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流傳著一種說法:早產兒七活八不活,很多人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也讓懷孕中的孕媽媽很擔心,到底有科學依據嗎?
【「七活八不活」從何而來?】
傳說1:孕媽咪與胎兒問題
有一種說法是7個月早產兒往往是因為孕媽咪的原因早產,胎兒一切正常,8個月早產胎兒往往是因為胎兒問題早產,而孕媽咪往往是正常的。
作為胎兒來講,7個月已經初步具備存活條件。如果是母體在懷孕期間出現問題導致無法繼續供給胎兒的成長,則會傾向於儘早分娩以保證胎兒生存,7月正好可以分娩了。而如果是胎兒本身出現問題,則沒有這種傾向性。在8個月分娩的多是胎兒有問題導致無法繼續生長。所以8個月分娩的存活概率要偏低。
傳說2:胎位問題
這是古代的說法,當時的醫療條件不好,一般7個月的小孩存活率高,早產的話基本上胎位不正的比較多,七月活是因為七個月的寶貝比較小,就算胎位不正也比較好生,8個月的寶貝比較大了,胎位不正的話不太好生,那個時候都是自己生的,所以才會有 「七活八不活」 的說法。
【專家解答】
1、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其實稍微有一點醫學知識的人都應該能夠看出這種說法是不對的。人體的發育是從精卵結合開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胚胎逐漸發育成熟。先從單細胞分裂成多細胞,兩個月時才初具人形。之後,各組織器官會進一步發育,功能也隨之進一步健全。
至懷孕7個月時,胎兒的肺臟便具備了基本的呼吸功能,這也是新生兒能否存活的基本條件。因此,我們說7個月以前出生的新生兒不易存活,主要是因為呼吸功能不完善。而懷孕7個月以後的胎兒,由於其肺臟已基本發育健全,其他器官也基本成熟,已經具備了生存的基本能力,7個月大的胎兒身長35釐米、體重約1000克,有呼吸運動,生後能啼哭,但出生後易患呼吸窘迫症候群。
2、8個月要比7個月更易存活
過了7個月之後,胎兒發育得更好、更成熟,8個月大的胎寶貝身長約為40釐米,體重約1700克,各臟器的發育均接近成熟,相比7個月大的胎兒更易存活,只要加強護理即可。
【孕媽咪避免早產9個重點】
1、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寶貝順利出生的基礎。孕媽咪的心情會影響寶貝,正所謂心連心。有些妊娠孕媽咪過於焦慮,也是導致寶貝早產的原因之一。所以,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非常重要。
2、 做好孕期保健。定期做產前檢查非常必要,由專業的婦產科醫生進行檢查,最大的優點就是早發現問題,早給予相應處理,如妊娠高血壓、胎盤前置、貧血等,降低胎盤早期剝離發生率,減少早產發生機率。
3、避免會陰部感染
妊娠期間夫妻要節制性生活,妊娠7個月後應避免性生活。因為性交可致胎膜早破或發生羊膜腔感染,這種感染一般為上行性感染,上行感染可以直接導致宮內感染,很容易發生早產。
4、避免過度勞累。適當的運動不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但不能過度勞累。因為過度勞累後會增加宮腔向宮口的壓力,是容易發生早產的原因之一。懷孕後期的臥床休息可以改善子宮及胎盤的血液循環,臥床還可以減少宮腔內向宮口的壓力,減少早產發生的機率。
5、合理攝取營養。建議多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魚、肉、蛋及豆類食品和新鮮蔬菜及水果。
6、避免不必要的刺激。不吸菸、飲酒是大家所熟知的,除此之外,建議少染髮或染指甲等使用著色的美容用品。
7、預防呼吸道感染
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是防止寶貝早產的保障,當孕媽咪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後一般不敢服用藥物,不僅孕母難受,對胎兒也會產生一些影響,特別是在妊娠後的前3個月。妊娠3個月左右正是胎兒心臟成型期,由於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以病毒感染為主,當發生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皰疹病毒等感染後,很容易使胎兒的心臟發生畸形。當胎兒發生心臟畸形後,胎兒不僅容易流產,還會出現早產等問題。有研究表明,感染在導致早產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能大於醫生的估計。
8、避免腹瀉和便秘腸道感染是妊娠女性發生早產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由於腸道感染可發生腹瀉,而嚴重腹瀉時可導致寶貝早產。所以,孕媽咪要保證清潔的飲食、水。當發生便秘時,乾燥的大便需要用力排出,如果用力排便過久也容易導致早產。
9、避免外傷。不論發生跌倒還是用力過猛,都是導致早產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