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師型教學、線上線下融合、多學科滲透,這所學校的美術課竟然這樣...

2020-12-20 騰訊網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包力 通訊員 賈柳 杜秋實/文 金思棋 肖丹琳 杜秋實/圖

為了保證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開啟學科融通教學新模式,6月17日下午,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實驗小學 (光明)邀請光明區中小學美術教研員馮英傑老師蒞臨學校,指導、聽評青年老師公開課。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實驗小學 (光明)校長祖松梅、教學處主任洪仲謹及各科組教師參加教研活動。此次公開課由美術組備課組長韓榮老師執教課文《昆蟲王國》。

韓榮老師的課堂邏輯清晰、生動有趣,精心設置了多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藉助線上加線下的方式,在課堂上放映學校多位老師錄製的相關視頻,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更加準確地學習了昆蟲相關知識,整個課堂融合了語文、科學、數學等科目教學內容,成功實現了「多師同堂」。

韓老師始終以學生為中心,精心設計學案,引導學生觀察和記錄昆蟲的形狀、色彩和紋理等特點,運用平面(繪畫)和立體(捏泥)兩種方式表現了簡單的形、色美術基礎,帶領學生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造型活動的快樂。

公開課結束後,馮英傑老師與該校教師一起進行評課教研活動。

馮英傑老師肯定了學校對學生藝術教育的重視,並對韓榮老師提出殷切的期待,他希望韓榮老師能夠在學科融合教學領域做出標杆和示範作用。他表示,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既新穎又具有挑戰性,在這種新型模式下,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將有較大成長。隨後,他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對韓榮老師的美術課堂進行了評價。

從宏觀來說,韓榮老師是一個研究型、有思想的青年老師。韓榮老師整個教案的設計,教學過程的編排,不僅十分新穎,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值得年輕老師們學習。

學校真正起到了標杆和示範作用。作為一所新學校,老師們非常有朝氣,公開課上,聽課老師們全程認真聆聽、記錄,和孩子們一起動手捏泥,完全融入到整個課堂中去。

師生關係和諧融洽。課上學生們已經養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課間學生們既活潑又很遵守秩序,師生之間的關係和諧融洽,可以看出實小的學生們已經逐漸顯現出研究型的學習氣質。

整個課堂都是暖色調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積極互動,營造了一個非常和諧、溫暖的課堂氛圍,低年段的學生能夠在兩節課程上做到認真聆聽,遵守紀律,積極發言,對課堂的興趣有增無減,可見學生們從小就在老師的培養下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微觀來說,要學會「慢的藝術」。在課堂上,老師不要急於完成教學任務,要學會適當停頓,讓學生充分表達。

要做好兩堂課的銜接。連堂課要連什麼,如何連都是老師要思考的問題,第二堂課的開頭應該要對第一堂課的內容有簡短的點評和小結,兩堂課的銜接要自然緊密。

建立線上線下教學的聯繫。就《昆蟲王國》這一課而言,在引導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觀察昆蟲的形狀、紋理時,要建立學生與視頻的關係,適時停頓,融合語文學科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表述觀察到的內容,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在作畫之前在腦海中形成畫面感。

美術課堂欣賞大師的作品是一個必要的環節,欣賞時可以讓學生先欣賞,老師後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學生作畫時,老師的巡堂要全面,照顧到角落裡的學生,同時,老師要更加注重過程性評價,評價用語要多樣且具體。

隨後,各科組的教師們就韓榮老師的公開課進行了研討互動。

教學處主任洪仲謹表示,韓榮老師這堂學科融合課,是一個大膽的嘗試,我們要多做這樣的學科融合課程。這一次韓老師課堂上播放科學老師李倩的視頻,詳細講解昆蟲的概念,新穎又準確,在今後學科融合時,我們也要更加強調學科的專業性,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交流。

美術老師張勇文談到,韓老師的課堂氛圍融洽,學科融合的方式大膽又新穎。在這裡,我提出一點小小的建議,學生們在作畫時,老師巡堂要快速且全面,及時地對學生做出針對性的引導,老師不要過於依賴自己的教案,要隨時觀察了解學生對課堂的掌握情況,及時做出調整。

書法老師古美娣評價,韓榮老師課堂銜接自然,趣味盎然,採用學案的方式能讓學生明白學習任務。我觀察到一些學生在作畫時直接照搬學案上老師的簡筆畫,我建議學案上老師的簡筆畫可以相對少一些,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觀察、想像、繪畫出自己腦海裡的昆蟲。

語文老師霍舒琪認為,聽完這堂課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很新穎,很精彩。韓老師課堂導入環節引用了一首語文課本中的動物兒歌,融合了語文內容,激發起學生的興趣,隨後提出了一個小問題,我建議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老師可以給學生更多的回應,當學生的答案與教師預想的答案不同時,不能只強調教師心中的答案,忽視學生的回答。在引導學生觀察昆蟲的形狀、紋理時,可以先鼓勵、引導學生表達,最好是能表述出一句完整的話。

