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嬰家中遊泳溺亡,孩子安全誰保障?4個問題幫你練就火眼金睛

2020-11-04 媽媽充電屋

我懷孕的時候,曾經看到過大量介紹嬰幼兒遊泳好處的文章。嬰幼兒遊泳能促進嬰幼兒心肺功能的發育,更有不少人說孩子天生就是遊泳高手。這些文章的作者,有嬰幼兒遊泳機構,也有育兒自媒體。當然,也有一些醫生大V科普嬰幼兒戴頸圈遊泳的危害。

信息魚龍混雜,嬰幼兒遊泳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有頸圈,有遊泳圈,也有直接遊的。前不久湖南株洲剛滿月的女嬰在家裡遊泳不幸溺亡,更是給我們敲響警鐘。


現在的信息渠道如此豐富,信息推送如此精準,要獲取育兒信息可以說是易如反掌,可這些信息是否真的能經得起推敲呢?

十月懷胎,一招分娩,看著身旁的小生命,每個媽媽都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去愛他,保護他。媽媽們學習育兒知識,竭儘自己所能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只為了讓這個小生命健康長大。

可鋪天蓋地的信息炸彈,你一言我一語,這個說遊泳好,那個說推拿好,可對孩子好的,媽媽們就一定要聽,一定要照做嗎?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好東西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更何況是好是壞尚沒有定論的東西。就拿人們日常吃的雞蛋牛奶來說,它們很有營養,對身體有好處,仍然有不少人雞蛋或牛奶過敏,吃了就會有不良反應。

所以說,在面對鋪天蓋地的信息,媽媽們要學會甄別。


1. 信息來源是哪裡?

這些育兒方法是誰說的,他為什麼說這些話?是他的親身經歷,他的研究成果,還是他能獲得某些利益?分清信息來源,能幫你過濾掉一半以上的信息。

就拿嬰幼兒遊泳來說,專業第三方人員,比如醫生的科普,就比嬰幼兒遊泳機構的科普可信度高。特別是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人們往往會誇大好處,而忽略風險。

就比如,你去母嬰店給1歲的孩子買玩具,孩子想買小顆粒的積木。母嬰店的人會說,你家孩子真聰明,這麼小就喜歡玩積木。她不會提醒你,1歲的孩子還處於「萬物皆可吃」的狀態,小顆粒玩具風險太高,最好不要讓孩子玩。

這也提醒我們,在聽到看到什麼信息之後,要條件反射般地追問一句,這是誰說的,搞清楚信息的出身,更有利於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2. 他憑什麼讓我相信?

即使發言的人是專家,是親身經歷者,那他是這方面的專家嗎?其他專家怎麼說?他的哪些經歷,會讓這些話更有說服力?

就拿孩子打疫苗來說,我不止聽一個人說過,我朋友是醫生,他說能不打的疫苗都不打。可你的朋友是什麼醫生呢?三甲大醫院的兒科醫生,還是偏遠地區的赤腳醫生?他專注的是哪個領域,對兒科,對免疫醫學是否了解?這些問題,都會影響「朋友這個醫生」的權威性。


3. 我為什麼要這麼做?

你想把孩子養成什麼樣子?你採納別人建議的目的是什麼?是有確鑿證據的強身健體,還是無腦跟風,沒了解前因後果?

我成為媽媽這些年來的體會是,專家也好,大V也好,除了涉及疾病和安全的,其他的育兒建議都不是金科玉律,媽媽都要結合家庭和孩子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聽。

帶孩子去上遊泳課,經常會遇到一個同樣學遊泳的小女孩,她每節課都在哭,撕心裂肺地哭,還會哭著喊「媽媽救我」。她媽媽就坐在旁邊看著,說她鄰居家的孩子也是這樣,哭幾次課就好了。

這種身邊人的例子真的適合所有人嗎?我至少旁觀了小女孩10節課,都是哭嚎著上完的。別說學遊泳,她能泡在遊泳池裡就算好的了。

我不知道女孩的媽媽到底是怎麼想的,她讓女孩來學遊泳,又是為了什麼?孩子哭著掙扎一小時,確實挺耗費體力,只是這樣能強身健體嗎?


