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去參觀的是美麗的 地中海 港口城市- 亞歷山大 。 亞歷山大 生於公元前356年,他是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二世的兒子,公元前338年,菲利普率領軍隊徵服了 雅典 人,完成了對 希臘 的控制,不久之後就開始讓兒子熟悉政務,並請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作 亞歷山大 的老師,亞里斯多德教會了 亞歷山大 理想城邦和科學方面的知識,在父親被謀殺後,20歲的 亞歷山大 繼承了王位。成為 希臘 聯邦的首領後, 亞歷山大 到達小亞細亞(今天的 土耳其 ),並在公元前333年的伊蘇斯戰役中打敗了達瑞爾斯三世,徵服 敘利亞 後, 亞歷山大 進入 埃及 ,在公元前332年年末,將波斯人驅逐出 埃及 ,代替達瑞爾斯成為法老。
亞歷山大 大帝作為解放者受到了 埃及 人的熱烈歡迎,他在 孟菲斯 的布塔神殿舉行了加冕儀式,似乎 埃及 人民沒人覺得 亞歷山大 是外國人有何不妥。轉過年來, 亞歷山大 在 尼羅河 三角洲和 地中海 沿岸的交匯處,迅速建立起了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由於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亞歷山大 城成為了一個繁榮的商業中心和偉大的文化中心。公元前331年, 亞歷山大 離開 埃及 繼續率軍追擊波斯人,之後便沒有再活著回來,他於公元前323年返回巴比倫,並在同年死於高燒,年僅33歲,在他統治期間,其實幾乎沒有來得及對 埃及 的政治或經濟產生真正的影響,他死後不久,帝國就開始分裂,在 埃及 ,託勒密一世( 亞歷山大 手下的一位將軍)接管政權,並創立了託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年-公元前30年), 亞歷山大 城也在長達275年的時間中,成為託勒密王朝的首都。
從結構上看, 亞歷山大 城具有明顯的 希臘 特色,而不像一個 埃及 城市,在建築師迪艾 諾克 拉特 斯的主持下, 亞歷山大 城建立在一個格狀的地基上,街道通常以直角相交,與自東向西穿過城市的卡諾皮克大道平行或者垂直, 地中海 位於城市的北端,貨物運輸便集中在這裡的港口,南面是馬瑞提斯湖和 尼羅河 ,有許多相互連接的水渠將 淡水 引入城市。在託勒密一世和託勒密二世時期, 亞歷山大 城得到了迅速發展,城市中修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建築,包括著名的 亞歷山大 燈塔 和大圖書館(當年大圖書館藏書約70萬冊,很多當時著名的學者都聚集到這裡進行辯論和交流,公元三世紀時一場大火將所有藏書和圖書館一起焚毀), 埃及 人、 希臘 人、猶太人都來這裡居住,人口超過了50萬。
從 開羅 出發車程需要三個小時,所以還是拍拍街景打發時間吧:
據說當地的有軌電車票價很便宜,但乘坐的人並不多。
到達 亞歷山大 後,先參觀了 龐貝 柱,領票進門後,五隻貓咪列隊歡迎了我們:
龐貝 柱是一根高22米的巨大圓柱,用 亞斯文 花崗巖鑿刻而成,原本是 塞拉 比尤姆神廟的一部分( 塞拉 比尤姆神廟用於敬奉 塞拉 比斯,是 希臘 - 羅馬 時期這座城市最重要的建築物之一,公元391年,這座神廟在狄奧多西的命令下被基督教徒摧毀,只有地下的部分被保存下來),在 羅馬 皇帝戴克裡安的命令下矗立在此。
拍幾張借位照玩兒,先把 龐貝 柱推倒:
然後再給扶起來,哈哈:
告別 龐貝 柱,我們繼續乘車在 亞歷山大 城中穿行,拐過一道街,蔚藍的 地中海 忽然出現在眼前,還真有點兒猝不及防,海面如同在 特拉維夫 初見時一樣美麗,岸邊有不少垂釣的人,真想加入他們的行列。
接下來要參觀的是蒙 塔扎 宮皇家花園,它是 埃及 末代國王 法魯 克的行宮,1952年以前一直是皇家消夏避暑的地方,所以也被稱為夏宮。
蒙 塔扎 宮皇家花園坐落在 亞歷山大 城東,佔地155.4公頃,宮殿地勢較高,可以俯瞰幽靜的 地中海 ,四周被椰棗林和花園環繞,建築融合了 佛羅倫斯 與 土耳其 風格,獨具特色。
不少遊客坐在花園裡靜靜地觀潮。
宮殿不遠處有一座小拱橋,地勢也比較高,是觀賞 地中海 的絕佳位置(宮殿不對外開放,要是能站在宮殿上俯瞰 地中海 ,一定更美)。
我們繞著宮殿轉了一圈,一邊走一邊拍照,等回到車上已是正當午時,選了一家海邊的餐廳吃了飯。
午飯吃的是海鮮大餐,有魚有蝦的,可我最愛吃的還是烤大餅,哈哈哈。
特意選了個靠窗的座位,邊吃飯邊賞景。