英語老師陳藹文談到,我們英語學科比較強調教學設計的連貫性和情節性。韓老師整個教案設計的連貫性很強,在世界之旅這一個大主題之下,貫穿了飛行世界、海底世界、昆蟲王國以及未來的植物世界。在情境性方面,我的建議就是可以設置一個主人公,在主人公的帶領下,故事的連貫性和情境性會更強一些。

科學老師李倩表示,聽完韓老師的課,可以看得出韓老師備課十分用心,課程也很連貫,涉及到的知識點也很全面,注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動手能力。我的一個小建議就是,有些問題不用太閉合,老師提出一個方向或建議,讓學生自己思考之後回答。在播放教學視頻時,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做一個停頓和講解,視頻播放完之後再進行下一個步驟能讓學生明確自己當下的學習任務。

校長祖松梅對馮英傑老師的蒞臨指導表示衷心感謝,她談到,韓榮老師作為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是值得認可的,為了這次公開課,其他科組的老師積極配合,共同協作,成長迅速。她就「3+N」類學習方式做了詳細闡釋,「3+N」類學習方式即項目式學習、契約式學習、具象學習加其他多元化學習方式,她希望學校青年教師能夠汲取新思路、新理念,在未來的學科融合教學中能更加注重教學的情境性、創造性和知識性,不斷促進教學技能的提升。

教乃研之基礎,研乃教之利器。此次教研活動,為各學科組的教師們提供了相互借鑑、交流的機會,能切實地推動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相關焦點

