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從古自今,中國人都認為,讀書認真的孩子一定是時時刻刻都在想著學習的,所以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等成語故事廣為流傳,是大多數家長教育孩子的經典案例。但是前兩天,一位家長另類的教育方式掛在熱搜上,引發大眾關注,這位家長給孩子立了一個「奇葩」規定——每天必須玩夠兩個小時,才可以去寫作業。
很多網友紛紛表示震驚,之所以震驚,是因為這跟自己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方式不一樣,但其實近年來,國家已經開始提倡改善教育方式,不能做應試教育,要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學習應該變成一種興趣,而不應該成為一種苦差。
2012年的江蘇高考女狀元,正是因為擺正了學習的態度,所以自身就對學習十分感興趣。這位女狀元名叫華天韻,被人稱為「最美高考女狀元」。2012年,華天韻以444分的高考成績奪下江蘇高考理科榜首。
444分在平常的卷子上不是很高的分數,但是眾所周知,江蘇的高考卷子是獨立的,自己命題,並未參加全國統考,而江蘇題目的難度在全國是出了名的,所以他們的分數排名跟別的地區也會有一定的差別。
巧合的是,華天韻高考的那天,她的考場號座位號都是4,而最後考了444分,人們都喜歡給這種巧合的事情找一個好聽的說法,於是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天命所歸。但華天韻卻不這麼認為,在她看來,自己並沒有什麼過人的天賦,而能取得的這麼優異的成績,離不開她自身的努力以及父母的悉心教導。
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華天韻也不例外。她小時候經常跟著好朋友四處奔跑,爸爸媽媽很少約束她,在家裡也會陪著她一起玩。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她跟父母相處得像朋友。剛開始上學時,華天韻也不喜歡讀書,因為每天對著枯燥的書本,她也覺得提不起興趣。
而如果長此以往的逼迫自己學習,是很難取得理想成績的。但自從她開始上學之後,她的父母也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爭取做好孩子的領路人。每當空閒下來,媽媽就會叫上華天韻一起看書,讀名著、看經典,時間久了,就培養了華天韻愛讀書的習慣。
如果說媽媽的教育是文藝派,那么爸爸的教育就是行動派,爸爸關注的是華天韻的理科教育,而且經常帶著她做戶外運動,採取的是勞逸結合的教育方法。在華天韻的爸爸看來,孩子一直埋頭苦讀也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相反,還可能產生負面影響,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牴觸、反抗和厭惡的心理。
所以華天韻雖然在學習上很努力,但也注重全面發展。不過在很多家長的眼中,這還是一個比較冒險的方法,因為孩子現在的課業重,家長難免擔心孩子玩過之後收不了心,那對學習是非常不利的。
好好讀書就能有好成績,有好成績才能考好大學,考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之後才能幸福的結婚生子。很多人腦海裡都是這一套根深蒂固的一條龍思想,但其實時代在變,現在生活壓力大,孩子學習的壓力也大,如果不懂得釋放,既不利於孩子學習,也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