4. 孩子是否適合?

同樣是哭著上遊泳課,鄰居家孩子哭過幾次就好好上課了,但這種哭的模式,就一定適合自家孩子嗎?女孩的哭聲,不是撒嬌,也不是威脅媽媽,她是真的害怕。

當我們選擇一種育兒方法,要用到自家孩子身上的時候,我們最應該考慮的,是這種方法是否適合孩子。簡單來說,有的孩子喜歡玩樂高,媽媽用「做完作業再玩樂高」的方法,鼓勵孩子早點做作業。有的孩子就不喜歡樂高,把拼樂高當成一種負擔,如果媽媽仍然用「做完作業玩樂高」的方法,只怕孩子會主動做作業到半夜了。


人人都可以是育兒專家,能講出的道理,說出的辦法,估計講上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但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也需要一定的適應條件。別人用著特別管用的,到自己孩子身上可能就水土不服。

媽媽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媽媽要練就火眼金睛,從龐雜的信息中甄別出好的科學的信息,再把這些信息做適當改變,調整成適合自家孩子的,這才是育兒的正確打開方式。


相關焦點

  • 滿月的女嬰遊泳溺亡,不是所有體質的孩子都適合遊泳
    原創 米醫生 素問軒大家好,我是米醫生這兩天有個新聞讓人特別痛心——湖南一女嬰在家人看護下,戴脖圈遊泳窒息身亡。這個女嬰才剛剛滿月,家人就在家給她戴脖圈遊泳,直到女嬰父親回家時發現孩子臉色蒼白、不哭不動,家人這才覺察異常。。然而女嬰已經缺氧時間過長了。。當然,每一位父母都不願意看到自家孩子出現意外,但沒有盡到保護義務的父母卻比比皆是......
  • 滿月的女嬰遊泳溺亡!不是所有體質的孩子都適合遊泳
    大家好,我是米醫生這兩天有個新聞讓人特別痛心——湖南一女嬰在家人看護下,戴脖圈遊泳窒息身亡。這個女嬰才剛剛滿月,家人就在家給她戴脖圈遊泳,直到女嬰父親回家時發現孩子臉色蒼白、不哭不動,家人這才覺察異常。。然而女嬰已經缺氧時間過長了。。當然,每一位父母都不願意看到自家孩子出現意外,但沒有盡到保護義務的父母卻比比皆是......
  • 女嬰在家人監護下遊泳溺亡,嬰兒遊泳應該注意的事項
    近日,湖南一名剛滿月的女嬰,在母親和外婆的監護下遊泳卻不幸溺亡的消息充斥著網絡。遊了幾分鐘女嬰有點困,慢慢在溫水裡睡著了。孩子一共遊了十幾分鐘,之後媽媽將孩子從水裡抱出來,女嬰軟趴趴地沒有反應,媽媽以為孩子是睡著了。當時孩子的脖頸處有勒痕,家人並沒有在意。直到嬰兒的爸爸回家,發現孩子臉色發白也叫不醒才感覺到不對勁,趕緊將孩子送往醫院。
  • 女嬰在家人監護下窒息:嬰兒遊泳,這4點千萬別大意
    據央視新聞11月3日消息,近日,湖南一名剛滿月的女嬰在外婆和母親的監護下,於家中戴著脖圈遊泳,因缺氧時間過長而離世,在此過程中,二人均未發覺異常,以為孩子在睡覺,直到父親回家後才發現,為時已晚。實際上,嬰幼兒遊泳有諸多安全隱患
  • 滿月女嬰戴脖圈遊泳身亡,嬰幼兒遊泳隱患多,別拿孩子生命換教訓
    近期關於嬰幼兒到底該不該遊泳的事又被重提,一切都是因為一場悲劇,一位剛滿月的女嬰因為遊泳不當失去了生命,她的人生本該剛剛開始,卻因為這樣的意外戛然而止,網友齊呼可悲、可惜!近日,湖南一名剛滿月的女嬰在外婆和母親的監護下在家中戴脖圈遊泳。女嬰父親回家時發現孩子臉色蒼白、不哭不動,家人這才覺察異常。然而因缺氧時間過長,女嬰最終不幸離世。
