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藏在老歌裡的上海風情

2021-02-12 淘漉音樂


◯ 如果沒有音樂,生活就是一個錯誤 ◯

TAOLU  MUSIC

記得小時候在上海的學校裡,普通話是需要推廣的,除了語文老師,其他老師基本上都是上海話講課,上海小囡也是在正式場合才說普通話。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的普通話倒是很普及了,一來到上海來發展的五湖四海的人群讓普通話變成自然而然的通用語言,二來跟社會不遺餘力的推廣普通話也有關係。

現在很多年輕的家庭,基本上在家都不講上海話了。

即使是會講上海話,我們往往也有這樣的感覺,現在很多時候要講上海話,會感覺不如普通話來的順暢,甚至還需要大腦來一次翻譯的過程,而很多詞彙也是到用的時候都不知道上海話應該怎麼說。

上海一直是個繁華的大都市,但電影裡對上海最主要的片段還是充滿吳儂軟語的老上海風情。

那時候淮海路還叫霞飛路,正像王家衛拍的《花樣年華》,以及前兩年上映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中的上海一樣風情萬種,這其中離不開的是上海話和上海歌曲。

就像周璇在留聲機裡唱起《天涯歌女》絕對讓你的思緒瞬間穿越。

《天涯歌女》是田漢作詞、賀綠汀作曲、周璇首唱的,其後翻唱的人很多,基本都是參照國語版本,但目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卻是林寶的滬語版。

林寶的滬語版之所以在不改原詞只改發音的邏輯上跟曲調完全融合,一是因為它的音樂元素來自於蘇南民間小調《知心客》。

本來就貼合滬語的聲音走向,二是因為林寶在其中所運用的獨特唱法讓這首歌更加好聽。

 

《天涯歌女》滬語版 

一個城市的風骨往往和這個城市上空飄蕩的音樂息息相關,滬語歌謠曾經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

我們小時候聽著外婆唱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長大,同伴的小姑娘聽著街邊的老婆婆叫著《梔子花白蘭花》用很少的錢從老婆婆手中買下淡淡清香的梔子花佩戴在身上。

我們唱著「落雨了,打烊了,小巴辣子開會了」在弄堂裡跑來跑去,也唱著《賣糖粥》去穿街走巷的小販手裡買一碗軟糯香甜的糖粥跟兄弟姐妹一起分享。

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開始追尋老上海的味道,於是小時候的美食蔥油餅、油墩子的攤頭前面又開始排著長長的隊伍,而關於上海的老歌也漸漸被大家記起。

但是大家也發現滬語的新歌非常少,雖說有嘻哈歌手也嘗試用滬語來演繹嘻哈,但是滬語天然的溫潤優雅和嘻哈的調性融合有著很大的問題。

而運用傳統流行方式演繹,則又很容易陷入滬劇或者滑稽說唱的範疇中,很難讓滬語歌曲真正的流行起來。


《得不到的愛情》滬語版 

林寶在演繹《得不到的愛情》滬語版的時候用前衛的方式,讓老歌有了新的生命,輕爵士的流暢讓滬語脫離了戲曲感,讓聽者感覺在很有調性的爵士酒吧聆聽一般。

正如著名樂評人徐冰先生評價的那樣「毋庸置疑,林寶的聲音天賦和演繹能力,讓新作品提升了品格。」

這次在星外星唱片的推動下,星外星的籤約歌手林寶在2018年做出了全新的嘗試。

其最新發行的專輯《上海謠》融合了三首經典的上海老歌的滬語演繹版(包括了《天涯歌女》《得不到的愛情》《四季歌》)和三首全新的滬語原創歌曲(包括了《上海謠》《上海白玉蘭》《落雨》)。



《落雨》

其中主打歌之一《落雨》是由音樂人胡梅雄和林寶共同作詞,虎衛東作曲,歷時十個月的創作而成的。

這首歌的歌名《落雨》就是標準的上海話的講述方式,翻譯成普通話就是下雨,意境配合上仿佛是戴望舒的《雨巷》。

聽著林寶的娓娓道來,仿佛讓大家看到了在雨裡撐著油紙傘惆悵的丁香般的姑娘。

當弄堂越來越少,當旗袍只出現在走秀上,當上海話成為老克臘間交流的語言,上海獨特的味道就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一個沒有自己風骨的城市再繁華現代又有什麼意義呢?

