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應該先向他們學學怎麼用中國筷子

2020-12-20 政知見

撰文 | 趙萌

義大利品牌D&G(杜嘉班納)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岌岌可危。

在上海大秀之前,D&G發布了「起筷吃飯」的系列宣傳片。宣傳片中,一位濃妝豔抹的女模特,用誇張的表情展示如何用筷子吃披薩、甜卷、義大利麵,以此展示中國與義大利文化的碰撞融合。一些網友認為,宣傳片有歧視和醜化中國文化的嫌疑。

隨後,該品牌聯合創始人兼設計師Stefano Gabbana的辱華言論引起了軒然大波。D&G的上海大秀遭到國內明星的集體抵制,被迫取消。人民日報官微連夜評論稱:

大秀被迫取消、產品被電商下架,辱華者,自取其辱,這是最好的教訓。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認為,D&G在發布宣傳片時,真應該跟尼克森、默克爾、柯林頓、卡斯楚等知名政要學一學,如何使用中國筷子。

筷子外交

現在,政知君決定給D&G免費補補課,聊一聊「筷子外交」,幫他們了解一下中國筷子到底有多重要。

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外國領導人訪華時,都用過筷子,甚至遇到冷場時,藉助筷子來打開局面。為此,很多人提前練習使用筷子,以免到時出糗。

比如,尼克森總統,1972年開始為期一周的中國之行前,據說用一個多月的時間練習使用筷子。

在中國期間,他使用筷子的影像有不少,動作看上去都很熟練,甚至可以說是地地道道。

不僅僅是尼克森,隨團採訪的記者沃侖特·克朗凱特,也能熟練地用筷子吃飯,甚至比尼克森更「中國」。

△尼克森使用筷子吃飯

△隨行記者沃侖特·克朗凱特用筷子吃飯

後來訪問中國的美國福特總統,也是使用筷子的好手。福特總統是中美關係正常化後第一位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1975年12月1日至5日,福特對中國進行了訪問。毛澤東、鄧小平分別與他進行會談。在鄧小平款待福特的宴會上,福特也使用了筷子。

△福特總統習慣用左手使用筷子

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攜夫人希拉蕊和女兒切爾西訪華,柯林頓一家前往上海綠波廊酒樓用餐。柯林頓自己「爆料」稱,早已苦練多時筷子的使用技巧。

△柯林頓訪華時也練過如何使用筷子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在一個會議上,曾聽德國前駐華大使柯慕賢介紹過,德國總理默克爾最愛川菜,還親自學川菜。2014年,德國總理默克爾到成都映像餐廳,專門跟師傅學做宮保雞丁。柯慕賢透露,當時做菜的原料都是默克爾自己到菜市場買的。做完後,默克爾用筷子品嘗了宮保雞丁。

△默克爾用筷子吃宮保雞丁

中國前駐古巴大使徐貽聰撰寫的《我與卡斯楚》一書也披露過,古巴前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喜歡中國菜,中餐餐具用得比較好,能夠正確、熟練地使用筷子。

△卡斯楚用筷子吃中餐

當然少不了美國前總統歐巴馬,2016年他訪問越南時和友人在河內市區小吃店品嘗道地河粉和啤酒。期間,筷子也「出鏡」了。

這些領導人對中國筷子的理解,比D&G真的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相比之下,D&G顯然沒弄懂筷子之於中國人的意義。

火上澆油

筷子有著3000年的文獻史,更有5000年的文化烙印。筷子在古代被稱為「箸」,起源可追溯到周代,《禮記》《荀子》《史記》都提到箸。「箸」演變為「筷」,與我國古代江南水鄉民俗諱言有關。民間行船時諱言「住」,船家行船又偏偏在吃飯時離不開箸,二者同音,索性改成「快」,取意快快行船。再加上竹字頭,「筷」字沿用至今。同時,筷子具有諸多美好的寓意,比如「筷子筷子,快快生子」等。

D&G創始於1985年,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在中國有44家門店。

很明顯,年輕的D&G,不懂筷子在中國人眼中的價值。

風波乍起,D&G趕緊想辦法。但伴隨著該品牌聯合創始人兼設計師Stefano Gabbana的辱華言論,卻引起軒然大波。

根據微博網友@Fashion_BangZ 爆料,一名亞裔模特在Ins上向Stefano Gabbana質詢爭議廣告。然而,Stefano Gabbana公然稱:「從現在開始,我會在所有的採訪裡說,中國這個國家就是一堆大便,沒有你們我們也照樣過得很好。」

