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區域特色金融中心 珠海金融助力城市能級提升

2020-12-20 中證網

  中證網訊(記者 萬宇)山海相擁,陸島相望,珠海,擁有美麗的城市風光,逢山開路,敢為人先,特區,還有拼搏的城市精神。作為經濟特區的珠海,憑藉敢闖敢創敢幹的魄力,已經從一座邊陲小鎮成長為現代化海濱花園城市。近年來,珠海金融、科技和產業融合發展,珠海已經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私募基金集聚地之一,金融血液也正助力珠海城市能級持續提升。

  12月19日,珠海將迎來一場金融盛會,以「中國智造的未來」為主題的「2020灣區發展大會暨金牛股權投資論壇」在此舉辦,來自監管部門、上市公司、基金、券商、銀行的眾多行業菁英,將縱論中國股權投資行業在變革時代的使命與機遇,探討如何推動科技創新,如何助力中國智造創新發展。

  為實體經濟輸送金融血液

  改革開放40年,珠海孕育出格力電器、麗珠集團等行業龍頭,成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的核心城市。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珠海也高度重視和發揮金融作為現代經濟核心的重要作用,著力將金融打造成為珠海的支柱產業,建設區域特色金融中心,珠海的金融業也在近年來蓬勃發展。

  特別是在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珠海全力落實「六保」工作,努力為實體企業復工復產和平穩運行輸送金融血液。珠海及時制定強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支持實施方案,用好用足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至9月末,珠海引導8家主辦銀行累計運用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向35家疫情防控重點企業發放貸款共計6.8億元,平均利率僅為2.5%;累計運用5000億元專用額度向地方法人銀行發放低成本資金14億元,支持企業超350家;靈活運用1萬億額度向相關銀行發放低成本資金32億元,支持中小微企業超1800家。並設立一億元的金融支持復工復產專項資金,從貼息、貼費、風險分擔等方面給予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

  今年前三季度,珠海全市金融業增加值達到319.77億元,同比增長12.1%,拉動GDP提升1.25個百分點;佔GDP比重達12.7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27.86%。1-9月份,金融業實現稅收87.36億元,在全市主要行業中排第四,佔全市總稅收的11.4%;同比增長18.2%,增速在主要行業中排第二。珠海金融業的增長有效帶動了GDP由負轉正,可以說,金融業為珠海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金融、科技、產業融合發展

  經濟特區改革再出發,近年來,珠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快規劃建設一批5G網絡、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還提出「積極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以加快培育以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列印設備為重點的五個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

  為此,珠海正推動金融、科技和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的金融加速器,服務珠海企業高質量發展。珠海市在市級層面由國有資本發起設立4隻基金,分別是珠海發展投資基金、珠海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珠海人才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和珠海科技創業天使風險投資基金。

  其中,人才基金作為珠海市政策性引導基金,集中市區財政資源對種子期、初創期的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進行股權投資扶持,完善創新創業金融鏈的關鍵一環。目前人才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已向優微生物科技等5個人才創新創業項目進行了投資,重點支持了珠海先進位造、生物製藥、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珠海本土國資平臺、國有企業,如華發集團,以及格力集團、橫琴金融投資集團等,在積極為經濟發展和行業興盛「造血釋能」的同時,也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以華發集團為例,經過短短5年的發展,華發集團構建了覆蓋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產業投資體系,截至目前,華發集團旗下各投資平臺基金管理規模359億元,已累計投資項目290多個,其中包括華大智造、愛旭科技、前沿生物等行業領軍企業和高成長性創新企業。同時,華發集團還發揮投資的引領和撬動作用,投資雲洲智能、納睿達科技等本地企業38家,累計投資金額超過50億元,推動普米斯、Insta360、酷哇機器人等30多個被投企業和優質項目落地珠海。

  打造跨境金融互通高地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騰飛的超級引擎港珠澳大橋通車,珠海成為唯一一個與港澳陸路相連的城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節點,特別是在粵澳合作不斷加深的背景下,珠海正圍繞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以發展跨境金融為核心,推動在橫琴加快建設粵澳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

  隨著珠海市私募基金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目前已成為廣東省三大私募聚集地之一。截至10月末,在珠海橫琴新區註冊且在中基協存續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553家,管理基金總規模達4189.82億元,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共337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共1034隻。國內外頂尖的一批私募企業包括IDG、KKR、高瓴資本、光大控股、深創投、歌斐資產、廣發信德、國內首家法資私募企業邁德瑞(Metori)等均已落戶橫琴新區。