保護上海話,如果你也害怕失去上海話,希望還能聽到的滬語歌曲,那就和我們一起保護她。


《上海謠》專輯封面

封面繪畫作品:《夢回上海》

畫家:李守白

《女人花》48x87cm 2012  畫家:李守白

歌手林寶開創了用滬語(吳語)演唱流行歌曲的先河,並籍滬語版的《天涯歌女》登上了美國國會山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美國林肯中心的舞臺。

林寶從小滬劇和越劇的演唱功底使得她用滬語演唱的上海老歌別具一格,在這張滬語專輯《上海謠》中,收錄了三首上海老歌的滬語翻唱和三首滬語原創歌曲,林寶的滬語演唱更成熟到位,韻味玲瓏剔透,表達更具時尚感且國際化。 

《描春》85x85cm  2006  畫家:李守白

林寶《四季歌》-開門大吉(20181217老有所樂)

林寶旗袍贊助:碧水瀾

《四季歌》是1937年經典電影《馬路天使》中一首膾炙人口的插曲。由田漢作詞,賀綠汀作曲,周璇原唱,也是國人最為熟悉的《四季歌》。

林寶清純、素雅、質樸的滬語演唱,體現出濃濃的東方市井仕女風,還原了江南小調的本色。

《闔家團圓》70x70cm  2013   畫家:李守白

上海,這座雄峙於世界東方的國際大都市,多少人曾為之傾心謳歌!

就音樂創作來講,又曾有過多少種風格競相展示呈現! 但這首《上海謠》則是匠心獨具、另闢蹊徑。

作品以小見大,擷取滬上普通百姓的三代生活來折射大上海的歷史變遷,以「大餅油條」「西裝旗袍」「黃浦江」「石庫門」為切入口來層層鋪開畫卷的,音樂緊扣江南民歌元素,用低吟淺唱、娓娓道來的口吻步步引入。

全曲用滬語演唱,這也是同類題材作品語言屬性中為數極少的,歌曲編曲織體中突出了體現水鄉風格的琵琶主奏樂器,以期釀就家鄉味,打出江南牌。

《藍色暢想曲》 68×68cm  2017  畫家:李守白

《得不到的愛情》是民國時期著名歌手姚莉演唱的歌曲。

林寶用滬語演唱的版本,重新包裝三四十年代「時代曲」,用前衛的方式,給濃豔到密不透風的老歌,以全新的詮釋,既妖豔,又靈動,賦予了老歌更深的文化內涵。

《申life·藍》100×73cm  2015  畫家:李守白

這首歌是國語歌曲《我是一條魚》的滬語版。

2018年春節前夕,林寶原創單曲《我是一條魚》一經發布,就引起了廣大歌迷朋友們的喜愛,致力於海派文化和滬語歌曲傳播的林寶就萌生了為這首歌曲填滬語歌詞的想法,歷經10個月,在音樂人胡梅雄和林寶的共同努力下,《我是一條魚》的滬語版歌曲《落雨》誕生了。

能否開啟一個滬語流行歌曲的新時代呢?

《海上之舞》70x70cm  2013  畫家:李守白

白玉蘭是上海的市花。

一花一城。

不夜的上海,有著白玉蘭般溫潤的心。

城市有千面,有閱歷,才會有用一朵花寫一座城的決斷。

濃濃的爵士曲風和林寶抑揚頓挫的演唱,讓我們感受到了上海閒適,柔潤又不失開放、包容和國際的一面。

《秋韻》45x44cm  2007 畫家:李守白

《天涯歌女》是1937年上海國泰影片公司拍攝的《馬路天使》中的插曲,詞曲作者分別是鼎鼎大名的田漢(1898-1968,國歌的詞作者)和賀綠汀(1903-1999,曾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由30、40年代著名的歌星「金嗓子」周璇(1920-1957)演唱。

《天涯歌女》的翻唱版本多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是鄧麗君、徐小鳳、鳳飛飛、陳松齡、奚秀蘭、潘秀瓊、黃曉君、卓依婷等的版本,甚至費玉清和湯唯都翻唱過。