  • 滿月女嬰戴脖圈遊泳窒息身亡,醫生:不安全因素多,需陪同
    近年來,嬰幼兒遊泳溺亡、遊泳傷害事件接連不斷,給新生兒父母敲響了警鐘。雖然說嬰幼兒遊泳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增強孩子的免疫力,但遊泳的安全性卻沒有得到必要的保障,以至於各種傷害事件層出不窮。女嬰在外婆和母親的陪伴監護下,在遊泳池中戴脖圈遊泳。在遊泳時,監護人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回到家裡後,女嬰父親才發現孩子臉色發白,身體虛弱。
  • 剛滿月女嬰遊泳窒息身亡:孩子遊泳隱患多,別拿命換教訓!
    研究發現,早遊泳的孩子身體指標更好,更加獨立自信等等。不過他們也承認,經常去遊泳的孩子,都是一些家庭經濟條件不錯的,家庭的因素可能已經讓孩子們贏在起跑線了。 而且,實際上也並沒有任何研究證明,遊泳對於嬰兒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我們不如給孩子選擇更有安全保障的運動。
  • 滿月嬰兒在家人監護下帶脖圈遊泳溺亡
    一名滿月嬰兒在家人監護下,帶著脖圈在家中遊泳溺亡!看到這種新聞,首先是痛心、惋惜!甚至有一些對家長的憤怒,小嬰兒太脆弱了,不僅需要家長用心,還要學習、用對方法,精心照料。 近日,湖南省一名剛滿月的嬰兒,在外婆和母親監護下,在家中帶脖圈遊泳。女嬰遊泳時,媽媽和奶奶並沒有時刻關注,嬰兒遊了十多分鐘後,媽媽把嬰兒從澡池裡抱出來。
  • 滿月女嬰戴脖圈遊泳窒息!嬰兒遊泳有5個貓膩,第4個家長沒想到
    湖南滿月女嬰戴脖圈遊泳窒息!嬰兒學遊泳更健康?母嬰專家:當心這5點!湖南株洲的一名剛滿月的女嬰,在家中遊泳時出了意外,當時媽媽和外婆也在場,女嬰戴脖圈遊泳,沒想到孩子窒息身亡!而大人們居然沒有發現,直到孩子爸爸回家,發現女嬰不動了,抱出來才發現渾身冰涼,呼吸衰弱,送到醫院後,醫生搶救後表示,確實無能為力,就算救回來也是植物人。
  • 孩子溺水,誰之過?~兒童溺亡賠償系列案件彙編
    安全保障義務,是依照法律規定或約定負有的保護特定人身及財產免受侵害的義務,沒有盡到此義務,造成他人人身或者財產權益損害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另,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第二款規定,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後果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 湖南滿月女嬰戴脖圈遊泳窒息!嬰兒學遊泳有5個貓膩,第4個家長沒想到!
    湖南滿月女嬰戴脖圈遊泳窒息!嬰兒學遊泳有5個貓膩,第4個家長沒想到!湖南株洲的一名剛滿月的女嬰,在家中遊泳時出了意外,當時媽媽和外婆也在場,女嬰戴脖圈遊泳,沒想到孩子窒息身亡!
  • 六歲孩子學遊泳第一天即溺亡家長:出事14分鐘後孩子自己漂出水面
    孩子溺水14分鐘,教練沒點出水人數,泳池沒有安全員「我一定要給兒子討個公道,也請所有遊泳館務必引起重視,不要讓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說起兒子張天潤的溺亡悲劇,江蘇省宿遷市的張先生泣不成聲。張先生說,18日晚上6時,他的妻子帶著6歲的兒子到菲特尼斯遊泳健身會所碧桂園店去學遊泳。