  為推動金融開放創新,提升港澳跨境投資便利化水平,珠海市成為廣東省內首家落地QFLP政策試點的地級市。自2019年QFLP試點落地以來已認定通過12家試點企業,包括國內首家全澳資QFLP(外商投資股權投資)試點企業—禮達聯馬(珠海)股權投資管理公司,通過試點引進資金約40億美元。不久前,珠海還通過QFLP試點助力IDG資本引入境外知名投資機構HarbourVest逾6億美元的資金,完成了迄今為止國內市場公開披露的最大一筆S基金交易。

  QFLP試點只是珠海金融創新發展,推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一個方面。珠海還推進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加快建設,推動澳門保險售後服務中心在珠海橫琴率先掛牌設立,探索珠澳兩地私募行業相關制度互認;支持銀行機構開立各類自由貿易(FT)帳戶,開展各類分帳核算業務,完善跨境、離岸金融合作重要基礎設施;支持銀行機構為符合條件的企業辦理資本項目外匯收入及結匯支付,支持珠海金融機構向港澳企業或項目發放貸款,支持珠海7家銀行辦理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人民幣結算等。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

相關焦點

  • 武漢區域金融中心巧拼特色建設
    (長江日報記者 車莉)「目前,我市已出臺《武漢區域金融中心空間布局規劃》,我們將依託現有金融空間基礎,對接《武漢2049遠景發展戰略規劃》,合理布局片區功能,著力凸顯區域優勢,逐漸形成和加快建設『一心、兩核、資本谷』的金融核心片區。」26日全市「萬億倍增」謀劃推進會剛落幕,市政府金融辦主任方潔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對此謀劃布局,武漢建設金融中心的夢想不會遙遠。
  • 大江東︱傳承金融基因,打造資管高地,靜安發展能級再提升
    據悉,未來5年內,蘇河灣區域將釋放近100萬平方米辦公空間,5棟超200米的「超高天際建築群」將豐富上海城市天際線,這些,都將成為集聚與承載金融服務業的優質載體。 「靜安區將以『建設上海全球資產管理中心重要承載區、打造國際財富管理高地』為目標,不斷提升和夯實靜安金融的發展能級,打造和展現靜安金融的國際化品牌,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全球資管中心建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峰會現場,上海市靜安區委副書記、區長王華強調。 錨定「全球服務商」厚積薄發 靜安區與金融結緣已久。
  • 北外灘來福士最新動向來了 將助力構建區域核心金融商業版圖
    為更好地推進北外灘來福士上海金融科技園區建設,有力提升園區的市場影響力,充分發揮區金融工作局與北外灘來福士工作合力,12月27日,上海北外灘來福士與上海市虹口區金融工作局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虹口區委常委、副區長張偉和凱德集團(中國)商業管理辦公樓租賃管理總經理梁耀華出席儀式,虹口區相關部門及企業參加籤約儀式。
  • 徐州將提升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發展能級和水平
    作為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 徐州一直在致力於提升自己的城市戰略地位和能級, 而這項中心城市的規劃, 也得到來自於國家和省級層面的認可和支持。
  • 浦發銀行以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務能級 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在當前雙循環經濟發展格局下,銀行業加速數位化轉型提升服務能力,成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浦發銀行(600000,股吧)北京分行不斷探索金融科技新模式,助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更好地服務北京地區企業平穩發展。
  • 畢馬威入駐濟南 為當地產業金融中心建設提供助力
    同時為山東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濟南產業金融中心的建設提供助力。山東是我國排名前三的經濟大省,體量大、行業門類齊全、區域發展較為均衡。近年來,濟南作為山東的省會,發展勢頭迅猛,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自貿區濟南片區、產業金融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全面提速,正朝著「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堅實邁進。
  • 河西金融中心:打造中國東部地區重要金融中心
    12月19日上午,由南京市河西新城區國有資產經營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河西集團」)和南京東南國資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東南集團」)共同投資建設的河西金融中心正式開工。河西金融中心是河西區域金融業集聚特色功能載體,承載著南京「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建設的重要使命。
  • 金融科技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信也科技的嘗試與努力
    (原標題:金融科技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信也科技的嘗試與努力)
  • 滬陝金融人才助力絲路金融中心建設專題論壇
    12月16日,以「聯動滬陝 融匯英才」為主題滬陝金融人才助力絲路金融中心建設專題論壇在西安市創新設計中心舉行,「滬陝金融直通車」同時揭牌。論壇上,西安交通大學金融系教授薛宏剛、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姜振興、西北大學金融系教授王滿倉圍繞「『十四五』期間金融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數位化時代下金融科技人才培養」、「西安『追趕超越』需要什麼樣的金融人才」三大主題做了主旨演講。
