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京劇清音會用上「彈幕」,除了好白相還有啥名堂

2020-12-14 上觀

「瑜老闆會白相!」8日晚,距離上海京劇院一級演員、餘派女老生王珮瑜京劇清音會正式開場還有近一個小時,觀眾已陸續走進東方藝術中心演奏廳。其中,年輕面孔佔了多數。

 

以往的演出,手機通訊是被「屏蔽」的,這場清音會,手機成了觀眾與臺上互動的「話筒」。劇場為演出設置了專門的無線熱點,通過微信關注特定公眾號後,觀眾就可以把自己想說的話「彈幕」上「牆」——舞臺中央架設的大屏幕。源於二次元網站的「彈幕」被引入京劇舞臺是第一次,這也是國內戲劇舞臺一次少有的試驗。

(當然,演出開始後,路由器就被關掉了,瑜老闆說,請大家先好好聽戲。)

 

大屏幕上播放的則是現場直播的後臺準備情況。這也是清音會的創新——以一臺攝像機的視角實時直播演員在後臺化妝、扮戲和服裝、道具等過去不可能被觀眾看到的幕後事。19點25分,王珮瑜第一次出現在後臺畫面中,對著鏡頭,她俏皮地比了一個剪刀手。「這是後臺情況,大家接下來想聽什麼,告訴我吧!」接著,屏幕上出現的彈幕顯然是這一天的主角發的。

現場還有從韓國遠道而來的戲迷發出韓文彈幕。

 

被戲迷稱作「瑜老闆」的王珮瑜2010年創立「清音會」,主打近距離、沙龍式演出。一身便裝的王珮瑜登臺演唱,既有經典唱段讓老戲迷大呼過癮,而她在演唱過程中的講解,又能讓不熟悉京劇的年輕人產生興趣。成為品牌的清音會年年演、年年出新,今年新一期「清音會」,主題定名為「老生常『談』(彈)」,「老生」既是清音會主體行當,又能理解為對傳統京劇的再一次演讀;「談」是清音會的內容,即王珮瑜的唱和說,「彈」則是今年清音會新加入的新媒體形式。王珮瑜總結,新一期清音會是「新媒體+新框架+老骨戲+老味道」的結合,既要符合京劇的傳統氣質,又要給觀眾帶來全新觀感。

 

清音會概念來源於清末民初的「清音桌」,是當時一些京劇名家和名票的獨特演出方式。用現代概念劃分,它更像是小型演唱會,與大劇場戲曲演出的區別是清唱、不扮戲、不著戲服、依現場情況定製戲碼。

 

這一晚,舞臺正中只有一塊顯示屏,邊側一桌一椅,另一邊是樂隊就座的簡單座位。演員出場也很簡單,沒有鑼鼓鐃鈸渲染,不見常規聚光。樂隊率先上場,琴師、鼓師從容坐定,一曲《小開門》拉開序幕,顯示屏上畫面中,王佩瑜正穿過後臺長長走廊。

開場,樂隊現場演奏中,大屏幕直播王佩瑜穿過後臺走廊的背影。

 

一襲長衫的王珮瑜登場了,開口先是一段介紹清音會緣起的脫口秀,接著,才是《定軍山》、《賣馬耍鐧》、《硃砂痣》等三段譚派經典唱段。王珮瑜說,這是清音會的理念,要讓觀眾90分鐘讀懂、聽懂京劇老生。此後每段演出都「說唱並重」,她指著屏幕上直播的青年麒派老生於輝的後臺化妝實況,介紹京劇老生的扮相,再唱餘派經典唱段《狀元譜》、《捉放曹》;她說京劇腔體有哪幾種,什麼是西皮、二黃,再唱二黃戲《洪洋洞》;她將樂隊成員、作用一一向觀眾介紹,她講京劇板式是怎麼回事,當然,唱也沒有落空,《空城計》、與梅派青衣田慧搭檔《四郎探母·坐宮》等經典唱段讓戲迷連連喝彩。一直被「直播」的於輝也在演出結束前來到臺前,向觀眾展示妝發完成後的「楊四郎」扮相。返場環節,「彈幕」又成了觀眾的提問板和點戲臺。

