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細菌性腸炎綜合防治措施

2021-01-15 騰訊網

本防治措施由僅供防治工作中參考。具體措施應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在相關專業機構和人員指導下實施。相關應藥處方應由執業獸醫開具。

一、預防措施

(一)生產預防

1 加強水質管理

1.1 透明度控制

河蟹養殖前期,水體透明度一般控制在30~40cm左右,以不能見池底為原則,避免因透明度過大而造成青苔在底部快速生長。夏季高溫季節,透明度應控制在60cm以上,有利於遏制水溫的快速上升。養殖後期,透明度應控制在80cm以上。若透明度過大,可通過施用生物肥料進行調節。

1.2 加注新水和換水

當水體透明度下降、水色變濃時要及時換水。特別是夏季高溫期間,高溫、雨水容易導致池塘水質變化較大,應注意防範。通常情況下,5~7天注水1次,10~15天換水1次,換水量為10~20%,換水應避開蛻殼高峰期,以免影響正常蛻殼。部分池塘因外源水質較差可以採用水質改良劑和底質改良劑,具體用法用量參照產品使用說明書或技術人員指導。

1.3 水位控制

池塘水位按照「前淺、中深、後穩」的原則進行調控,3~5月水深掌握在0.5~0.6m,6~8月控制在1.5m及以上,9~10月穩定在1m左右,高溫季節適當加深水位,以防水溫過高,影響河蟹蛻殼及生長。

1.4 潑灑生石灰

河蟹養殖池塘須定期潑灑生石灰,既可以中和高蛋白飼料腐敗變質後的弱酸性,調節PH值7.5以上,又可為河蟹生長提供足夠的鈣源。生石灰每20~25天一次,每畝水面水深1m用量10kg左右。

1.5 水質調控與改良

換水不便和高溫季節應適當使用微生態製劑和底質改良劑,對水質用進行改良,同時還可有效預防河蟹細菌性腸炎等疾病發生。微生態製劑和底質改良劑每15~20d施用一次,每畝用量3~5kg,拌土底施或用水稀釋全池潑灑。高溫季節應避免使用含氯消毒劑,改用溴製劑或碘製劑,消毒劑使用應避開蛻殼高峰期。

2 加強水草管理

河蟹養殖池塘水草覆蓋率一般控制在50-70%,水草密度過低,對水質調控的能力差,水質易過肥;水草過多過密,封蓋水面時,不僅容易造成水體流動性變差,導致溶氧降低,還會導致河蟹活動受限影響攝食。

水草種植過程中既可以一種水草為主,其他水草為輔,也可三類水草不分主次同時種植。目前河蟹養殖過程中的水草種類主要有輪葉黑藻、伊樂藻及苦草,三種水草均為沉水性水生植物。池塘內種植的沉水植物區可用網片分隔欄圍,保護水草萌發,種植面積佔池塘面積的1/3左右。由於伊樂藻不耐高溫,當高溫來臨時,露出水面的伊樂藻容易被灼傷,造成水草死亡腐敗水質,引起疾病發生。夏季來臨前,要及時割去過長的伊樂藻,保持藻體距水面30cm,並及時割除過多過密的水草,為河蟹正常生長釋放更多空間。

河蟹養殖過程中所用浮水性水生植物一般為水花生,水花生適應性強,河蟹不喜食用,當河蟹池中有以上三種水草並且長勢良好時,一般無需再移栽水花生,只有當蟹池中沒有水草才考慮移栽適量水花生。水花生通常將覆蓋率控制在10-20%,移栽後要防止其過分瘋長而覆蓋全池所帶來的其它負面影響。

3 加強飼養管理

健康的營養管理是保證河蟹健康生長的基礎條件,也是預防河蟹細菌性腸炎的關鍵,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3.1 河蟹的營養需求

(1)保持池塘中水草、螺螄等基礎飼料的含量,確保河蟹有額外餌料補充。養殖戶可在每個養殖年前進行螺獅的投放,並定期殺滅池塘中其它以螺獅為食的生物。另外,夏季時需定期清除過於茂盛水草,以防止河蟹無法尋找食物以及提高水體溶氧等。

(2)河蟹對蛋白質的需求高,因此,河蟹養殖期間可以動物性飼料為主,以植物性飼料為輔。以冰鮮魚等作動物餌料、大豆玉米等為植物餌料時,建議植物餌料佔比不超過總投餌的1/3;或建議直接選用配合飼料投喂。餌料總投餌量 (g):蟹 (Kg) 建議不低於85。

