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讀書不是唯一的人生出路,但卻是最好的一條,這是不變的真理。從古至今,我國對於人才的選拔都是非常嚴格的,雖然科舉制度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高考興起在我們所生活的二十一世紀,這兩項的共同點在於都是為國家選拔人才,且都離不開對於知識的掌握。
自79年我國恢復高考後,誕生了一大批人才,這一大批人才大多都是由高考的優異成績來進行選取的,因此有了高考「鯉魚躍龍門」的說談,高考也成為所有望子成龍的家長關注焦點。
我們今天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便是這樣一位優秀的高考狀元,對於「狀元」二字的分量,我相信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那麼,是誰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的存在呢?
華天韻,2012年江蘇省高考理科狀元,說來也是機緣巧合,華天韻的考場是4號,考試座位數字也是4號,她考取的成績是444分,就像是上天安排好似的。
當然,在這個時候,許多人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才444分就是省份狀元,這也太少的分了吧,而且別人考得比她還差,這就說明整個考生集體差,讓她撿了一個便宜?的確,理科444分在我們的認知中是二本錄取線的存在,但事實遠遠不如我們想的這麼簡單。
在講述她分數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江蘇的歷史文學風範。
江南四大才子,我相信大家都非常的耳熟,沒錯,他們就是出自江蘇,文學風氣在才子的影響下一路高漲,連最基本的普通老百姓都能張口來些經典故事,而明清時期的進士佔據了近20%,這也證明江蘇一直都是人才輩出的區域,這一種讀書風氣可以說是印在了江蘇學子的骨子裡。
回到上面提出的問題,她的444分,江蘇的高考試卷並非是全國統一卷,而是江蘇自己出的卷子,題目的難度可以說是全國最難試卷,所以她是當之無愧的狀元。
高考結束,自然就是大家所關注的志願填報了。由於在高考之前華天韻便已經報名參加了北京大學的自主招考,且順利通過,這讓她在高考444分的基礎上再加了60分,於是,華天韻直接就填報了北大。
當許多媒體對她進行了採訪時,都會問她:你學習成績這麼優異的原因是什麼?華天韻對此稍做思量,答道:平衡,每一門學科都有一定的興趣,都有著不錯的成績,加在一起的話成績就上去了。
也有許多網友認為她的天賦好,又或者說足夠努力,其實並不然,在隨後的媒體報導中,大家才了解到華天韻學習的重要秘訣。
那就是——興趣,華天韻有著一對同為中學教師的父母,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並沒有說讓她去參加什麼培訓班上課,也沒有著重培養她什麼科目的知識,只是在興趣愛好上,她的父母卻是花了大心思的。
她的父母喜歡以自己的自律給華天韻樹立榜樣,母親常常會拿著喜歡的書籍來閱讀。
久而久之,華天韻便對看書非常有興趣,這讓她從小便養成了愛看書的好習慣,父親經常帶著她「走南闖北」,帶著她去往科技館見證科技的神奇,去往博物館看看藝術的美妙,去電影院裡體味電影中的文學韻味,同時愛上了思考,全方面的發展自己的愛好。這也是她考試成績不偏科的一大重要原因,她自己也表示:我就是非常喜歡讀書,如果去幹一件我不喜歡的事情,那我肯定是幹不好的。
不得不說,這一種教育方式給所有的家長都敲響了警鐘,孩子的學習成績的確非常重要,但俗話說得好:「強扭的瓜不甜」,逼的太急也許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更有許多的例子是學習成績好了,但心理變得不健康了,這不符合我國的德智體育美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同樣,古人曾說過「玩物喪志」,但是有方法的培養孩子的「玩」,也是一種教育方式。
興趣是一個人動力的源泉,跟隨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努力而留下的汗水是開心快樂且充滿回憶的,華天韻的例子便是最好的證明,父母的教育是孩子的啟蒙,如果方法不對,只會給孩子造成傷害,留下一生的遺憾,但如果我們只是給他一個平臺,讓他自己快樂地去施展,那麼,他會給我們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