林寶開創用滬語演唱的《天涯歌女》,更是讓這些老歌回歸了本色,回到了它的源頭,也賦予方言文化一個全新的表達契機。

她發展出一種華麗、嬌嗲,卻又先進、前衛的唱腔,用東方女性的聲音,容納了整個世界的聲音科學的結晶,製造出了一種只屬於她自己,只屬於上海、屬於東方的形象。

《秋日品蟹》70x70cm 2013   畫家:李守白

↓↓↓

掃描二維碼購買


-畫家-

李守白|1962年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上虞。擅長繪畫和剪紙,40多年來已創作和發表作品1000餘幅,尤其是近十多年來他積極從事上海題材的藝術創作,為當代海派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被媒體譽為「上海石庫門先生」。現為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市黃浦區政協委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華東師大、上海工藝美院客座教授。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非遺」海派剪紙代表性傳承人、上海守白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藝術總監。連續14年參展上海藝博會,先後在國內外舉辦和參展了40餘場展覽,其中有法國巴黎、德國漢堡、奧地利維也納、新加坡、日本、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作品摘取包括中國文化部「文化遺產日獎」在內的10餘個金獎。先後被授於中國「德藝雙馨 剪紙藝術大師」、上海市「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中青年藝術家」等稱號。作品被上海美術館收藏委員會、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上海大劇院畫廊、美國星巴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泰富廣場有限公司、中國剪紙博物館等世界多國機構和私人藏家收藏。

李守白老師致力於海派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是上海著名歌手林寶的繪畫和剪紙老師。「石庫門先生」攜手「上海歌姬」,是海派繪畫藝術與海派音樂文化的完美融合。

-演唱者-

林寶丨原創音樂人,職業歌手,影視演員,東方舞導師、國際評委,新生代中國傳統工筆畫家,有「上海歌姬」、 「絲路百靈」之稱,被媒體譽為新一代「金嗓子」、 「一帶一路文化使者」、「以歌聲推廣中國文化的金鑰匙」等。

 是一位集音樂、舞蹈、美術、國學於一身的歌者、舞者,是中國當代音樂文化的傑出代表。

著名音樂人、樂評人李廣平這樣評價林寶:「歌手林寶是非常有文化底蘊的歌手,她不僅僅對語言有天賦異稟的感悟力,而且對工筆畫有精深的研究,這兩個藝術品類就像她的翅膀,助力她的起飛。她的新疆文化成長背景和上海海派文化的傳承融合,更加開拓了她的藝術視野。林寶是一顆明珠,時間讓她更加溫潤如玉,修養讓她更加把美內蘊於心外化為歌。她把歐美唱法融進了自己對中國歌曲的領悟之中,創新創造了自己的滬語歌曲唱腔;超級喜歡她演唱的老上海情歌,那種中西柔和風情萬種的唱腔和味道,非要到這個年紀才會表達與領悟出來。這是一個可以唱到不限年齡的歌手,也是一個有智慧有實力的歌手,值得期待,值得聆聽。一顆明珠,必將閃耀獨特的光芒,留下感人的心曲。」

著名樂評、影評人韓松落這樣評價林寶:「她發展出一種華麗、嬌嗲,卻又先進、前衛的唱腔,用東方女性的聲音,容納了整個世界的聲音科學的結晶,又用「旗袍」「玫瑰」這些經典意象為自己加持,用花鳥畫、東方舞為自己拱衛,製造出了一種只屬於她自己,只屬於上海、屬於東方的形象。」

