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發現!中美科學家在恐龍骨中發現完好細胞,能克隆小恐龍嗎?

2020-12-20 科學小哨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和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們,在北美蒙大拿州發現的一個生活在7500萬年前的鴨嘴龍的骨頭中,發現了完整的軟骨細胞,裡面有蛋白質、DNA跡象。這個發現震驚了古生物界,因為這是人類首次發現到的保存完好的恐龍細胞!既然發現了DNA,能否克隆出恐龍?

這絕對是一項真正的突破!因為按照原有的觀點,細胞中的DNA只能保存100萬年,這次既然發現了白堊紀的幾個完整細胞,將會重新開拓起古生物化石的DNA提取工作,這對還原古生物、研究地球生物演化具有極大意義。

這個驚人發現發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雜誌上。研究小組的成員有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以及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在一隻幼年斯氏亞冠龍(屬於鴨嘴龍科)頭骨裡發現幾個特殊的軟骨細胞,其中兩個如同有絲分裂後期那樣連在一起,還有一個細胞有染色體結構。然後科學家就開始對這個染色體結構進行測試,研究DNA和蛋白質是否完整存在。

研究人員首先對細胞進行抗體測試,為的就是確定其中的蛋白質是否也保留下來。結果,染色體結構對II型膠原抗體有反應,說明這個細胞中存在蛋白質殘留物。研究人員稱,檢測到的蛋白是動物軟骨中常見的蛋白。

同時,他們還將這個細胞同同樣生活在這處洞穴的幼年鴯鶓[ér miáo]頭骨的樣本細胞進行比較,但恐龍的這個細胞對抗體測試反應要比鴯鶓樣本弱得多,研究人員解釋稱,因為恐龍的蛋白結構局限在一個地方,而鴯鶓的分布在細胞各處。(鴯鶓是一種類似於鴕鳥的動物,至今仍分布在澳大利亞,也是一種古老的鳥類,在恐龍滅絕後出現。)

DNA測試中,研究人員用染色物來檢測DNA,發現斯氏亞冠龍的細胞和現代細胞的染色體對染色物反應相同,也就是說這個恐龍細胞的DNA從7500萬年前一直保留至今。(DNA是非常脆弱的物質,很容易氧化破壞掉。)

研究人員稱,這是令人興奮的發現,表明細胞和裡面一些非常重要的生物分子能持續存在,這對科學家重新揭露古生物的分子秘密有啟示意義。但也有反對者指出,這個發現是錯誤的,因為試驗過程受到了細菌汙染,所以結論毫無意義。但研究人員堅稱不存在汙染。

既然發現DNA,能否克隆恐龍?

《侏羅紀公園》電影曾讓不少人誤以為科學家能像電影裡那樣克隆出這種幾千萬年前的龐然大物,再加上現代克隆技術的發展,克隆羊、克隆猴已不是新鮮事。但恐龍真的能克隆出來嗎?

在沒有最近的這個發現之前,基因片段就是克隆恐龍的最大難題,因為恐龍化石中沒有提取到有用的DNA信息。但是如今既然發現了DNA,克隆恐龍是否有望呢?

依舊不可能!或者說在非常遙遠的未來才有可能實現。就拿才滅絕幾十年的塔斯馬尼亞虎來說,科學家也輕鬆提取到它們的DNA,但是十幾年過去了,依舊沒有克隆出來。這種利用部分DNA克隆完整動物的技術和成功克隆羊、貓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術!

現在的克隆都是利用把幹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另外一個去核的卵母細胞,然後還要在母體中發育長大,這是要求兩個細胞,而且還是活生生的非常重要的兩種細胞。而現在,即便有部分的恐龍DNA,且不是幹細胞的核,沒有卵細胞,沒有代孕體,如何去克隆呢?

雖然基因工程的發展,科學家可以做到將提取到的DNA不斷複製,但是沒有已滅絕動物的完整基因圖譜,依然有許多未知基因,即便哪天基因技術飛速發展,可以用近似物種的DNA片段湊齊,用近似物種的卵細胞代孕,培養出來的也不是完整的恐龍,這種近似的生物有各種缺陷,極大概率無法孕出。

