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理論實驗「薛丁格的貓」,讓我們認識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0-12-11 v雷電風v

人生太多不確定因素了,2020的天災人禍不少,很多人也做出了對2020年的災難總結,由去年底至今年初的澳洲山火,新型冠狀病毒爆發蔓延,美國40年來最嚴重的乙型流感,非洲爆發約4600億隻蝗災,菲律賓火山噴發,土耳其地震,新疆地震,成都地震。美國三枚火箭彈襲擊伊朗,伊朗擊落烏克蘭民用客機,等等。天災人禍似乎籠罩著2020年。

很多人把災難定性為因果,各有各道理。我認為一切歸咎為宇宙規律,歸咎為構成我們物質世界的量子。根據量子理論,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電子在原子裡的運動是不確定的,時而在這軌道,時而在另一個軌道,其他粒子也一樣,存在觀測與不觀測的兩種結果。

我們先看看科學界一個而很出名的實驗理論,「薛丁格的貓」。科學界一直對粒子的狀態爭論不休,1935年,奧地利科學家薛丁格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量子力學的現狀》,在論文中提出了這個惡夢般的實驗。既然一個粒子的狀態是模糊不清,處於各種狀態的疊加,完全不確定,那麼我們取一個放射性原子,它的衰變是完全概率性的,如果不測量,它應該是處在衰變跟不衰變兩種疊加狀態。薛丁格想像了一個設計巧妙的密封精密裝置,裡面放置了放射性原子,一個裝滿毒氣的瓶子,以及一隻活生生的貓。而每當原子發生衰變釋放出一個中子,它會激發裝置一連串反應,最終令毒氣瓶破碎,毒氣蔓延整個密封空間,貓就會被毒殺。按理論,原子在裡面在沒有觀測的情況下,處於衰變跟不衰變同時疊加狀態。那麼貓也處於活著和死亡的兩種狀態並存。而一旦我們打開密封觀看時候,原子只會顯示一種狀態,要麼衰變放出中子,毒殺了貓,要麼沒有衰變,貓還是活生生的喵喵叫。

簡直看得讓人發瘋,薛丁格把微觀世界的不確定性,放到宏觀世界的一隻貓身上,似乎我們很難理解及接受,在粒子中的層面,你怎樣不確定,怎樣運動感覺跟我們生活無關痛癢,很多人不會去思考,但是你跟我說,一隻貓,你不看它的時候,它同時又是生的又是死的。而你一看它後,它馬上只有一個結果,不是生就是死。簡直讓人瘋癲。

「薛丁格的貓」就是揭露了量子論難以理解的一面,甚至愛因斯坦也曾說過,天上的月亮,當你看它的時候,是一輪明月當空,而你一旦不看它了,它卻變為一股虛無的雲煙。換成人來比喻,就是我看著你的時候你是個活生生的人,我不看你,你只是個煙霧,或者影子。真的有點神經病了。不過,不要以為這是神經病,科學界確實很多科學家認為是這樣的。

為了更清晰地解析量子世界的這些神奇現象,1954年,年輕的埃弗萊特提出了「多世界解釋理論,簡稱MWI」。這個理論描述了我們處於多個世界中,還是回到薛丁格的貓,他認為貓在密封箱裡處於生與死的兩種世界,而打開觀測後,我們只看到其中一個世界的結果。

科學界不同立場的科學家不斷為這個理論進行實驗理論分析。薛丁格的貓在密封裝置裡,還沒有打開時,它在裡面究竟處在什麼狀態,是生是死,還是半生半死,有什麼感覺?沒人知道,畢竟貓不是人沒辦法跟我們溝通。那麼就有些人大膽提出為科學獻身,1998年,宇宙學家泰格馬克提出「量子自殺」實驗。實驗把毒氣改成手槍,既然貓不能把密封箱裡感受告訴我們,我們自己進密封箱怎樣,我們人類不就可以感受到那種處於半生半死狀態嗎?雖然有生命危險,但是不是有句古話嗎,「朝聞道,夕死足矣!」到時不就真相大白了嗎。不過,沒有人真正去為這個爭拗去嘗試,實驗也是一種理論想像進行。