  • 溺亡!溺亡!溺亡!學生暑期安全教育,監護人要負起監護責任!
    在我們河南省——6月6日下午15點左右,黃河馬渡水域,8名來自附近村莊的孩子到河邊玩耍時,3個孩子一起滑落水中,其中兩人被救起,一名13歲男孩兒不幸溺亡。6月19日下午5點左右,河南開封通許縣幾個孩子相約到東湖洗澡,突然有兩人掉進湖中,其中一人被救起,1名學生溺亡,同一天,河南焦作一名剛剛高考完的男生在沁河邊遊玩時不幸溺亡;6月30日早上7時10分,濮陽市人民路濮水公園人工湖內有人溺水,被打撈上岸時,已無生命體徵。
  • 遊泳圈變「奪命圈」 女嬰泳池內前翻水中掙扎
    對此,一家專門生產遊泳圈企業的負責人說,沒有一種遊泳圈可以保證絕對的安全,「嬰幼兒在遊泳過程中不管使用什麼樣的遊泳圈,都應該有大人在旁邊看護的。」女嬰遊泳時側翻頭朝下七十多秒後才被人救起根據事發時的監控視頻,5月16日下午1點15分左右,一名身穿粉色坐式遊泳圈的女嬰正在遊泳館裡的小型泳池內遊泳。
  • 4個月女嬰先後兩次墜樓:像救火一樣救助危境嬰孩
    4個月女嬰先後兩次墜樓:像救火一樣救助危境嬰孩 華西都市報2020-12-12 17:44:23.0時評   □鄭博超  一名4個月大的女嬰先後兩次墜樓,澎湃新聞12月8日發布的這則消息讓人揪心。
  • 遊泳圈變「奪命圈」!石家莊13歲孩子在水庫遊泳溺亡!你的遊泳圈...
    最近酷暑難耐,很多大小朋友都喜歡去遊泳,即便不會遊泳的,套個遊泳圈,在清涼的水中泡著也挺好拿遊泳圈當救生圈,這些案例觸目驚心石家莊13歲孩子在水庫遊泳溺亡>2018年7月31日,一名家長帶著自己13歲的孩子在石家莊平山縣崗南水庫遊泳,由於遊泳圈脫落,孩子溺水身亡。
  • 請警惕脖圈遊泳,孩子溺亡無聲息!文內附育兒產品黑名單!
    實際上,脖圈遊泳已不是第一次引發危險,育兒專家、醫生也都提醒過戴脖圈遊泳存在的安全隱患。奶酪團團也將專家們的建議匯總在此,另外附了一份育兒產品黑名單,希望家長們這次能真正地重視起這些問題,希望孩子們都能健康地成長。
  • 嬰兒遊泳時險溺亡,水中掙扎3分鐘才被發現,媽媽卻在一旁玩手機
    視頻剛開始是一個女嬰套著遊泳圈在遊泳池裡遊泳,但她身旁沒有一個看護人員,連媽媽都沉迷手機沒有管她。突然,這個寶寶頭朝下載到水裡,雙腿不斷地在空中掙扎。這個狀態持續了大概三分鐘,後來寶寶慢慢沒了動作才被人發現。發現的時候寶寶已經停止了呼吸。幸好送到醫院裡經過搶救,寶寶才撿回了一條命。
  • 嬰兒遊泳時險溺亡,水中掙扎3分鐘才被發現,媽媽卻在一旁玩手機
    本月月初,長沙一位剛滿月的女嬰甜甜就在家長的監護下溺亡了。把孩子抱出遊泳池的時候,她的脖子處有一道勒痕。但甜甜沒有哭又沒有鬧,家長還以為她在睡覺,就沒有管,因此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等甜甜爸爸發現不對勁將她送到醫院的時候,甜甜仍舊沒有被救回來。
  • 兒童溺亡事件頻發,如何安全遊泳,家長需知的10點保命原則
    江蘇宿遷一名六歲半孩子上遊泳課時溺亡,調查監控顯示遊泳館沒有安監員,家長也不讓進去,教練疏忽下課後沒有發現少了一名學生,孩子在深水區掙扎了十幾分鐘,最終導致悲劇發生。到了夏季天氣越來越熱,帶孩子遊泳是降溫避暑的好辦法。可是如果遊泳不當,就會出現溺亡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