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中國製造正處於剛起步的階段,當時德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製造大國。
一次,中國的技術人員前往德國參觀,看著先進的起重機大為驚嘆,詢問是否可以拍照,不曾想德國人毫不介意,說甚至錄像都可以,反正中國也造不出來。
那時誰也不會想到,就在幾十年後,中國會擺脫對進口起重機的依賴,甚至生產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起重機——全球第一吊,最大起重量達到4000噸,獲得80多項專利。
現如今,隨便在網上一搜,都可以看見德國媒體或者網友對中國製造的讚嘆,有人說,中國是一個強勁的對手;有人表示,中國製造正在逆襲。
德國態度變化的背後,隱藏的正是中國製造的崛起。時至今日,中國製造已經今非昔比。
有數據顯示,截止2009年,中國製造業的產值就已經跑贏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如今中國製造的產值在全球份額中的佔比超過了35%,規模是美日德的總和。
從1995年到2017年,中國企業的專業申請數量從8萬件發展到了350多萬件,其中,被視為含金量最高的發明專利佔比更是達到19%。
中國製造不僅過往成績讓人矚目,在尋求發展的道路上,也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
在核心技術上,頭部企業持續攻堅:繼2019年攻破14nm工藝技術難關後,中芯國際繼續研究7nm工藝;華為先研發出5G後推出鴻蒙2代,最近忙著在手機上升級。
在品牌建設上,中小企業借著網際網路持續吹響變革的號角:數據顯示,從2018年拼多多宣布成立「新品牌計劃」以來,截止目前已經有超過1500家中小企業加入,累計推出品牌定製化產品4000多款,訂單量達到近5億單。
近期,伴隨著拼多多宣布全面升級「新品牌計劃」,要在未來5年裡再扶持100個產業帶,還有更多企業加入進來。一批批國產好貨正在全面崛起。
一直以來,工業製造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中國實現發展升級的「國之重器」,藉助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機遇,中國從一窮二白成為「世界工廠」,已經讓無數人刮目相看,相信未來,還會創造更大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