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是教養,「慎言」則是修養

2021-01-15 煙霞於共

關於說話這門藝術對於我來說,的確有點兒困難,很多時候,我也會經常後悔自己說過的話,在不經意間傷了他人的心。所以,我越來越發現,原來「傾聽」是教養,而「慎言」則是修養。

我有的時候也會碰見一些讓自己不太開心的人,所以和這樣的人聊天的時候,總是會有意無意說出許多傷人的話,當時也覺得沒有什麼,有些話自己說出來了,會讓自己覺得非常舒服,可是我卻忽略了他人對於我的這些話的承受能力。讓自己的口不擇言為自己帶來許多煩惱,所以,讓自己「慎言」不僅僅是修養,更是一種藝術。

我自己做的是餐飲行業的服務工作,雖然每天我都要和許多人打交道,可是關於說話這方面的藝術,說句實話,我自己是心裡沒有一點譜。許多時候,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去處理那些不太友好的指責,許多時候我也埋怨,為什麼自己要做這個自己一點兒都不喜歡的餐飲行業。

不過,現在想想,為了生活,做一些自己不太滿意的工作,倒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只要自己覺得開心就好,做一些自己不太喜歡的工作,但是可以做一些自己在意的業餘愛好。或許這樣才能平衡自己內心深處的不滿意。

對於某些用餐客人不太友好的指責的時候,儘量讓自己的心態放輕鬆一些,這些不太友好的話語,自己好好聽著就行 不要把這些話語放在心上,也不要讓自己去和這些不太友好的人去辯解什麼,因為無論自己怎樣辯解,都是無濟於事的,只會讓自己越辯解越生氣。所以,這個時候,「傾聽」這個詞語就排上了用場,即使再不太友好的指責,面對這種傾聽者的時候,相信也不會一直胡攪蠻纏下去的。

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過日子的時候也得注意這種情況,對於親人朋友來說,好好聽他們說話,或許就是一種幸福的樣子。因為別人和自己一樣,許多話一定要說出來以後,心裡才會舒服許多,而他們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認真的聆聽者。所以,這個時候的聆聽,就是一種幸福的感覺。

當然關於說話的藝術還是有許多其它非常好的方式的,不過,不管自己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聊天,一定要讓自己儘量「慎言」一些,多「傾聽」他人的話題,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相處模式。因為沒有了爭吵的聊天,才是讓人最嚮往的聊天方式。

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工作就是工作,儘量不要讓自己在工作中帶一些不好的情緒,因為在這些不好情緒的影響下,會讓自己把「慎言」兩個字忘記的差不多,而後的許多麻煩都是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多多傾聽他人說話,就是非常好的一種工作方式,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工作態度。

