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0月21日訊 (YMG記者李鑫 通訊員劉肖宏)18日晚,晚報健康大課堂「青少年近視預防治療知識講座」在毓璜頂醫院餐廳三樓會議室開講,來自港城400多名學生和家長參加了講座。講座上,毓璜頂醫院眼科門診主任卓旭英教授系統講解了國內先進近視眼預防治療方法,並現場一一解答了學生和家長的提問。主辦方還進行了抽獎活動,有25名聽眾幸運地抽得價值388元的免費體驗卡一張。「健康大課堂舉辦得太好了!不僅給市民送來了健康,還有免費治療卡拿!希望晚報能多辦一些這樣好的活動。」聽完講座,抽到免費體驗卡的市民張雲海興奮地對記者說。考慮講座舉辦時間正是晚餐時間,毓璜頂醫院還精心準備了三明治、礦泉水等食品發放給每一位前來參加講座的聽眾。
近視眼成因主要與遺傳和環境有關
為了讓與會的學生和家長更直觀了解近視眼疾病的發病原因、診斷近視眼方法、預防治療近視眼等課程內容,卓旭英主任精心準備了講座課件,通過圖片、文字等形式,讓聽眾更直觀、通俗易懂地了解和掌握近視眼病原理、防控治療常識。
卓旭英介紹,我國14億人口患近視大約在4.3億人,佔全世界近視眼總數的30%左右,人數位居世界之首。而在這4.3億近視人群中,青少年近視眼達2.7億,其中小學生近視率佔40%、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80%。目前,在世界青少年近視眼患病率僅次於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我國近視患者呈現出發病率年輕化、發病率高、高度近視率大等特點。由於青少年近視呈逐年攀升態勢,很多孩子不斷加深的近視而最終影響學習、生活、升學、就業、參軍等等。
「青少年近視不加以重視,很容易由輕度發展成為重度近視,引發青光眼、視網膜變性等視覺障礙眼科疾病。」卓旭英表示,到那時不僅給青少年一生造成很大的困擾,後期為了治療,還將花費大量的醫療、手術費。
那麼,近視眼是怎麼引起的? 卓旭英說,近視眼成因主要與遺傳和環境有關,如果一個孩子的父母都是近視患者,那孩子患近視眼的機率就會相對較高。而大多數近視患者是由於後天不健康的看書和生活習慣造成的。也有研究表明,近視患病率高低與種族也有一定關係,黃種人的發病率最高,其次是白種人,再就是黑種人。
近視眼病理:視網膜前方成像屈光不正
「從近視患者配戴近視鏡的度數上分,300度以內的為輕度,300-600度為中度,600度以上為重度患者。」卓旭英說,採用E字型國際標準視力表,被檢者能看清表內1.0以上者為視力正常,0.7~0.9者為輕度;0.4~0.6者為中度;0.3及0.3以下者為重度視力低下。
近視眼病原理是怎樣的? 卓旭英稱,近視眼是眼睛晶狀體的調節機能失常,由於患者不良的看書、生活習慣,日積月累導致晶狀體、眼角膜形態發生變形,眼軸拉長,遠處的物體在視網膜前方成像的一種屈光不正,常因視力調節過度、眼軸過長或晶狀體凸度過大所致。她說,一個正常人:平行光線(5米外),經眼的屈光系統後,恰好在視網膜黃斑中心凹聚焦,而近視患者: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系統後,聚焦在視網膜之前。
目前,治療近視有哪些方法?卓旭英介紹,主要有3種:藥物、眼鏡、手術。藥物治療:患者通常採用阿託品、哌侖西平,但阿託品的使用者一部分會在一段時間內出現視力模糊,而哌侖西平則需要眼部注射的方式進行,一般不被患者所接受。眼鏡治療:一般常見的有框架眼鏡和角膜接觸鏡,是近視患者多採用的方式,但配戴不好,同樣易加重近視。手術治療:患者年齡一般需達到18周歲以上,通過對眼角膜等眼體手術整形等辦法,來矯正屈光不正,缺點是手術後不可恢復。
「對於近視患者而言,配戴近視鏡只有5%-10%患者有效果,可減緩或控制近視。」卓旭英說,在配近視鏡時,患者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做綜合驗光儀驗光和雙眼視功能檢查,選擇度數與眼睛近視相匹配的眼鏡很重要。若患者在配近視鏡時度數出現一定的誤差值,眼睛為了彌補誤差,會自動調節,長期佩戴不僅不能減緩近視,反而會加重眼睛近視程度。
近視眼治療:角膜塑形鏡7天恢復正常視力
卓旭英稱,上世紀90年代,美國出現了一種神奇的視光技術,短短7天讓近視學生摘掉近視眼鏡,恢復正常視力。這種神奇的方法,不需要手術,只要夜間使用,便可7天內摘掉近視眼鏡,徹底顛覆了美國眼科醫生的傳統治療理念。這種神奇的技術叫作「角膜塑形術」。 角膜塑形術正是通過在夜間配戴一種叫角膜塑形鏡的鏡片,依據流體力學原理,並藉助眼瞼的自然壓力,對角膜進行整夜的健康塑形,使角膜中心區平坦,周邊區逆幾何改變,重塑角膜曲率,從而恢復正常視力。這種角膜塑形鏡採用了更先進的多維逆幾何設計,通過夜間配戴,使學生白天視力恢復正常。
