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之道」第十屆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2021-02-07 ECNU驚哲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之道」

第十屆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

成功舉辦

2020年6月13日上午9時,由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院主辦,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承辦,《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編輯部和《思想與文化》雜誌社協辦的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之道」第十屆博士生學術論壇開幕式在雲端(騰訊會議)順利舉行。上海紐約大學校長、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院長、哲學系童世駿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楊福義教授,哲學系系主任陳立新教授,哲學系副系主任潘斌教授,哲學系黨委副書記武娟老師和來自國內外高校的博士生們一同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哲學系博士生杜春江主持。本次論壇共收到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大學、澳門大學、法國勃艮第大學等來自世界各地47所高校的130餘篇論文,共評選出59篇優秀論文。

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楊福義教授首先對出席本次論壇的各位嘉賓老師和博士生同學表示熱烈歡迎,表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有著光輝的歷史和豐厚的底蘊。「哲學之道」博士生論壇作為研究生院重點支持的精品學術項目,現已逐漸發展成國內哲學領域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他希望青年學子們樹立關心社會現實、發現哲學價值的學術情懷;希望通過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拓寬與會博士生的理論視野,激發探索學術前沿的熱情,在哲學思辨中傳承學術精神。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系主任陳立新教授首先代表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歡迎與會的各位專家老師和青年學生。對長期以來一直支持「哲學之道」」博士生論壇的國內外高校學子表示感謝,對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院一直以來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關注表示感謝。陳主任表示,雖然由於疫情原因,大家不能坐在一起面對面的交流討論,但思想的事業還是讓大家一起聚在雲端,砥礪學問,這十分難能可貴。最後,陳主任預祝與會博士生能夠在為期兩天的討論中收穫知識,收穫快樂!

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董起帆首先代表「哲學之道」會務組全體成員歡迎諸位老師、同學參加本次論壇。其次,感謝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哲學系、《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編輯部和《思想與文化》雜誌社為博士生提供了一個互學互通、互享互鑑和共同進步的學術交流平臺。他表示通過交流討論將對專業領域的問題有更深的理解,將與各位博士生們共建學術共同體、共擔新時代的學術重任;希望「哲學之道」論壇越辦越好。

開幕式後,上海紐約大學校長、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院長、哲學系童世駿教授做了題為《不對稱主體之間的平等交往何以可能》的主旨演講,主旨講演由哲學系副系主任潘斌教授主持。

童世駿教授首先指出: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強調理想的交往情形的特徵之一是交往主體之間的對稱性;而杜威的教育哲學,則把教育的最高目標看作是學生(以及所有受教育者,所有學習者)從較不成熟到比較成熟的成長過程。把這兩種觀點結合起來,引出的問題就是:像教師和學生這樣的不對稱主體之間,是否可能有平等的交往、怎樣才能有平等的交往?童世駿教授討論了美國哲學家Iris Marion Young和現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的華東師大校友黃勇教授的相關觀點,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Young認為必須承認交往主體之間由於生活情境和生活歷史而必然造成的差異,必須重視對不同主體只有自己能表達的聲音的傾聽;黃勇建議用「道德銅律」(「人所欲,施於人」「人所不欲,勿施於人」)取代「道德金律」 (「己所欲,施於人」)和「道德銀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童世駿教授肯定這兩位哲學家的觀點,但同時提出,如果要在不對稱主體之間避免「飽漢不知餓漢飢」、「夏蟲不可語以冰」的情況,尤其是如果要確保在像師生關係這樣的不對稱主體關係中,責任比較大的那方(教師)承擔起比較成熟者對不那麼成熟者的引導責任,那麼就要設法找到一種思維操作來突破自我中心和獨白思維的局限。在童世駿教授看來,不對稱者之間平等交往的關鍵是在運用「絜矩之道」時引入第三者視角:比方說,教師在處理自己與學生的關係的時候,把自己作為學生與實際的或虛擬的老師的關係也考慮進來;或者,像李大釗那樣,在討論青年與老人的關係的時候,把自己與更年輕人的關係考慮進來,從而代表年輕人對自己而不是對長者提出更嚴格要求。

