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一隻裝甲恐龍在最後一餐中吃了什麼

2020-12-23 科技領航人

1.1億多年前,一隻重1300公斤、身穿盔甲的笨重恐龍吃了最後一頓飯,死了,被衝進了現在阿爾伯塔省北部的大海。這隻古老的野獸隨後沉入了海床的泥漿裡,直到2011年在麥克默裡堡附近的一個採礦場中發現了它的屍體化石。

博雷阿洛佩爾塔·馬克米切利( Borealopelta markmitchelli)恐龍

從那時起,位於阿爾塔州德拉姆海勒的皇家泰瑞爾古生物學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布蘭登大學和薩斯喀徹溫大學(UsSask),一直致力於解開保存極為完好的野龍的許多秘密,包括這隻大型裝甲恐龍(現在稱它為博雷阿洛佩爾塔·馬克米切利恐龍)最後一餐到底吃了什麼。

"從恐龍化石身上發現保存的胃內物品極其罕見,而博物館團隊從化石恐龍身上回收的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恐龍胃,"美國薩斯地質學家吉姆·巴塞格(Jim Basinger)說,他是分析恐龍胃內成分的小組成員,這個胃的重量與足球的大小相當。

"當人們看到這個驚人的化石,並被告知我們知道它最後一餐吃了什麼時候,人們都感覺不可思議,這讓他們回到了恐龍生活的年代,仿佛看到了恐龍如何進行其日常活動,它生活在什麼地方,以及它的首選食物是什麼。

關於恐龍吃什麼的猜測很多,但鮮為人知。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上剛剛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由皇家泰瑞爾博物館(Royal Tyrrell Museum)古生物學家迦勒·布朗(Caleb Brown)和布蘭登大學生物學家大衛·格林伍德(David Greenwood)領導的團隊,提供了大型的、食用植物的恐龍飲食的詳細且確定的證據。

「這項新研究改變了我們對大型草食性恐龍飲食的認識。」布朗說, 「我們的發現也很令人矚目,因為它們可以告訴我們有關動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信息,而這些細節通常從恐龍骨骼中難以獲得。」

先前的研究表明腸道中有種子和樹枝的證據,但是這些研究沒有提供有關食用植物種類的信息。儘管化石的牙齒和頜骨的形狀,有助人們了解恐龍咀嚼系統和消化系統,但對特定植物草食性恐龍到底吃什麼仍是個謎。

那麼博雷阿洛佩爾塔·馬克米切利恐龍的最後一餐吃了什麼呢?

格林伍德說:「我們恐龍的最後一餐主要是蕨葉——88%的咀嚼葉料和7%的莖和細枝,」

「當我們在顯微鏡下檢查胃內物的薄切片時,我們看到保存完好的濃縮植物材料。在海洋巖石中,我們幾乎從未見過保存如此出色的葉子,包括在顯微鏡下,我們看到了產生孢子的蕨類植物孢子囊。 」

貝辛格、格林伍德和布蘭登大學研究生傑西卡·卡裡紐克(Jessica Kalyniuk)的研究小組成員,將胃中的食物含量與可從該地區同期的化石葉子研究中獲得的食用植物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恐龍是個挑食者,選擇吃特定的蕨類植物(leptosporangiate,當今最大的蕨類植物),而不是吃許多白堊紀早期常見的蘇鐵和針葉樹葉子。

具體來說,研究小組確定了48種古苔蘚類(微粉化石,如花粉和孢子),包括苔蘚或地艾,26種棍苔和蕨類,13個裸子植物(主要是針葉樹)和兩個被子植物(開花植物)。

格林伍德說:「此外,在恐龍胃裡,還發現了大量的木炭,說明恐龍吞食了燒焦了植物碎片,這表明該恐龍在被燒過的地方覓食過,也說明,在被燒過地方經常長出鮮嫩的蕨類植物。」

「這種對火災生態的適應是新的信息。像今天活著的大型食草動物,如駝鹿和非洲的大象一樣,這些結龍的覓食將影響它們進食區域內的植被生態分布。 」

研究小組還發現了胃石,這些胃石是被動物吞食下去的,如食草恐龍和今天的家禽(如鵝),目的是幫助消化。

「我們還知道,從植物碎片和動物本身保存得很好的角度來看,該恐龍在最後一頓飯後不久就死亡了,而且迅速被埋葬。」 布朗說,「對胃內植物的研究,可以獲得當時的季節信息,這些信息表明恐龍的死亡和葬禮都發生在春末至仲夏。」

