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兒童安全的「童年殺手」有很多,隨著科技進步,智慧型手機等電子產品慢慢排到了殺手榜單的前列。筆者有一個小侄女,早在她三十六個月的時候,每每睡醒,嘴裡蹦出的第一個單詞就是「ipad」。眼睛還沒完全睜開,就奶聲奶氣,死纏爛打的索要ipad。類似情景的電子產品爭奪戰在很多家庭都會發生。當然,對於智能電子設備的使用,家長的看管責任無可推卸,但是科技企業對產品內容的審核才是第一道防線。
一、法律仍然滯後
YouTube(水管)自2005年成立以來,尤其是在第二年被谷歌以16.5億美元收購之後 ,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上最受歡迎的網站之一,每年廣告收入頗豐。但是據報導,聯邦貿易委員會正在調查YouTube的數據收集做法以及未能保護兒童的行為。目前調查已經進入收尾期。
對待內容平臺犯錯,政府監管的常用手段就是罰款,比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對全球擁有5億用戶的抖音海外版(TikTok)進行了罰款,一張罰單570 萬美元,這也是歷史上關於視頻網站侵犯兒童隱私數據問題的最高罰款。
效果就是,抖音國際版的所有用戶都需要驗證自己的年齡,13 歲以下的用戶將被引導到單獨的、受更多限制的應用內。這次YouTube也是因為不正當收集兒童信息而被調查。但是罰款是滯後的,重要在於如何從源頭制止。政府迫使YouTube改變其原有做法,拿出更好地保護兒童的解決方案。許多評論家認為,在過去二十年,相關法律在技術變革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孱弱。美國聯邦法律無法跟上快速發展的網絡世界的步伐。
二、罰款推動了變化,算法要動手術
據《華盛頓郵報》發表的一篇報導稱,谷歌旗下視頻巨頭YouTube可能會因美國政府調查而面臨罰款,該報導援引了熟悉這項調查的匿名人士的話。雖然是關於兒童隱私問題的調查,但是這次聯邦貿易委員會的調查推動YouTube重新考慮其核心技術——推薦算法,比如推薦算法來選擇建議用戶觀看哪些「下一個視頻」。
兩位執行長,曾被稱為「谷歌的女財神」蘇珊·沃西基(Susan Wojcicki,)和谷歌皮蔡(Sundar Pichai),都在加速尋求解決日益嚴重的問題的解決方案。估計女財神肯定很發愁,因為這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
第一、視頻審核的困難就頗多,單位時間內視頻數量增量巨大,公司表示,YouTube的用戶每分鐘向該平臺上傳400小時的新內容。
第二,另據外媒《The Verge》評論,YouTube很難在不影響內容創作者社區的情況下刪除所有兒童視頻並將其遷移到兒童版。雖然保護孩子是公司的首要任務,但如何應對內容創作者的強烈反對也是公司一直在考慮的事情。從一定程度上,如果推薦被終止,推薦流量變小,視頻被觀看的次數減少,會影響視頻創作者收入。
另外,也有中國國內短視頻從業者透露,視頻運營人員很難「舍」去不健康內容所創造的「日活量」的誘惑。
所以,YouTube沒有回應外媒關於推薦算法可能改變的評論請求,但是發言人安德裡亞·法維爾在一份聲明中告訴《華盛頓郵報》,並不是每一個產品改變的選項都能在YouTube上實現。
有害和色情內容肯定會有法律問題。但是,有更多人擔心,孩子們可能會觀看含有種族歧視言論、誤導性信息、髒話的YouTube視頻。無需置疑,該平臺推薦算法仍然是向數百萬觀眾傳播有害內容的罪魁禍首。一些視頻明確針對孩子們使用的關鍵詞——像動畫片《冰雪奇緣》或流行IP漫威超級英雄之類的主題。
三、不清楚有哪些改變,YouTube不肯說
在這場視頻內容危機中,YouTube一直因兒童內容飽受抨擊。目前還不清楚這些改變將帶來什麼,舊的推薦算法已經被炮轟的不行了。而且,《華爾街日報》報導稱,領導層正在考慮將所有兒童內容從主網站移到獨立的YouTube Kids應用上,換句話說,就是YouTube主站上的兒童內容將被完全刪除,轉移到兒童版上面。但是外媒也明確指出,這種改動太過激烈,所以不大可能。兒童版用戶數量僅佔YouTube總用戶的一小部分,每月登錄的用戶超過19億。孩子們大約在7歲左右從YouTube兒童節目轉換到主平臺。
兒童版的應用程式雖然通常比主要的YouTube平臺更安全,但卻面臨一系列適度的挑戰,比如漫畫中明確的性語言,以及模仿不安全的行為,比如玩點燃的火柴。
雖然,YouTube鼓勵用戶舉報違反其現行兒童安全政策的視頻內容。但是,理論上,系統應該首先警告內容生產者,然後發出禁播警告,在三次禁播警告後查封上傳者帳戶。然而,大量視頻沒有被發現,YouTube在每分鐘上傳小時數的視頻的這一過程中,管理很難跟上。
總之,在外部監管施壓下,YouTube產品改革進入深水區。而且作為全球視頻巨頭,它的做法和措施在整個行業有很強的導向性。此次改革對行業影響深遠。一款好的科技產品要有好的商業盈利能力,也要有同理心,尤其是理解天下為人父母之心。(完)
親愛的數據
出品:譚婧
美編:黃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