朋友們,看到設計師的話,除了出離憤怒,只能用人民日報官微的評論回復了:

「筷子吃披薩」有刻意諷刺之嫌,更不能被接受的是吃飯砸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21日下午,D&G官微發文稱,該公司Intragram帳號和Stefano Gabbana的Instagram帳號被盜,該公司已經立即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我們為這些不實言論給中國和中國人民造成的影響和傷害道歉。我們對中國和中國文化始終一貫的熱愛與尊重。

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NOT ME)!

遭遇抵制

事情正在起變化。

21日晚上,原計劃參加D&G上海大秀的工作人員和模特,拖著行李箱開始撤離,因為上海大秀取消了,準備好的紅毯蓋上了一層塑料薄膜,籤到板上面乾乾淨淨沒有一字。

此前,受邀的明星和模特,已經拒絕參與大秀。

當紅小花迪麗熱巴的工作室發表聲明,與D&G解約。

隨後,流量小生王俊凱的工作室也發表聲明,解約。

多米諾骨牌倒下時,墨菲定律開始發揮作用。

從昨天晚上開始,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網易考拉、奢侈品電商寺庫、唯品會、1號店、海外購物平臺洋碼頭等中國知名電商平臺,均下架與D&G品牌相關的產品,搜索結果全部為零。

D&G真應該看看貝恩諮詢的一項研究報導:

亞洲特別是中國市場是歐洲奢侈品牌取得成功的關鍵。研究顯示,目前全球三分之一的高端消費由中國消費者產生,消費遍布國內和海外。2025年,有望由三分之一躍升至46%。

昨晚,D&G在社交媒體ins上再度發表聲明,宣稱對中國「懷有愛與熱情」,發生這一切非常不幸。然而,該聲明並沒有流露出歉意,也沒有道歉的字眼。

△Stefano Gabbana(左)