總的來說,中美科學家首次發現7500萬年前恐龍的DNA和蛋白質意義重大,古生物學家可以利用新方法來揭示古生物的演化、還原古生物的特徵。但現在的技術無法利用這個發現去克隆出可愛的「小」恐龍。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為什麼不用克隆技術讓恐龍復活?恐龍復活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1993年,美國的一些科學家發現了一塊含有蚊子的琥珀化石。科學家發現琥珀中的蚊子化石的已經有1.5億年的歷史了。它是一隻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蚊子。時間雖然過去了1.5億年,這隻蚊子完好地保存著琥珀中看上去依舊栩栩如生。
  • 科學家能用恐龍的基因克隆、培育恐龍嗎?原因真的說到心坎了
    通過克隆技術復活或培育一個已經滅絕的生物,都必須具備兩個必要條件,缺一不可。一個是必須能夠獲得已滅絕生物的活的體細胞,從體細胞中提取細胞核或經過基因編輯獲得完整的DNA信息,即完整的基因;二是必須能夠找到與要克隆或復活滅絕生物親緣關係相近的代孕母體。目前,科學家還不確定這些DNA屬於恐龍還是其他生命形式,比如微生物或蚯蚓等;或者甚至可能來自研究這些化石的古生物學家。
  • 既然人類都能克隆綿羊和猴子,為什麼不能克隆一隻恐龍?
    克隆的原理克隆是指無需交配,僅通過生物體的體細胞就可以進行的無性繁殖,具體的操作方法是這樣:1:先將體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細胞中,再利用微電流讓兩者融為一體,促使該細胞分裂成為胚胎。這一步類似於精子進入卵子,並讓卵子受精。
  • 既然人類能克隆出綿羊多莉,為什麼就不能克隆一隻恐龍?
    看到克隆多利,我們就知道,想要克隆一個生物,至少需要3個條件。卵細胞細胞核一隻能孕育出該生物胚胎的雌性。而克隆恐龍最難的在於卵細胞和細胞核,我們知道,細胞核中最重要的物質是DNA,但DNA擁有半衰期,當一個細胞死後,它殘留的酶就會水解DNA核苷酸上的化學鍵。
  • 疑似恐龍DNA被發現,中科院科學家好不容易找到,卻讓人質疑
    不過遺憾的是,如今人類對於恐龍的了解都只能通過化石去了解,科學家們通過化石去建模復原的恐龍形態,也與實際上的存在著不小的差別。那麼,人類有機會可以看到活著的恐龍嗎?理論上來說,如果找到恐龍的DNA,人類是有機會通過克隆技術復活恐龍的,就好像前段時間被熱議的「猛獁象復活」,也是因為科學家們提取到了遠古猛獁象的DNA,想要將它復活,然後投放在南極或者北極。
  • 克隆技術這麼發達,為什麼我們不克隆恐龍?
    人類克隆過牛羊豬,也克隆過猴子和貓,那為什麼我們不克隆恐龍呢?恐龍絕對是眾多生物中,人們最希望復活的生物。在《侏羅紀公園》中,復活恐龍似乎很簡單:在一個偏遠的實驗室裡,科學家們從琥珀裡找到了一隻吸飽血液的蚊子,並從它的內臟中提取出了DNA。眾所周知,蚊子會吸血,就算是恐龍的血液也照吸不誤,因此在它的體內是完全有可能存在恐龍血液的。
  • 人類克隆出了綿羊,還克隆了猴子,為什麼就不能克隆只恐龍?
    到了1973年英國學者維爾穆特提出利用成熟體細胞克隆非常困難,因為成熟體細胞的發育基因已經關閉,不可能再分分裂發育成身體的各個器官!但美國一位胚胎學家無意中突破了這個限制,而個中的關鍵恰恰是體細胞在培育時不小心處在了飢餓狀態,然後細胞暫停發育,後又利用靜電刺激將其重新激活,這個過程讓體細胞「忘記」了自己已經是體細胞的事實,又重新開始分裂!
  • 能不能用克隆技術讓恐龍復活?為什麼?
    先說一些我的答案:用克隆技術是無法讓恐龍重生的。如果能的話,不僅僅是恐龍,已經滅絕的所有已發現的生物都能復活了。但事實上,滅絕的生物就滅絕了,想要復活就當下的科學技術而言,無疑是天方夜譚的。那麼,克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它為什麼無法讓恐龍重生呢?我們簡答的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
  • 克隆恐龍基本不可能
    原標題:克隆恐龍基本不可能  科技日報訊 (記者常麗君)人們究竟能否克隆出早已從地球上滅絕的恐龍?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2日(北京時間)報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人員利用目前最先進的下一代測序技術證明,琥珀化石中存在DNA的可能性極小,想讓恐龍再次行走在地球上基本不可能。相關論文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
  • 恐龍可以被克隆重生嗎?︱恐龍不好惹-88
    很遺憾,以我們現在的科研水平,是無法讓恐龍克隆重生的。因為我們所發現的恐龍化石距今都已超過 6500 萬年,其中承載遺傳信息的物質早已變成了石頭。就算古生物學家可以通過鳥類、鱷魚等遠親去反推恐龍的基因,也不可能摸清生物進化過程中的基因變化軌跡。 期待未來有一天,人類可以具備更先進的技術來解決這一難題。 DNA 是脫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縮寫,它是儲存、複製和傳遞遺傳信息的主要物質基礎,可以組成遺傳指令,相當於生命發育的「藍圖」。
  • 7000萬年前化石中疑現「恐龍DNA」,恐龍真的能夠復活嗎?