最後,童世駿教授認為,作為教師,要使自己能更有效地進行師生交往,我們不僅要在自己學生面前意識到自己是老師,而且要在我們的老師面前意識到自己是學生。這樣一種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自我中心和獨白思維的思維操作,會使我們更加有效地實現如杜威所說的「對各個人作為個體而有同情的理解」。這樣一種思維操作,也會使我們更加有效地把握教育過程,以及作為學習過程的全部人生,實現為哈貝馬斯以及他所延續的那個思想傳統所追求的目標:「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演講結束後,潘斌教授進行了總結並分享了自己的體會。童世駿教授在線上和與會博士生們展開了深入的交流。

「哲學之道」博士生論壇的6個分論壇於6月13日下午和6月14日上午分別在「騰訊會議」各線上會議室舉行,論壇依次分匯報交流、專家點評和自由討論三個環節展開。各分論壇討論熱烈,精彩紛呈,均順利開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詮釋」 分論壇,由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張吳奇主持,博士生李澤栩負責會議室維護。先後有10位同學進行匯報交流: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高斯揚匯報的題目是《監控資本主義視閾下的技術權力探析》;吉林大學的黃進分享的是《問題式界劃意識形態與科學——晚期阿爾都塞堅持認識論斷裂理論的方法論構架》;東南大學的賈海剛報告的題目是《資本邏輯、空間正義與貧困終結——基於新馬克思主義空間批判視角》;復旦大學的李思銘作的報告是《重解自然必然性和歷史必然性——論哈貝馬斯思想中的「馬克思問題」》;華東師範大學的胡順帶來的是《青年馬克思無產階級概念的三重意蘊——兼論賤民與無產階級的隱秘關聯》;福建師範大學的張自永交流的是《人工智慧時代勞動解放的四維解析》;中山大學的劉暢報告了《從<反杜林論>看科學社會主義的元倫理學性質——兼論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三層分層》;中國人民大學的唐解雲分享了《能在論視域下的社會歷史範疇及其意義——以歷史唯物主義審視》;南開大學的趙瑞澤報告的題目是《馬克思主義視角下對「韋伯命題」的再審視》;北京大學的周龍輝匯報了《費爾巴哈還是霍爾巴赫?——論馬克思主義與兩種唯物主義傳統的關係》。

在匯報結束後,首都師範大學的程廣雲教授和華東師範大學的潘斌教授對10位同學的匯報進行了深入細緻的點評。程老師在點評中總體分析了「學術後浪」們身處的學術思想語境,認為無論偏重學術旨趣,還是側重思想旨趣,論文寫作一定要有問題意識。回應時代問題,這是哲學學科屬性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屬性決定的。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在突破教科書式思維方式後,經過「面向文本」的學術轉向,隨著「小時代」重新回到「大時代」,必將在更高境界上回到「面向世界本身」的思想轉向。他還根據哲學對話精神,倡導復調式和窮舉法寫作:讓思想窮盡一切可能!潘老師指出,對熱點問題,現實問題的把握一定要深入到位,要進行多方位的思考。對於經典的理論問題,一定要將不同哲學家之間的義理層次勾勒清楚,注意從文本線索上展示相關理論內涵。

 「西方哲學經典中的存在之思」分論壇,由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博士生榮新茹主持,博士生羅濤負責會議室維護。先後有10位同學進行匯報交流:清華大學的何澍之匯報了《亞里斯多德何以不需要自由意志?》;浙江大學的黃昉報告的題目是《心靈在經驗中的兩種視角——論休謨的印象/觀念區分》;北京大學的傅志偉作的報告是《洞見還是偏見:現在論與它的流逝幻象》;華東師範大學的何祺韡分享的題目是《演真與訴真:福柯對真之展現的解讀》;北京師範大學的潘越匯報的題目是《一位溫和的多元論者——德勒茲單義存在論的多元面向》;北京大學的蘇杭分享了《光與努斯——亞里斯多德努斯理論再讀解》;清華大學的趙奇匯報了《創造性重構海德格爾對亞里斯多德靈魂概念的片段化闡釋》;華東師範大學的張婷婷帶來的題目是《破解現代性難題的中國方案——基於新冠疫情的思考》;華東師範大學的羅濤分享的題目是《基因增強的哲學思考——基於現在與未來之別的審視》;法國勃艮第大學的梁曉涵匯報了《海德格爾對阿那克西曼德箴言的詮釋》。

