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學教授研究罪犯,最後發現自己就是「天生的變態」!

2021-01-11 莙子說

後臺有讀者私信,提出了一個疑問:

「#原生家庭#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想講一個真實案例。

在美劇《犯罪心理》中有一個客串人物叫做James Fallon,他在影片裡是一位心理變態的教授。

然而,他在現實中的故事卻比電影劇情更加「精彩」。

在1876年,一位來自義大利的犯罪學家龍勃羅梭曾假設出一個「天生犯罪」的理論,他認為某些罪犯,在很多方面都會與普通人大相逕庭,而這些不同之處會導致他們日後的犯罪率升高。

但是很快,這個理論就因為「漏洞太大」而被推翻了。

不過對於「天生犯罪人」的研究卻仍在繼續。

100年後,現代的一些犯罪心理學研究者便開始想找出能讓「天生犯罪"理論成立的解釋。

因為在他們研究中,發現有許多犯罪者的成長經歷與普通人相似,但是卻出現了變態心理;又或是有的罪犯天生就和常人不一樣,缺乏著某些概念和同情心。

於是,他們想到了大腦結構。

而在這一方面,就要聊到James Fallon這個人了。

1995年,James Fallon就開始從犯罪人的大腦入手,發現一些變態罪犯與普通人真的有很大的區別。

這樣的區別,被懷疑是造成一些「天生犯罪人」與普通人思維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重點來了。

讓James Fallon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檢查」了自己的腦子。

結果他自己的大腦竟然和他研究出來的「天生犯罪人」大腦模型相似……

犯罪心理學教授研究罪犯,結果發現自己就是那個「天生的變態」?

這是多麼戲劇化的事情!

這樣的發現讓James Fallon很受打擊,但也讓他有了更深層面的考慮:

第一,James Fallon本人認為自己的人品和性格沒有任何的問題,作為犯罪心理學的教授,那自然也是事業有成。

第二,他從沒有過犯罪經歷,也沒有任何犯罪的心理或是動機。

所以這到底是James Fallon本身就有問題,還是他的研究出現了差錯?

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在James Fallon對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他去諮詢了他身邊的人。

結果大部分的人給出的結論讓他很意外:

「雖然你的生活和人品是正常的,但是你的一些個性確實讓人覺得與普通人不同。」

後來,這個問題出現了重大突破,就是因為James Fallon覺得自己從小就被母親誇獎是個好孩子,他實在是不能理解為什麼自己是一個天生變態。

於是,James Fallon去問了母親。

結果母親聽了他的研究卻一點也不差異:

「媽,我可能是一個天生變態。」「那不奇怪啊,你本來就來自一個變態殺人狂家族。」

嗯?

這居然是真的!

James Fallon的母親交給James Fallon一本叫做《離奇兇殺》的書。

「康奈爾家族,你父親的祖先。」

這裡科普一下康奈爾家族,這是個歷史上出了名的變態家族。

1673年,這個家族出了第一個弒母罪犯託馬斯。

接下來,這個家族幾乎每個幾百年就會出現幾個無敵冷血變態。

比如說麗茲波頓。

這個發現真的讓James Fallon十分吃驚,經過一系列的檢測,他又更加確信了這個事實。

但是為什麼他有著這樣的大腦和基因卻沒有變成一個真正的變態呢?

James Fallon的記憶慢慢倒退到童年時期,他發現自己對小時候最大的感觸就是『快樂』。

他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對於James Fallon的父母來說,他是一個來之不易的存在,所以在他出生之後便受到了格外的重視與寵愛。

細細想來在童年時期,James Fallon確實有一些不同於常人的特質,比如說他在做錯事的時候和普通人不同,幾乎不會出現焦慮的情緒,表情是「完美的淡定」。

他是真的感覺不到任何的緊張,好像天生就應該做「錯事」。

甚至有一次一家人在外玩,碰到了獅子之類較為兇猛的動物,換做其他人早就逃之夭夭了,結果James Fallon卻還一直帶著自己16歲的兒子在外遊玩......