「綜合起來,這些發現使我們能夠對動物的生態做出推論,包括它選擇吃哪些植物,以及這些植物是如何利用森林火災再生的。它還將有助於了解恐龍的消化和生理學。」

博雷阿洛佩爾塔·馬克米切恐龍是在麥克默裡堡北部森科爾千年露天礦採礦作業期間發現的,自2017年以來一直在皇家泰瑞博物館展出。胃的主要部分與骨骼一起展出。

團隊的其他成員包括博物館科學家唐納德·亨德森和丹尼斯·布拉曼,以及布蘭登大學研究助理和美國大學校友凱茜·格林伍德(Cathy Greenwood)。有關博雷阿洛佩爾塔·馬克米切恐龍(有史以來發現的完整的一種化石)的研究仍在繼續,以了解有關其生存的環境和行為的更多信息。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遠古蚊子的「最後一餐」
    「科學家」利用遠古蚊子體內的血液,提取恐龍基因信息,成功培育、復活恐龍——這是好萊塢電影《侏羅紀公園》的情節。
  • 科學咖啡館|恐龍大肚子裡的最後一餐
    本期科學咖啡館,我們邀請了著名青年古生物學者——邢立達老師進行「恐龍大肚子裡的最後一餐」主題講座,邢老師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知名古生物學家,科普作家。邢立達老師通過自己研究的案例,生動地為大家講解了在恐龍的胃裡,古生物學家們都發現了什麼?
  • 海南日報數字報-科學家發現遠古蚊子的「最後一餐」
    據新華社華盛頓10月14日電 (記林小春)「科學家」利用遠古蚊子體內的血液,提取恐龍基因信息
  • 恐龍胃內容物幫助科學家確定其最後一餐食物及死亡時間
    據外媒報導,關於恐龍,我們只能從它們布滿灰塵的古老骨骼中去了解它們。但現在,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一種保存非常完好的結節龍的胃內容物獲得了一些有趣的新發現。研究人員不僅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分辨出恐龍生前最後一餐是什麼,還能分辨出它們是如何覓食的甚至還能分辨出它們是在一年中的什麼時候死亡的。這些發現來自於迄今發現的最矚目的恐龍化石之一。這個1.1億年前的標本是一種名為Borealopelta markmitchelli的新物種,屬甲龍類。
  • 科學家發現了一隻遠古蚊子,基因技術復活了恐龍,卻造成巨大災難
    大家好,我是愛撩電影的沐風,今天給大家講一個科學家通過一隻遠古蚊子,復活了恐龍結果卻造成巨大災難的故事《侏羅紀公園》。故事發生在一個小島上,科學家考古時意外發現一塊裡面有史前蚊子的琥珀,他們驚訝地發現,這隻蚊子曾吸食過恐龍的血液。
  • 剛果發現最後活一隻活著的恐龍,目擊恐龍事件?
    據科學研究發現,恐龍在6500萬年前已經滅絕了。而人類第一次發現恐龍化石是在1822年,而創立「恐龍』』的這一名詞的是英國古生物學家理察·歐文 。    全球各地陸續發現了恐龍化石。加拿大和北美發現了霸王龍;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發現了棘龍;我國是發現最多恐龍化石的國家,不僅發現了馬門溪龍,還發現了特暴龍。
  • 尼斯湖水怪是世界上最後一隻活恐龍? 或是蛇頸龍進化
    尼斯湖水怪是世界上最後一隻活恐龍? 或是蛇頸龍進化時間:2016-06-02 12:51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尼斯湖水怪是世界上最後一隻活恐龍? 或是蛇頸龍進化 尼斯湖水怪曾轟動一時,至今都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 地球上還有活著的恐龍?科學家發現一種生物,長相極為奇特
    說起恐龍,相信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霸王龍的模樣。的確,恐龍長著一口大牙,尾巴長長的,體格還非常巨大,還曾是地球的霸主,可真是威風凜凜。而對比人類在恐龍面前,就像是螞蟻一般瘦小。不過,前段時間科學家的一個發現卻刷新了人們對恐龍的認識。
  • 從一隻雞開始復活恐龍?科學家稱有望實現!網友:機率有多大?
    我們生活中很多千奇百怪的東西,這些東西在平時我們也許連聽都沒聽過,有些在你身邊你卻一點都沒有注意,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說一下可能你想知道卻不清楚的事情,比如一些我們很少接觸的職業和生活中比較奇葩的想法,今天跟大家說說 從一隻雞開始復活恐龍?科學家稱有望實現!網友:機率有多大?