在匯報結束後,浙江大學的馬迎輝教授和廈門大學的張會永副教授對10位同學的匯報進行了專業的點評。馬老師談到,論文創作中要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對相關的核心概念要有精準的定位,論述一定要清晰。張老師提到,十位報告人的論文視野均十分開闊,既有對經典文獻的詮釋,也有對現代熱點難點問題的關注。在具體討論問題時,一定要做好相關文獻的梳理工作,論證細節上一定要層次清晰,環環相扣。

「軸心時代的中國哲學理論之思」 分論壇,由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博士生鍾翠琴主持,博士生董起帆負責會議室維護。先後有8位同學進行匯報交流:華東師範大學的董起帆報告的題目是《嚴復與乾嘉學派——以嚴複評點<周易>為中心的討論》;中山大學的孫忠厚分享的題目是《行君子之道——<論語>「君子道」章辨析》;復旦大學的葉泳妍匯報了《「 內外」之說與「善」的探討—— 結合孟告之辯、<五行>篇看孟子心性論的形成》;香港中文大學的王瀛昉分享了《一套<荀子>式的惡的理論:以公共性價值考量和「群居和一」為基礎》;中國人民大學的陳志雄匯報的題目是《荀子<詩>學的客觀化及其政教旨趣——從辨析「中聲之所止也」說起》;武漢大學的李亞奇帶了的論文是《「好惡之心」何以保證「仁」?——論錢穆詮釋孔子仁觀的情感向度》;北京大學的陳晗倩報告了《 「定」與「無定」——早期「志」的觀念的兩個維度》;華東師範大學的袁傳志作了報告《天人合一視域下的聖人——以周敦頤<太極><通書>為核心》。

在匯報結束後,中山大學的楊海文教授和華東師範大學的陳喬見教授對8位同學的匯報進行了深入到位的點評。楊老師首先肯定了匯報人對於經典有很好的了解,從經典中拓展問題,並把問題儘可能地撰寫成文。他提醒同學們在做學問的過程中保持一些良好的研究習慣,如做好資料長編,嘗試以現代漢語翻譯古代文獻等。陳老師表示同學們的匯報使他很受啟發,他同時提醒同學們應當注重資料的收集,對於某一研究問題需要掌握前人所有的研究成果,養成這種良好的學術習慣有利於對問題的消化。

「宋明理學的現實發展與走向」分論壇,由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博士生董起帆主持,博士生張瀟負責會議室維護。先後有9位同學進行匯報交流:南京大學的郝鑫匯報的是《<壇經>中「見」字釋義》;中國人民大學的鄺其立分享的題目是《「六經皆史」兩種:章學誠的「以史為經」與章太炎的「夷經為史」——兼論古文經學的內在問題》;中山大學的龔禮茹報告的是《在超越與人倫日用之間:論陳白沙心學的精神境界——從明人對白沙的異議說起》;南京大學的鐘純帶來的是《論王陽明「良知即是易」的體用關係》;臺灣大學的廖昱瑋分享了《王陽明「良知」說與道德主觀主義之難題》;香港浸會大學的巫阿苗報告了《「指月之手」:非自然敘事學視野下的禪宗公案新探》;清華大學的蔡傑作的報告是《性中有無孝悌?——程朱理學「仁體孝用論」的批評與重構》;華東師範大學的雷達帶來的是《天人之際的邊界體驗——唐宋之際天人觀轉型的可能與必然》;河北大學的馬慶匯報了《尊生、彰有、健動、率性——熊十力與王船山易學根本精神探異》。

在匯報結束後,《探索與爭鳴》雜誌社的張蕾編輯與《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編輯部的付長珍教授對9位同學的匯報進行了細緻專業的點評。張老師指出,寫作過程中,文獻引用一定要準確適量,不宜過多,否則會影響閱讀的連貫性和舒適性。另外,行文的語言要具備較強的可讀性,儘量以通俗的語言說理。付老師提到,學術研究中要處理好兩個關係:一是哲學史研究和哲學性反思之間的關係,將微觀研究和宏觀問題域相結合;二是當代性和歷史性的關係,著眼於如何看待和發展我們的文化傳統。

