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夜市裡面藏著日本侵華鐵證,大型肉類加工廠歷史超過八十年

2020-12-20 遼瀋美食

提起買菜這件事,大家可能都去家門口的生鮮超市,超市食材的源頭是哪裡?飯店的食材哪裡來,大家一定知道是來自農貿批發市場,今天給大家看看瀋陽市內五區最大的農貿批發市場,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三十年代。瀋陽屬於東北三省地理位置的中心城市,輻射範圍超過任何一個城市,當之無愧的東北核心。我去逛夜市的時候,偶然在院裡發現一個石碑,這個批發市場的前身居然是日本人的侵華鐵證。

瀋陽塔灣農貿市場也叫做北行農貿批發市場,原來這個地方並不是批發市場,而是肉類加工廠,最早的北行農貿是在皇姑區長江街上,1979年的時候,瀋陽北行農貿市場開幕,這是中國第一個由政府批准設立的農貿市場,後來因為長江街交通堵塞和面積不夠大的原因,北行農貿搬到肉類加工廠的大院,俯瞰這座農貿市場,市場呈現長方形,佔地面積超過幾萬平方米。

業務範圍分為肉類批發市場、海鮮批發市場、貝類批發市場、蔬菜批發市場幾個大板塊,瀋陽北行農貿類似於北京新發地的地位,據說瀋陽市區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食材都是從這裡批發出去的,北行農貿搬到塔灣之後,這個批發市場有一千二百餘家業戶,屬於瀋陽前幾名的大型批發市場。

瀋陽塔灣肉類批發市場也叫北方肉食城,它距離北行農貿市場大概幾百米,這裡的冷庫規模超大,可以存儲三萬餘噸的各種肉品,它的前身是肉類加工廠,肉類加工廠院內這幾座大型冷庫始建於1958年(參考圖片的建成時間),但這個時間也不是真正的肉類加工廠建廠時間。當年這座冷庫也算是超大規模,擱在今天也挺震撼的。據悉瀋陽現在有五大冷庫,羊吉(七萬噸)、張士誠大(五萬噸)、於洪水產(四萬噸)、塔灣(三萬噸)、白塔堡(二萬噸),據官方資料記載北方肉食城現有三百多家商戶。

瀋陽第一座肉聯廠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我們在塔灣肉類批發市場院子裡找到了標準答案,塔灣肉類加工廠院裡有一個石碑,這座石碑刻有「畜魂碑」三個大字,高度差不多一米五左右,背面刻有「康德八年十一月(1936年)建立,當年日本人建屠宰場的時候,都會設立「畜魂碑」,這個習俗是為了追念動物的犧牲,也是安息動物的英靈,以安人心,在日本人苦心經營的時候,每年在這裡要祭拜幾次,中元節的時候還要進行大型祭祀。

日本侵略者不僅建設了「畜魂碑」這種石碑,他們同期在瀋陽中山公園(當時叫千代田公園)也修了很多紀念碑,1912年的時候,日本侵略者在中山公園西北角修建子彈殼形狀的忠魂碑,在西側修建了忠靈塔和鳥居神社,儘管這些歷史建築都已經被銷毀,當從歷史圖片中還是可以清楚了解日本侵略者的累累罪行。幾十年裡,「畜魂碑」這個石碑目擊了瀋陽所經歷的風風雨雨。保安大叔說當年挖出來「畜魂碑」的時候,大家還不知道石碑的來歷,後來專家來鑑定之後,發現它背後的故事。

石碑的背面記載了它的來源,當年畜魂碑為奉天公署聯合肉鋪商人一起製作的,九一八那一年,瀋陽城淪陷,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任命關東軍參謀大佐兼奉天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為瀋陽市偽市長,他把瀋陽市政公所改為奉天市政公署。特成立奉天公署,這個奉天公署舊址在瀋陽市府廣場。類給動物樹立紀念碑世界上挺常見,但是這種為家畜動物修建的石碑也很少見到過,據說中國只有在瀋陽僅存了一塊「畜魂碑」。

