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沒有音樂,生活就是一個錯誤 ◯
TAOLU MUSIC
記得小時候在上海的學校裡,普通話是需要推廣的,除了語文老師,其他老師基本上都是上海話講課,上海小囡也是在正式場合才說普通話。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的普通話倒是很普及了,一來到上海來發展的五湖四海的人群讓普通話變成自然而然的通用語言,二來跟社會不遺餘力的推廣普通話也有關係。
現在很多年輕的家庭,基本上在家都不講上海話了。
即使是會講上海話,我們往往也有這樣的感覺,現在很多時候要講上海話,會感覺不如普通話來的順暢,甚至還需要大腦來一次翻譯的過程,而很多詞彙也是到用的時候都不知道上海話應該怎麼說。
上海一直是個繁華的大都市,但電影裡對上海最主要的片段還是充滿吳儂軟語的老上海風情。
那時候淮海路還叫霞飛路,正像王家衛拍的《花樣年華》,以及前兩年上映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中的上海一樣風情萬種,這其中離不開的是上海話和上海歌曲。
就像周璇在留聲機裡唱起《天涯歌女》絕對讓你的思緒瞬間穿越。
《天涯歌女》是田漢作詞、賀綠汀作曲、周璇首唱的,其後翻唱的人很多,基本都是參照國語版本,但目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卻是林寶的滬語版。
林寶的滬語版之所以在不改原詞只改發音的邏輯上跟曲調完全融合,一是因為它的音樂元素來自於蘇南民間小調《知心客》。
本來就貼合滬語的聲音走向,二是因為林寶在其中所運用的獨特唱法讓這首歌更加好聽。
《天涯歌女》滬語版
一個城市的風骨往往和這個城市上空飄蕩的音樂息息相關,滬語歌謠曾經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
我們小時候聽著外婆唱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長大,同伴的小姑娘聽著街邊的老婆婆叫著《梔子花白蘭花》用很少的錢從老婆婆手中買下淡淡清香的梔子花佩戴在身上。
我們唱著「落雨了,打烊了,小巴辣子開會了」在弄堂裡跑來跑去,也唱著《賣糖粥》去穿街走巷的小販手裡買一碗軟糯香甜的糖粥跟兄弟姐妹一起分享。
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開始追尋老上海的味道,於是小時候的美食蔥油餅、油墩子的攤頭前面又開始排著長長的隊伍,而關於上海的老歌也漸漸被大家記起。
但是大家也發現滬語的新歌非常少,雖說有嘻哈歌手也嘗試用滬語來演繹嘻哈,但是滬語天然的溫潤優雅和嘻哈的調性融合有著很大的問題。
而運用傳統流行方式演繹,則又很容易陷入滬劇或者滑稽說唱的範疇中,很難讓滬語歌曲真正的流行起來。
《得不到的愛情》滬語版
林寶在演繹《得不到的愛情》滬語版的時候用前衛的方式,讓老歌有了新的生命,輕爵士的流暢讓滬語脫離了戲曲感,讓聽者感覺在很有調性的爵士酒吧聆聽一般。
正如著名樂評人徐冰先生評價的那樣「毋庸置疑,林寶的聲音天賦和演繹能力,讓新作品提升了品格。」
這次在星外星唱片的推動下,星外星的籤約歌手林寶在2018年做出了全新的嘗試。
其最新發行的專輯《上海謠》融合了三首經典的上海老歌的滬語演繹版(包括了《天涯歌女》《得不到的愛情》《四季歌》)和三首全新的滬語原創歌曲(包括了《上海謠》《上海白玉蘭》《落雨》)。
《落雨》
其中主打歌之一《落雨》是由音樂人胡梅雄和林寶共同作詞,虎衛東作曲,歷時十個月的創作而成的。
這首歌的歌名《落雨》就是標準的上海話的講述方式,翻譯成普通話就是下雨,意境配合上仿佛是戴望舒的《雨巷》。
聽著林寶的娓娓道來,仿佛讓大家看到了在雨裡撐著油紙傘惆悵的丁香般的姑娘。
當弄堂越來越少,當旗袍只出現在走秀上,當上海話成為老克臘間交流的語言,上海獨特的味道就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一個沒有自己風骨的城市再繁華現代又有什麼意義呢?