所以,我們說,「傾聽」是教養,「慎言」是修養。

相關焦點

  • 【精選文章-教養與修養的區別】
    修養的基礎部分與教養重疊。例如契約精神、注意公眾場所禮貌、善於傾聽等。
  • 修養與教養漫談
    可是,唯獨教養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所出生的家庭裡父母的思想水平、家庭氛圍決定了我們的教養。但為人父為人母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亙古如一。與之教養不同,修養是每個獨立的人思考、努力的結果。 生活中,我們習慣用修養評價某一個人。這裡的修養單純的包含了某一方面,是狹義的。
  • 【禪院百科】教養、修養、涵養
    --教養是從家庭、學校、社會中學到的文明禮貌;修養是一個人具備的理論、
  • 父母的修養,孩子的教養
    孩子的教養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父母的修養,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修養的父母會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在一個充滿關愛又不乏規則的環境裡成長,這樣的孩子肯定也是善良而向上的。而有修養的父母也會懂得拓寬孩子的眼界,擴大孩子的格局,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對如今的我們來說,讀萬卷書更要行萬裡路,跳出限制自己的舒適圈,畢竟目之所及,心之所向。孩子能成長到什麼樣的程度,成為什麼樣的人,最終都是看他自己,父母能做的就是讓他們看到更廣的世界,容得下更大的天空。
  • 你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教養
    從這些父母說的話裡面,可以看得出:父母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教養。一名環衛工大叔在打掃衛生,有個小孩走過,將手上的紙故意撕碎,扔在環衛工的周圍。環衛工勸說小孩扔在簸箕裡,結果小孩囂張跋扈地說「我就是想扔」。而小孩的媽媽非但不勸阻,還在那埋怨環衛工,說:「扔,你就掃起來唄。」
  • 你的修養,就是你孩子的教養
    一位老大爺又站了起來,指著她們說:「那兩位女同志,糧食多可貴,小孩子這樣糟蹋你們也不管,他們不懂事,你們也不懂事?」或許剛才就已經覺得自己憋了火,開始那位母親立馬回擊:「浪費你家的了?我交錢了不隨我?多管閒事!」這下不但惹惱了老人家一家人,周圍所有人都開始竊竊私語。
  • 教養和修養就在細微處
    朋友說:「我不想讓人說我們的孩子缺教養,我也不想孩子長大了沒修養。你睡覺時自己孩子聲音大你都不高興,別人家的孩子吵你,你能舒服?」朋友老婆沒法反駁,只好說了句:「你太過了。」給人方便、不幹擾他人、尊老愛幼等等,是千百年來,人們共同認可的修養的最直觀體現。所以說,「只有美貌而缺乏修養的人是不值得讚美的。」而「教養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太陽」。(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 「教養、修養、涵養」是什麼意思?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故,學養的基本義是:有學術功底深厚的修養。教養是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它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尤指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的道德水準,屬於他律教化顯現。教養一般是指文化和品德的修養。常言,窮養兒富養女。依我看,窮養富養不如教養。教養是家風的體現,是家訓的體現,是家規的體現,是每一位家庭成員修養的具體表現。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你的修養,決定孩子的教養
    其實,父母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教養。父母,就是孩子這一生最好的老師與榜樣。父母的修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在孩子的身上。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是個勇敢正直的人,首先父母得當一個勇敢正直的人,如地鐵裡的爸爸、克裡斯特爾·潘恩的父母。
  • 古人十條慎言名句,字字珠璣,讀懂受益一生!
    如果想要不傷害對方,贏得好的人緣,就需做好「慎言」。慎言並不是不口不言,而是在恰當的時候說話,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下面小編與大家一起鑑賞古代十條慎言名句,字字珠璣,讀懂受益一生。1.隱惡揚善,謹行慎言。人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要善於包容其缺點,或者說不好的一面;要發揚其優點,或者說良好的一面。對於自己的言論、行動都要謹嚴慎重。
  • 知道閉嘴是教養,懂得聊天是修養
    後面的孩子數學考得一般,她又酸別人:「孩子反應慢,再怎麼補課也沒有辦法,天生的。」周圍的家長都想離著她遠遠地,但她並沒有適可而止,主動閉嘴。反而又向我和小C探過頭來,我趕緊轉過了身子。「你們家孩子這次考的怎麼樣?」小C回答說孩子比上次退步了一點。
  • 尊重,就是一種修養與教養
    優秀的人,不僅自信,而且懂得尊重別人,因為尊重是一種修養與教養。可以說,當你懂得尊重,才能獲得無窮的魅力。人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但也不會一直糟糕。只要你心中還有追求,就能在悲歡離合中,體驗人生的美好。因為離別,我們才能擁有相聚的快樂;因為痛苦,我們才能擁有成功的喜悅。記住:讓你成熟的,是經歷;而讓你完美的,是知己。
  • 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深度好文)
    懂得人情往來是為人處世的一種修養。「窮則獨善其身」,所以,你人窮可以,但別佔人便宜,這是你獨善其身的教養。「達則兼濟天下」,人情通達禮尚往來,這是你為人處世的修養。
  •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慎言處世,方為君子
    生活不等於物質:諸葛亮開篇便闡明了做人的重要方向,他說一個人有道德修養,用平靜的內心進行身心的修煉,以節約勤儉培養自己品格的高尚。這是在強調我們要如何修身才能讓自己成為有道德修養的君子。修身與涉世:當今社會想要做諸葛亮那樣的隱士幾乎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會面臨涉世的問題,涉足現代社會,如果想要靜以修身就要做到慎言,古人對慎言的定義為守口、少說、莫傳為最高尚者。
  • 做人具備的十大教養
    人有教養的十大特徵:01/守時觀念自律之人會認真對待任何事,守時是自律的一種表現。無論是開會、赴約,有教養的人從不遲到。誠信、守諾是做人必須具備的基本教養。08/關愛他人愛護別人,是人靈魂的提升,精神的升華。做善良之人,時時處處幫助別人;成為有愛心的人,無論何時何地總能給予他人最大的照顧與方便。
  • 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
    不要因為眼前一時的利益而丟棄了自身的修養,否則往往都會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結果。感情都來都不會一張餐票,正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般,再親密的關係也要懂得適當地客氣,禮尚往來的友好才能夠讓緣分延續。生活中的一切其實早就被命運在暗中標註好了價格,你不擇手段去佔取的那些小便宜,很有可能成為你人生日後的絆腳石。
  • 智者慎言,愚者亂說
    用以傾聽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聲音。普通的人,用兩條腿來走路,一雙手臂,也會交替性地有節奏擺動,維持身體平衡。一旦失衡,禍事叢生。人只有一個腦袋,因此,很容易偏向一邊,失去客觀。人只有一張嘴,因此,說話也時常只表達一個觀點,正由於這樣,必須慎言。
  • 關於教養
    □戴芸  經常看到有人在空調間裡抽菸;有人排隊就診、購物時伺機插隊;有人乘坐公交車不戴口罩還與司機爭辯等等,這種人往往會被公眾斥之為「沒教養」。
  • 小小創作家 | 林蘭芷 成長故事《傾聽是一種修養》
    傾聽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知識的尊重,更是一個人有修養的表現,而我卻······拿起電話,我真誠地向老師道歉,向自己浪費的時光和錯失的知識道歉!這篇習作有真情實感,作者記敘了一件親身經歷的事情,從自己沒有認真傾聽,課堂上不懂如何回答老師的提問,以及沒聽清老師的作業,導致被同學質疑,回家發呆反思的過程,讓小作者明白傾聽的重要性,傾聽即是對老師的尊重,也是對知識的尊重,更是一個人有的修養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