科學家們設想了實驗過程,不過,人在密封箱裡面,人有意識,在裡面已經形成觀測狀態,那麼只有人生跟死的結果,不存在同時又生又死的結果,死去的人已經不能反饋事實,而活著的人會反饋沒事情發生。貓沒有觀測意識,因此會有跟人不同的狀態,感覺有點燒腦了,現在提到,原來人的意識形態影響了粒子的狀態。簡直覺得有點扯淡。不過這確實是科學理論。不要懷疑我們偉大科學家的推論。畢竟參與討論的都是我們近代科學精英。

」量子自殺「實驗演變出意識的重要性,持MWI理論的科學家認為,實驗結果都是人安全地生存下來,人一直處在生存的世界,也就是一直只聽到「咔咔」的發射聲,而「嘭嘭」的被殺槍聲,在被殺後的世界沒有再被顯現出來,因為那些你被殺的世界對於你已經沒有意義,又是有點燒腦,也就是人在密封箱裡,一直處於兩個世界,一個生存著,一個死去,而死去的被忽略掉,人只會選擇適合自己的世界延續下去。於是,他們又提出一個「人擇原理」。這時,我想到一個日常規律,你如果是個男人,你爸爸一定有一個兒子,你爺爺也一定有個兒子,你曾祖父也一定有個兒子。如此類推,你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都一定有一個兒子。反過來女人也成立。

量子的世界太神奇了,而且一直主導我們的世界發展,科學家一直還在研究之中。既然量子理論跟我們息息相關,也顯示出人類多麼的渺小,而人類也是選擇最適合的世界延續發展。我們就不必為世界的不幸感到沮喪。因為更不幸的世界我們已經放棄了,剩下的都是最好的。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一切,因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文章為作者原創作品,請勿抄襲)