「近現代西方哲學問題的論辯反思」 分論壇,由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張婷婷主持,博士生羅濤負責會議室維護。先後有8位同學進行匯報交流:北京大學的陸浩斌匯報的是《從<自然正當與歷史>第六章談施特勞斯學派與劍橋學派的分歧》;復旦大學的嚴杭迪分享了《上帝與意志——論謝林對斯賓諾莎自由學說的革新》;華東師範大學的項銳帶來的是《基於社會學信任模式的區塊鏈信任機制分析——以比特幣為例》;華東師範大學的李大山匯報的題目是《適應方向與心智狀態》;中山大學的石旭鵬匯報了《論拉卡託斯與模糊性》;安徽師範大學的紀少文匯報的題目是《論副詞主義:對一種塞拉斯式版本的辯護》;廈門大學的金鳳琴分享的題目是《為真之追蹤理論的反懷疑主義進路一辯》;華東師範大學的王煒報告了《作為道德主體的具身人工智慧——基於他心問題的考量》。

在匯報結束後,華僑大學的李忠偉教授和華東師範大學的鬱鋒副教授對8位同學的匯報進行了詳細的點評。李老師將8位同學的論文分為三類進行點評:第一,關於哲學史的研究。李老師從哲學史的方向講起,分享了哲學史的寫作方法以及重要性。第二,關於科學哲學的研究。李老師認為科學哲學沒有科學是不行的,研究科哲需要有科學技術等知識。第三,關於分析哲學的研究。對相關的問題也要照顧到直覺,對相關的文獻有較好的歸納比較。鬱老師提到,對於哲學史研究,要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和交鋒意識,文獻的引用一定要具備前沿性。對於科學技術前沿問題的哲學探索,要了解當代科技的發展。哲學思索不能建立在空中樓閣之上。

「西方倫理思想與黑格爾哲學」分論壇,由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博士生文杰主持,博士生張吳奇負責會議室維護。先後有9位同學進行匯報交流:華東師範大學的章含舟帶來的題目是《關懷倫理該如何對話儒家倫理?》;華東師範大學的田潤分享了《柯亨平等主義風尚的兩種解讀之辯》;中國人民大學的陸鵬傑匯報的題目是《論普世性的平等觀念與比較性的平等觀念》;中國人民大學的範震亞報告的是《德沃金的嫉妒檢驗:兩點澄清》;南京大學的劉曉曉報告的題目是《阿多諾對「現實抽象」的理解及其當代反思》;首都師範大學的楊四毛匯報的論文是《從承認問題到勞動問題——黑格爾主奴辯證法新探》;南開大學的王運豪分享的是《黑格爾與胡塞爾「現象學」開端問題比較研究——基於<精神現象學>與先驗現象學之上》;清華大學的崔琳菲報告的題目是《個體性在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決定性作用——以黑格爾哲學中猶太教向基督教過渡為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盧斌典分享的論文是《哲學批判與政治經濟學批判的交織與更迭——國外馬克思主義批判主題的三重變奏》。  

在匯報結束後,北京師範大學的羅松濤教授和華東師範大學的葛四友教授對9位同學的匯報進行了細緻深入的點評。羅老師指出,我們的同學在創作論文時,要有問題意識、文本意識,尊重文本,基於文本進行思考。葛老師在論文的寫作規範上對同學們提出建議,即在摘要、導論中的問題意識以及文獻綜述的前沿追蹤需要進一步強化,要在摘要和導論中闡明自身的創新性和可行性。

6月14日上午11點30分,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之道」第十屆博士生學術論壇閉幕式在雲端順利舉行。閉幕式由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杜春江博士主持。《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常務副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付長珍教授和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副系主任劉梁劍教授致辭,中山大學哲學系的龔禮茹博士作為學生代表發言。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常務副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付長珍教授首先提到,本次「哲學之道」論壇學術水平高,哲學素養好,很好地體現了跨學科的交流,不僅學科融合特徵愈發明顯,同學們的問題意識也在不斷提升。付教授也表達了作為協辦單位,《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將一如既往地助力青年學術成長,為廣大博士生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另一方面,學報也鼓勵博士生培養跨學科問題意識,開闊視野,敢於突破。最後,付教授表達了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老師和同學們的衷心感謝,也對會務組全體同學表示感謝。

劉梁劍教授首先非常感謝參加論壇的專家學者和博士生們。劉教授表示,自己這兩天裡也參與了部分分論壇的活動,頗有感觸。他認為,我們要通過論壇和平時的學習,去把握時代的思想姿態。他指出,我們現在正面臨著人類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作為現代文明基石的科學、民主等概念需要得到新的反思。我們要對於我們做哲學的背景有深刻的認識。要提出哲學的真問題:一方面,作為哲學問題本身的「真」;另一方面,也要表現出問題發問者「真切」的力量。劉教授指出,哲學不應只停留於哲學內部,而是更應該滲透於各個學科之中。作為進行哲學研究的同學們,一定要在世界文明的大背景下把握好當今時代的問題。最後,劉梁劍教授表達了對於論壇和同學們的良好祝願。

