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通訊員 郭兆瑞
創立於1923年,作為濟南市建立最早的現代化醫院之一,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以眼科為發展根基,從創立之初,傳承近百年,醫院發展不斷提速,如今年門診量超過25萬人次,年手術量超過1.5萬餘例,成為山東乃至全國深入人心的眼科品牌。
近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關於確定2020年度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的通知》,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眼科名列其中,實至名歸。
技術發展:11個臨床專業和兩大診療中心,各有技術特色
21歲的女大學生因一隻眼睛突然失明,被緊急送到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就診。眼表疾病科檢查並確診為圓錐角膜急性發作,成功為其完成穿透性角膜移植手術,半年後患者視力恢復到1.0。
43歲的王女士雙眼近視1000多度,並發白內障,同時眼部還存在晶狀體核硬度較大、玻璃體液化、懸韌帶鬆弛等不利因素。白內障科利用手術導航系統,為其植入多焦點人工晶體,同時糾正了白內障和高度近視。
64歲的張先生患糖尿病20多年,同時患有重度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性黃斑水腫,視力嚴重下降,眼底病科為其進行了玻璃體切割手術以及抗新生血管玻璃體腔內注藥治療,張先生的視力明顯回升。
這樣的案例在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不勝枚舉。眼睛是人類最珍貴的器官之一,對於眼科疑難雜症,風險高,容易出現併發症,可能面臨醫療糾紛。
「病人就剩這點希望,如果我們再不給他治,誰讓他復明呢?」正是在院長張玉光這種理念的引導下,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接診的疑難危重病例數量越來越多,綜合實力不斷提升。
眼球震顫中間帶移位術、360度粘小管切開術、角膜移植術、內界膜填塞術、內界膜翻瓣術……技術是醫院之魂,每項引領省內眼科技術發展的創新都代表著醫院前進的步伐,彰顯著醫院追求卓越的精神。
今年6月6日上午,第25個「全國愛眼日」當天,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乾眼門診開診,這也是全省第一家乾眼門診。開診不到半年時間,門診量已經達到近百人次/天。「乾眼門診集全方位檢查、綜合診斷、個性化治療於一體,可以使乾眼病的診療更加系統化和專業化,最大程度滿足患者的眼健康需求。」張玉光說道。
截至目前,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已經擁有十一個眼科臨床專業和兩大診療中心,並配備了強大的內科醫療團隊為患者保駕護航。隨著近日眼內科病房的開放,醫院將迎來第十二個眼科臨床專業。
人才支撐:「走出去」和「請進來」結合,培養高層次人才梯隊
陳智慧、蘆信義、張華……不僅之於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對於中國眼科界,他們都是不可磨滅的醫學之星,曾經為國內外眾多知名人士治療過眼睛。
人才是醫院之本。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人才是第一資源」,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秉承「以人為本」的人才理念,目光向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積極開展人才交流和技術合作。
不僅每年外送中青年眼科骨幹到國內外知名眼科醫療研究機構進行學習培訓。同時,聘請了黎曉欣教授、趙培泉教授等國內知名專家,在醫院內開設專家工作室,在疑難雜症診療方面進行定期指導。
2018年,醫院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籤訂了友好醫院合作協議。達成了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共同組織國際學術會議、打造國際眼科中心和共享臨床科研成果等六個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協議,開闢了濟南市眼科海外培訓基地的新平臺,推進全院人才向更高層次邁進。
成長者有機會,幹事者有舞臺,發展者有空間,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眼科人才隊伍日益壯大完善,培養出了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國醫師獎獲得者、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濟南市醫學領軍人才、泉城十大名醫、終身「濟南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一大批眼科專業人才,具有完善的醫療和科研人才梯隊。
其中,副主任醫師以上的高級職稱專家37人、研究生67人、博士13人、碩士生導師7人,各學科帶頭人均有海外留學經歷。