清音會舞臺布置簡單,一襲長衫的王珮瑜「說唱並重」。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一種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這是王珮瑜的一句「名言」。在她看來,10多年前是京劇最青黃不接的年代。通過10多年努力,京劇觀眾斷層正慢慢得到彌補,形成新的劇場生態——老觀眾依然是最忠實的戲迷群,他們最懂戲,可能是劇場中的「引掌者」;年輕觀眾則會從新的角度欣賞、理解京劇,對他們來說,只要戲好看,傳統戲曲和話劇、音樂劇等其他演出形式一樣,都可以一試。她希望,以藝術實驗的分享為京劇傳承「多開幾扇窗」,清音會正是其中一種形式。前兩年,清音會舞臺上還曾出現過用吉他伴奏的跨界演出。

返場階段,彈幕成了觀眾的提問板和點歌臺。

 

上海京劇院院長單躍進也出現在觀演現場,「從傳統來說,京劇演出一直講究劇場性、與觀眾的互動,現在學院派濃厚了,演出者往往成了灌輸者的角色。不論是清音會的創新,還是引入彈幕,其實正是升級版的劇場性。」王珮瑜說,京劇演出中,演員與觀眾的互動交流從來是非常活躍的,唱得好,觀眾會鼓掌、喝彩,彈幕就像是另一種形式的叫好、喝彩的延伸,手段是新的,延續的是京劇一脈相承的傳統。

 

這一晚的東藝,小小演奏廳裡是王珮瑜結合新媒體手段的京劇清音會,另一邊的歌劇廳,浙江京劇團帶來新編歷史大戲《飛虎將軍》,一樣是傳承和創新的結合,戲的源頭是《飛虎峪》、《雅觀樓》等京劇南派武生骨子老戲,舞檯燈光舞美和人物內心挖掘塑造則充滿現代意味。率隊來滬的浙江京劇團團長、著名京劇武生翁國生說:「京劇要發展,一定要爭取現代劇場和現代觀眾。」這一晚的東藝,京劇人用各種形式詮釋著京劇爭取年輕觀眾的努力和成果。

 

(編輯郵箱:scljf@163.com)

