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點心理學——一位有著變態潛質的犯罪心理學家讀《天生變態狂》之一

2021-03-01 閒適園

1

從哲學誕生開始二元論就是核心議題,古人們不停爭論著是物質第一位還是精神第一位。現代科學的發展以及馬哲的理論都宣告了物質第一性的地位,但物質和精神的爭論在心理學界還是沒有停息。神經心理學家認為沒有腦科學解釋不了的問題,而更多的心理諮詢師則認為人的心理應該偏向精神性,源自於家庭、成長環境、過去的經歷,甚至還有祖先的影響,還可能有靈性的存在。

這樣的爭論在中國這個心理學還遠沒有成熟的過度仍然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詢師都緊抓著自己的觀點,攻擊對方的觀點,仿佛在生理和精神之間是非黑即白的,沒有一種調和的理論嗎?不久之前美國的詹姆斯法隆教授給出了他的答案。


2

《天生變態狂》這本書中,法隆以自己作為分析的案例。在研究一些連環殺手的腦成像的過程中,法隆偶然發現自己的腦成像和這些變態殺手驚人的相似。在此之前,這位專家對於自己的理論深信不疑。他認為通過腦CT,腦部的fMRI等等腦成像手段可以研究不同的心理過程、心理狀態。他認為用腦的生理學機制就能解釋所有的心理現象。但是這個發現使他的觀念發生了動搖,因為他並不是一個變態殺手,相反他是一個事業成功的教授,和政府機構合作多年。是不是他的腦成像和犯人的腦成像弄錯了呢,嚴密的實驗條件下這幾乎不可能發生。那麼是理論的問題嗎?如果他的理論沒有錯,他為什麼並沒有成為一個變態殺手呢,如果他的理論錯了,那麼錯在哪裡呢?

3

經歷了這樣的危機後法隆開始踏上了探索自己、探索自己家族的歷程。首先他發現了一些能解釋他的大腦成像的線索。他的父系祖先上溯400年,充斥著血腥暴力的事件,不乏弒親者和殺人狂。而他自己也有和變態殺手相似的地方,冷酷、缺乏同理心、極度理性,常常惡作劇,有控制人心的能力。他能維持和人的關心,但也僅僅限於了解別人有什麼情緒,卻不能感受到這些情緒。他還有躁鬱症(書中如此翻譯,常用名應為雙相情感障礙)的表現。這些家族史和他個人的經歷都證明他和很多變態兇犯有相同的行為模式,他的腦成像並沒有錯,他的腦部結構就是和變態一樣的。那麼理論無法解釋這樣的他為什麼沒有成為罪犯。

4

科學家的精神驅使著法隆繼續探尋,他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認為變態者成為變態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部分和情感有關腦區的功能低下,第二是基因出現多處高危突變,第三童年早期經受精神、身體和性虐待。他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也審視了自己的過往,和自己的家人建立了新的連結。在過去的許多年裡,不論他表現得多麼冷酷、無情,多麼令人心碎,他的家人始終溫情地對待他,沒有放棄他。

「我是一個幸運的心理變態。我很幸運,因為我的家庭一直在悉心培育我。我有一個和藹慈祥的父親,還有一個善解人意的母親。母親很早就看到了我身上的問題,一直在用溫柔的方式引導我。她在我開始走出家庭,走入這個既有捕食者也有壞人的社會的時候,給予了我充分的關注……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也一直用愛和支持保護我,我才可以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5

這本書從總體上看還是一個科學故事,講述了一個科學家破除了自己對於生理學理論的偏執,走向整合理論的過程。他探索的過程告訴我們,生理對心理的作用不是絕對的,後天的環境也非常重要。另一個角度,從他的原生家庭看,父母、妻子、兄弟姐妹都給他很多的溫暖,但是他還是發展出了很多的和變態者一樣的心理特徵,這也說明先天的生物性力量是巨大的。所以第一部分的答案很明確了,只有生理基礎的心理學是把人當做和野獸一樣,而只談精神層面的心理學則是空洞和膚淺的。

(以下部分均可跳過,純粹是閒言碎語)

6

如果大家想一睹法隆這個變態,不好意思,說錯了。如果大家想要一睹法隆教授的真容,可以搜索他的TED演講,也可以觀看《犯罪心理》第5季第8集。

這本書是很優秀的科普書籍,內容偏硬,也就是理論比較多,需要一定的耐心才能讀懂。同時文筆絕對是本色書寫,按照變態者出色的洞察力,他本可以寫得更有親和力,而不是現在這樣放任自己的真性情見諸筆端。所以想要了解一個心理變態者,對他的行文進行文本研究也是不錯的選擇哦。

下周我們繼續討論這本書的理論架構,詳細展示生理基礎對於心理的作用。請繼續關注哦!