3.2 飼料的製作

(1)河蟹利用鰲足將飼料送入咀嚼器中磨碎,因此在飼料加工中,更細的原料粉碎程度有利於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此外,由於池塘養殖面積較大,河蟹往往無法及時尋找到食物,因此要求飼料在水中溶散時間必須在2小時以上,以保證河蟹能夠正常攝食。

(2)為提高河蟹尋找食物的效率,可以在飼料中加入誘食劑;為防止飼料油脂氧化,也可以向其中加入抗氧化劑等。

3.3 飼料的儲放

(1)倉庫建造時應注意通風乾燥,避免蟲害影響,從而防止飼料在儲放過程中出現腐敗問題。此外,養殖場可以根據需求選擇飼料儲放量,維持滿足半個月投餵量的飼料儲備即可。

(2)定期檢查飼料的質量,防止投餵黴變飼料,切勿為了降低成本而將黴變的飼料投餵進池塘中,從而影響水質,以及誘發河蟹健康狀態下降,增加細菌性腸炎發病風險。

3.4 飼料的投餵

(1)加強管理,注意固定路線和時間均勻投喂,定期檢查河蟹吃食情況;

(2)由於河蟹養殖區每年會經歷梅雨、颱風等長時間下雨的季節,造成池塘水渾濁、溶解氧下降的狀態,需通過測量水體透明度、溶氧、pH等指標監測水質,決定投餵量。此外,此時期可在飼料中添加適當的益生菌或多肽、多糖等,增強河蟹免疫力;亦可提高精料比例,從而保證該時期河蟹營養充足。

(3)建議在養殖塘中設立食臺,食臺 (個):池塘面積 (畝) 比例約1:3,食臺以設立在投食路線四周為宜。日常需觀察池塘內食臺的吃料情況,河蟹不同規格、不同的養殖季節、不同的氣候、不同的環境條件等均會影響其攝食率,養殖戶需根據食臺吃料情況調節投餵量,從而保證河蟹免於遭受營養缺乏的狀態。

總的來講,新鮮無腐且營養足夠的飼料投餵下,一般能夠滿足河蟹應對自身生長以及抵抗外界應激需要,從而降低細菌性腸炎發生的可能性。

(二)藥物預防

1. 外用藥:潑灑聚維酮碘或季氨鹽絡合碘,每10天潑灑一次,可交替使用,劑量按商品藥物上的說明書。

2. 免疫促進劑:對於沒有發病的河蟹,飼料中添加免疫促進劑進行預防,如酵母多糖、黃芪多糖、β-葡聚糖、殼聚糖、多種維生素等(使用劑量參考商品藥物的說明書,每15天可以連續投餵4-6天),可提高河蟹的抗病力。

3. 內服藥物:每15天可以用中草藥(如板藍根、大黃、魚腥草混合製劑,等比例分配藥量)進行預防。中藥需要煮水拌飼料投喂,使用劑量為每千克蟹體重0.6-0.8克,連續投餵4-5天。如果事先將中草藥粉碎混勻,在臨用前用開水浸泡20-30分鐘,然後連同藥物粉末一起拌飼料投餵則效果更佳。

二、治療措施

(一)外用藥物

池塘消毒可以採用殺滅細菌的方法進行,以碘製劑最為理想,如聚維酮碘、季氨鹽絡合碘等,兩者可交替使用。使用方法是連續潑灑2-3次,間隔一天潑灑一次。使用劑量參考商品藥物說明書上的劑量,使用時注意避光。