相關焦點

  • 京劇清音會與彈幕直播,可以很相配
    延續此前的做法,王珮瑜在收官站將以「清音會+彈幕直播」的演出方式,用古典的皮黃雅韻對接現代的二次元文化,配合動漫、講座等一系列京劇推廣普及產品,打造演藝新生態。  說起清音會,這個概念最早源自於清末的「清音桌」。所謂清音,即在茶肆沙龍中,演員不扮戲、不著戲服,清唱京劇選段。其魅力在於即興,演員會依照現場情況定製戲碼,在演唱時也從心所欲,往往最見一個演員對於唱腔的理解表達和獨特處理。
  • 「瑜老闆」的「京劇清音會」讓年輕觀眾成為「追星族」
    王珮瑜京劇清音會現場演唱小視頻 王珮瑜京劇清音會現場演唱小視頻 王珮瑜京劇清音會現場演唱小視頻 王珮瑜還是建國以來國家培養的第一位女老生,京劇餘派第四代傳人
  • 唱京劇的清音會,王珮瑜第一次來到廣州:我沒有可複製性
    9月23日晚,2019《老生常談——王珮瑜京劇清音會》廣州站演出現場,王珮瑜提了兩個問題,舉手回應者都不在少數。這是屬於王珮瑜的獨特魅力——自有一幫擁躉緊緊跟隨,又能讓不熟悉京劇的人,因為她而有興趣走進劇場。王珮瑜分享此次來穗演出從「忐忑」到「驚喜」的體驗。
  • 京劇名家王珮瑜成都開講「京劇課」 京劇念白繞口令、再現「怒沉...
    講座現場 她是《奇葩大會》裡酷酷的京劇表情包傳播者,一段「驚提、怒沉、喜展眉」讓人大開眼界;她也是《朗讀者》裡東坡詞的「代言人」,一襲白衫、卓然而立,用京劇的念白將一闕《赤壁懷古》讀的氣派寬敞、韻味通盤。
  • 「王珮瑜京劇清音會」嘗試眾籌 親自拿1000元參與
    原標題:「王珮瑜京劇清音會」嘗試眾籌 親自拿1000元參與  日前,由南京戲迷發起的京劇眾籌《王珮瑜京劇清音會——南京站》在眾籌網上線。如果預計的8萬元籌資能在50天內完成,明年1月,王珮瑜將來寧獻上一場為戲迷量身定製的《交匯點之夜·王珮瑜京劇清音會》,讓觀眾感受最傳統的國粹藝術。
  • 中國和力 | 王珮瑜:看到年輕人愛上京劇 所有的質疑和委屈都是值得的
    談及2020年,她用「一言難盡」來形容,因為疫情,京劇線下演出受到極大影響。「在那個時候,我就想,我們可以不唱戲,可以不出去,但是不可以停止思考。」很快,王珮瑜和團隊策劃啟動了節目《瑜你臺上見》,以「脫口秀+表演」的節目形式,將京劇的歷史、故事、流派、表演等門道娓娓道來。這是這些年來王珮瑜用各種新方式傳播京劇的一個縮影。
  • 王珮瑜《天天向上》聊京劇 苑子豪苑子文激辯職場觀
    最美京劇老生王珮瑜帥氣亮相,圈粉天天兄弟。王珮瑜訪談  ­王珮瑜與京劇同行同臺  ­本期《天天向上》聚焦即將走出象牙塔,踏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們,超女冠軍圈9、北大最帥雙胞胎苑子文、苑子豪、浙大「軍訓女神」蔡卓音領銜八位高顏值校園紅人青春來襲,分享當代畢業生的擇業觀。
  • 王珮瑜"亂彈·三月"玩創意 "演音會"非"音樂會"
    比如京劇老生王珮瑜領銜的「亂彈·三月」,是一臺從京劇而來,又不只是京劇內容的「演音會」。「演音會」似音樂會又非音樂會,似演唱會又非演唱會,似戲劇又非戲劇,它融合了以上所有的演出形式,嘗試將音樂從戲曲結構中剝離出來。  王珮瑜在接受採訪時談及自己的創作初衷,「在京劇中,演員很強勢,但在這次的演出中我希望將伴奏人員以演奏家的身份請上舞臺,讓演員和樂隊平等對話。」
  • 同王珮瑜一起|臺上看戲,臺下觀文:京劇「瘋狂動物城」
    京劇《四郎探母》 王珮瑜飾楊延輝文官可以穿用,比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龍、《大探二》中的楊波;武官也可穿著,尤其花臉穿戴較多,顯得威風凜凜。京劇《大·探·二》 王珮瑜飾楊波鳳鳥鳳的圖案在戲曲中旦角的裝扮上時常出現。
  • ​聲臨「疫」境|王珮瑜京韻誦讀"落棋無悔"網紅護士的拼音信...
    媽媽除了是你的媽媽,還是一名護士,知道什麼是護士嗎?是專門打病毒怪獸的奧特曼哦。所以,小寶貝,相信媽媽,我和我的奧特曼戰友們,很快就會把所有的病毒怪獸打敗,然後媽媽就回家親親你的小臉,拍拍你的小屁股,兌現我的承諾,帶你去恐龍園、迪士尼,好不好?
  • 香港張宇專訪吳芸芝(「小東皇」王珮瑜媽媽)
    所以今天趕巧了,我們在上海程韻沙龍見到王珮瑜的媽媽吳芸芝女士,她也是一個京劇愛好者, 這個肯定是家庭的薰陶很重要,他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程派的票友,所以我今天很高興啊跟吳女士在一起聊聊,我叫她姐姐,我說大姐我們是老朋友了吳芸芝:是的,多年的
  • 流行文化能給傳統京劇帶來什麼?