  • 科學家發現可精確估重的最大恐龍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可精確估重的最大恐龍 這種恐龍是一隻雷龍,後者是長脖子、以植物為食的蜥腳類恐龍的一個體格龐大的典型亞種。   據主持這項研究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市德雷賽爾大學古脊椎動物學家Kenneth Lacovara介紹,作為這一新物種的屬名,「Dreadnoughtus」來自於古英語,意思是「什麼也不怕」,確實這種恐龍是如此巨大,以至於一隻健康的成年Dreadnoughtus很可能對來自食肉動物的任何攻擊都不屑一顧。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現在我們對於恐龍形象的刻畫,也只不過是通過發現的史前化石進行到還原而已,真正的恐龍長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在早在20多年之前,人們就普遍認為恐龍是一種像蜥蜴一樣渾身布滿鱗片的大型動物。恐龍的英語也有巨大蜥蜴的意思,有部分科學家認為恐龍的外形,不知應該是光禿禿的,應該是和蜥蜴鱷魚非常的相似。
  • 亞洲最小的恐龍被發現,如同一隻雞大小,性格卻殘暴酷愛吃肉
    19世紀中葉,英國科學家歐文在野外勘探的時候,偶然發現了幾塊很大的動物骨頭,研究發現很像是蜥蜴的骨頭化石,不過年代非常久遠了,應該是屬於某一種未知的史前動物。此後,伴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越來越多的化石被找到,歐文正式將這種動物命名為「恐龍」,從字面的意思來看,是「恐怖的蜥蜴」。
  • 首個發現!中美科學家在恐龍骨中發現完好細胞,能克隆小恐龍嗎?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和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們,在北美蒙大拿州發現的一個生活在7500萬年前的鴨嘴龍的骨頭中,發現了完整的軟骨細胞,裡面有蛋白質、DNA跡象。這個發現震驚了古生物界,因為這是人類首次發現到的保存完好的恐龍細胞!既然發現了DNA,能否克隆出恐龍?
  • 科學家確認中國一隻侏羅紀恐龍患有罕見骨髓炎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記者李江濤 屈婷)在距今約2億年的侏羅紀早期,一隻祿豐龍的肋骨遭受重創。這本是恐龍世界常見的事情,但這一次,細菌感染不幸地從傷口深及骨髓,最終形成了一個長約5.4釐米、寬約2釐米的孔洞,令這一性情溫柔的植食性恐龍痛苦不堪,瀕臨死亡。
  • 加拿大發現一隻5.7萬前的狼崽,身體保存完整,最後一餐令人驚訝
    據英國《每日星報》12月23日報導,在加拿大育空地區(Yukon)的永久凍土層中發現了一具狼崽木乃伊,其頭部、尾巴、爪子、毛皮和皮膚都完美地保存在永久凍土中,如同整個身體凍結在時間膠囊裡,因此也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古老、最完整的狼的遺骸。
  • 科學家發現,7千萬年前化石中疑現恐龍DNA,人類真能復活恐龍?
    然而,在2011年,一個日本研究小組通過克隆技術利用猛獁象細胞培育出了一隻猛獁象。但是我們直到現在才看到它。然而,一份報告顯示,科學家發現了疑似恐龍的DNA,這給這個話題帶來了另一個熱點。至於恐龍的滅絕,我們從來沒有得出過具體的結論,而這種疑似恐龍的DNA也是在7000萬年前的鴨嘴龍軟骨化石中發現的。
  • 科學家為什麼不用克隆技術讓恐龍復活?恐龍復活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1993年,美國的一些科學家發現了一塊含有蚊子的琥珀化石。科學家發現琥珀中的蚊子化石的已經有1.5億年的歷史了。它是一隻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蚊子。時間雖然過去了1.5億年,這隻蚊子完好地保存著琥珀中看上去依舊栩栩如生。
  • 死刑犯最後一餐吃的是什麼?
    死刑犯的最後一餐是基於對生命的尊重與溫情。電影裡面的情節,死囚吃了「斷頭飯」後就會被押送刑場。而現實中,「斷頭飯」其實並不是死刑犯最後的一餐,而是執行死刑前一天晚上的那頓晚餐。這頓晚餐一般都會儘量滿足死刑犯的要求,只要不過份就可以了,比如喝洋酒、吃豪華大餐、魚子醬什麼的就滿足不了。
  • 他發現世界首例恐龍琥珀,吃過猛獁象肉,稱:味道有點像野豬肉
    對於人類出現之前的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大家都充滿了好奇心,其中我們目前最了解的史前生物應該就是恐龍了。世界上有很多科學家在研究恐龍,中國同樣也有,其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位就是邢立達。從金融轉到恐龍研究,這之間發生了什麼?邢立達是我國著名的恐龍方面研究的專家,但是,他最早的專業並不是研究恐龍。
  • 重大發現!中國境內又發現了一種新恐龍 大小和一隻雞差不多
    今天上午,中國境內又發現了一種新恐龍。有中國地質大學的網紅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團隊在河北豐寧地區發現了美頜龍類新物種。美頜龍是一種很小的恐龍,忽略骨骼形態只看大小,和一隻雞差不多。這種恐龍發現最多的地方在德國索爾恩霍芬群島和中國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