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浪潮下,許多青年人高喊口號:「不辜負青春,我要去創業!」可是去哪裡創業?做些什麼?成為很多青年人困惑的問題。許多人有著高遠的目標和理想,做著創業致富的「青春夢」,卻在夢的開端就失去了方向。
28歲的於婷同樣也有著這樣的「青春夢」,而她已經找準方向,並已經馳騁在創業致富的道路上。河北省寬城縣大閆杖子村柴雞養殖場負責人於婷的創業項目是柴雞養殖,而她夢想起飛的地方就是在農村這片最有發展潛力的土地。如今創業5年的於婷已經摸索出了一條自己的致富路,她的養雞場現在也已。經走上了正軌。回望5年創業路,辛酸與喜悅交織,付出與收穫交融。
28歲的於婷在農村找到了創業的方向,擁抱致富的夢想。中國青年網 劉妍彤 攝
另闢蹊徑 回鄉創業
2009年,剛畢業的於婷也跟許多大學生一樣,徘徊在城市間,遊走在各種機遇中,卻依舊擺脫不了茫然與不甘。茫然的是偌大的城市找不到發展的方向,不甘的則是大好的青春不闖蕩就浪費了。
帶著迷茫和失落,於婷跟隨男友,回到了他的家鄉,河北省寬城縣的一個小山村——大閆杖子村,去看望未來的公婆。村子偏遠、清貧,距離縣城要兩個小時的車程,但那裡青山綠水,於婷說:「在那裡,每天呼吸著山間的清新空氣,聽小溪譁譁,接觸民風淳樸的鄉裡鄉親,我找到了以前從沒有過的歸屬感和踏實,這裡就應該是我一生的家。」
「世界那麼大,城市留不下。但我和男朋友好手好腳、有文化,兩個人一起奮鬥,不信在農村幹不出一片天地來。」就這樣,於婷下定決心要在農村幹出一番事業。通過上網查資料和實地考察,幾經對比,於婷選擇了柴雞散養項目。但不曾想,卻遭到了公公婆婆和親戚們的一致反對。他們覺得老百姓土裡刨食勉強度日,城裡也沒那麼多闊人,誰有錢買你的柴雞蛋吃?面對質疑,於婷沒有動搖,毅然踏上了追求夢想的道路。創業不分職業貴賤,堅持是成功的敲門磚。
「在村幹部的幫助下,我籌集20萬元貸款,這才解決了創業起步的燃眉之急。」於婷告訴:「為了節約成本,搬磚、和泥、上料等重體力活都由我們親自來做。三個月下來,雞舍有了,我也累得快散架了,人整整瘦了一大圈。」
養雞是一個成熟多年的產業,作為一個大學生,儘管養殖技術和經驗幾乎為零,只要信科學、用科學,就不信養不好。於是,於婷一邊查閱大量的書籍、資料,一邊到外地重點考察學習柴雞的散養技術,包括清棚消毒、飼料的選擇、不同階段的飼養管理等等,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幹了起來。
柴雞散養最辛苦、最困難當屬防疫了,110天之前的十幾次防疫,每次都要連續忙一天一夜。但看到小雞健健康康,活潑可愛,疲勞就會一掃而光。現在殖場的存欄量已經達到了4000隻,柴雞蛋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一致認可和好評,各方面逐步走上了正軌。於婷說:「經歷這些過程,我也愈加深刻地感受到,年輕人不要指望著天上掉餡餅,埋怨、等待更不是辦法,唯有不息的奮鬥才能創造機會,才能讓自己離夢想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