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


好不好看,你說了算 

相關焦點

  • 上海秋天的美藏在公園裡,藏在街道裡,藏在廣場上……
    紅葉深秋成霞,或許只能用「滿園秋色藏不住」才得以形容這裡的詩意。 金色銀杏樹和古風園林建築的融合,籠罩著一層淡淡的秋意,也是別樣風情。
  • 當黃琦雯遇見大上海時代曲,摩登風情發酵老電影經典
    這些充滿魅力的時代曲,在歷經時光淘洗後,仍被今天的人們追憶,一響起那些歌聲,上海灘的「十裡洋場」,海納百川的海派文化,便被喚醒。順應歷史的洪流,上海是中國電影百年發展歷史的重要發祥地。在中國三四十年代有聲電影的經典中,時代曲與電影命運相連。老電影中,藉助音樂的形式來豐富情感,在歌聲中人物的愛恨情仇、奢華苦楚都被渲染出來。
  • 上海1192弄老上海風情街,還原舊黃浦灘情景,拍照美食兩不誤
    位於浦東新區世紀大道1192號的老上海風情街,在世紀匯廣場的LG2,這裡有電車,如果你趕上了開電車的日子,會帶你繞場一周,看遍老上海。這裡可以滿足一天的遊玩,打卡拍照,吃吃喝喝,一樣都不耽誤。在這裡,讓人感覺一秒穿越回了老上海,塵封多年的老上海記憶如同潮水般湧現,那些被定格的時光漸漸變得鮮活起來!
  • 指南| 上海最出名的9條老街路 海派風情最佳領略地
    老路藏在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深處,風流又風情。它們見證過十裡洋場的繁華,也承受了風雨歲月的滄桑。滿身風雨×你從海上來試想一下,走在老街路上:身邊昏暗的路燈亮起,電車,黃包車橫穿而過,閣樓上的留聲機裡放著輕柔的交響曲……他們是支撐起魔都繁華喧鬧的支點。
  • 1991年,華語流行音樂的巔峰時刻:老歌聽來依然風情依舊
    從當時的陳淑樺很有味道,林憶蓮唱功傲人,庾澄慶年輕氣銳,郭富城的髮型在當年更是引領潮流,老歌這樣聽來依然風情依舊……再看看當年的獲獎名單,真的是星光熠熠,那些年,真的是香港樂壇的黃金年代。
  • 上海老歌用上海閒話唱起來有多好聽?這5首名曲居然能這麼唱
    上海老歌,就是要用上海閒話唱起來!文 | 不小可上海老歌,幾代人心裡的明月光。講起來,上海人一直都是歡喜趕時髦的——第一張唱片1891年誕生在美國,很快英美法都到上海來錄賣唱片。1917年上海百代唱片就成立了。
  • 範曉萱老歌改新曲 搖滾版《健康歌》唱響
    範曉萱老歌改新曲 搖滾版《健康歌》唱響 2008年05月25日 12:07 來源:解放網-新聞晨報 昨晚,在上海大舞臺,「小魔女」就是這樣,以出其不意的改編方式,唱了不少「像新歌的老歌」。而範媽媽、李泉、張信哲三位嘉賓的助陣,讓場面異常火爆。  為了表達對四川大地震遇難者的哀悼,昨晚,演唱會開場前,一身黑衣的範曉萱,手持蠟燭登臺,帶領全場默哀一分鐘。
  • 上海風情街——上海___1930風情街
    上海___1930風情街這是一條懷舊情調的市民休閒街,取名為「上海___1930風情街」它是城市規劃展示館展示內容的一部分。 在這條街上,還有上海茶館、老虎灶、咖啡館、石庫門客堂間和1:1複製的舊式消防栓,配上變幻的天幕,仿佛將遊客帶入到30年代老上海的城區之中,令人回味無窮。
  • 奚小琴:石庫門裡剪出上海風情
    ,這就是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的所在地,如今這裡又多了個名稱: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我要訪問的上海工藝美術大師奚小琴此刻就在那間掛著「剪紙」標牌的工作室裡。戴著花鏡的奚小琴操弄著剪子,紙旋刀轉,剪子在鏤空的花紋上翻穿,頃刻間,一陰一陽兩隻小狗「脫穎而出」。她拿出襯紙粘上,一對栩栩如生的雙狗應運而生。  1956年生的奚小琴已退休,作為非遺項目「上海剪紙」的傳承人,研究所返聘了她,為傳承和弘揚這門藝術,也為了培養接班人。
  • 北方的「小南國」 石家莊裡老上海的風情味道
    北方的「小南國」 石家莊裡老上海的風情味道 小南國,地道的老上海風情味道。品每一道菜,都能品出那上海摩登繁華的一份精緻與典雅,或是聽著阿婆喃喃講述那歷史久遠的上海故事,或是感受上海灘那曾經的繁華舊夢……這原汁原味的老上海味道即將於年底「登陸」咱省會石家莊了,無需遠行,只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地地道道的上海菜餚,將北方人豪放的熱情專注於南方特有的精緻味道,那將是怎樣的一種冬日風情。
  • 在上海影視樂園,遇見燈紅酒綠、風情萬種的老上海,感受民國風情
    不知道大家對上海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在筆者未抵達上海之時,筆者一直認為,上海是一座繁華,高貴,紙醉金迷的城市;當筆者真正登上上海的土地時,筆者才真正意識到,關於上海這座城市,也保留了許多關於老上海的記憶和味道,比如仍在街道旁隨時可用的公用電話,還有南京路未被拆掉的老弄堂和民國建築,還有弄堂口的生煎和蔥油麵