(二)內服藥物

對於發病池可以採用口服途徑投餵抗細菌中草藥進行綜合治療。也可內服恩諾沙星或氟苯尼考等國標漁藥,劑量按商品藥物上的說明書,每天一次,連續3~5天為一個療程。

相關焦點

  • 淺談草魚細菌性腸炎的治療與預防
    在生產實踐中,草魚的細菌性疾病時有發生,尤以草魚細菌性腸炎多發[2]。在我國的大部分養殖區,細菌性腸炎病一般發生在4月~9月份,對淡水魚類如草魚危害極大[3]。2015年4月中旬在西南大學榮昌校區水產實習基地養殖池發現草魚幼魚發病,對其觀察解剖和實驗室診斷確診為細菌性腸炎,每天使用蒜素、食鹽、氟苯尼考粉拌餌投餵進行治療。現將此次草魚細菌性腸炎發病症狀、治療處理情況、防治建議總結如下。
  • 細菌性腸炎(又出新招了)
    防治:預防該病時應做好徹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質清潔。嚴格制定「四消四定」措施。治療:一般情況細菌性腸炎的發生都伴隨著水質惡化,機體免疫能力下降而來。所以我們在治療細菌性腸炎的同時也不要忽略水質情況。1、必要時採取增氧底改+EM菌進行徹底改底或者用增氧底改+枯草芽孢桿菌進行底質改良,另外就是用過硫酸氫鉀成分的底質改良劑進行改良水質(視情況而定)。2、再結合調水的同時,我們可以在飼料中根據嚴重情況拌入適量大蒜素+多維+免疫多糖投喂。
  • 細菌性腸炎,你了解多少.
    孩子又為什麼會得腸炎呢?細菌性腸炎,顧名思義是腸道的炎症,由細菌感染引起,由於炎症反應引起了腹瀉、嘔吐的症狀,如果感染嚴重,則可引起發熱,有些特別嚴重的孩子甚至還會導致休克,是夏季兒童的一種常見病。因為是腸道疾病,所以一般來說感染的途徑都是經口攝入病原,也就是俗話所說的「病從口入」。
  • 圖解草魚細菌性腸炎以及與病毒性腸炎區別
    圖解草魚細菌性腸炎以及與病毒性腸炎區別2010-11-03 14:1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前沿草魚對於水質、飼料配方的要求很高,而草魚病毒病、爛鰓、腸炎、赤皮等已經成為制約草魚養殖發展的重大瓶頸。本文通過圖文,對草魚細菌性腸炎進行診斷分析,並和病毒性腸炎做了對比。  腸炎是草魚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發病的草魚體表發黑在下風處獨遊,腸道發紅,沒有食物,充滿黃色粘液和氣泡肛門紅腫。嚴重時擠壓魚體會從肛門處流出黃紅色粘液。
  • 細菌性腸炎,到底要不要打針?
    最後通過大便檢查,進一步證實了引起孩子生病的元兇是細菌性腸炎。我給媽媽的建議是:孩子患上了細菌性腸炎,但經過檢查,並沒有達到輸液的指標,可以先口服藥物治療。吃藥第三天後,小朋友就完全退燒了,拉肚子的情況也逐漸緩解,經過10天的規範治療,孩子的腸炎痊癒了。
  • 什麼是腸炎 腸炎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現在生活當中患腸炎的人越來越多,而腸炎的症狀經常被忽視,那麼什麼是腸炎,腸炎的症狀有哪些呢?生活當中我們應該如何預防腸炎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下面大家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腸炎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小腸炎和結腸炎。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
  • 如何防治辣椒細菌性葉斑病?
    如何防治辣椒細菌性葉斑病?(1)症狀主要為害葉片,初呈黃綠色水漬狀不規則小斑,後擴大為紅褐色斑,斑面有雲紋,病斑膜質,大小不等,手摸斑面無粗糙感。病斑部位質脆,有穿孔。發病後期,常引起大量落葉。(3)防治措施①種子消毒。播種前種子消毒,用0.3%種子重量的50%敵克松可溼性粉劑拌種。②農業防治。與非茄果類蔬菜輪作,高畦栽培,收穫後及時清病殘體,並深耕翻土,引水泡田(約30天);雨後及時排水,不要大水漫灌。③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50%琥珀酸銅可溼性粉劑、47%春雷··王銅可溼性粉劑或57.6%氫氧化銅於粒劑。
  • 弧菌在南美白對蝦養殖中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弧菌在南美白對蝦養殖中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出處:南通巴大飼料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8-04-24 10:42:00對蝦養殖中常見的弧菌有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創傷弧菌及鰻弧菌;弧菌屬細菌能引起對蝦弧菌病,且目前仍是對蝦養殖過程中最為常見、危害最大的細菌性疾病。弧菌的危害:在養殖中,弧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當環境條件惡化、對蝦抵抗力降低時,弧菌就會乘虛而入。
  • 細菌性痢疾可不是普通腸炎,其檢查、治療手段,你真的了解嗎?
