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哲學誕生開始二元論就是核心議題,古人們不停爭論著是物質第一位還是精神第一位。現代科學的發展以及馬哲的理論都宣告了物質第一性的地位,但物質和精神的爭論在心理學界還是沒有停息。神經心理學家認為沒有腦科學解釋不了的問題,而更多的心理諮詢師則認為人的心理應該偏向精神性,源自於家庭、成長環境、過去的經歷,甚至還有祖先的影響,還可能有靈性的存在。
這樣的爭論在中國這個心理學還遠沒有成熟的過度仍然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詢師都緊抓著自己的觀點,攻擊對方的觀點,仿佛在生理和精神之間是非黑即白的,沒有一種調和的理論嗎?不久之前美國的詹姆斯法隆教授給出了他的答案。
2
《天生變態狂》這本書中,法隆以自己作為分析的案例。在研究一些連環殺手的腦成像的過程中,法隆偶然發現自己的腦成像和這些變態殺手驚人的相似。在此之前,這位專家對於自己的理論深信不疑。他認為通過腦CT,腦部的fMRI等等腦成像手段可以研究不同的心理過程、心理狀態。他認為用腦的生理學機制就能解釋所有的心理現象。但是這個發現使他的觀念發生了動搖,因為他並不是一個變態殺手,相反他是一個事業成功的教授,和政府機構合作多年。是不是他的腦成像和犯人的腦成像弄錯了呢,嚴密的實驗條件下這幾乎不可能發生。那麼是理論的問題嗎?如果他的理論沒有錯,他為什麼並沒有成為一個變態殺手呢,如果他的理論錯了,那麼錯在哪裡呢?
3
經歷了這樣的危機後法隆開始踏上了探索自己、探索自己家族的歷程。首先他發現了一些能解釋他的大腦成像的線索。他的父系祖先上溯400年,充斥著血腥暴力的事件,不乏弒親者和殺人狂。而他自己也有和變態殺手相似的地方,冷酷、缺乏同理心、極度理性,常常惡作劇,有控制人心的能力。他能維持和人的關心,但也僅僅限於了解別人有什麼情緒,卻不能感受到這些情緒。他還有躁鬱症(書中如此翻譯,常用名應為雙相情感障礙)的表現。這些家族史和他個人的經歷都證明他和很多變態兇犯有相同的行為模式,他的腦成像並沒有錯,他的腦部結構就是和變態一樣的。那麼理論無法解釋這樣的他為什麼沒有成為罪犯。
4
科學家的精神驅使著法隆繼續探尋,他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認為變態者成為變態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部分和情感有關腦區的功能低下,第二是基因出現多處高危突變,第三童年早期經受精神、身體和性虐待。他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也審視了自己的過往,和自己的家人建立了新的連結。在過去的許多年裡,不論他表現得多麼冷酷、無情,多麼令人心碎,他的家人始終溫情地對待他,沒有放棄他。
「我是一個幸運的心理變態。我很幸運,因為我的家庭一直在悉心培育我。我有一個和藹慈祥的父親,還有一個善解人意的母親。母親很早就看到了我身上的問題,一直在用溫柔的方式引導我。她在我開始走出家庭,走入這個既有捕食者也有壞人的社會的時候,給予了我充分的關注……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也一直用愛和支持保護我,我才可以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5
這本書從總體上看還是一個科學故事,講述了一個科學家破除了自己對於生理學理論的偏執,走向整合理論的過程。他探索的過程告訴我們,生理對心理的作用不是絕對的,後天的環境也非常重要。另一個角度,從他的原生家庭看,父母、妻子、兄弟姐妹都給他很多的溫暖,但是他還是發展出了很多的和變態者一樣的心理特徵,這也說明先天的生物性力量是巨大的。所以第一部分的答案很明確了,只有生理基礎的心理學是把人當做和野獸一樣,而只談精神層面的心理學則是空洞和膚淺的。
(以下部分均可跳過,純粹是閒言碎語)
6
如果大家想一睹法隆這個變態,不好意思,說錯了。如果大家想要一睹法隆教授的真容,可以搜索他的TED演講,也可以觀看《犯罪心理》第5季第8集。
這本書是很優秀的科普書籍,內容偏硬,也就是理論比較多,需要一定的耐心才能讀懂。同時文筆絕對是本色書寫,按照變態者出色的洞察力,他本可以寫得更有親和力,而不是現在這樣放任自己的真性情見諸筆端。所以想要了解一個心理變態者,對他的行文進行文本研究也是不錯的選擇哦。
下周我們繼續討論這本書的理論架構,詳細展示生理基礎對於心理的作用。請繼續關注哦!
原創不易,您的關注就是對我的支持!常來小園坐坐,歡迎在後臺留言哦,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