  • 那些藏在周杰倫歌詞裡的風景,在重慶也能找到!
    其實那些年,藏在周杰倫歌詞裡的風景,在重慶也能找到。那些經典的周氏歌詞和重慶風景放在一起,一幀一幀如電影般浮現,美得讓人心醉。#01《楓》 緩緩飄落的楓葉像思念我點燃燭火溫暖歲末的秋天
  • 尋找老上海風情,當你在魔都漫步時,不要錯過這幾條街
    上海是一座充滿風情的都市,在近百年的滄桑歷史中,它既見證了我國近代發展的步伐,同時也在這過往的歲月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跡。因此,說上海是一座多元化城市也不為過,上海灘、南京路彰顯著上海這種城市極度得繁華,而一些老巷子才是上海本地人眼中真正的生活!
  • 上海式摺疊:看看這風情與魔幻一線間
    上海人徐昕有自己的答案。那絕不是夜晚站在外灘上,隔著黃浦江拍攝的陸家嘴「三件套」,哪怕它們散發的光芒冷峻又迷離。因為那更像是幻境,不是藏在「魔都」裡的上海。如果把上海比作一隻吐司,徐昕會選擇沿著虹口區哈爾濱路的方向,在相隔百米的位置切下一刀。在那裡,你依然能看到東方明珠閃著的紫光和環球金融中心幽幽的夜藍。
  • 嘮一下滾石唱片的那些經典老歌,和老歌迷一起懷懷舊。
    在香港也有一家與滾石唱片公司勢均力敵的唱片公司—寶麗金唱片公司,關於寶麗金的那些音樂和它旗下的藝人,小編放在下期再跟大家接著嘮,今天就說說滾石唱片公司鼎盛時期的那些藝人和那些經典的老歌。要說我們現在聽到的那些經典老歌的創作時間,其實稍微留心一下就可以看出來,經典老歌大部分都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來的,那個時候也是各大唱片公司(不僅僅是滾石)的黃金時代,滾石唱片公司的鼎盛時期也就是在20世紀80、90年代。鼎盛時期滾石旗下的藝人可以用高手如雲來形容。
  • 一群原軍旅歌唱家重新唱起了那些經典老歌……
    這是上海亞華湖劇院經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演出團隊品牌,首批團隊成員主要來自已經退役的原軍隊演出團體官兵。 上周日,是團隊在梅派大舞臺的首次亮相演出,原武警上海總隊文工團男高音歌唱家餘爭平、原寶鋼藝術團藝術總監男高音歌唱家李培康、原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獨唱演員常燕、原蘭州軍區戰鬥文工團獨唱演員徐鋒、海軍東海艦隊男高音歌唱家趙回力、原廣州軍區空軍主持顧長龍等退役老兵一同獻唱了《在那遙遠的地方》《達坂城的姑娘》《亞克西》等多首由作曲家王洛賓創作或改編的經典曲目。
  • 上海——黨的建成地,有這樣的五條海派風情老街,見證了歷史變遷
    黨的成立地,就在上海。隨著歷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如今的上海已經成為一座國際大都市,是中國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國家物流樞紐。隨處可見的摩天高樓,密集的人口,彰顯著這座城市的迅猛發展。但上海不只有摩天高樓和黃浦江夜景,也不只有熙熙攘攘的城隍廟和南京路。
  • 上海風情老街即將"變臉"
    據悉,已經營運一年的「上海1930風情街」將調整經營方向,積極引進時尚感強的的休閒娛樂品牌,力爭建立一條上海中心地區的「小衡山路」。  上海目前有五條具有老上海風情的休閒商業街:城隍廟的老街以賣古玩和旅遊小商品為主,百樂門附近的愚園支路風情街主要經營大眾化老牌小吃,而港匯廣場樓上的上海阿拉街以配合商場促銷為主,上海新天地走的是高檔餐飲的路線,上海1930風情街是作為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的延伸。
  • 老上海的腔調,藏在青石板路兩旁的老街裡
    老上海的腔調,藏在青石板路兩旁的老街裡 2020-12-13 14: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一首老歌 一段歲月
    也讓我不由的想起「稻花香裡憶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詩句來。我喜歡這夏夜,微風拂面,樹葉婆娑,呼吸著田野中飄來的淡淡清香。這時,不知從什麼地方飄來了歌聲,一首首的老歌,聽著這些老歌,喚起了我對往事的回味。它就像一壇陳年老酒,歷久彌香。每一首老歌都承載著那一段美麗的過往,象一顆絢爛的流星劃破空曠的夜空,然後墜入心湖,泛起一道道清水漣漪。漣漪蕩醒了沉睡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