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易啟江
後疫情時代,全球教育發生了哪些變化?基於數字經濟的線上教育會不會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
9月12日,第四屆太和文明論壇青年對話分論壇在線上開幕,多位專家學者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清華大學終身教育處世界慕課聯盟發展高級主管黃爾諾表示,過去幾個月,我們看到的趨勢是我們如何從在線支持線下教育變成線下教育支持線上教育,這樣一種教學和學習上的轉變是非常明顯的。
此前,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線上教育為保障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共用,特別是為薄弱學校、艱苦邊遠農村地區輸送了優質教育資源,是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戰略選擇。
車車科技首席戰略官林珽表示,現在來自180個國家超過12億的學生,都沒有辦法在校學習,所以他們進行了線上學習,這是一個不斷擴大的趨勢。
林珽表示,目前疫情造成的情況能夠促使我們去探索更多的數位化學習平臺、數位化的教學技術,比如網上的語言教育、網上的實踐動手教育等。目前來講,這是中國教育行業的一個現狀和趨勢。
曉天下創始人田霖則認為,全球教育方面,從小學到高中有一個非常有趣和積極的趨勢: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學校,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的學校,他們都傾向於要選擇線上教育,「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學習到新東西,比如新的技術,或者會想辦法讓自己的課程更有趣。而這對於教師來說,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讓他們更好地使用教學技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中國在線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根據比達諮詢發布的《2020上半年度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報告》統計,截至2020年6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5億,佔網民整體的42.3%。2020年初疫情原因,全國大中小學校推遲開學,2.65億在校生普遍轉向線上課程,用戶需求得到充分釋放,在線教育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報告》還指出,2019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3201.4億元,預計2020年突破4000億元,增速出現反彈,在線教育直播以在線教室、雙師課堂等方式滿足用戶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讓教師和學生突破時空限制實時互動,進一步擴大教學覆蓋範圍,推動在線教育的普及和深化。
疫情推遲了開學的時間,給線下教育帶來了諸多不便,與此同時,也催生了許多新業態、新模式。線上教育迅猛發展的同時,諸多專家也指出,線上教育不能只成為城市裡孩子的專利,填補農村地區數字鴻溝較為迫切。
悉之教育CMO古茜表示,技術不應該受到地理區域的限制,倡議我們在座的嘉賓能夠與一些區域,尤其是農村區域的地方政府展開合作,為他們提供幫助。
古茜表示,我們在整個調查、採訪的過程當中發現,在農村地區,其實還沒有完全認識到技術給他們的教育所帶來的變化。所以,數字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填補鴻溝,讓農村地區的學生能夠了解線上教育,並讓他們去使用這些設備和技術。
田霖則認為,疫情期間,有很多農村地區的孩子們並沒有足夠的資源接受線上教育,比如家長的手機不能給孩子用,甚至有的家長沒有手機,或者說沒有足夠智能的手機供孩子上網課。這樣一來,農村地區的孩子可能就很難通過在線教育的形式學習。
對於農村地區線上教育資源的缺乏,田霖指出,電視授課可能是另一個途徑。大部分的家庭至少是有一個電視的,可以把一些教育資源、教學材料通過電視播送給孩子們,這樣他們就不會受到數字資源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填補數位技術發展帶來的鴻溝。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