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一名15歲的花季少女由於感染性休克長期使用抗生素,從而繼發了艱難梭菌感染、偽膜性腸炎,醫生採用糞便菌群移植術,重建了她的的腸道微生態,使其恢復了腸道功能。經過1個月治療後,目前已好轉出院。
誤服偏方
花季少女險走鬼門關
今年夏天,15歲的汕頭女孩琪琪(化名)為了備考體育考試,誤信偏方誤服了「秋水仙鹼」等藥物,隨即出現了腹痛、腹瀉、血便、休克等症狀。當地醫院診斷為「感染性休克,急性肝功能損害」,並立即積極搶救並開始抗感染治療。但是琪琪病情發展迅猛、繼續加重,並逐漸出現呼吸衰竭,全身持續性出血等情況。
她轉至廣州某三甲醫院ICU進一步治療。經過2個多月治療後,琪琪出現反覆的腹瀉、噁心、嘔吐,幾乎無法進食。腸鏡檢查發現腸道覆蓋了大量偽膜性的膿性分泌物,這是艱難梭菌感染、偽膜性腸炎的典型表現。雖然經過了口服萬古黴素的標準治療方法,但她的偽膜性腸炎並未明顯好轉,仍有反覆腹瀉。隨後患者家屬經過多方打聽以及醫生推薦,慕名來到了廣醫二院。
每日腹瀉多達20次
醫生以糞菌移植為她重建腸道功能
轉至廣醫二院後,琪琪病情仍然危重,腸道炎症明顯,屏障功能嚴重受損。
「見到患者時,她已經在封閉的ICU治療近3個月,每日腹瀉多達20次,通過胃管注入少量流食後即可出現嘔吐,同時合併肝功能損害。患者營養狀況極差,不能下地走路,全身皮膚可見多處褥瘡,全身皮膚顏色明顯發黑、晦暗。」該院消化內科主任楊輝對琪琪的病情高度重視,立即成立救治小組以及組織全院專家會診。會診專家一致認為:患者病情重,一般情況差,腸道屏障功能受損,糞菌移植是治療偽膜性腸炎的最佳治療方案。
經過7次糞菌移植以及消化內科醫護團隊的支持治療和護理康復,琪琪的腹瀉終於緩解,並可以正常進食。複查腸鏡顯示腸道已基本正常,經過1個月治療後,目前已好轉出院。
「千言萬語都難以表達我的感激之情,謝謝你們讓我女兒重獲健康,讓她能夠重返校園。」為了感謝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琪琪爸在臨告別時特意送來了錦旗。
糞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是消化內科近年開展的一項醫療新技術,是指將健康志願者的糞便,經過特殊處理後移植至患者腸道,以其重建正常腸道菌群達到治療疾病效果的技術,一年挽救超過10000名患者。
來源 | 新快報
編輯:陳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