    ,用猛獁象冷凍細胞作為「素材」再培育出猛獁象,但是至今我們都還沒看到真正的猛獁象出現。而根據《科普中國》一項報告指出,科學家們疑似發現了恐龍的DNA,又引發了大家的熱議。 疑似恐龍DNA來源於哪裡? 首先我們都知道,如今地球是沒有活體的「恐龍」存在,並且大多數都是以化石為主,恐龍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非常長,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6億年,大約在6500萬年前,地球出現了一次生物滅絕的事件。
  • 科學界難題:我們能像《侏羅紀公園》那樣從琥珀中克隆出恐龍嗎?
    在感嘆電影技術力的同時,有個問題也引起人們的注意:如果找到完整的恐龍DNA,我們能否像《侏羅紀公園》那樣從琥珀中克隆出恐龍嗎? 那麼問題來了:以當今的科學技術,我們能否像《侏羅紀公園》那樣從琥珀中克隆出恐龍嗎?
  • 科學家發現,7千萬年前化石中疑現恐龍DNA,人類真能復活恐龍?
    然而,在2011年,一個日本研究小組通過克隆技術利用猛獁象細胞培育出了一隻猛獁象。但是我們直到現在才看到它。然而,一份報告顯示,科學家發現了疑似恐龍的DNA,這給這個話題帶來了另一個熱點。至於恐龍的滅絕,我們從來沒有得出過具體的結論,而這種疑似恐龍的DNA也是在7000萬年前的鴨嘴龍軟骨化石中發現的。
  • 歷史:一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小恐龍,在中國發現的化石!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小編又是和大家一起見面了有人說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對著鏡子笑一笑你們都做到了嗎?微笑可以給人帶來好運哦!有這麼可愛的小編每天都為你們帶來不同的文章應該也是非常的開心的。歷史:一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小恐龍,在中國發現的化石!
  • 科學家發現可精確估重的最大恐龍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可精確估重的最大恐龍 圖片來源:卡耐基自然歷史博物館   日前在《科學報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一種新發現的特大重量的恐龍可能是曾經在這顆星球上行走的最大動物。   2005年至2009年,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南部地區挖掘出一些保存完好的恐龍骨架化石,並將其命名為Dreadnoughtus schrani。
  • 我們能從化石胚胎中復活恐龍嗎?
    1993年的電影《侏羅紀公園》並不是第一部描述現代世界展示恐龍的電影,但它把克隆恐龍的想法引入大眾文化的思路卻做的很好。因為用一種對很多人來說都有意義的方式來描述恐龍的克隆,這部轟動一時的系列電影,在全球範圍內收穫了三十多億美元的票房。
  • 河北5A級景區發現恐龍足跡!數量大!保存完好!
    今天上午中美澳科學家宣布他們的研究團隊歷時12年完成了承德地區恐龍足跡研究他們共同研究的成果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古生物學期刊承德避暑山莊發現的恐龍足跡終於得到權威的官方回應T. orman)和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黃潤華在承德旅遊期間,首次在承德避暑山莊的熱河泉東側和東南側的厚石板上發現了超過20個恐龍和鳥類腳印。而後,在須彌福壽廟正門和牌樓的厚石板上發現了超過40個長度在6釐米到20釐米之間的恐龍和鳥類腳印。
  • 科學家發現一隻裝甲恐龍在最後一餐中吃了什麼
    (UsSask),一直致力於解開保存極為完好的野龍的許多秘密,包括這隻大型裝甲恐龍(現在稱它為博雷阿洛佩爾塔·馬克米切利恐龍)最後一餐到底吃了什麼。"從恐龍化石身上發現保存的胃內物品極其罕見,而博物館團隊從化石恐龍身上回收的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恐龍胃,"美國薩斯地質學家吉姆·巴塞格(Jim Basinger)說,他是分析恐龍胃內成分的小組成員,這個胃的重量與足球的大小相當。
  •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大多數人對恐龍形象的認知都是來自於一些影視作品,這些恐龍的形象都是根據考古學家對於恐龍化石的了解,通過3d圖像對其進行的還原。那麼考古學家是如何通過這些破敗的化石還原恐龍形象的呢?
  • 「恐龍獵人」發現史上最小恐龍,刷新人類對鳥類...
    研究團隊表示,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這一成果無疑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特別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有著重要意義。史上最小的恐龍在地質學中,「地質時代」是一個基本的概念,共有宙、代、紀、世、期、時 6 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