午飯後要去的是我們這一天最期待的地方-奎貝堡。奎貝堡的前身是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 亞歷山大 燈塔 , 燈塔 由託勒密一世授意建造,一直到託勒密二世時期才得以完工,塔高約134米,可以從50公裡之外看到,是當時僅次於胡夫金字塔的世界第二高建築。
這座宏偉的建築在大約1500多年的時間裡引導著無數船隻安全地駛入 亞歷山大 港,不過在其間一系列地震的影響下,終於在1349年倒塌,並沉入了海底(近些年來,水下考古隊在海岸附近的水域中發現了一些巨大的花崗巖石塊,每個重約50-70噸,據猜測這些石塊可能就是 亞歷山大 燈塔 的一部分)。1480年,當時的 埃及 國王卡特巴為了抵抗外敵侵略,使用 燈塔 遺留下來的石料在 燈塔 的遺址上建造了奎貝堡。
其實自 亞歷山大 建城後,因為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一直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羅馬 、 希臘 、奧斯曼 土耳其 、 法國 、 英國 先後進攻過這座城市,尤其在1882年,英軍的炮火重創了奎貝堡,現在我們依然可見那段烽火歲月在奎貝堡留下的痕跡。
城堡附近遊客不少,也有很多小販兜售各種小商品和紀念品。
在城堡附近的海域裡,曾經發掘到很多託勒密王朝時期的文物,據說 埃及 政府打算建造一個海底博物館,讓遊客可以參觀到埋沒在水下的遺蹟和珍寶。
亞歷山大 城最輝煌的時期就是在託勒密王朝,而說到託勒密王朝就不得不提到一位著名的人物- 埃及 艷后克利奧帕特拉。公元前51年,十八歲的克利奧帕特拉繼承了父親託勒密十二世的王位,但根據父親的遺囑,她必須嫁給她最大的弟弟-年僅十歲的託勒密十三世,並和他共同分享王位,於是一場政治鬥爭就在姐弟之間展開了,公元前48年,託勒密十三世將克利奧帕特拉驅趕下了王位。不過沒過多久,克利奧帕特拉就迎來了轉機,當時的 地中海 地區是 羅馬 的天下,但 羅馬 卻在這時出了問題,凱撒、龐培和克拉蘇組成的三人執政模式出現分裂,龐培在法薩盧斯戰役中被凱撒擊敗,逃到 埃及 ,託勒密十三世一方為了得到凱撒的支持,殺死了龐培,但即便如此,他們的計劃還是落空了,克利奧帕特拉用她迷人的魅力徵服了凱撒,凱撒進入 亞歷山大 ,在內戰中打敗了託勒密十三世,在公元前47年幫克利奧帕特拉重新奪回王位,隨後兩人誕下了愛情的結晶-託勒密十五世小凱撒。
公元前46年克利奧帕特拉追隨凱撒來到 羅馬 ,然而在公元前44年凱撒被暗殺,於是克利奧帕特拉重返 埃及 ,任命自己與託勒密十五世共同執政。此時的 羅馬 政權被馬克. 安東 尼和奧克塔維恩(後來的 奧古斯塔 斯大帝)掌握, 安東 尼統治 羅馬 帝國東部,奧克塔維恩統治 羅馬 帝國西部,後來 安東 尼在塔魯蘇斯見到了克利奧帕特拉,馬上就被她迷住了,兩人結了婚並生下一對雙胞胎,而後 安東 尼便把 羅馬 帝國東部的部分地區贈予了克利奧帕特拉。
安東 尼的這些所作所為令奧克塔維恩十分惱火,覺得這是對 羅馬 帝國公然的背叛,於是在公元前31年大舉入侵 埃及 ,並在海戰中擊敗 安東 尼,雖然大勢已去,但克利奧帕特拉並不願意在奧克塔維恩面前低頭,於是她讓劇毒的眼鏡蛇狠狠咬了一口,自殺了,克利奧帕特拉在位期間,她憑藉自己的魅力、聰慧和超強的政治能力維持了 埃及 的獨立(在強大的 羅馬 帝國勢力籠罩下,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容易了),而她的死也預示著 埃及 法老帝國的終結。有人說 埃及 艷后先後委身於凱撒大帝和馬克. 安東 尼,是為了滿足自己對權利的欲望和野心,也有人說她這麼做是為了 埃及 百姓的幸福,不管是哪種說法,其實她本來就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這段歷史也被後人寫進了故事,翻拍成了電影。
參觀過後,我們返回 開羅 ,結束了一天的行程。路上看到一座很漂亮的清真寺,還特意停車下來觀摩了一下,拍照時正巧趕上一輛電車從清真寺前駛過,車門是一直開著的(各種巴士都是如此),乘客可以隨時上下。
在 埃及 一直沒有買到合適的紀念品(做工普遍比較粗糙),紙莎草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首先紙莎草紙就很有 埃及 特色,而且畫工比較精細,內容也都描繪的是 埃及 經典人物、故事,不過價格也不算便宜,幾百到幾千埃鎊不等,我們最後選了三張畫,畫的分別是哈索爾、阿肯納頓和圖坦卡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