統的修行,你的俗人心很明顯,這種生活方式就是想要的方式了,願你做個真實自已。妙華嚴:不過願樂,身在塵世了塵心。網友2:念也動,心也動,心境全隨萬事動今也愁,明心愁,紅塵俗事欲牽頭,萬丈紅塵難抽身,總將他鄉做故鄉,流漣難返[流淚]。妙華嚴:皆是心地大千世界,哪裡是他的?何處是自己的?
  • 冬,靜而安然,動而唯美
    作者:念空大叔時光匆匆而過,轉眼已是初冬,沒有了枝繁葉茂和奼紫嫣紅,枝頭的枯葉也已盡落,好像一切都在一場悽風冷雨中,褪去了曾經的浮華,露出了生命的底色,樸素而又真實,身如處在素描畫的靜美之中。清晨的太陽,慢慢地舒了個懶身,緩緩地從東方升起,它輕輕地撫過草葉上的微霜,梳理著在光禿禿的枝頭上跳來跳去的鳥雀的羽毛,讓這一幅靜美的畫面,如微風吹過平靜的水面,增添了一點動感的唯美,讓人賞心悅目,讓人醉。冬,似乎總會讓一切變得很慢很慢。
  • 高中物理:摩擦力中的「動、靜」變化
    摩擦力是《相互作用》這一章的重點,也是難點,還是今後進行受力分析、進而解決物理問題的基礎,更是同學們初入高中學習中的一個不小的臺階。
  • 功夫片《葉問1-4》的靜與動,起承與轉合!
    豆瓣評分,《葉問1》7.6分,《葉問2》7.3,《葉問3》6.4分,《葉問4》7.2分,雖然《葉問3》評分有點低,但票房還是不錯的。葉問系列電影無論是從票房還是口碑,都碾壓了同時期上映的功夫片。為什麼,葉問系列電影擺脫劇情單薄,人物單調的魔咒。葉問系列的成功因素,更值以後的功夫片借鑑。2.
  • 從「心」說文解字——靜
    有了「爭」還能靜嗎?如何通‍過「青」和「爭」達成一個「靜」?遂心血來潮,想寫一文呼應伊人,相同題材,但從「心」走起、從「心」解讀,豈不是有趣?《大學》第一章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為人在世大多都想有所得,得名、得利、得智,或者終極得道。然「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想要「得」還是要遵循一定順序的,其第一步就是「知止」。
  • 靜(深度好文)
    作者:哲學君。來源:哲學人生網(ID: zxrsnet)正如豐子愷所言:「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不爭,是向他人的讓步,對世俗的放下,於自己的成全。 靜而不爭,是對得失的看淡,於人世的灑脫,看萬物的豁達。晚清名臣曾國藩,一生方方面面有很多被世人稱讚之處。
  • 吃、靜、動、捏,解決寶寶不肯吃飯大問題
    兒童厭食到底是怎麼回事,哪些方法可以調理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營養科戴永梅主任醫師和穆娟住院醫師給寶爸寶媽們支招。通訊員 史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蔡蘊琦兒童厭食症是指較長期的食慾減退或消失、食量減少為主要症狀,是兒科常見的一種脾胃疾病,多見於1-6歲小兒。
  • 趁陽光正好,微風不燥,走進四月感受歲月靜好吧!
    天光雲影共徘徊 我好喜歡你,就像三月走了四月又來,循環反覆,從未放棄。林深意動桃花樹 人間四月芳菲盡,我的桃花朵朵開~青青草,悠悠情 春天可能就是用來融合冬天的那些煩惱吧!芳菲不盡,歲月靜好 帶著3月的未完成,在四月奔跑起來,即使道路泥濘,也會收穫遍野的爛漫一世青燈古佛相伴,修的是心,修的也是情 .期盼著春天趕快到來,買一件淺色風衣,再買一件喜歡的襯衣,穿著露腳踝的牛仔褲,春風一吹,頭髮都在開心。牧童遙指杏花村 三月,我想裝一袋新鮮的空氣去見你。
  • 好家風 潤秦漢|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中華傳統文化,流傳下來很多瑰寶,「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就是一例。靜以修身,非只是養生,更在於知足而不爭於人,行不爭之德;儉以養德,非只是樸素,更在於節用而愛人,施仁愛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