  • 鏡湖新區:打造紹興國際金融活力城
    其中,鏡湖湖東、湖西片區已成為先行開發建設出形象的重點片區。湖東片區將打造「科創金融活力區」。作為古城區部分功能疏解地,通過集聚行政管理、文化展示等重大公共服務功能,引導博物館及部分市級行政辦公功能在該區域布局,匯聚人氣,提升城市綜合服務能級。
  • 紹興國際金融活力城奠基,華發助力打造產業新城3.0
    根據規劃,項目將打造以金融總部為特色,集商務、居住、文化、購物、娛樂於一體的紹興新金融中心,為紹興承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融入杭紹甬一體化發展格局提供核心支撐。紹興國際金融活力城效果圖紹興市鏡湖新區地處紹興北部平原,南靠越城,西接柯橋、東連袍江,是紹興市市級行政中心所在地。
  • 「三區」政策疊加提升中關村科學城創新能級
    這是海澱區「三區」政策疊加助力企業發展的縮影。海澱區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現在,又有了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政策加持,「三區」政策疊加,海澱區將發揮科技人才優勢,深化科技開放,擴大國際科技合作,助力企業成長,推動中關村科學城提升創新能級,在「兩區」建設中帶好頭、樹標杆。
  • 河西金融中心:定義中國東部地區金融總部新高度
    河西金融中心是河西區域金融業集聚特色功能載體,承載著南京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重要使命。項目旨在促進建鄴區金融產業資源加速匹配,助力南京金融產業發展,打造中國東部地區重要金融中心。 一座未來金融新高地,呼之欲出。
  • 南太湖綠色金融中心在新區啟動
    南太湖綠色金融中心據了解,南太湖綠色金融中心位於湖州南太湖新區的南太湖未來城核心區塊,北臨太湖、南至榮豐路、西至長兜港、東至泥橋港,總面積約5平方公裡,規劃建設南太湖金融街、綠色金融小鎮和綠色金融大廈,力爭用
  •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何飛:金融支持大灣區建設「施工圖...
    7月31日,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銀保監局、廣東證監局、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銀保監局、深圳證監局共同發布了《關於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該份文件被認為是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
  • 杭州選優引強合力提升城市綜合能級
    開放合作,選優引強,杭州大力引進世界級的商業合作者和項目,利用外資招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服務業態,是打造世界名城,加快提升城市綜合能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項目設計靈感來自杭州市的西湖文化景觀,將建設成集景觀、歷史和人文於一體的高端國際商務中心,配套頂級稀缺超甲級寫字樓,建成後將力爭引進世界500強企業5家以上,打造成匯集跨國公司、集團總部、知名專業服務業、知名投行、證券基金、資產管理等國際化高端化樓宇,提升城市商務能級。其中商業特色街區對標東京銀座等國際知名街區,雲集來自世界各地頂尖時尚品牌,成為杭州地標性的金名片。
  •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最新排名公布 南京排名提升12位
    9月25日,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28)發布。繼2019年首次入榜後,南京在本期指數中綜合競爭力排名較上期大幅提升12位,排名全球第89位;在內地入選城市中排名第7位,較上期提升2位。
  • 大力發展數字金融上海普陀探索數位化產融結合
    12月13日,以「金融科技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主題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金融科技峰會」在滬舉行。據介紹,截至目前,普陀今年引進億元級重點企業5家,千萬元級重點企業50餘家,360大安全總部暨華東區域總部、京東智聯雲數字經濟產業中心、阿里數字農業供應鏈中心、騰訊區塊鏈等數字經濟頭部企業落戶,為普陀加快推進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助力添翼。「十三五」期間,普陀累計新增上市及掛牌企業41家。
  • 上海深度布局金融科技 連結兩大中心建設
    原標題:連結兩大中心建設 上海深度布局金融科技 來源:上海證券報作為聯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建設、促進雙向賦能的重要著力點,上海正在多方發力,搶佔金融科技制高點。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近日在第二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表示,面向未來,上海要大力推進金融科技核心技術研發應用。
  • 如何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
    從多個省、市「十四五」規劃制定內容來看,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著力增強中心城市功能是重要內容。在呼和浩特市舉行的一次座談會上,我與當地領導探討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問題:為什麼要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應著力從哪裡突破?第一,區域中心城市發展要有緊迫性。中國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存在兩個主要問題,即不充分與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