    沈洪攝近來,流行文化與傳統京劇的頻頻「混血」,已經成為備受矚目的現象:搖滾京劇《蕩寇志》用狂野吶喊和電音震撼演繹梁山豪情,腳踩網眼絲襪的李師師衣服上還畫著莫奈的《睡蓮》;新編京劇《知己》則大秀周星馳電影中的「斧頭幫」熱舞,給吳兆騫安排了「飯前操」;由蔡駿同名小說改編的「懸疑京劇」《荒村公寓》也將在今年夏季上演,QQ網聊、手機通訊的現代劇情不知如何用國粹演繹。
  • 京劇背後的「國粹」之韻
    京劇,一直以來都有「國劇」之稱,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的多種藝術元素被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符號,同時已於2006年5月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說起京劇的誕生,則不得不提自清乾隆五十五年起,原本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並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地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而京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正是其特有的表演方式。
  • 把《霸王別姬》當作勵志片,她為京劇代言
    每天六點起床練功,除了毯子功、腰腿功,還有圓場飛腳、旋子、掃堂趴虎、搶背、吊毛、把子……漸漸地,她從剛開始的一塌糊塗變成了帶隊學員,踢腿時原本只能站在最後的她也被老師安排到第一排。回望自己的經歷,王珮瑜說:「有天賦的人還會刻苦一定是碰壁了,發現刻苦這件事特別重要。搞藝術必須得有天賦,但天賦相同的人在一起,就是誰努力誰勝出。」大概,就是靠著這種清醒,她一步一步走上更大的舞臺。
  • 16歲憑京劇爆紅,號稱「當代孟小冬」,如今為何被批沽名釣譽?
    ▲王珮瑜舞臺照 1987年,9歲的王珮瑜用一曲《木蘭辭》贏得了觀眾的喜愛,並且斬獲蘇州評彈藝術節一等獎。後來王珮瑜又在一次表演中認識了餘派傳人範石人,範石人對於王珮瑜所具有的天賦非常減壓,連連讚嘆她是棵好苗子。除此之外,範石人還告訴王珮瑜,要是想成角兒,就必須要唱老生。王珮瑜一番思索後,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不久之後就唱起了老生。
  • 16歲憑京劇爆紅,號稱「第一女老生」,現在為何被批都是為了錢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人桀驁不馴,志存高遠,在人生路上義無反顧地前行;而有的則擅長鑽營,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不惜曲意逢迎,向人獻媚。京劇演員王珮瑜就是天生屬於前一種人。01王珮瑜,1978年出生在景色秀麗的蘇州,由於家中已有了一個哥哥,所以家人一心想再有一個女孩,湊成一個「好」字。
  • 都是Opera,「京劇像中國菜,歌劇像麥當勞」
    王珮瑜:形體在京劇裡也很有意思。大家知道程硯秋先生(京劇名旦),一米八十幾,又胖又高又壯,他怎麼能演一個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這在歌劇裡是不可想像的事。很多第一次看程硯秋先生演戲的觀眾就覺得太可怕了,這麼高大的人演一個小姐,視覺上非常衝擊,但是隨著他的表演,帶你進入人物劇情以後,你會忘記他的形體。
  • 「微京劇」裡學成語,娃娃也能讀懂戲曲美
    除了海鱉爺爺念的是韻白,其他角色都是京白,保證小朋友在聽得懂的同時,也能感受京劇念白的韻味。圖說:「微京劇」《坐井觀天》演出現場原本主創們最擔心地「孩子們能否看懂」的問題,得到讓人心安的反饋,全場最小的五齡童維克多這樣理解:「這就是告訴我們,天到底有多大的故事!」
  • 晨光文具跨界遇京劇,這顏值上天了
    喜歡的人或者事總是或多或少存在某些遙遠的相似性,比方說正在看這篇文字的你,在這茫茫人海中能通過這篇文字遇到你,老夫很幸運,接下來要闡述的觀點如果正好對了你的口味,那老夫深感榮幸,如果對你而言有不同的想法,希望你能在留言區告訴老夫,不同的思想會碰撞出更加精彩的火花。
  • 麒梅餘三派骨子老戲時隔多年重登上海舞臺 陳少雲史依弘王珮瑜齊聚
    &nbsp&nbsp&nbsp&nbsp東方網記者鬱婷藶9月9日報導:9月11日至13日,上海京劇院「梨園天驕」演出季移師上海大劇院,陳少雲、史依弘、王珮瑜等名角將帶來三臺骨子老戲,餘派《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梅派《白蛇傳》、麒派《宋士傑》,這些劇目已有多年未與上海戲迷見面,開票以來備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