事已至此,D&G和Stefano Gabbana已經付出慘痛代價。所以,善於和中國打交道的外國朋友,應該從一雙筷子做起,了解中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資料 | 央視 華盛頓時報 解放日報 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D&G應該和跟北京人學學怎麼用筷子
    大秀取消了……我在想,呆梨人民是怎麼了?是不是對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些誤會,難道他們忘記了自己發明的西方筷子了?D&G凌亂的後臺用筷子「十二忌」八忌「碎筷」所謂「碎筷」,就是盤子裡的「菜」塊兒大,比如整塊的燉肉和大塊的魚肉,單夾著費勁,便用筷子把它撕碎,便於大伙兒夾著吃。北京的老規矩是:在飯桌上用筷子的動作要文雅,不能站起來動筷子。用筷子把盤子裡的大塊肉撕碎,方便大伙兒吃,說起來是好事,但用「碎筷」,人要站起來,這就破壞了坐著用筷子的規矩。
  • 客觀看待D&G調侃,憤怒之餘我們得先熟知筷子的來歷和講究!
    近些天關於DG辱華事件愈演愈烈,一向愛隔空罵仗的韓國日本也摻和進來,指責DG侮辱的是筷子文化,必須也要向他們道歉!2仙人指路用筷子夾菜時食指不得單獨伸出或翹起!在國人眼中用筷子時單獨伸出的食指像是在指責別人,給同桌用餐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3當眾上香在給別人成米飯的時候,有人為了方便直接把筷子插進碗中的米飯裡。
  • 女孩指責中國筷子浪費資源,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無知太可怕
    近日,瑞典環保女孩發表言論,稱中國人使用筷子是浪費資源,要求中國向韓國學習。怎麼回事?中國傳統習俗為何讓瑞典環保女孩不快?原因也很奇怪,只能說太無知了。瑞典環保女孩-格蕾塔·桑伯格瑞典環保女孩格蕾塔·桑伯格,大家應該不陌生。她的中文名字叫葛麗塔。
  • 筷子僅僅是個餐具?D&G,那是你不懂中國
    視頻截圖近日,義大利奢侈品牌Dolce&Gabban(杜嘉班納)在社交網站發布了幾條廣告,內容是「起筷吃飯」,裡面的模特展示了如何用筷子吃Pizza、義大利甜卷、義大利麵等,因片中的傲慢語氣及模特用筷子的奇怪姿勢引發巨大爭議。拍廣告的人真的懂中國的筷子嗎?
  • D&G辱華,不懂中國的筷子,更不要把無知當學問
    然而,在該視頻裡,模特使用筷子吃義大利食物,表演誇張,旁白輕浮,被質疑為歧視與醜化中國文化。當有人和該品牌創始人理論時,其不僅沒有表達歉意,反而惡意辱罵中國人,並表示該視頻就是他的意願,不會刪除。此議論曝光後,原定參加D&G走秀活動的明星和模特紛紛宣布退出或中止與D&G方的合作。
  • D&G辱華用筷子吃披薩,網友用刀叉吃火鍋實力回應,你覺得如何
    在D&G放出宣傳視頻的那一刻,無數中國人感覺自己受了侮辱,因為D&G模特那誇張又譏諷的表情,就好像在說著:中國人為什麼要用這奇怪的餐具,就像棍棍一樣的形狀。他們這樣描述我們的筷子,中國網友也是怒不可遏了,畢竟筷子對於我們中國文化來說非常重要,它在古文化中也佔有一定的席位,當然不能被外國人這樣嘲諷。
  • D&G一段視頻,全國人民怒了!中國筷子文化大普及
    昨天義大利奢侈品D & G發布了一段侮辱中國筷子的視頻,視頻裡面有這樣一句話:今天我們將向大家展示,如何用這種一種「小棍子形狀的餐具」,來吃義大利傳統的瑪格麗特披薩餅。小棍子形狀的餐具?義大利偉大的傳統瑪格麗特披薩餅?
  • 在中國吃飯請先學會拿穩筷子,尊重中國和中國的文化-D&G未秀已涼
    中國從商朝時期開始使用筷子吃飯,自商開始至今未有中斷,筷子的傳承是中國文化的象徵。人們可以放下筷子隨手拿起餐刀,而放下餐刀的人未必能隨手拿起筷子,筷子、陶瓷、中華文字無一不是智慧的結晶。該廣告片模特怪異,手持筷子吃一張披薩,儘管拍攝的廣告片確實略帶點詭異,未必會讓大家肯定G&D的辱華表現,但是其後的D&G的品牌設計師辱華言論讓人心生怒火。中國的經濟迅猛發展,同時向世界展示出一個有非潛力市場,但是如果想來這個市場分一杯羹請你首先學會尊重這裡的人民,尊重這個國家。
  • D&G嘲諷我們的筷子,那用刀叉吃火鍋會怎樣?已笑翻!
    D&G嘲諷我們的筷子,那用刀叉吃火鍋會怎樣?已笑翻!現在D&G已經眾所周知了,只不過是以一種不好的名聲傳遍了天下,有點像我們中國那句俗語,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原來不知道這個牌子的人都通過這件事情知道它了,然而它現在要涼了。而整個事件的起因就是以為那個宣傳廣告的筷子歧視問題。
  • 英學者開發"筷子公式" 幫助老外學用筷子[圖]
    東方網2月23日消息:最近英國研究學者表示,他們開發出一個「筷子公式」,可以幫助那些喜歡吃北京烤鴨或者糖醋豬排的外國人學習使用筷子。   中國人在餐桌上使用筷子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日前,英國薩裡大學吉姆-阿爾喀裡博士和趙強博士開發出一個數學公式,聲稱利用這個公式可以幫助他們的英國同胞掌握這項中國傳統技巧。
  • 你真的懂中國的筷子嗎?「筷子」用英文怎麼表達?