龔禮茹同學在發言中首先感謝了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哲學系、《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編輯部和《思想與文化》雜誌社為大家提供的一起交流、共同進步的學術交流平臺,也對點評老師、會務組全體同學表達了感謝。龔禮茹同學從自己的真切體會出發,講述她在疫情期間,在家鄉一邊進行哲學學習一邊進行田間勞作的經歷,表達了實踐對於哲學理解的重要性。她非常感謝「哲學之道」論壇提供的契機,讓她的這種真切感得到了良好的呈現和展示。

期待下次的線下相聚,我們在美麗的櫻桃河畔一同追尋知識,探求智慧!

相關焦點

  • 第十屆全國中醫藥博士生學術論壇暨岐黃杯第十屆全國中醫藥博士生...
    中國教育在線訊 4月12日到13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北京岐黃中醫藥文化發展基金會、《中華中醫藥》雜誌社主辦,山東中醫藥大學承辦的第十屆全國中醫藥博士生學術論壇暨岐黃杯第十屆全國中醫藥博士生優秀論文頒獎典禮在山東中醫藥大學長清校區隆重舉行。
  • 哲學之道 | 第七屆博士生學術論壇(全國)
    一、「哲學之道」第七屆博士生學術論壇(全國)暨「多元傳統與比較哲學範式轉變」研究生國際會議聯合開幕式(9:00-9:30):閔行校區第一教學樓106室  二、合影留念(9:30-9:40):第一教學樓門口 三、主題演講(9:40-11:30):古今中西之爭的哲學求解——應奇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
  • 2019年第四屆全國哲學倫理學博士生學術論壇在貴陽舉辦
    8月10日,2019年第四屆全國哲學倫理學博士生學術論壇在貴陽孔學堂開幕。來自全國各高校哲學倫理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博士生80餘人,圍繞「中華傳統倫理與當代道德問題」主題,展開為期2天的學術研討。據介紹,此次論壇旨在推動哲學倫理學的深入研究和發展,提升博士研究生學術能力,增強博士生關注和研究時代問題的使命感與自覺性,促進各高校和研究院所哲學倫理學專業博士生的學術交流。
  • 第二屆俄羅斯歐亞青年教師與博士生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辦
    2020年12月5日,第二屆全國俄羅斯歐亞青年教師與博士生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順利舉行。本次論壇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暨南大學、外交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遼寧大學、黑龍江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的50餘位學界專家、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參加。
  • 沃格林《天下時代》工作坊暨《思想與文化》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辦
    2021年1月9-10日,由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與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共同舉辦的「沃格林《天下時代》工作坊暨《思想與文化》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人文樓2102會議室舉行,線上騰訊會議同時進行,共約六十餘人參加。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重慶大學、上海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的近20位專家學者應邀出席會議,並作會議發言。
  • 中國力學學會首屆全國力學博士生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中國力學學會首屆全國力學博士生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2020-11-13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四屆「城市治理」全國博士生論壇在上海交大舉辦
    6月30日,第四屆「城市治理」全國博士生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舉辦。本次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主辦,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與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協辦。論壇吸引了來自上海交大、人大、復旦、浙大、武大、南開、吉大等近20所高校的優秀博士生參與,並邀請到各大高校的知名專家學者進行論文評審,同與會學子展開交流與討論。
  • 「第二屆俄羅斯歐亞青年教師與博士生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圓滿落幕
    日前,「第二屆全國俄羅斯歐亞青年教師與博士生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完美落幕。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會長李永全教授指出,本次論壇為全國俄羅斯歐亞研究的青年教師和研究生提供了一個深入交流和學習探討的平臺,優秀青年學者們「智慧的碰撞與思想的交鋒」展現出一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勢。
  • 【徵文】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第三屆博士生學術論壇
    教育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教育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和重要內涵。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擬於2020年10月舉辦第三屆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本次論壇的主題為「以制度建設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期待青年學子紮根中國大地、融通中外、面向未來,在跨學科視域下研究教育治理的理論與現實問題。本次論壇主題為「以制度建設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
  • 【學術】中國傳媒大學首屆博士生創新論壇成功舉辦