  • 學校大腦:構建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新形態
    依託學校大腦這一人工智慧平臺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多方位的技術服務,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幫助了教師由原來的大一統地教轉向基於數據的針對性地教,幫助學生由原來重複性地學轉向基於自我畫像地學,促進學與教之間更好地匹配和融合。
  • 萬州區教學保證線上線下銜接融合
    開學之前,萬州各個學校除了做好衛生防疫準備外,制定教學計劃、進行課程安排也是重中之重,而各個學校的教師也早早返校報到,做好了十萬分的準備,靜待同學們的到來。「同學們,我在那個熟悉的教室門口等你們歸來」在新田中學,初三年級的老師們多次線上線下進行課程研討。
  • 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教師角色的轉變,多元化課程的構建,自主學習的激發等熱點問題交流與碰撞,在10月29日「回·XIANG」——「課程星球」百校聯盟論壇上,來自國內29名著名教育專家,在雲端共同開啟「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變革論壇」,深入探索基於新技術、新方法的融合式教學模式,促進更加公平而又更高質量的教育發展。
  • 英山縣「未來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與教研創新培訓會」召開
    為提高教師信息化條件下教學能力,適應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新常態需求, 6月5日,英山縣教育局教師管理股組織的「新常態新思考未來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與教研創新培訓會」在縣實驗小學召開。入春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國教育部門開展了前所未有的超大規模在線教學社會實踐,英山縣教育系統不無例外地全面開展的在線教育經歷了從不適應到認可投入並常態化的發展過程。該縣教師發揮在線教學優勢,深度融合線上與線下教育,將在線教育作為育人方式變革動力,提升育人服務水平。
  • 線上線下融合:重塑傳統意義上的教與學
    有人說這是「一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網際網路教育實驗」,2.7億學生幾乎一夜間過上了網上學習生活。顯然,這場實驗帶來的影響和思考遠不止於此,它提示我們,在「新」與「舊」的迭代中,線上線下融合將定義未來教育新面貌。線上、線下學習方式各有優勢,也各有劣勢。
  • 北京培訓機構線下複課在即,「線上+線下」融合成新常態
    最近,精華學校青雲校區門口的公示欄多了一張「校外培訓機構疫情防控責任承諾書」——本周一,經自查自評、書面申請、教育部門驗收後,精華學校線下校區達到複課標準,面向學生家長作出公開承諾。暫停幾個月的線下培訓機構重新開張。
  • 龍崗多所學校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無縫銜接」
    本報訊 (龍崗融媒記者 陳雪英) 5月11日,龍崗區193所中小學20餘萬學生返校復學,線上教學轉為傳統課堂教學。記者了解到,學生返校後,龍崗區各學校在抓好防控的同時,採取多項措施「硬核」出擊,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無縫銜接」。
  • 線上線下融合成趨勢,新的教學方式你準備好了嗎?
    教師 線上一分鐘線下一小時 記者調查發現,開展網上教學,學校一般採用釘釘、QQ、微信和騰訊會議這幾類軟體居多,安排了臨時課程表,但學習難度有所降低,教學進度也有所放緩,這要求教師在教學方式上有新的調整,這個過程也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養。
  • 鹽田區線上教研系列報導之十六:美術學科線上教學階段性總結
    魅力非凡,「藝」彩紛呈疫情防控期間,鹽田區美術學科積極主動開展線上教研工作,制訂了學科線上教學指導意見,組織名師參與市、區優秀美術教學資源包建設,聯合市教科院和鹽田區雲海學校舉辦全市美術直播公開課活動,組織開展線上美術教學研討。多項行動優化了我區美術在線課堂。
  • 教育部:新學期中小學繼續推進線上線下教育教學相融合
    今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就2020年秋季學期學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有關情況進行匯報。教育部表示,新學期,為鞏固春季學期「停課不停學」取得的成果,將進一步推進線上線下教育教學的緊密融合。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各中小學要區別不同年級、不同班級、不同學科,統籌制定教學計劃。特別強調,小學起始年級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他表示,各校要在精準分析學情基礎上,針對春季學期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安排教學進度,認真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確保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確保教育質量。
  • 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銜接
    隨著疫情逐漸被控制,復工復產有條不紊地推進,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也在為學生複課復學做相關準備。區域如何推進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效銜接,概括起來可以從起、承、轉、合四方面著手。
  • 北京:中小學教學仍將線上線下相融合
    來源:新京報圖集 北京市教委介紹2020年秋季開學及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況,師生在校期間應堅持佩戴口罩中小學教學仍將線上線下相融合秋季開學後大中小學實行校園相對封閉式管理,師生在校期間應堅持佩戴口罩
  • 中小學教學仍將線上線下相融合
    同時,秋季學期開學返校的老生,絕大多數已經闊別校園8個多月,儘早啟動開學工作,有利於緩解學生及家長的焦慮,有利於儘快適應新的學校學習生活管理規定。李奕表示,北京高校類型層次多樣,京外生源比例較大,各校招生工作節奏差異大。因此拉長學生返校報到的戰線和時間,既能夠確保開學工作穩妥有序進行,又能夠分散進京人流,避免形成進京返校短時間內的大人流。
  • 學術年會 | 如何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
    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式教育供給常態化的基本思路線上線下融合式教育供給的常態化,是指以學生發展為本,通過線上線下融合,一體化推進「有形」和「無形」供給。基於此,我們提出了關於線上線下融合式教育供給常態化(以下簡稱「常態化供給」)的五個思考維度。
  • 乘勢而上,促進教育線上線下融合
    學校切不可恢復了線下教育後,又放棄了線上教育,而是要抓住這個機遇,乘勢而上,大力促進教育的線上線下融合,將中國的信息化教育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線下教育把多種可能性變成了一種或幾種可能性,這符合學生個性多樣化發展需求。線上教育可以呈現多樣化的教學風格,可以同時提供講解、演示、討論等不同教學方式,也可以藉助軟體營造虛擬實境,進行虛擬實驗等。線上教學活動可以同時發生,構成立體教學環境,這就為學生提供了自我選擇的可能,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時空無限。
  • 綿竹紫巖小學:​未來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與教研創新
    綿竹紫巖小學:​未來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與教研創新 2020年06月06日 10:18:32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德陽6月6日訊(劉佩玲 文/圖)疫情之下中國基礎教育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在線教學的社會實踐,在線教學的實踐為未來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積累了有益的經驗,為了探討如何利用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形成的積極因素和有效機制,促進學校、教師和學生把在校學習與在線學習結合起來,形成融合式教學的新常態。
  • 【融合式教學風採】王大亮:線上線下融合,讓教學更有效、更有用...
    「線上+線下」:融合的重點在於等效疫情期間,學生不能正常返校上課,為保障課程有效進行,清華大學春季學期全面開展在線教學。疫情逐漸穩定的背景下,學生在秋季學期逐漸返回校園,一切似乎復甦,重新回到正軌。事實上,由於留學生等部分同學無法返校,教師需要同時兼顧線上、線下兩部分同學,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教育發展趨勢不可逆
    隨著疫情防控治理工作的不斷進行,各地的學校也紛紛發布開學通知。疫情期間,在線教育使得學生「停課不停學」已經深入人心,眼下複課在即,是否繼續使用在線教育教學成為許多老師、學生和家長心中的疑問。對此,兩會委員提議「抓緊線上線下教育融合」。此次疫情期間,為保證老師和學生的安全,許多學校都實行了在線教育,這樣大規模的在線教育在教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對我國的傳統教育理念產生了不小的衝擊。
  • 線上線下教學的臺階,我們這樣邁過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在線教學成了「停課不停學」的不二選擇。教育教學由線下轉到線上,老師從一開始的茫然、緊張和焦慮到兩個月後的適應、從容和熟練,老師們通過線上培訓、同伴互助、自己摸索等多種方法逐漸「get」到了一些線上教學的方法,並積累了一些線上教學的經驗和智慧。
  • 圓桌論壇一: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融合是趨勢所向
    我們應該是今年1-2月份開始服務第一批中小學校客戶,以前我們其實是沒有中小學客戶,因為我們公司本身總部是在海澱,確實也和海澱的學校挨得比較近,基本上公司隔壁就是三所學校,我們也是從這三所學校開始服務,現在服務了一百多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