    -內容來源於公眾號「EF青少兒英語寧波中心」-今天小E要來講一講我們中國的餐桌文化,那麼這其中最有特色的中國餐具是什麼呢?當然非「筷子」莫屬啦!小朋友們在幾個月的時候初嘗筷子上的味道,這是你們對酸甜苦辣的最初感知。
  • 罵中國是屎?D&G設計師,讓你看看我們中國人有多剛!
    但是,幾天前杜嘉班納在官方微博上發表的廣告片,具有嚴重的侮辱中國文化的傾向!這口氣,我們怎麼可能會忍。在廣告片中,女模特在旁白的解說下,給大家示範如何用筷子食用披薩。本來,廣告片應該要表達的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概念,但是解說裡面的字幕卻相當的令中國人不適。「如何用這種小棍子吃我們偉大的披薩?」
  • 中國筷子文化的起源發展與傳承含義,他絕不是D&G所說的那般淺陋
    當然不是,筷子最早又被稱為「梜(jia)」,有夾食之意,到了漢代便開始稱作為」箸「了,而被稱作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筷子」是在明代開始的。據史料記載,「筷子」在中國的使用的上限時間還不明確,但是最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所以說「筷子」這一事物是很有可能是陪伴著我們中華文明從小一起長大的,至少也是餘生有「你」的存在。
  • 別像D&G一樣愚蠢無知,你知道筷子背後的含義嗎?
    不過,片中的旁白所用的「中式發音」以及模特用奇怪的姿勢使用筷子吃披薩、義大利式甜卷等片段被網友質疑存在歧視中國傳統文化,在國內社交媒體引發廣泛爭議。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老外不明就裡也不難理解,只是,是無心插柳,還是刻意為之,就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了。
  • 一句中文對不起是否能換回D&G的重生?義大利老鄉也來踩上兩腳
    原意是想以中國筷子吃義大利食物來串起中意相通,結果片中中國模特兒怪裡怪氣地把弄筷子,還把2根筷子直戳在Pizza上,這是觸犯華人的筷子情節,藐視了中國文化。最讓人生氣的是DG設計師Stefano Gabbana用「中國是屎國」、「中國是骯髒又發臭的黑道」來罵人,還一直以自己「自由言論」為自豪,一臉傲慢,所以此次讓D&G滾出去,恰能讓他學會什麼叫自由言論請先尊重人。
  • 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用筷子的?該怎麼用筷子?
    麻煩來了,外國人不讓咱用筷子,認為咱用筷子會消耗大量木材,不利於環保,還有外國媒體附議,以上說辭似乎言之鑿鑿,有理有據,洋奴們緊張了嗎?然而,在看我來,他們就是個弟弟。為什麼這麼說?外國人要解釋要解釋這個問題,就得從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用筷子,該怎麼用筷子談起,而從什麼時候開始用筷子,就要扯到數千年前,沒有辦法,咱的文化底蘊就這麼深厚,隨便拿出個東西就有數千年的歷史
  • 口語:「一次性筷子/杯子」用英語怎麼表達?
    口語:「一次性筷子/杯子」用英語怎麼表達?在討論「一次性筷子/杯子」的英語表達前,我們先談談一個英語詞:a throwaway society(一個用過就扔的社會)。美國在上個世紀5-60年代曾被稱為是典型的a throwaway society,一個「用過就扔」的國度。
  • 「酸甜苦辣它先嘗」,筷子用不對,有損健康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筷子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作為特色餐具,筷子不單單是用來取食的「兩根細棍兒」,還濃縮了傳承千年的中國禮儀和精神,承載了豐富的內涵和文化寓意。「大傢伙兒動筷吧!」「不就是多雙筷子的事兒!」
  • 你知道筷子怎麼來?筷子怎麼用?關於筷子的文化,大家都知道了
    雙逸家居但中國在東亞,古時候東亞人的日常食物是茶,是一種有流動性,黏稠的食物,手拿不起來也不方便,會從指縫中流出來,而且古時候的人們就會同時有飯有菜,如果用手撈食會影響裡面的野菜和樹葉的味道但那會兒的細長木棍之類還不能稱之為筷子,而是稱呼為「筋」,筋字的簡體寫法是「箸」。那時候的「箸」,一開始只是幫助人們吃飯,不是必不可少的吃飯工具。大部分古人依舊是用樹葉或者是能盛住食物的器皿來進食,用手作為輔助。
  • D&G應該了解的歷史,畢竟我們用刀叉的時候,人家還在用手抓面
    其實中國人最早用的是刀叉,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用筷子只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筷子在先秦時代稱為「梜」,漢代時被稱「箸」,明代開始才被稱「筷」。因為人類最初的食物並不精細,對付大塊肉,刀叉更加適合分割。匕中國最早的餐刀叫做匕,前半部分是扁平微凹的,這樣既可以當刀又可以當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