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我們國民教育中必修的一門學科,從初中到大學都是必考科目,女孩子學好英語的話,將來走上社會不僅是社交和職場上重要的加分籌碼,也是婚戀市場上增加個人魅力的一大優勢。
城市裡的女孩子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了英語的啟蒙教育,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十幾歲就被家長送出國去做小留學生或者世界各地旅遊,接觸英語國家的文化和語言環境。而絕大多數草根女孩(尤其是偏遠鄉鎮的、農村的)從小沒有英語外教、沒有出國的機會,缺乏語言環境,要學好英語是不容易的,完全要靠後天的努力,但是盲目的努力,花費了不少時間和金錢也沒有成效,這裡邊除了有天賦的差異,肯定還有方法的區別。如果掌握了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也能學得好,還有可能超越早學的人。
學校老師和優秀的同學以及社會上各種培訓機構,還有電視節目、網絡媒體傳播的英語學習方法林林種種、數不勝數,但是很多方法都只針對英語本身而言,忽視了一個對學英語很重要的基礎要素,那就是我們的母語中文。甚至還有些荒謬的理論讓初學者學英語的時候要不要去想中文、忘掉中文。
對於非英語環境中長大的中國孩子,都是先掌握了中文這個母語,才能利用母語去學英語,所以母語水平不好的話,英語肯定也學不好,比方說,一個中文口頭表達能力很差的人肯定說不了思路清晰言辭流暢的英語口語,一個中文寫作水平不怎麼樣的人,肯定也寫不出構思巧妙且有思想深度的英語文章。
英語水平是一個綜合的能力,其中流利的口語能最直接的讓人刮目相看,但口語流利不代表綜合能力就一定好。很多從小在國外生活的孩子,日常生活跟老外交流是沒問題,但寫不出一篇像樣的論文、看不懂跟老外籤的合同,連自己的入學申請、移民申請等文件都需要找國內的大學生代寫。
國外長大的孩子尚且這樣,那對我們國內的草根孩子來講,在初學階段,單純跟外教練口語更是不行的、甚至是錯誤的。不要迷信某些外語培訓機構報個什麼量身定做的外教課程,一個月甚至7天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你錢交了,沒人能保證你有多少進步,也就是讓你有個學英語的氛圍而已,中國目前為止,引進的大多數外教都只會英文不會中文(他們的中文最多數個123,買個東西、問個路),對於初級學生來說,他們用英語講課,你聽不懂有什麼用呢?外教的作用應該體現在高級學生的學習階段,高級別的英語學習者已經掌握了相當程度的英語之後,不需要再通過母語去學習英語,直接通過英語學習英語,通過英語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科技,此時外教的陪練對他們而言作用比國內老師更有效。
所以,我們在初級階段學習的時候,先不要著急去提高口語,首先把中文語文的遣詞造句、改病句、閱讀、寫作等基本功過關。雖然中文和英文語法不同,但是句子的幾大成分幾乎都一樣,中文的語法基礎打好了,就能很輕鬆地對英語句子中主、謂、賓、定、狀、補的各成分進行快速劃分,(當然我們學英語的目的不是為了劃分句子成分,學會對句子成分劃分是為了快速正確理解難長句、複雜句,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後面會講到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所以中文語法好的人對英語學習幫助會很大。在詞彙學習方面,初級階段我們用的是英漢詞典,不懂的英文單詞都要通過查英漢詞典看中文的解釋才能理解英文生詞的意思,如果中文釋義都看不明白肯定阻礙英語生詞的學習。還有中文和英文的寫作技巧好多是能通用的,不同語言的好文章,評判標準都是大致一樣,所以為什麼一再強調中文基本功要先學好。
正常而言,只要在小學到初中階段語文成績過關的孩子,就能很好地運用中文來開啟英語的系統化學習。先從學習簡單的單詞、單句和短文開始,掌握正確發音、背基礎詞彙、學語法。慢慢拓寬詞彙量之後可以學習複雜句、長文,通過學習長文又增加了詞彙量和不同的用法,循序漸進,良性循環,當你的詞彙量達到一定量時候就可以閱讀新聞,小說等,再後續認知各行業的專業術語直至看懂專業文章。
整個過程聽說讀寫要一起抓,同時進行,相輔相成,不能只學其一,而且其中閱讀是最基礎,作為第二外語的學習,聽說寫都是建立在閱讀能力的基礎上。一篇文章,你能聽懂的內容和你自己都能說出來的東西肯定都是你能看懂的,而能看懂的你卻未必能聽得懂,也未必能流利地說出來,所以練習的時候,你能看懂的同時要保證自己能流利地說出來,當別人再把它讀出來的時候你要讓自己聽得懂。聽不懂的可以去看原文,不熟的單詞和詞組可以查詞典,再看不懂,那就是語法問題或文化背景知識不夠,所以,閱讀是最基礎的能力,只有閱讀能力好了,你的聽力和口語才可能上得去。能讀懂短文才能學著看懂長文;能聽懂簡單的句子才可能聽明白複雜的句子和長篇演講;能說簡單的日常表達,才可能發表對一個複雜事情的有邏輯有深度的看法,才有機會寫出漂亮的英語文章,甚至有能力拓展到不同的專業領域發表科技論文。
學習的方法記住很容易,但是語言的後天學習都是需要花時間有恆心有毅力去堅持的。不同的人天賦會有差異,努力和堅持都是必須的。作為非母語的第二語言,想要學得精通,沒個幾年的功力肯定是不夠的,要做好時間投入的心理準備,不然很容易中途放棄,語言這個東西如果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時一落就好幾個月,肯定會生疏退化的。
如果沒有語言環境,還需要給自己多創造條件和接觸英語的機會,如果沒機會出國留學生活,身邊也沒人跟你說英語,可以每天聽英語新聞,看英語電影等,讓自己儘可能多地融入身臨其境的英語生活和文化中,這樣學習效果會比較好,有機會跟老外交流的時候就多開口說,等有機會出國就會很容易適應環境,就可以用英語學習、生活、辦事,直至學術交流,職業發展能得到很大的助力。
作者天之涯,分享成長經歷、人生感悟,願草根姐妹們奮鬥路上少走彎路,早日抵達幸福彼岸。如果文章對您有所啟發,請點讚關注,原創不易,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