原創不易,您的關注就是對我的支持!常來小園坐坐,歡迎在後臺留言哦,比心。


相關焦點

  • 【概覽系列】《天生變態狂》——心理變態,可能是個還不錯的屬性
    《天生變態狂》作者,詹姆斯·法隆,是這一理論的忠實擁躉。當然,只能說是曾經,在他沒有發現自己就是一個天生的「心理變態」之前。作者正是在研究心理變態罪犯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大腦構造跟這些心理變態的罪犯腦迴路近乎一模一樣,才開始思考「心理變態」這一問題。作者(最後在文中)也承認了自己天生就是一個「心理變態」,但是,卻不是一個「心理變態的罪犯」。等下,有點地方不對了。
  • 犯罪心理學教授研究罪犯,最後發現自己就是「天生的變態」!
    在美劇《犯罪心理》中有一個客串人物叫做James Fallon,他在影片裡是一位心理變態的教授。然而,他在現實中的故事卻比電影劇情更加「精彩」。在1876年,一位來自義大利的犯罪學家龍勃羅梭曾假設出一個「天生犯罪」的理論,他認為某些罪犯,在很多方面都會與普通人大相逕庭,而這些不同之處會導致他們日後的犯罪率升高。
  • 強烈推薦犯罪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結合的小說
    很多人都喜歡看《神探福爾摩斯探案集》類型的犯罪推理小說,喜歡看邏輯推理小說的朋友們知道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 但是我們國內也有完全可以和東野圭吾相媲美的小說家,他現實生活中的職業是一名大學犯罪心理學老師,他有著親身經歷,這種經歷給了他其他推理小說家沒有的優越條件,因為親身經歷過,所以知道那種深切的感悟和體會。
  • 犯罪心理學教授研究罪犯,最後發現自己就是那個「天生的變態」!
    在美劇《犯罪心理》中有一個客串人物叫做James Fallon,他在影片裡是一位心理變態的教授。然而,他在現實中的故事卻比電影劇情更加「精彩」。在1876年,一位來自義大利的犯罪學家龍勃羅梭曾假設出一個「天生犯罪」的理論,他認為某些罪犯,在很多方面都會與普通人大相逕庭,而這些不同之處會導致他們日後的犯罪率升高。
  • 心理學:每個人都有點「性變態」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性學三論》是心理學宗師弗洛伊德開性學先河之作。在心理學中,這一觀點可以很好地解釋跨性別戀愛、以及雙性戀的現象。對於」姬圈「和」gay圈「的腐女文化,是不是也有性倒錯的心理驅動呢?
  • 變態造句和解釋_變態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變態(biàn tài),形容詞。近義詞有:反常,異常。反義詞有:常態,正常。 [《科學畫報》1983年第9期:「害蟲雖然沒有孫悟空七十二變的招數,但是有一些一生中也要變態幾次:從一粒小小的卵裡,爬出一條纖細的幼蟲;幼蟲不斷長大,經過蛻皮化為蛹;最後羽化成為成蟲。」] 某些植物因長期受環境影響而在根、莖、葉的構造上、形態上和生理機能上發生特殊變化的現象。如仙人掌的針狀葉、馬鈴薯的塊莖等。
  • 變態人格的類型與犯罪
    偏執型變態人格者,基本上很少會出現違法行為或其他具有嚴重危害的犯罪行為。2、情感型情感型變態人格的特點是,以某種突出的心境佔據優勢,如持續性抑鬱或者持續性情感高漲,或者是兩種情感狀態交替出現。由於孤獨、退縮、與世隔絕,所以,分裂型變態人格者,一般較少發生違法犯罪行為,偶爾會有個別例外的,一般發生在情緒長期壓抑的狀態下,會出現突然性的攻擊破壞行為;或者由於缺乏主見,容易上當受騙,而且違法犯罪,很容易出現再犯的情況。
  • 心理學:虐貓、虐狗、報復社會的變態心理,都是從童年缺愛開始的
    變態心理歷史源遠流長對於變態心理的研究,最早於公元前4、5世紀的古希臘就開始了。在古代中國,「狂」這一病名詞彙就已經出現在公元前11因為從變態心理學而言,缺乏愛會導致人在各方面的畸形與不正常,有可能,愛是必須要必須的,人始終與機器屬性有明顯的區隔。回想社會上多種犯罪行為都跟情感的畸形和不健全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愛這種能量極強的情感,如果沒有被激發、被模仿、被體驗,那麼人的心理幾乎可以被斷定為不健康且不健全的。
  • 變態心理學的概念
    核心提示:變態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又稱病理心理學(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發生異常的科學,包括研究認知、情感、意志和智能、人格等方面的異常表現,探討異常心理的發生、發展、變化的原因和規律。
