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壇暨「抗疫精神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2020-12-16 中國社會科學網

    參加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壇暨「抗疫精神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學術研討會專家學者線上合影 照片由校方提供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9月26日,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師範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上海市德育課程教學研究基地聯合主辦的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壇暨「抗疫精神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學術研討會在線上召開。此次研討會旨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系列講話和指示精神,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總結抗疫實踐中彰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進抗疫精神和制度優勢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志丹主持研討會開幕式。來自武漢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上海市委黨校、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河海大學、東華大學、杭州師範大學、福建師範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湖南科技大學、上海政法學院以及多家媒體,全國80餘所高校、黨校等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120餘人參與了學術研討。

  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張志丹表示,此次疫情對全球治理影響深遠,也是理論創新的重要機遇。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7個多月以來持續跟蹤相關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抗疫」研究成果,也為本次論壇的成功召開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本次研討會主要分為四個議程,與會專家根據各自主題作了交流發言。第一階段的議程由《解放日報》理論工作室的王珍主編主持。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陳大文、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孫亮、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朱小玲、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晏輝、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唐皇鳳、上海市委黨校董瑞華分別作主題發言。

  陳大文以「抗疫精神與制度優勢」為題作了交流。他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疫情防控大考中彰顯出政治保證優勢、經濟支撐優勢、文化凝聚優勢和社會動員優勢,保證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最終所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也使得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生產生活秩序的快速恢復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朱小玲從自身經歷出發,對比了中外「抗疫」差異。她表示,中國抗疫彰顯了一以貫之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也彰顯了中國尊重科學的精神。

  孫亮作了題為「抗疫精神的價值意義」的主題發言。他從整體性角度提出「抗疫精神」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永遠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此次疫情展現了中國人民有志氣也有能力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確證了「四個自信」,昭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我們應更加自信地探索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

  晏輝圍繞「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四種論證方式」話題作了交流。他表示,從比較哲學角度來看,社會主義制度更有利於實現終極之善。

  唐皇鳳作了題為「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的政治動員:實踐策略與成功秘訣」的主題發言。

  董瑞華作了題為「以人民為中心——論抗疫鬥爭的指導思想」的主題發言。他以《共產黨宣言》中的人民立場思想為起點,提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無論在革命鬥爭時還是經濟建設中,都堅持和實踐著這個思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而且在不斷的實踐中作了進一步發展,這一思想在此次抗疫鬥爭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增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感召力

  第二階段的議程由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李紫娟主持。溫州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崔華前、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單連春、上海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森年、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蔡華傑、武漢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彭顏紅分別作主題發言。

  崔華前作了題為「『生命至上』精神的生成根源、核心地位與時代價值」的主題發言。他表示,「生命至上」精神,有著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基,有著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人民主體思想的理論基礎,有著歷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方向指引,有著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價值涵義。「生命至上」精神,在偉大抗疫精神中居於核心地位,對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四個方面精神起著決定和支配作用,有助於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有力領導,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增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廣泛感召力。

  單連春對「深刻理解『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戰爭的內涵」發表了看法。他認為,縱觀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人民群眾是疫情防控戰取得決定性成果的重要保障,正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和參與,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為此,我們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深刻內涵。

  張森年作了題為「抗疫精神所代表的中國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精神基礎」的主題發言。他梳理了抗疫精神所代表的中國精神,並提出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和中國革命精神的當代展示,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精神詮釋,也為民族復興進程提供了新的精神動力。

  蔡華傑作了題為「青年恩格斯對傳染病的醫學社會學分析」的主題發言。他從恩格斯經典文本入手,揭示了恩格斯的醫學情結,總結了《伍珀河谷來信》中對傳染病的醫學社會學初探,以及提出《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是一部關涉傳染病的醫學社會學經典著作。

  彭顏紅作了題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抗疫精神的傳播」的主題發言。她表示,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偉大抗疫精神的傳播,不斷創新傳播藝術,充分把握信息社會的特點,合理運用傳統媒體,特別是要通過新媒體開拓新的傳播渠道,更好地提高偉大抗疫精神的傳播實效。偉大抗疫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素具有同一性,傳媒社會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新技術深入傳播偉大抗疫精神,展示中國新形象。

  凝聚中國力量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

  第三階段的議程由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林主持。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治東、天津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滕翠華、常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徐志堅、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羅建文、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侯志水、河南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許曉麗分別作主題發言。