石碑的碑文被後人加了一些註解,萬物皆有生命,形軀各異,靈性本同,報德成仁,憐之惜之,大概意思就是家畜家禽都是有生命的,它們為了人類的生存付出自己的軀體,家畜都是有靈性的動物,告訴大家在這裡可以祭祀安慰亡靈,風水這一塊還是有點存貨的,但是侵華的歷史我們千萬不能忘記。

現在農貿市場院裡現是一個大型夜市,叫做塔灣興順國際夜市,希望去逛夜市的朋友都應該知道瀋陽這段屈辱的歷史,這座名為「興順」的夜市原來在鐵西區興順街,當年也是亞洲最長的夜市,後來興順夜市統一搬到塔灣北方肉食城和農貿市場中間的院子。遼瀋美食君發現夜市裡面人來人往,副食集團用大玻璃把石碑完整罩上了,因為它也鑑證了瀋陽肉類產品加工的歷史,北行批發市場的變遷鑑證了瀋陽城市發展史,或許若干年後批發市場可能會搬到交通更方便的郊區,因為這座畜魂碑很少見,可以說彌足珍貴,到時候千萬記得將這個「畜魂碑」一定要送到遼寧博物館好好保存。原來美食也有故事和歷史,大家漲知識了吧!

遼瀋美食 圖文原創 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100多張日本侵華圖片 成都老人設展還原歷史
    早在2006年,杜長明就曾通過華西都市報「發聲」,呼籲以法律或制度的形式,將大屠殺紀念日設為國家公祭日,如今,夙願成真,老人激動不已。  3幅地圖揭露日軍曾計劃圍攻成都  在展覽現場,記者注意到3張已經發黃的牛皮紙地圖。「這是侵華日軍當年繪製的擬四路進攻成都近郊及新津、眉山的標準軍用地圖,地圖左角醒目地寫著『軍事秘密』四個字,日本侵略者的意圖顯露無遺。」杜長明說道。
  • 歷史教科書因瀋陽而改寫!瀋陽人必轉!
    而十四年抗戰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 日文原版圖冊現肥城為侵華罪行再添鐵證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距「九一八」事變也已84年。近日,肥城市收藏愛好者董愛舜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日軍侵佔東北三省的圖冊。肥城市黨史辦專家介紹,這是日本戰地記者記錄下的戰爭場景,為日軍侵華再添鐵證。  圖冊有A3紙大小、六十多頁,每頁都有若干張圖片。紙張雖然已泛黃,但大部分圖片比較清晰,每幅圖片都配有詳細的日文說明。
  • 承德武烈河鐵路大橋:日軍全面侵華的鐵證,不應忽視其歷史價值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不知道,腳下的這座鐵橋,是日本全面侵華的鐵證,有關方面應該在讓人們欣賞承德美妙風光的同時,也應該知道這段慘痛的歷史。這才應該是武烈河鐵路大橋的意義。1.為掠奪熱河的資源,1936年,日本人在現在武烈河鐵路大橋的地方,修築了第一座木質橋,用來連接武烈河東西兩岸,結束了武烈河用渡船擺渡的歷史。此橋長278米,寬4米,有34個孔。進行這些鐵路和橋梁的工程建設的都是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
  • 疫情為何在美國肉類加工廠中肆虐?
    鑑於每周有超過一百萬的新增病例,聯邦官員敦促美國人不要在感恩節期間旅行。往年的感恩節、聖誕節都是各種肉類銷量的旺季,而今年的節日對於肉類加工廠而言恐怕不是什麼值得期待的好事,反而格外難熬。本文以美國的肉類加工行業為例,了解疫情中食品加工行業幕後生產的故事。疫情放大了肉類加工廠利益各方的矛盾,而美國政府卻漠然地站在資本的一方,將處於弱勢的加工工人推向疫情的深淵。
  • 《中央檔案館藏日本侵華戰犯筆供選編》正式出版
    近千名戰犯筆供首次公布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蓄意製造九一八事變,開始大舉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7月7日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奮起抗戰,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至1956年間,中國先後在撫順、太原兩地關押了日本侵華戰爭罪犯1109名。
