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7-05 17:18:42.0光明網
即使現在上了大學讀了研究生、博士生很多人都願意寫作業,更別說小學生了,因此現在小學生寫作業都拖拖拉拉,惹家長們生氣。近日,彩虹城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虞蘇敏收到了班裡一個男生寫的一篇小古文《娘兒》,全文49字,很多都是拼音,小朋友寫得「聲淚俱下」——
如今孩兒未大,娘為走乎?娘如走乎,可想孩兒之痛!作為孩兒之痛,何時滅!娘!孩兒未大,不可走!
娘氣孩兒已懂,只問氣何時滅!
網絡圖片
虞老師剛看這些文字時,有點懵,一打聽才知道,小作者汪凡清因為做作業拖拖拉拉,媽媽生氣不理他,小朋友就仿照嶽飛的《滿江紅》寫了這篇《娘兒》,希望得到媽媽的原諒。
虞老師說,收到這樣的小古文,有些驚喜,但並不覺得意外。「汪凡清一直在背老子的《道德經》,平時的閱讀面也很廣,有的古文他也拿來仿寫過,雖然語法有些錯誤,但作為一年級的孩子,有濃厚的寫作興趣也很可貴,文體方面不強行限制。」
網絡圖片
在快報「愛寫作的獅子」來稿中,也有不少小獅子開始嘗試用文言文記錄生活。雖然有的寫得語句不通,但不少文字靈氣十足,令人眼前一亮。
三墩小學三年級的徐亦樂同學,從4月開始就陸續向我們投來了不少自創的古詩。目前他的「詩集「中已經累積了31首詩。
其中有一首,「江河三月落飛花,千裡傳音到北境。冰雪化作叮咚泉,甜入心田三分嘉。黃梅時節雨紛紛,一片蛙聲傳遍野。孤漠無奈成一片,鐘聲一下到家門。」
在他的詩中,最多的就是景色、時令的描寫,不少詩句讀下來有一些名詩的影子。徐亦樂說,他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模仿古人說話,寫著寫著就愛上了這件事。而對於古文,他的理解是:「句尾加『也』就是古文」。
杭州高新實驗學校五年級語文教研組長鄒曉珍說,現在學校對於國學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一二年級就開始接觸《三字經》《弟子規》等傳統蒙學讀物,但在教材安排上,小學生從五年級才開始真正接觸古文。
「是否選擇用文言文寫作需要因人而異。有些學生有古文基礎,提筆寫兩句『之乎者也』,倒也像模像樣。如果是連基本的語法規則都還沒有弄清楚,寫出來的自然是『四不像』了。」鄒老師說。
天長小學五(5)班,有一位男生,叫王俊迪,從小就對古典文學非常有興趣。《古文觀止》名家名篇張口即誦,《史記》原著也已經看得頗有門道。前不久,天長90周年校慶慶典過後,小朋友在周記中寫下一篇《校慶賦》:
「是歲端午之前,九十校慶,將至於會堂……遂同學齊舉旗,速行至會堂門前。鼓聲喧天,彩旗招展,老師同學,侍立左右。邀嘉賓之眾多,非一人可盡識之矣!予乃揮旗而立,站簷下,舉彩旗,聞鼓聲,觀人流,察氣象之萬千,覺鼓號之振奮,待來賓盡入會堂……「
網絡圖片
語文老師史劍波看後大讚,並為這篇作文打下了5星。史老師說,這是目前他看到俊迪最成熟的一篇古白話作文。在上學期,俊迪已經開始嘗試在作文中加入古文的單字運用,從稚嫩到現在的通順表達,也是不斷練習和積累的結果。
在五(5)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每周由「古文小專家」王俊迪同學推薦一首小古文,列印出來貼在教室裡,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運用課間、自習,或放學的時間來學習。語文課前,史老師會帶領全班同學一起背誦,不能背誦的就跟讀,也不作強求。從上學期中期第一篇《誡子書》,到如今全班36個同學大多能齊聲背誦初中課文《將進酒》《陋室銘》,高中課文《赤壁賦》……如今的教室裡,已經滿滿貼上了18篇古文。
這些額外學習的古文並不會出現在試卷上。難免有家長擔心,花費過多精力學習古文是否浪費時間?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多學,沒有興趣的也從來不強求。」史老師說,「最初培養學生這個習慣時,並沒有預設太多目的。但是長期的古文學習積累,對孩子們情操的陶冶、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一定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