  王治東作了題為「如何推進抗疫精神進思政課」的主題發言。她認為,抗疫精神的轉化是一項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時代課題,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承載重要的功能,推進抗疫精神進思政課有著重要意義,要做到善於抓住教育的時間點、有效把握教育的空間域、深入挖掘教育的內容面、力求實現教育的效果度,從而將抗疫精神弘揚的催人奮進的力量進一步轉化成育人的實效,形成思政課育人的強大而持久的精神動力。

  滕翠華對「偉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與時代意蘊」發表了看法。她表示,通過梳理偉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可得知,偉大抗疫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實踐土壤、人民土壤、世界土壤。

  徐志堅作了題為「抗疫精神的實踐基礎」的主題發言。他提出,抗疫精神源於抗疫實踐,同時又高於抗疫實踐,不僅是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強大動力和精神密碼,而且有助於提升新時代中國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也有助於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羅建文作了題為「強大動員組織力的制度優勢是抗『疫』勝利的根本保證」的主題發言。他認為,我們應全面總結和理性分析我國社會動員組織力的形成原因和制度背景基礎。同時,也應深刻認識和全面理解我國制度體系和國家治理體系優勢,明確其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侯志水作了題為「戰『疫』鬥爭深刻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維度」的主題發言。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既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也帶來了創新機遇。思想政治教育應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做到與時俱進。另外,戰「疫」鬥爭深刻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維度,中國戰「疫」鬥爭需要思想教育工作的創新支持,需要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支持,也需要理論教育工作的智力支持。

  許曉麗作了題為「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認同」的主題發言。她提出,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在推進國際減災救災、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中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國際人道主義救援體現出的人道主義、全球主義和國際合作理念,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倡導的共同利益觀、共同價值觀、全球治理理念相契合。國際人道主義救援通過其行動使其推崇的人道主義、全球主義和國際合作理念被國際社會逐漸接受並認可,這將有利於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利益觀、共同價值觀、全球治理觀,以及中華文化的國際認同。

  深刻感悟抗疫中的新時代中國精神

  第四階段的議程由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徐劍雄主持。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鄧運山、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謝傳倉、湖南女子學院社會發展與管理學院周山東、廣州大學華軟軟體學院思政部副教授馬波、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楊富分別作主題發言。

  鄧運山作了題為「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的主題發言。他梳理了在此次抗疫過程中所彰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多項制度優勢,其包括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為疫情防控提供政治保證;堅持群眾路線,為疫情防控匯聚主體力量;堅持全國一盤棋,為疫情防控集中一切資源;堅持文化自信,為疫情防控凝聚精神動力;堅持人民至上,為疫情防控確定價值取向。

  謝傳倉圍繞「中國強大的抗疫動員力緣何而來」話題作了交流。他認為,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展現的強大的動員力,並非偶然得來,而是長期歷練積澱的結果。其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強大抗疫動員力的核心;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是抗疫動員力的有力保障;全力維護人民利益成為抗疫動員的最大底氣;大幅躍升的綜合國力和科技能力使抗疫動員有了強力的支撐;日益完善的國家治理是強大抗疫動員力的基本保證。

  周山東作了題為「責任優先是公民抗疫精神凝聚的根據」的主題發言。他認為,公民的抗疫精神只有在責任優先的意識上才能凝聚起來。這既是人類抗疫鬥爭積累的重要經驗,也是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的理性選擇,責任優先意識在推動公民參與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馬波作了題為「『抗疫』視域下『中國精神』詮釋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題發言。他主要從歷史、理論和現實的三重邏輯理解和把握中國精神,提出「抗疫」精神是當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生動教材,並且認為要通過學原著、讀原文、悟原理,增加理論自覺性;樹立尊重學習英雄、爭做英雄的新風尚;結合已有課程教學或開設專題講座形式融入教學等方式,做好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抗疫精神重要論述「三進」的思考。

  楊富作了題為「抗疫中的對口支援與中國之治」的主題發言。他重點介紹了我國在抗疫中的對口支援機制,介紹了對口支援所體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以及其本質,並且對強化對口支援提出了建議。

  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石書臣在閉幕式總結髮言中提出,本次會議的成果豐富、收穫頗豐,深刻體現了專家學者對「抗疫精神」的學習與感悟,希望後續在研究「抗疫精神」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中國精神、中國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等問題進行拓展。