  • 兩岸合辦的臺灣大家族抗日歷史展及日本侵華檔案展在臺開幕
    新華社臺北9月3日電(記者查文曄 鍾群)「1895臺灣大家族救亡圖存特展」與「鐵證如山——吉林省檔案館館藏日本侵華檔案展」3日在臺北開幕。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林銘鐔表示,1895年日本侵略者入侵臺灣,遭到臺灣民眾頑強抵抗。其中,臺灣大家族拋頭顱、灑熱血,出錢出力,前僕後繼,寫下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這些家族包括霧峰林家、豐原廖家、兩岸丘家、北埔姜家、佳冬蕭家、大龍峒陳家、蘆洲李家以及臺南文士家族等,這些仁人志士為炎黃子孫樹立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榜樣。
  • 93歲新四軍老戰士玩平板電腦 寫《日本侵華戰爭》
    6月29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來到他的家中,他正在用ipad看網頁版新聞。雖已過了頤養天年的年紀,王輔還是堅持活到老學到老,他說學習是一種能力,學會這種能力以後不會忘記,「就像ipad這種電子設備,我都是自學的。我研究了一下發現,它是按照人的思維和習慣設計的,裡面的應用軟體的使用也是遵循這一特點,掌握這一特點我就試著自己操作,沒費勁就全會了。」
  • 日本侵華「北町慘案」:忘不了的歷史
    核心提示:北町慘案發生地北町村的幾代村民對抗日歷史和當代日本有著不同的認識,老一輩不理解的是,處於游離狀態的年輕一輩正在淡忘慘案。如何理性對待日本侵華是他們面臨的一道難題。 北町慘案發生地北町村的幾代村民對抗日歷史和當代日本有著不同的認識,老一輩不理解的是,處於游離狀態的年輕一輩正在淡忘慘案。
  • 河北發現日軍侵華罪行新罪證 上海憲兵隊檔案現身石家莊
    央廣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河北臺記者黃寧)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日,河北石家莊一位收藏愛好者在上海一位書友處偶得一宗侵華日軍上海憲兵隊檔案資料,內容涉及日軍在上海開設慰安所、屠殺我平民、殺害戰俘、迫害抗日人士、販賣鴉片等侵華罪行,填補了相關史料的空白,成為日本侵華罪行的又一鐵證
  • 美國13家肉類加工廠因疫情關閉,食品供應鏈面臨挑戰
    這是曾經出現在歷史教科書中的一幕。1929年至1933年,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農場主為穩定牛奶價格,將大量過剩的牛奶倒入河流之中。在疫情的影響下,歷史或將「再次重演」。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 News)4月14日報導,在「乳製品之州」威斯康星州,一家牛奶生產商已向池塘傾倒22萬磅的牛奶。
  • 日軍侵華暴行再添新證!|日軍侵華|侵華日軍|慰安所|上海|日軍|抗日...
    2020年12月13日是中國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家之名祭奠每一個高貴的生命以尊崇之心祈願每一個人平安地生活1937年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南京,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
  • 吉林新發掘日本侵華檔案整理與研究研討會在吉大舉行
    5月23日下午,由吉林大學日本侵華史研究中心、吉林省檔案局(館)、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吉林新發掘日本侵華檔案整理與研究研討會」在吉大匡亞明樓舉行。吳振武在致辭中表示,作為教育部重大委託項目的「吉林新發掘日本侵華檔案中若干重大侵華罪行研究」工作一直以來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
