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之間,我們都會懷念的想起以前玩過的某部作品。比如說暗黑破壞神,比如說紙片馬裡奧,或者筆者本人的魔獸爭霸3,偶爾回顧老遊戲還是挺有樂趣的。當然,沒人會想要一直玩老遊戲(現代遊戲畢竟也有些改進!),但是老遊戲中也有著自己的特點,以及能夠比肩現代遊戲的品質。當然在缺點上也一樣。
於是乎Return 2 Games應運而生,這個系列意在使用現代角度致敬並重新詮釋七款復古作品。惡魔之書(4.99美元)就是系列中的第一部,遊戲將紙片馬裡奧的美術風格融入到了砍殺類型的地牢探索機制之中。遊戲跟大菠蘿還是有點區別,但是非常有意思,而且有著非常高的重複遊玩性。
雖然很明顯借鑑於暗黑破壞神,惡魔之書玩起來卻是一點也不像。誠然,遊戲中有著大量的敵人,無數的裝備,少量的不同職業以多樣化的難度,但是實際的遊戲機制大不相同。比如說在關卡設計上,就沒有那麼開放,玩家經常會被從四面八方湧來的敵人困住,因此偶爾只能退回原路或者是趕緊向前衝刺以避免遠距離或者是技能攻擊。
移動方面上倒沒有多大區別。所有角色都是「遠程」角色,他們基本上可以攻擊屏幕上的所有物體,無需考慮距離自身遠近。唯一的限制是目標表敵人必須可見,或者說位於角色的視野之中。這條規則不僅適用於敵人,對於諸多道具於泉水也是一樣:如果亮了,你就能打;不然的話,你就只能靠近點。
在敵人設計上,幾乎每一種敵人都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唯一的例外就是基礎的骷髏兵,不管怎麼樣變化都是一樣的白骨人。除此以外,千篇一律的還有幽靈(總是自帶寒冰之心的怪物),羊人(隨機血槽),蜘蛛(死亡時召喚更多蜘蛛),殭屍(死亡時釋放毒雲),以及許許多多的怪物。除了基礎類型之外,偶爾你還會遭遇精英怪物。這些兇狠的大型敵人會有著在血槽到達一定水平之後觸發的特殊能力,雖然大部分能力不是精英敵人獨佔的,但是其中的組合卻是每次都不同。
遊戲開始時玩家扮演的是戰士,擅長近身戰鬥的強壯鬥士。雖然所有職業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戰士可用的卡片跟盜賊或者是法師卻不太一樣,你不需要在稱為無敵坦克或者是超級dps之間做選擇,戰士可以身兼兩職。血厚,傷害高,但是戰士無法到達盜賊或者是法師的高度。因此儘管戰士是絕佳的新手職業,大部分玩家還是會覺得其他兩種職業更為有趣。
盜賊,則是喜歡神出鬼沒的角色,擅長用元素箭矢與其他能力擊退敵人。如果敵人太過接近,盜賊可以利用驚恐或者是狂暴爪擊應付。但是與戰士不同的是,盜賊的攻擊不一定總是能命中,障礙物與敵人都會擋住她的箭矢。
最後要提的則是法師,法師的法術庫華麗而且實用。從火球到冰箭或者是傳送與魔法護盾應有盡有。法師是一種攻守兼備的職業。儘管非常強大,法師的能力還是非常依賴自身魔力池,如果耗盡也就只能用法杖打人了。
畫面上來看,惡魔之書類似紙片馬裡奧,但與其說類似,更不如說是從紙片馬裡奧的風格啟迪而來。惡魔之書更類似立體書的風格,地形是通過入口處遮蓋而來,敵人與NPC角色都是直接從地上彈起來,而角色的外形也像是剪紙一般。算得上有一種獨特的魅力,黑暗壓抑。
文本上則進一步加深了這種絕望感,不管是牧師緬懷過去,還是賢者與算命人之間的磕磕絆絆,以及酒館女僕無盡的樂觀。除此以外,還有角色對於地牢,頭目以及死亡時的旁白。與城鎮npc之間的互動在大部分時間還留於表面,對於完成遊戲並沒有多大影響,但是如果忽視的話就錯過了惡魔之書最大的賣點:氛圍。
遊戲中的一切都是為了強化美術,敵人設計以及遊戲機制給人營造的沉浸感。這並不是什麼帶著暗黑破壞神味道的立體書風格遊戲,這是對大菠蘿的戲仿。暗黑破壞神黑暗,嚴肅而且硬核。惡魔之書則是輕鬆,愉快而且……還算有點難度。平衡很微妙,但是在執行上非常順暢。
總體而言,惡魔之書值得一玩,尤其適合iPad用戶體驗。Flexiscope功能更是能夠讓你選擇自己想要遊玩時間並創作一個對應的地牢。不管是想要隨手一玩或者是長時間體驗都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