但是原生家庭的美把他從一個「天生變態」轉成了功成名就的犯罪心理學教授。

「母親總是堅定不移的認為我是一個好孩子,她愛護我,幫我茁壯成長。原生家庭的愛,保護了我。」

包括後來James Fallon的妻子也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家人都潛在的引導著James Fallon做正確的事情。

原生家庭的美好改變了James Fallon的一生。

回過頭來看讀者諮詢的問題,相信大部分人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原生家庭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正如那句話所說:

「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說起來James Fallon到最後也沒有逃脫「罪犯」這一條路,只不過原生家庭的教育,把這個原本應該是負面的東西扭轉成了正面的。

所以,給你們的孩子一個美好、有愛、平穩的生活真的非常的重要。

當然,也不是說沒有一個完美的原生家庭就遭殃了什麼的,只能說會留下一些潛在的陰影。

因為人的一生中會遇見的不僅僅是1個人、2個人而是無數的人,總會有人給你帶來愛,但這需要你自己努力去等待,一步步走出原生家庭的痛苦。

我明白這一路會很艱難,很痛苦,有很多人甚至因為不堪負重而換上心理疾病。

但是面對這些缺陷,依然有人成功了,比如說我。

所以那個人也會是你。

加油噢,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犯罪心理學教授研究罪犯,最後發現自己就是那個「天生的變態」!
    在美劇《犯罪心理》中有一個客串人物叫做James Fallon,他在影片裡是一位心理變態的教授。然而,他在現實中的故事卻比電影劇情更加「精彩」。在1876年,一位來自義大利的犯罪學家龍勃羅梭曾假設出一個「天生犯罪」的理論,他認為某些罪犯,在很多方面都會與普通人大相逕庭,而這些不同之處會導致他們日後的犯罪率升高。
  • 讀點心理學——一位有著變態潛質的犯罪心理學家讀《天生變態狂》之一
    這樣的爭論在中國這個心理學還遠沒有成熟的過度仍然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詢師都緊抓著自己的觀點,攻擊對方的觀點,仿佛在生理和精神之間是非黑即白的,沒有一種調和的理論嗎?不久之前美國的詹姆斯法隆教授給出了他的答案。2《天生變態狂》這本書中,法隆以自己作為分析的案例。
  • 自學哲學與心理學,讓他成為最邪惡變態殺手,現代職業罪犯第1名
    但開局差並不是成為超級變態的主要原因,他最後之所以會出現反社會人格,最終變成一個超級變態,主要是和他的父母還有家庭教育的方式有關。在學校的時候就表現出了非常機智聰明的特點,而他卻沒有在學校裡將自己的聰明用在學習上,而是專門拿來做壞事,幾乎學校裡每件不好的壞事,都有他的份。19歲時就因為入室盜竊第一次入獄,而正是這次入獄經成為了他犯罪界的頭號玩家的奠基,因為他在監獄中愛上了學習,呆在監獄的時間,他學習了各種各樣的經典、歷史、哲學、心理學還有法學知識,為他日後的犯罪生涯提供了很大幫助。
  • 【概覽系列】《天生變態狂》——心理變態,可能是個還不錯的屬性
    《天生變態狂》作者,詹姆斯·法隆,是這一理論的忠實擁躉。當然,只能說是曾經,在他沒有發現自己就是一個天生的「心理變態」之前。作者出生於一個「心理變態」的家族,祖先血脈裡面就流淌著「心理變態」的血液(關於作者的具體家庭背景,有興趣的話,在公眾號裡面回復「法隆」二字,我們將kindle裡面的原文截圖以圖片形式發給你),說到「心理變態」,我們可能還會想到各種「心理變態罪犯」,是的,沒錯,相當多的罪犯都具有心理變態的屬性。
  • 心理學中罪犯臉的幾大特徵:其實面相已經暴露了一個人的好壞?
    有這樣一種犯罪人,在生理、心理或體質等方面具有一些天生就有的、與正常人不同的特質或因素,這就決定這種人的犯罪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即天生犯罪人。也稱之為基因犯罪,(單胺氧化酶A基因MAOA-L)是指犯罪行為也可以因為基因而產生遺傳,也就是說父親是賊,兒子有可能做賊。
  • 女孩摔嬰:真有天生罪犯嗎
    以「天生罪犯論」能解釋本案的某些蹊蹺:先回看事件,可以說此事中一些反常理的情節很難用天生殘忍之外的理由解釋。而根據兒童心理學專家奧頓博士在審訊期間的評估,他發現殺死兩個小孩子對於Mary來說只是一件開心好玩的事情,除此之外並無其它殺人動機,事後Mary甚至還把過程描述在作業本上。
  • 我國犯罪心理學主要奠基人、法律心理學開拓者羅大華教授去世
    ,犯罪心理學主要奠基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士羅大華老師於2015年11月11日10點10分因病去世,享年79歲。羅大華教授開創先河,奮發圖新,是新中國法律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學科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對中國法律心理學事業的創立和發展有突出貢獻。他自1979年開始從事犯罪心理學研究與教學,1983年至1999年擔任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教研室主任,現任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