相關焦點

  • 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原來是為了諷刺它的,量子之父看完都哭笑不得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99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薛丁格和薛丁格的貓在物理學界有這樣一個笑談:據說當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時,在場的科學家都聽得滿頭霧水,很多科學家對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表示不理解,只有三個科學家聽懂了,後來有一名科學家為了讓物理學界更好的理解相對論
  • 「薛丁格的貓」誕生始末:薛丁格與愛因斯坦抨擊量子力學的工具,卻成了量子力學最知名的標誌
    實驗是這樣的:一隻貓被關在一個密閉無窗的盒子裡,盒子裡有一些放射性物質。一旦放射性物質衰變,有一個裝置就會使錘子砸碎毒藥瓶,將貓毒死。反之,衰變未發生,貓便能活下來。薛丁格設計了這個可怕的實驗來挖苦量子理論荒唐的一面,按照量子論支持者的解釋,在打開盒子看貓之前,這隻貓非生非死,而是處在典型的量子態,即活與不活疊加的離奇狀態。
  • 薛丁格的貓對量子理論有重要的啟示
    量子力學是一種支配微觀領域的理論,它在許多違反直覺的事情中暗示,在觀察到量子系統之前,它不一定有明確的性質。以他的同僚物理學家埃爾文·薛丁格(Erwin Schrdinger)著名的思想實驗為例,在這個實驗中,一隻貓被困在一個裝有毒藥的盒子裡,如果一個放射性原子衰變,這些毒藥就會釋放出來。
  • 為什麼說「薛丁格的貓」是對上帝在擲骰子的最好論證?
    「薛丁格的貓」是量子力學裡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論證量子力學的不可靠性,但是最後卻叛變,成為了證明量子力學正確性的重要實驗。但是「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在現實也就是宏觀世界中是永遠無法實現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薛丁格的什麼貓?
    導語:有那麼一隻貓,它屬於薛丁格,屬於愛因斯坦,屬於物理學史,屬於每一個對量子理論懷有好奇幻想的人。有那麼一隻貓,它屬於薛丁格,屬於愛因斯坦,屬於物理學史,屬於每一個對量子理論懷有好奇幻想的人。它犀利敏捷,直指核心,曾經是物理學界初窺量子世界的一把鑰匙;它簡單易懂,也不擺架子,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其樂融融地為之辨析爭論,而今已是人們認識量子理論的一個坐標。本文將從這隻貓的由來出發,以這隻貓帶來的種種困惑收尾,與讀者到量子領域一遊。
  • 什麼是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是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都聽說過的東西,但是我們當中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薛丁格的貓是在說是什麼?歐文·薛丁格是20世紀初的物理學家,對量子理論方面有很大的貢獻,並在1933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相信物理系的朋友對他不會陌生,薛丁格方程會貫穿整個量子力學課程學習。
  • 量子十問之四:「薛丁格貓」為什麼會自然死亡?
    「薛丁格貓」可以生存,但是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卻觀察不到這種疊加態,只能觀察到確定的狀態——「貓」要麼死,要麼活,僅有一種狀態。這就是所謂的宏觀實在性,即自然客體的宏觀可區分狀態總是確定的。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做了如下傳統的詮釋:我們只能通過測量才能確知「貓」處在什麼狀態,而測量會破壞被測的量子態,其結果是「活貓」和「死貓」的疊加態會塌縮到它們兩者之一的確定態。
  • 再揭量子真相:薛丁格的貓,到底在說什麼?
    所謂「大道至簡」,就是我們要相信這個世界的一些基本邏輯和自己的真實感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很多時候,他們說的名詞你聽不懂,並不一定就是你的問題,而是因為他們自己根本就說不清楚,或者壓根不想讓你聽懂。 好,言歸正傳,繼續我們今天的主題:量子力學中「薛丁格的貓」,到底在說什麼?
  • 操控量子:拯救薛丁格的貓
    那首先讓我們快速回顧一下薛丁格的貓: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做了一個思維實驗——著名的「盒子裡的貓」(cat-in-a-box),把一隻貓,同放射性衰變源、蓋革計數器和密封的毒瓶一起,放在一個封閉的盒子裡。如果蓋革計數器檢測到單個原子的放射性衰變,它就會粉碎毒瓶,殺死貓。
  • 薛丁格的貓終於有救了:Nature 研究首次觀測到量子躍遷過程
    ▲耶魯大學最新發表在 Nature 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們能夠計算出某個時間量子躍遷發生的概率,從而預測「薛丁格的貓」的命運。實驗首次捕捉到了躍遷中的量子系統,這意味著量子躍遷並非玻爾和海森堡所認為的完全隨機、瞬時發生的過程,而是更符合薛丁格的波函數理論。