保護上海話,如果你也害怕失去上海話,希望還能聽到的滬語歌曲,那就和我們一起保護她。
《上海謠》專輯封面
封面繪畫作品:《夢回上海》
畫家:李守白
《女人花》48x87cm 2012 畫家:李守白
歌手林寶開創了用滬語(吳語)演唱流行歌曲的先河,並籍滬語版的《天涯歌女》登上了美國國會山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美國林肯中心的舞臺。
林寶從小滬劇和越劇的演唱功底使得她用滬語演唱的上海老歌別具一格,在這張滬語專輯《上海謠》中,收錄了三首上海老歌的滬語翻唱和三首滬語原創歌曲,林寶的滬語演唱更成熟到位,韻味玲瓏剔透,表達更具時尚感且國際化。
《描春》85x85cm 2006 畫家:李守白
林寶《四季歌》-開門大吉(20181217老有所樂)
林寶旗袍贊助:碧水瀾
《四季歌》是1937年經典電影《馬路天使》中一首膾炙人口的插曲。由田漢作詞,賀綠汀作曲,周璇原唱,也是國人最為熟悉的《四季歌》。
林寶清純、素雅、質樸的滬語演唱,體現出濃濃的東方市井仕女風,還原了江南小調的本色。
《闔家團圓》70x70cm 2013 畫家:李守白
上海,這座雄峙於世界東方的國際大都市,多少人曾為之傾心謳歌!
就音樂創作來講,又曾有過多少種風格競相展示呈現! 但這首《上海謠》則是匠心獨具、另闢蹊徑。
作品以小見大,擷取滬上普通百姓的三代生活來折射大上海的歷史變遷,以「大餅油條」「西裝旗袍」「黃浦江」「石庫門」為切入口來層層鋪開畫卷的,音樂緊扣江南民歌元素,用低吟淺唱、娓娓道來的口吻步步引入。
全曲用滬語演唱,這也是同類題材作品語言屬性中為數極少的,歌曲編曲織體中突出了體現水鄉風格的琵琶主奏樂器,以期釀就家鄉味,打出江南牌。
《藍色暢想曲》 68×68cm 2017 畫家:李守白
《得不到的愛情》是民國時期著名歌手姚莉演唱的歌曲。
林寶用滬語演唱的版本,重新包裝三四十年代「時代曲」,用前衛的方式,給濃豔到密不透風的老歌,以全新的詮釋,既妖豔,又靈動,賦予了老歌更深的文化內涵。
《申life·藍》100×73cm 2015 畫家:李守白
這首歌是國語歌曲《我是一條魚》的滬語版。
2018年春節前夕,林寶原創單曲《我是一條魚》一經發布,就引起了廣大歌迷朋友們的喜愛,致力於海派文化和滬語歌曲傳播的林寶就萌生了為這首歌曲填滬語歌詞的想法,歷經10個月,在音樂人胡梅雄和林寶的共同努力下,《我是一條魚》的滬語版歌曲《落雨》誕生了。
能否開啟一個滬語流行歌曲的新時代呢?