卓旭英說,在配角膜塑形鏡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散瞳檢測,因為近視有真、假之分。眼軸過長或角膜屈折率太強致使平行光線進入眼球後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前者為真性近視。由看書時書本與眼的距離過於接近,過度使用調節,睫狀肌發生痙攣而增加了晶狀體的凸度,使外來的平行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前方者為假性近視,又稱調節痙攣。要區別是真性近視還是假性近視,醫院一般採取做散瞳驗光的方式進行檢測。卓主任建議,12歲以下的孩子配鏡必須散瞳驗光。她解釋,因為青少年眼睛的調節作用很強,如果不散瞳,驗光誤差的度數非常大。而有散光的眼睛,散瞳後驗光度數和散光軸的位置也能檢查得更準確。 散瞳驗光有兩種藥水,一種是1%阿託品,另一種是0.5%託品卡胺。
同時,在配戴角膜塑形鏡時需做一下淚液檢查,角膜塑形鏡的使用是依據流體力學原理,通過擠壓眼角膜與塑形鏡之間的淚液,產生自然壓力,重塑角膜和晶球體的形狀縮短眼軸距離,達到行光線,經眼的屈光系統後,聚焦在視網膜上的矯正效果,而配角膜塑理想的矯正範圍須在-0.75~ -6.00D,角膜性散光小於1.50D,角膜曲率在42.00~46.00D,病人才適合配戴這種眼鏡。
角膜塑形鏡安全性有保障?卓旭英介紹,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對角膜塑形鏡進行的上市後回顧調查,包括隨機抽樣的119位醫生,1494位病人,累計戴用年數3494年。對其中所有因眼紅痛而來診所就診者的病情進行分析,再由專業委員會分類統計。結論:角膜感染的發病率為7.7/10,000,即每累計戴用一萬年會有7.7例角膜感染發生。所有報導病例都沒有因角膜感染而引起的視力喪失。
「目前,毓璜頂醫院眼科自成功引進國際先進的角膜塑形鏡配鏡技術後,已成功為300多位近視眼患者配備角膜塑形鏡,在全部回訪中,均達到了理想的治療效果。」卓旭英說。
培養良好生活衛生習慣可有效預防近視
在提問環節,卓主任還為學生家長講解了佩戴眼鏡時容易走進的誤區。她說:「很多家長明明知道孩子眼睛不舒服,也不給孩子佩戴眼鏡,認為只要戴了眼鏡就摘不下來了,這是不對的。如果不及時帶孩子去檢查,近視得不到任何診治,就會越來越厲害。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近視的度數小,所以叮囑孩子只在看黑板時佩戴,不看黑板了就摘下來,這樣的做法也是不正確的。
「研究發現,飲食中增加蛋白質,減少碳水化合物供應,可使有遺傳背景而發生近視的青少年減少或中止近視度數的增加。」卓主任說,因此,為避免發生近視,少吃糖果和高糖食品。食糖過多,會使血液中產生大量酸性物質,酸與肌體內的食鹽,特別是鈣相結合,造成了血鈣減少,這就會影響眼球壁的堅韌性,使眼軸易於伸長,助長了近視發生和發展。研究表面,預防近視可補充蛋白質、鈣質、磷質、胡蘿蔔、豆芽、橘子、廣柑、紅棗等蔬菜水果也對預防近視有益。
卓旭英表示,減少近視的關鍵是預防,預防近視沒有可靠的捷徑,關鍵還是要在發育年齡期間注意培養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如:注意用眼衛生;堅持做眼保健操;勞逸結合,睡眠充足;注意營養,加強鍛鍊,增強體質,定期到專業眼鏡公司檢查視力,發現減退應及時矯正,防止近視加深;適度的閱讀時間;充足的光線等等。
【知名專家卓旭英】:
卓旭英,煙臺毓璜頂醫院眼科主任醫師,眼科門診主任,青島大學醫學院教授,現任山東省眼科學會斜視弱視專業組委員。
從事眼科兒童眼病及斜視弱視專業近30年。擅長兒童及青少年屈光不正的矯正治療,能依據患者不同的屈光狀態、視功能情況、眼位和調節功能給予合理的眼鏡處方。能準確為低年齡兒童驗光配鏡,尤其注重屈光不正、弱視兒童治療過程中不同階段的驗配方法和治療原則,能有效縮短屈光不正、弱視的治療時間,提高弱視治療效果。近年來發表相關學術論文20多篇,主編眼科專著1部,獲山東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煙臺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