相關焦點

  • 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壇「全過程民主與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民主...
    2020年12月11日,由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學主辦,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和教育中心和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的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壇「全過程民主與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民主的思想研究」研討會通過線上會議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10餘位專家和150多位教師學生共同展開深入研討。
  • ...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 重要制度研究」開題報告會...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研究」開題報告會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學術研討會近日在清華大學召開,與會學者共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熱點議題。
  • 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辦第二屆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青年學術論壇
    11月7日上午,由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協同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研究」暨第二屆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青年學術論壇在西北大學長安校區舉行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怎樣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
    黨成立至今最根本的成就,就是帶領人民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經濟文化落後的東方大國奪取全國政權,進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嶄新課題,照搬書本不行,照搬別國經驗也不行。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研究」開題報告會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學術研討會近日在清華大學召開,與會學者共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熱點議題。
  • 第十五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壇在雲南大學舉辦
    雲南大學供圖中新網昆明9月13日電 (杜瀟瀟)第十五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壇12日至13日在雲南大學舉辦。本次論壇旨在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理論探索和實踐研究。
  • 上海市第五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在東華大學舉行
    論壇上,2016年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人才培養「登峰計劃」入選者獲表彰,共有來自上海5所高校的3位博士研究生、6位碩士研究生及其導師獲此殊榮。「登峰計劃」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市學位辦於2013年起共同實施,旨在促進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研究生培養質量,著力培養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高水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優秀人才。
  • 黨外知識分子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壇(2017)徵文
    黨外知識分子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壇(2017)徵文通知
  • 當代中國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時代當代中國史研究高端論壇在京舉行
    人民網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趙晶)9月23日,當代中國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時代當代中國史研究高端論壇在京舉行。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謝伏瞻,中國社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王京清等出席論壇開幕式。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端論壇(2020)在津召開
    人民網北京11月16日電 (吳兆飛)11月7日,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第二十五屆年會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端論壇(2020)在天津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與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天津社會科學院與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共同承辦。
  • ...優越性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理論中國·瀋陽論壇」在東北大學...
    9月19日,由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省馬克思主義學會主辦,《思想教育研究》編輯部、《理論視野》雜誌社、《勞動文化研究》編輯部協辦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理論中國·瀋陽論壇」在我校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舉辦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國家傳播學創新發展」在上海大學...
    此次論壇由國家傳播學會、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研究中心、《思想理論教育》編輯部、《理論與評論》編輯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論壇聯盟、上海大學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代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的生成研究》課題組聯合主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李粱工作室承辦,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國家傳播學創新發展」為主題,全國各高校、社科院、黨校系統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活動
  • 滬兩高校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學生社團-中國...
    東方網11月3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十九大勝利落幕,為了更好地學習和踐行十九大精神,學習和領悟習總書記講話要領,華東理工大學和東華大學昨天分別率先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會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習社。
  • 第十四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壇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功舉辦
    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推動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創新發展,10月19日至20日,紅旗文稿雜誌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編輯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同主辦,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的第十四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壇在南京成功舉辦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生研討論壇在廣州開幕
    由共青團中山大學委員會、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主辦,中山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研究會承辦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生研討論壇」於2018年5月19-20日在中山大學南校園舉辦,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50餘所高校師生參會。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新進展
    學者們普遍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應遵循指導思想原則——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實踐原則——在實踐中形成與發展;開放性原則——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導地位的前提下,借鑑西方經濟學有益成分。二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相關研究成果拓展了研究對象,明確了研究任務,創新了研究方法。
  • 青島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入學教育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9月15日,青島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行了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暨入學教育大會。青島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曹勝青島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曹勝指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戰略性重大勝利,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要將抗疫精神與馬院建設相結合,高舉愛國主義旗幟,
  • 首屆中國國家制度研究高峰論壇暨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學術...
    首屆中國國家制度研究高峰論壇暨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京舉行 2020-11-01 0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範式」研討會召開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會主辦,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國理政的倫理精神研究」課題組協辦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範式」理論研討會暨江蘇省哲學學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會2019年會在江南大學召開。
  • 吳家慶: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公眾號致力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理論與當代中國學術研究動態跟蹤與傳播,設有著名學者觀點、馬列經典解讀、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