《海上之舞》70x70cm 2013 畫家:李守白
白玉蘭是上海的市花。
一花一城。
不夜的上海,有著白玉蘭般溫潤的心。
城市有千面,有閱歷,才會有用一朵花寫一座城的決斷。
濃濃的爵士曲風和林寶抑揚頓挫的演唱,讓我們感受到了上海閒適,柔潤又不失開放、包容和國際的一面。
《秋韻》45x44cm 2007 畫家:李守白
《天涯歌女》是1937年上海國泰影片公司拍攝的《馬路天使》中的插曲,詞曲作者分別是鼎鼎大名的田漢(1898-1968,國歌的詞作者)和賀綠汀(1903-1999,曾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由30、40年代著名的歌星「金嗓子」周璇(1920-1957)演唱。
《天涯歌女》的翻唱版本多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是鄧麗君、徐小鳳、鳳飛飛、陳松齡、奚秀蘭、潘秀瓊、黃曉君、卓依婷等的版本,甚至費玉清和湯唯都翻唱過。
林寶開創用滬語演唱的《天涯歌女》,更是讓這些老歌回歸了本色,回到了它的源頭,也賦予方言文化一個全新的表達契機。
她發展出一種華麗、嬌嗲,卻又先進、前衛的唱腔,用東方女性的聲音,容納了整個世界的聲音科學的結晶,製造出了一種只屬於她自己,只屬於上海、屬於東方的形象。
《秋日品蟹》70x70cm 2013 畫家:李守白
↓↓↓
掃描二維碼購買
-畫家-
李守白|1962年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上虞。擅長繪畫和剪紙,40多年來已創作和發表作品1000餘幅,尤其是近十多年來他積極從事上海題材的藝術創作,為當代海派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被媒體譽為「上海石庫門先生」。現為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市黃浦區政協委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華東師大、上海工藝美院客座教授。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非遺」海派剪紙代表性傳承人、上海守白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藝術總監。連續14年參展上海藝博會,先後在國內外舉辦和參展了40餘場展覽,其中有法國巴黎、德國漢堡、奧地利維也納、新加坡、日本、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作品摘取包括中國文化部「文化遺產日獎」在內的10餘個金獎。先後被授於中國「德藝雙馨 剪紙藝術大師」、上海市「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中青年藝術家」等稱號。作品被上海美術館收藏委員會、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上海大劇院畫廊、美國星巴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泰富廣場有限公司、中國剪紙博物館等世界多國機構和私人藏家收藏。
李守白老師致力於海派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是上海著名歌手林寶的繪畫和剪紙老師。「石庫門先生」攜手「上海歌姬」,是海派繪畫藝術與海派音樂文化的完美融合。
-演唱者-
林寶丨原創音樂人,職業歌手,影視演員,東方舞導師、國際評委,新生代中國傳統工筆畫家,有「上海歌姬」、 「絲路百靈」之稱,被媒體譽為新一代「金嗓子」、 「一帶一路文化使者」、「以歌聲推廣中國文化的金鑰匙」等。
是一位集音樂、舞蹈、美術、國學於一身的歌者、舞者,是中國當代音樂文化的傑出代表。
著名音樂人、樂評人李廣平這樣評價林寶:「歌手林寶是非常有文化底蘊的歌手,她不僅僅對語言有天賦異稟的感悟力,而且對工筆畫有精深的研究,這兩個藝術品類就像她的翅膀,助力她的起飛。她的新疆文化成長背景和上海海派文化的傳承融合,更加開拓了她的藝術視野。林寶是一顆明珠,時間讓她更加溫潤如玉,修養讓她更加把美內蘊於心外化為歌。她把歐美唱法融進了自己對中國歌曲的領悟之中,創新創造了自己的滬語歌曲唱腔;超級喜歡她演唱的老上海情歌,那種中西柔和風情萬種的唱腔和味道,非要到這個年紀才會表達與領悟出來。這是一個可以唱到不限年齡的歌手,也是一個有智慧有實力的歌手,值得期待,值得聆聽。一顆明珠,必將閃耀獨特的光芒,留下感人的心曲。」
著名樂評、影評人韓松落這樣評價林寶:「她發展出一種華麗、嬌嗲,卻又先進、前衛的唱腔,用東方女性的聲音,容納了整個世界的聲音科學的結晶,又用「旗袍」「玫瑰」這些經典意象為自己加持,用花鳥畫、東方舞為自己拱衛,製造出了一種只屬於她自己,只屬於上海、屬於東方的形象。」
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
↓
好不好看,你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