  • 一個心理變態能有多可怕?| 專訪變態學之父黑爾(前篇)
    .6,《黑爾變態心理學》)。左起順時針方向:邦迪、蓋斯、芭比夫婦對於一個約他在人聲嘈雜的酒館見面、一見面就掏出了錄音筆的記者,黑爾會有如此明顯的戒備心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有著深厚的變態心理學專業背景監獄裡的犯人大約有15%~20%是心理變態,還有至少70%的連環殺手、暴力犯罪與性犯罪慣犯是心理變態。這些人很難用慣常的方法來進行心理治療,其中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們幾乎不會主動尋求治療。儘管如此,他們被無罪釋放的概率卻是非心理變態犯人的三倍之多,而且即便被判入獄,獲得假釋的速度也比一般罪犯快三倍。
  • 精神變態狂不為人知的5件事
    但是,精神變態狂不見得都是如此,下面就來介紹關於精神變態狂的5件不為人知的事。1 我們都有變態的一面精神變態狂分為很多種,如欠缺罪惡感、同理心或責任心。擁有這些特性的人,都具備喜好冒風險的條件。2 精神變態不等於異常影視作品中常把精神變態狂塑造成連環殺手。雖說連環殺手確實多為變態狂,但在患有精神變態的人中只佔極少數。普通人中有約有1%是精神變態狂,他們往往更擅長工作。因欠缺不安與恐懼的感情,性情更穩重。
  • 惡魔在人間,睜眼看世界 | 你的身邊也有這樣的心理變態嗎?
    早在20世紀90年代,國際知名心理變態研究專家、犯罪心理學家羅伯特・黑爾就在其著作《良知泯滅》中提到北美大約有200~300萬心理變態者——僅紐約市裡就生活著10萬個心理變態。然而,雖然幾乎所有的連環殺人犯都是心理變態,但心理變態卻不一定都會殺人。實際上,每20000個心理變態中才可能會出現一個連環殺人犯(黑爾,2020)。
  • 心理變態的腦子都是怎麼長的?| 專訪變態學之父黑爾(後篇)
    在「前篇」中,我們提到,50年前作為一名監獄心理學家的令人不寒而慄的經歷,讓羅伯特·黑爾(Robert Hare)將餘生的所有時間都投入到了對心理變態這種最令人不解,也是最危險的人格障礙之一的研究中。下面是他終其一生得到的關於心理變態的發現。
  • 心理學黑暗三角效應:每一個變態,都可能是你身邊的普通人
    最近惡性事件頻發,性侵養女、活埋親媽……施暴者的行徑讓我們無法理解,只能用「心理變態」、「非人類」來形容。不過,「心理變態」真的離我們很遠嗎?心理學家曾總結了三種心理變態的特質,發現,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
  • 「變態」西洋考
    誒貢·席勒畫作《斜靠著的男孩》(1913)利維坦按:中文「變態」一詞是由「變」(「變異」以及「怪異」等義)和「態」(「狀態」以及「樣貌」等義)兩個日本漢字所混合而成的。」及「perversions」來表示性變態。
  • 寫作紳士讀作變態,日語中讀法和寫法不同的詞很多麼?
    「寫作紳士,那麼讀應該讀作什麼呢?」相信不少小夥伴還對這道B站「會員資格考試」的試題有著很深的印象,而當初,一些11區友人,在「探索」B站的過程中,也被這道題難住,並在日本的社交網絡上,引發了一陣熱議。
  • 變態心理學:2001年德國食人狂魔案
    眼看人肉馬上就要被吃完,他又故技重施,想在網站上尋找下一位獵物。一位澳大利亞小夥子和他取得了聯繫,最初小夥子以為他只是在開玩笑,但是發現不對勁就報警了。警察逮捕他的時候在他家發現了剩下的15磅人肉。邁維斯食人案震驚了世界,但外界對他是如何引誘布蘭迪斯這個問題知道得並不多。從警方公開他們找到的邁維斯與布蘭迪斯聯繫的電子郵件中,從中就可以嗅出濃濃的血腥味。
  • 【文章】寫作紳士讀作變態,日語中讀法和寫法不同的詞很多麼?
    「寫作紳士,那麼讀應該讀作什麼呢?」
  • 心理學只研究變態嗎?從前是,直到這個偉大的人出現
    文/杜豆豆修心理學研究生課程的那幾年,常遇到這樣的尷尬事。別人問:」你最近在忙什麼呢?「我說:"讀心理學。」那人一臉驚訝:「你心理又沒毛病,讀這個幹嘛?」言下之意,精神有問題的人,才去讀心理學呢。可見,對心理學的偏見有多深。不過,這也難怪。
  • 2018年自考變態心理學筆記串講第一章(2)
    第二節 變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一、變態心理學研究中的一般性問題1、變態心理學研究的主要目的(1)建立有效的心理異常診斷體系(2)對心理異常病理學特徵的描述(3)對心理異常病因的描述(4)對心理異常病程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