張玉光作為我國上世紀90年代的德國留學專家代表,同時取得了德國醫師資格證。「德國人嚴謹的工作作風,毫無保留帶領年輕醫生成長品質,都讓我受益終生。」張玉光說道,留學經歷可以開拓視野,讓未來行醫更加腳踏實地。
人才也為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醫院先後發展成為「全國弱視斜視防治中心濟南市分中心」「山東省糖尿病眼病防治中心」「濟南市眼科質量控制中心」「濟南市臨床整合醫療中心」「濟南市眼科研究所」「濟南市眼病防治所」「濟南市視力康復中心」「濟南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中心」「濟南市眼科聯盟」等省、市級診療中心。
服務體驗: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患者訴求是醫院發展和管理的方向
「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一切為病人為中心,患者的訴求就是我們醫院發展和管理的方向。」張玉光表示。
作為省內老牌眼科醫院,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每天都要接診大量患者。為方便患者就醫,醫院實行多渠道預約,患者可通過醫院網站、微信公眾號、電話等方式預約就診,節省候診時間。
在疫情防控期間,醫院增設了掛號住院業務辦理窗口,在一線科室實行彈性排班,每位專家門診都配備了主治醫師,在確保診療安全準確的同時,提高診療效率,防止人員聚集,也大大提升了患者就診體驗。
此外,為改善患者體驗,醫院內還設立了母嬰室、「學雷鋒」便民服務臺,組織全體機關人員開展「抗疫當先鋒,文明我先行」志願服務行動,280餘人次職工參與其中,服務患者20000餘人次。
2019年,經濟南市衛健委批覆,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牽頭建立了「濟南市眼科聯盟」。張玉光介紹,未來聯盟內成員單位將實行同質化管理,定期組織醫療技術培訓,患者無論在哪家成員單位就診,都能享受到高質量的眼科診療服務。
目前,醫院內部信息化建設正在穩步推進,診間結算、遠程診療體系建設等已經初具規模。「利用信息化手段,有助於精準服務患者需求,同時也能夠實現醫院管理和決策的精準化,未來我們將在這方面進一步加大資金和人員投入力度。」張玉光介紹。
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滿足患者更加快捷方便的診療需求,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計劃以本部為中心,在濟南東部建設一座集醫療、教育、保健和科研為一體的分院,提供更高端的醫療服務。
公益擔當:創立「近視早防控」「眼博士」等公益服務品牌
作為公立三甲醫院,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堅持在做好醫療的同時,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奉獻擔當」的公益使命。
「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為貫徹這一重要指示精神,作為「濟南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中心」的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在濟南市衛健委的指導下,承擔了全市兒童青少年近視的防控工作。
隨後,醫院在建立近視防控組織體系、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措施、打造近視篩查和防控專業團隊、聯合研發近視篩查軟體和防控平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有益探索。
作為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青年志願服務品牌,「近視早防控」通過發揮眼科醫務工作者專業優勢,以幼兒園、中小學為基地,廣泛開展眼健康宣教、視力篩查、學生視覺健康建檔等工作,初步形成了學校、家庭、醫院三位一體的近視防控格局。自2018年項目建立至今,已開展志願服務40餘場次,服務兒童及青少年7100餘人次。
作為省內眼科的領頭雁和排頭兵,支持基層醫療機構眼科建設,也是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的責任之一。近年來,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先後與7家基層單位籤訂了幫扶協議,今年又與長清崮雲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同時,先後推出「北川光明行」、「螢火蟲兒童關愛行動」、「泉城愛眼總動員」等多個大型公益項目;傾力打造了全省第一個「眼博士」公益服務品牌,為廣大群眾提供眼病諮詢、義診等多種形式的公益實踐。
此外,積極參與抗震救災、抗擊非典、援疆、援藏、援湖北、援坦、醫療扶貧萬裡長徵等重大衛生保障或救助任務。今年五月份,濟南市衛健系統組織醫療隊赴湖南湘西州開展衛生健康協作扶貧工作,醫院眼表疾病科張晨明主任作為隊長,帶領全市衛健系統15明專業技術人員一道,為當地醫療技術的提升和居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