  • 這份瀋陽「夜市地圖」 請查收
    「月光經濟」又稱「夜市經濟」,不僅能幫助城市留住遊客,帶動當地餐飲、住宿、購物、娛樂消費市場的經濟收入,更能幫助城市提升顏值,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閃亮的舞臺,璀璨的燈火,香氣撲鼻的肉串,特色的潮裝……集齊吃喝玩樂,帶您感受人間煙火氣的氤氳。瀋陽,也正通過市集、夜市的盛放,點亮「月光經濟」。
  • 悲劇發生學——《日本為什麼侵華》
    《日本為什麼侵華》這本書的目的,也許在於引發這個思考文/馮學榮  「日本為什麼侵華」這個問題,乍一聽很突兀,可是要真正能回答上來的人,哪怕是在歷史愛好者當中,恐怕為數都不多,事實上,也沒幾個人去追問這個問題。  但是,任何戰爭都有它爆發的歷史原因和發展的邏輯。
  • 眉山現日侵華時期軍用地圖 疑特務繪製 蓄謀侵華已久
    原標題:眉山現日侵華時期軍用地圖 疑特務繪製 蓄謀侵華已久 近日,記者在市檔案局見到了該局徵集到的3張侵華日軍詳細繪製的眉山地形地貌軍用地圖的複製件,其中兩幅《眉山》,一幅《新津》。兩張眉山地圖一張明確標註了眉山中心城區位置,並用紅線劃定範圍;一張明確標註眉山的地勢情況,用等高線明確標註丹稜地區的山丘情況,還明確用紅筆將從成都浦江到眉山的公路情況標註清楚;新津地圖則明確標註了丹稜的地形地貌。
  • 不滅的罪證 探訪侵華日軍孫吳勝山要塞
    這個修築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被侵華日軍自詡為「東方馬其諾防線」的軍事要塞群,工程規模浩繁,世所罕見。一處處兵舍、碉堡、戰壕等遺址,歷經風雨滄桑,成為日本侵華戰爭的不滅罪證。位於黑龍江省北部的孫吳勝山要塞就是其中之一。在「九一八」事變89周年前夕,記者來到黑龍江省孫吳勝山要塞,探訪日軍侵華的歷史遺蹟。
  • 金一南將軍:若歷史能重來,日本一定不會再發動侵華戰爭
    日本大學教授「你們中國講1949年站了起來,我們沒有任何人相信!」金一南將軍:「若歷史能重來,日本不敢發動侵華戰爭!」日本南九州企圖申遺戰爭的罪證,被我國強烈的反對和譴責,這也是日本修改教材後又一次美化侵略的行為,這些跳梁小丑一次次想用謊言欺騙後人,但歷史不會說謊,他們的罪行,還有他們戰敗的事實。金一南將軍在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時候,在邀請講座時候講過「如果歷史重來,日本不敢發動侵華戰爭」,為什麼金一南將軍這樣講呢?
  • 《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揭秘一手檔案
    張生 攝 37位學者8年合作完成:《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揭秘一手檔案中新網南京7月6日電 (記者 申冉)6日,「日本侵華史料及其研究——《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出版座談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 日本記者冒死保存並公開的侵華罪證 被俘的中國軍民慘遭日軍虐殺
    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大阪每日新聞社曾派出隨軍記者跟隨日軍進行拍攝。在當時日本施行著嚴格的新聞審查制度,每一張照片都被來自日軍軍部、內務省以及情報局的官員蓋上了「不許可」、「保留」以及「檢閱濟」的印章。到日本戰敗的時候,日本在投降的同時,日軍參謀本部與陸軍省也要求所有的相關部門,將可能成為戰爭審判罪證的資料全部燒毀的命令。在當時日本陸軍省所在的區域裡,從8月14日開始一直到16日濃煙沖天。在當時大阪每日新聞社也接到了要求他們銷毀戰爭時期拍攝的所有不利照片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