    12月19日,中國傳媒大學首屆博士生創新論壇成功舉辦。他指出,中國傳媒大學率先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從招生、培養、學位、導師到質量監控、學科調整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改革,這既是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必要舉措,也是對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精神的具體落實。廖校長希望博士生們珍惜論壇機會,深入碰撞交流,共同探討博士生培養改革創新之路。
  • 中石大舉辦第十屆研究生學術論壇閉幕式暨頒獎典禮
    中石大舉辦第十屆研究生學術論壇閉幕式暨頒獎典禮 2020-12-24 2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全國哲學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京召開
    2019年11月22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主辦的2019·全國哲學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本屆論壇以「現代化進程中的哲學話語」為主題,設有「唯物史觀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啟蒙、現代性與哲學反思」、「新時代中國哲學創新」三個分論題。
  • 第五屆「城市治理」全國博士生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
    ,並表示針對城市治理這一關鍵議題,上海交大依託學校文理醫工農多學科優勢,成立中國首家城市治理研究院、舉辦全球城市論壇、全球華人城市治理研討會等,充分利用上海市與國內外各方面優勢資源,立足上海、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交大智慧」。
  • 吉林大學第十三屆博士生學術論壇法學分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12月12日,吉林大學第十三屆博士生學術論壇法學分論壇在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東榮會議中心第一會議室舉辦。本屆論壇由吉林大學研究生院、吉林大學研究生工作部主辦,吉林大學法學院承辦。   據了解,至2020年12月1日截稿,論壇共收到七十四篇投稿,其中校外博士生投稿三十一篇。經論壇組委會匿名評審,共選出二十六篇報告論文,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東南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威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和雲南大學的六位校外博士生報告人通過線上方式參會,吉林大學校內共有四十餘位教師和博士研究生現場參與了本屆論壇。
  • 「第二屆俄羅斯歐亞青年教師與博士生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落幕
    日前,「第二屆全國俄羅斯歐亞青年教師與博士生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完美落幕。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會長李永全教授指出,本次論壇為全國俄羅斯歐亞研究的青年教師和研究生提供了一個深入交流和學習探討的平臺,優秀青年學者們「智慧的碰撞與思想的交鋒」展現出一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勢。
  • 第五屆全國兒童哲學與率性教育高峰論壇暨少數民族兒童的教育與成長學術研討會隆重召開
    延邊大學聯合舉辦的「第五屆全國兒童哲學與率性教育高峰論壇暨少數民族兒童的教育與成長學術研討會」在延邊大學隆重舉行。湖南師範大學、瀋陽師範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延邊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專家和學者,來自全國多地省、直轄市的中小學校長、教師,以及多家學術媒體和電視媒體應邀參加會議。
  • 2020·全國哲學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京召開
    會議現場 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賈偉)2020年11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主辦的2020·全國哲學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北京召開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臧峰宇致辭 主辦方供圖   臧峰宇在致辭中首先追溯了論壇舉辦的歷史,肯定了論壇曾為許多優秀哲學研究生提供過學術表達和交流的機會
  • ——清華大學第485期(機械系)博士生學術論壇舉行
    三堡村裡暢談學術之道,八達嶺下碰撞思維火花——清華大學第485期(機械系)博士生學術論壇舉行清華新聞網6月5日電 (通訊員 錢楚楚 程文俊)6月3日至4日,由清華大學研究生院主辦、清華大學研究生會協辦、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承辦的清華大學第485期博士生學術論壇在清華大學三堡學術基地召開
  • 民法典時代民商法解釋論的新發展 —2020年第二屆「全國民商法博士生論壇」在京成功舉辦
    頒獎儀式上,2020年全國民商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代表發表了獲獎感言。最後,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院長金可可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助理、法學院院長徐滌宇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院長於飛教授作總結致辭,共同祝願全國民商法博士生論壇越辦越好,發展成為思想交流、理論碰撞的前沿高地。
  • 第十屆首都青年學者運動訓練論壇在北師大成功舉辦
    2017年11月18日,在北京師範大學體育學科成立一百周年之際,第十屆首都青年學者運動訓練論壇成功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辦。當日,30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青年學者、體育教師、高校體育科研單位碩士、博士以及從事實踐的教練員、科研人員等匯聚一堂,共同探索體育訓練理論與方法創新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