  • 薛丁格為什麼會提出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竟是為了幫愛因斯坦吵架
    薛丁格為什麼會提出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當談論起薛丁格的貓之時想必各位小夥伴並不陌生,這是著名科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是用宏觀世界來描述微觀世界的不確定性。在量子理論發展的初期,著名的物理學及愛因斯坦和另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波爾正在爭論一個話題,那就是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
  • 讓薛丁格的貓跳舞起來 ——破解薛丁格的貓的思想實驗難題
    這個思想實驗其實是為了對電子雙縫實驗的哥本哈根解釋進行抨擊,將微觀的粒子狀態與宏觀上生物的死活現象聯繫在一起,從而把難以想像的微觀「疊加態」轉換到很直觀的宏觀生物的「死活」現象疊加態,進而令人感到「死活疊加態」的不可理喻,實現對量子力學中哥本哈根解釋的嘲諷和否定。薛丁格的貓這個著名實驗的具體內容眾說周知,簡單概括如下:由於原子有半衰期,在其半衰期內大量原子會有一半衰變,有另一半不衰變。
  • 黑洞、薛丁格的貓與愛因斯坦:量子物理學顛覆的世界
    隨後波恩和海森堡介紹量子力學的矩陣理論,而薛丁格介紹波動力學。最後,玻爾在科莫演講的基礎上再次做那個關於量子公設和原子新理論的報告,進一步總結互補原理,給量子論打下整個哲學基礎。這個議程本身簡直就是量子論的一部微縮史,從中可以明顯地分成三派:只關心實驗結果的實驗派:布拉格和康普頓;哥本哈根派:玻爾、波恩和海森堡;還有哥本哈根派的死敵:德布羅意,薛丁格,以及坐在臺下的愛因斯坦。
  • 薛丁格的怪異定理引發了一場量子革命
    貓到底是死還是活,是取決於貓還是裝有氰化物的瓶子呢?原來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由於放射性的鐳處於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貓就理應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這隻既死又活的貓就是所謂的「薛丁格貓」。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貓,則必須在打開箱子後才知道結果 。
  • 「薛丁格的貓」,近百年來使人深思熟慮,到底有什麼深奧內涵
    這一思想實驗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後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繫起來,以此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在這個世界上有著許許多多十分優秀而又傑出的物理學家。有非常擅長物理理論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有特別擅長物理實驗的實驗物理學家。
  • 薛丁格貓、量子糾纏....5個最高深科學理論,你能看懂幾個?
    與螞蟻相比較,我們人類是龐大的,但與宇宙相比,我們人類就是一粒小小的塵埃,但是,我們從未停下對宇宙的探索,對科學的探索...5個最高深科學理論的簡單解釋,你能理解幾個?薛丁格是量子力學發展中的重要人物,著名的薛丁格方程描述了微觀世界粒子的運行規律。我們習以為常的宏觀世界的物體運動,在微觀的粒子世界變得截然不同。
  • 薛丁格的貓——既死又活的貓
    量子力學是描寫微觀物質的一種物理學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當時剛提出來量子力學還算是比較容易讓人接受,但是隨著不確定原理、疊加態和波函數等概念提出來後,就連愛因斯坦都不能再認可了,愛因斯坦到死都沒能認可量子力學。為什麼這些概念的提出後,大家都不能認可或者理解呢?
  • 薛丁格的貓,前世、今生、後世
    你聽說過薛丁格的貓麼?不要被其簡單的字面意思所誤解。首先,薛丁格不姓薛,也不是中國人,他的全名是:埃爾溫·薛丁格,著名的奧地利理論物理學家。然後,他也並不養貓。最後,薛丁格的貓並不是一部寵物文學或電影。那薛丁格的貓說的是啥?
  • 薛丁格的貓-量子力學中最受歡迎、被誤解的寵物
    參考文章:對薛丁格的貓的簡要說明。藝術家對薛定貓的描繪。 (圖像:快門)被稱為薛丁格的貓的思想實驗,是量子力學中最為著名和被誤解的概念之一。 通過深入探索,研究人員對物質現實有了驚人的了解。根據《量子》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奧地利物理學家埃爾文·施洛德(Erwin Schrodinger)幫助發現了量子力學這門學科,他於1935年作為對最初由愛因斯坦提出問題的評論,首次構思了他的貓難題。在發展對亞原子領域的新認識時,大多數愛因斯坦和薛丁格的同事已經意識到,量子實體表現出極其奇怪的行為。
  • 從普朗克到海森堡,從薛丁格的貓,再到保險界的「量子糾纏」
    它不僅僅只是物理學的一個理論,更是改變了人類的觀念和思維方式。關於量子理論,還有很多我們暫時無法理解的現象,科學家們還在不斷對其進行完善。在科幻電影中,我們就能看到很多量子物理學的概念:比如量子糾纏、薛丁格的貓、測不準原則……01顛覆經典物理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