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老師#
今天是全國第35個教師節,如果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那麼在我國的每年9月10日就是最光輝的日子。面對這樣一個重要的節日,你真的了解它的內涵麼?
孔子開平民教育之先河
說起教師節我們不得不提古代中國的大教育家、儒家思想的開創者孔子,在孔子生活的春秋之前,雖然諸侯國也會「謹庠序之教」,但受教育權始終歸於貴族子弟,真正的平民開始接觸教育,則還要從孔子設杏壇講座始,進而便有了「七十二賢士」的美名。
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猶太族跟華族有些特點頗為相似,支持的原因是這幾乎可視作世界上最重視教育的民族了。我們暫且不論這句流行語的真實性。若是說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那確實是源遠流長。
古代中國有尊師重教的傳統
早在孔子之前的西周時期,諸夏先民就是非重視教育的功用,對師者往往更是高看一眼,當是更有「弟子事師,敬同於父」 的說法;在孔子選編的春秋《尚書》一篇中,也有這樣的句子「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這大概可視為後人將「天地君親師」等而同之的濫觴。
孔子的去世,三家蠶食了晉室的法統,古代中國開始進入割據戰爭更加激烈的戰國時代。饒是在戰國時代,諸夏先民已然不忘對知識的崇拜,對夫子的崇敬。到了戰國末期,呂不韋相秦時,更是發展出了「生則謹養,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的尊師規範。
教師節的文化意義
教師節旨在感謝師恩,是對教師在教育事業中的貢獻的肯定。現代意義上的教師節最早源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國際勞工組織於1966年特別會議上通過的《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書》,在很多年後,兩組織聯合決定將「10月5日」定位「世界教師日」。
在國務院法制辦於2013年9月公布的《教育法律一攬子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中,擬將教師節由現行的「9月10日」改為「9月28日」,這又是為何呢?
原來自世界範圍內先後確定各自教師紀念日以表達本國對教育事業的重視之後,1985年我國將教師節設定為每年秋季開學之初的「9月10日」,這也就是我們在今日過教師節的來頭。
那為什麼有提議改為「9月28日」呢?
原來這一日是我國大教育家孔子的誕辰,如將孔子的文化意蘊充實教師節的形式概念,那麼我國的教師節無疑將擁有更為深厚的文化底蘊。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也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良性互動,是古老傳統與現代生活的優雅統一。
從文宣王說開去
了解此間經過之後,我們不妨將眼光拉回古代中國。華夏先民雖早在西周時期就已懂得尊師重教之可貴,在戰國末期還發展為一套有著較為固定期許的尊師禮儀。但古代中國將尊師重教與崇敬孔子相結合,還是不得不提到唐玄宗。
在玄宗之前的很多很多年,漢高祖劉邦「行自淮南,過魯,以太牢祠孔子」,開啟了帝王與祭祀孔子的關聯,但此時的內涵還未與師道尊嚴發生太多關聯,其祭祀也並無特定針對孔子誕辰。
在唐玄宗之前的年代裡,孔子獲得的最高封爵乃是「國公」,到了唐玄宗時期,則進一步提升為王,「文宣王」是也。自此而後,每到孔子誕辰,緬懷孔子的活動開始不斷升格,帝王與百官,國都與鄉村都有儀式,典禮自是神聖而又隆重,孔子的誕辰至此開始越來越多地與尊師重教發生關聯,由廟堂而至江湖,由中土而至儒家所及的文明。
另,孔子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在教師節如能吸收這一文化底蘊,是否會更有文化意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