  • 變態心理學真的是研究「變態」的心理學嗎?
    變態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由於其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繫而受到關注。很多人都認為變態心理學就是研究變態,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 聽說廖凡主演了一部心理學犯罪電影?你猜他是演警察還是罪犯
    《犯罪心理》第七季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的犯罪電影,我們要首先說到懸疑大師希區柯克。他的那部石破天驚的《驚魂記》,其中罪犯諾曼是個令人不寒而慄的戀母癖,他嫉妒母親的改嫁,弒母后又倍感愧疚,便將母親的屍體盜出,模仿她的說話方式,最後分裂出母親的人格。《驚魂記》而這個母親人格,則同樣嫉妒接近兒子的女人,於是便殺死了住店的瑪麗安。
  • 網飛高分犯罪神劇回歸,與連殺28人變態鬥智鬥勇!
    FBI的探員Holden Ford、Bill Tench與心理學教授Wendy Carr三人組建成立了一個FBI行為科學部門,專門研究罪犯們的犯罪心理。其中,令人影響最深刻的就是殺死自己的母親和祖父母,並將母親的頭砍下高智商殺人犯艾德坎伯。
  • 戀童癖可能是天生的!犯罪心理學專家:85%都是熟人作案
    作者 黃晶犯罪心理學專家瀟湘晨報特約撰稿人【1】成因:夫妻感情不和可怕的是,戀童癖直接指向的是性交意圖和行為這也是關於戀童癖的原因最新的研究結果——戀童癖可能就是「天生的」。除了大腦白質的生理學因素以外,還有幾個因素可能導致戀童癖的產生:比如,社會因素。有些人在社會中受挫以後,會感覺跟成年人交流太費精神,於是會把自己的注意力和情感轉向天真純粹的孩子身上。
  • 刑偵劇中「犯罪心理學天才」那麼邪乎,看看專業同學是怎麼說的?
    然而「犯罪心理學」真的有那麼厲害嗎?憑直覺的推理,有理論依據嗎?在現實中,又對抓獲罪犯起到多大的作用呢?迫不及待想解開這些疑問,於是橘子君聯繫到了2位犯罪心理學和2位心理學的專業人士,和他們聊了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課程思政示範課 | 《犯罪心理學》
    為了使犯罪心理學教學中的思政工作更為系統、明確而層級遞進,需要將思政元素與主題知識相融合。本課程思政教育體現於以下五個主題中:1. 人性善惡主題  核心:人性本善,惡為後天所成;犯罪是先天與後天因素交互作用的產物。
  • 心理變態的腦子都是怎麼長的?| 專訪變態學之父黑爾(後篇)
    這項研究於1965年發表在了《變態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上。研究結果顯示,儘管大多數罪犯和對照組被試在等待不知何時會降臨的電擊時都展露出了顯著的生理壓力跡象,但心理變態們卻沒有。
  • 強烈推薦犯罪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結合的小說
    很多人都喜歡看《神探福爾摩斯探案集》類型的犯罪推理小說,喜歡看邏輯推理小說的朋友們知道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 但是我們國內也有完全可以和東野圭吾相媲美的小說家,他現實生活中的職業是一名大學犯罪心理學老師,他有著親身經歷,這種經歷給了他其他推理小說家沒有的優越條件,因為親身經歷過,所以知道那種深切的感悟和體會。
  • 犯罪心理研究:罪犯如何選擇受害者
    罪犯在犯罪的時候,特別是搶劫、偷竊、猥褻等罪行,是否遵循著某種規律來挑選犯罪對象呢。例如美國連環殺手Ted Bundy在1985年接受記者採訪時候承認「他通過一個人在街上走路的姿勢,如頭的傾斜,抬頭方式等等來選擇受害者」心理專家們也對此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 犯罪心理學:給犯罪心理畫像
    作案者回來的時候一定身上還著酒氣,要讓他證明自己剛才在哪裡,看看身上有沒有血跡。  不久之後,這個案子也破了,就是用的這個方法,作案者又襲擊了一個男的,回家之後被堵在家裡了。  這就是犯罪心理狀態的研分析。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犯罪心理學研究的究竟是什麼?
  • 變態心理學的概念
    核心提示:變態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又稱病理心理學(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發生異常的科學,包括研究認知、情感、意志和智能、人格等方面的異常表現,探討異常心理的發生、發展、變化的原因和規律。
  • 薦書│《犯罪心理學(第六版)》
    內容簡介:《犯罪心理學(第六版)》是一本從心理學觀點來探討犯罪問題的教科書
  • 犯罪人是天生的嗎?他們認為罪犯有先天生理特徵
    因為在他眼裡,你就是塊犯罪的好料。   但在當時,龍勃羅梭這方面的研究並沒有得出什麼直接的成果。直到1864年,龍勃羅梭被任命為帕維亞大學的精神病學教授。這期間,他接觸到了江洋大盜維萊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