    但很多人對細菌性痢疾並不了解,以為這只是普通腸炎,那細菌性痢疾與普通腸炎有什麼不同?細菌性痢疾該如何診斷、治療呢?01細菌性痢疾與普通腸炎的區別1、病因不同痢疾屬於一種因為感染了痢疾桿菌,又或者是感染了相應的致病菌以後,所誘發的一種腸道感染疾病;急性腸炎屬於一種因為自身免疫力差,又或者是感染以及遺傳這些原因素,所誘發的一種腹瀉以及便秘作為主要表現的消化系統疾病。
  • 仔豬腹瀉病的鑑別診斷及綜合防治
    近年來,仔豬腹瀉病一直是困擾養豬業的一大難題,儘管對該病的研究在防治、營養、管理和遺傳學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仔豬腹瀉仍然是養豬生產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病因複雜,給預防、治療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 肉鴿腸炎症狀及防治方法
    肉鴿腸炎症狀及防治方法肉鴿腸炎是一種常見消化道疾病,此病是由大腸桿菌感染引起的。發病主要是由於飼養管理不當,如營養不良,飼餵不潔黴爛飼料和飲水或飼料搭配不當或經常變換。此外多種疾病和寄生蟲損傷腸黏膜。2.診斷根據臨床症狀和發病情況綜合分析,可做出診斷。3.防治方法預防本病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注意飼料和飲水衛生,同時要合理搭配飼料。
  •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及防治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以下簡稱細條病)是國內重要的植物檢疫性病害。近年來,病害逐年擴大,危害日趨嚴重。   細條病菌主要在病谷和病稻草中越冬。當病谷糠直接施於稻穀中,能致水稻發病。病菌除危害水稻外,還可侵染雜草。  細條病菌潛育期的長短與氣溫有關。氣溫在16℃以下,無新病斑出現。
  • 黃顙魚細菌性腸炎防治一例
    二、治療方案1、調水解毒,已恢復黃顙魚食慾;2、拌餌內服磺胺類抗生素和電解多維,以治療腸炎;3、全池均勻潑灑苯扎溴銨和戊二醛合劑,隔天潑灑碘伏進行水體消毒;三、治療效果經過三天的藥物治療,黃顙魚成魚死亡量減少,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七天後,黃顙魚成魚無死亡。
  • 對蝦腸炎成為今年養殖業最大病害之一,千萬別大意
    對蝦腸炎發病因素眾多,要想要做好對蝦腸炎預防,首先您要搞明白南美白對蝦腸炎的發病原因: 1、細菌性腸炎 >對蝦細菌性腸炎主要是因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感染引起。
  • 我們在進行河蟹養殖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疾病,又該如何進行防治
    本期主題:我們在進行河蟹養殖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疾病,又該如何進行防治三農導語:當我們大家在進行我們河蟹的一個養殖的時候,是常常會遭遇到各種各樣類型的疾病的,可能是因為我們養殖水體的不乾淨,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進行養殖的河蟹品種問題
  • 河蟹養殖後期死蟹,如何應對?_蟹類專題(蟹類綜合專題)_水產養殖網
    河蟹養殖後期死蟹,如何應對?造成死蟹的原因很多,主要考慮河蟹體質、池塘環境和傳染病三大因素對河蟹發病的影響,我們通過以下幾點來減少發病。1、增強河蟹體質河蟹經過高溫惡劣天氣的洗禮,一些池塘使用刺激性藥物(殺藍藻藥、二氧化氯、過硫酸氫鉀等)造成河蟹體質弱。此時應減少使用刺激性產品,適當補充「活力鈣」(3畝/包)、「激活」(2畝/包)等增強河蟹體質。
  • 中草藥在魚病防治方面有哪些好處?
    因為魚類總是會出現細菌性腸炎和錨頭蚤與爛鰓病,此時, 養殖人員就可以通過大蒜有效地防治。2.鐵莧菜在魚病防治中的應用鐵莧菜全草能夠被直接入藥,在味道上比較苦澀略辛,並沒有任何毒性,同時抗菌抗感染性非常好,具有一定的解毒和止血功效。
  • 腸炎是怎麼引起的
    其他: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人群,可出現菌群失調性腸炎等。 1.病毒性腸炎:病毒性腸炎見於犬瘟熱病毒、犬細小病毒、犬貓冠狀病毒等引起的腸炎。在病毒性腸炎中,輪狀病毒是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因,而諾瓦克病毒是成人和大齡兒童流行性病毒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因。 2.細菌性腸炎:細菌性腸炎見大腸桿菌、沙門菌、耶爾森菌、毛樣產芽胞桿菌、空腸彎曲桿菌、梭菌等引起的腸炎。
  • 梅雨季節易發魚病的防治措施及漁藥的正確使用
    梅雨季節易發魚病的防治措施及漁藥的正確使用出處:柏普泰水產 作者:黃鵬丹 水產養殖網 2020-06-19 10:41:005-7月值得警惕的是魚類少數特定多發常見病,這些疾病在5-7月處於全年發病高峰,要引起養殖戶重視,如水黴病、三代蟲病、車輪蟲病、刺激隱核蟲病、鯽造血器官壞死病、細菌性爛鰓病、細菌性腸炎病、羅非魚鏈球菌病。這些常見多發病每年發病趨勢均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