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白蝦久負盛名,與銀魚、鱭魚並稱「太湖三寶」

2020-12-20 吃貨再旅途

春暖花開,似乎有個聲音在喊壹周君「下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壹周君認為的江南,最好的是——各種魚鮮滿春日。蘇州人愛吃魚是眾所周知的!仔細研究「蘇」的繁體字「蘇」,就是由「草、水、魚、禾」組成,可見魚對於蘇州有多重要。

蘇州人吃魚,最為講究的是食材,其次應該是做法,再次就是吃法了。

食材嘛!春日裡有塘鱧魚、鱖魚、鰣魚等,春風一吹,甚是肥美。

比如塘鱧魚,掩映在一片金黃的油菜花叢,蘇州人稱其為「菜花塘鱧魚」。巨口細鱗,色黑尾圓,頭大而多骨,鰭如蝶翅。雖然體型較小,但卻肉質細嫩,極為鮮美,袁枚說塘鱧「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加醃芥作湯,作羹,尤鮮。」

「蓴菜汆塘片」亦是蘇州的一道名菜,切去魚頭、去除魚刺,以魚片和蓴菜、火腿絲、豬油肉湯等食材做成湯菜,清雋味美。

蘇州人餐桌上一定少不了鱖魚的身影,「二月桃花鱖魚肥」,鱖魚少刺而肉質細嫩豐滿,肥厚鮮美。

蘇州有道名菜「松鼠鱖魚」,是將魚和著調料下鍋炸至金黃,撈出後澆上糖醋汁而成。但此時的鱖魚肉質最鮮最嫩,用以油炸實在有暴殄天物之嫌,或許清蒸鱖魚才是蘇幫菜民間的燒法。

在吃法上,蘇州人對清蒸的偏愛地球人都難以阻擋。

比如「鰣魚入市河豚罷,已破江南打麥天」的鰣魚,有魚的美味,亦有肉的質感,吃到嘴裡滑溜細膩,肥腴醇厚,馨香撲鼻,為一般魚類所不及。和刀魚、河豚相比,鰣魚的做法要簡單多,蘇州饕客的所愛似乎也就清蒸這一種。

蒸鰣魚,首先是不能去鱗,其次是不能水洗,剖腹去腸後,只需用潔淨紗布輕輕抹擦一下即可,然後在魚腹內放入冬菇、火腿片、冬筍片等輔料後用網油包上鰣魚,置於盤中加各種作料,上籠蒸至網油融化,便可出籠上桌。

這樣蒸出來的鰣魚,鮮汁飽滿,用筷子在魚身上輕輕戳一下,就能見魚汁如泉湧。那脂質盡融於湯,吃起來嫩而鮮,肥而美,魚肉滑溜細膩,魚湯肥腴醇厚。

再次,吃法上,上菜直接吃並不能體現蘇州人的講究,要搭著配料吃才是極好的。

蘇州人愛吃白魚,清蒸白魚的配料也很有講究,與香糟可謂絕配,在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就有記:「白魚肉最細,用糟鰣魚同蒸之,最佳。或冬日微醃,加酒釀糟二日,亦佳。餘在江中得網起活者,用酒蒸食,美不可言。糟之最佳,不可太久,久則肉木矣。」

反正一年四季,吃過四季的蘇州魚,你才算了解了一點真正的蘇州。

蘇州人嗜魚成習,且講究時節,過則少人問津,民間一直流傳一首關於節令與魚的謠諺,其云:正月塘鯉魚,二月鱖魚,三月甲魚,四月鰣魚,五月白魚,六月鯿魚,七月鰻魚,八月䰾魚,九月鯽魚,十月草魚,十一月鰱魚,十二月青魚。蘇州人講究按照四季所產魚最佳時節來吃,初春桃花盛開,塘鯉魚、鱖魚應候而出,最肥美,菜花開時甲魚,稱「菜花甲魚」,過此時節,炎夏的甲魚所謂「蚊子甲魚」,肉質松老,無人問津了。蘇州民間立夏時要見「三新」,其中就有黃魚、海螄、鰣魚組成的「河三鮮」,小暑時則要吃黃鱔才大補,說是「小暑黃鱔賽人參」。 

蘇州人初夏嗜吃黃魚,清沈朝初《憶江南》詞云:「蘇州好,夏日食冰鮮,石首帶黃荷葉裹,鰣魚似雪柳條穿,到處接鮮船。」黃魚名石首魚,腦有骨如小石,魚在海中乘五月間海潮而來,為吳中五月裡的時令菜餚,有時天熱黃魚已有臭味,有「忍臭吃石首」之諺,舊時城中居民必買黃魚以薦先應節之需,諺云:「桅子花開石首來,篋中絮被舞三臺。」言嗜食此魚者,典當冬衣冬被買魚烹食。唐·陸廣微《吳地記》載:「闔閭入海逐東夷,見海中金色逼海而來,所司撈其魚,食之甚美,三軍作戰勇敢,東夷降吳納款,王因魚味美,遂於美下著魚為鯗字。」宋蘇州先賢範成大《田園雜興》云:「海雨江風浪作堆,時新魚菜逐春回,荻芽抽筍河豚上,桅子花開石首來。」  吳俗食黃魚或煎或湯,亦有以蓴菜與黃魚同煮為羹者。說到蘇州人吃黃魚,尢侗詩云:「杜陵頓頓食黃魚,今日蘇州話不虛。門客不須彈鋏嘆,百錢足買十斤餘。」那個時候黃魚的價格遠不如今天這樣貴的,但黃魚是海魚,要出海才能得到,如果國家實行海禁,則漁民出海不得,老饕們只能翹首以望戰事快平,海禁早開了,紀事見汪琬《有客言黃魚事紀之》詩云:三吳五月炎蒸初,楝樹著雨花扶疏。此時黃魚最稱美,風味絕勝長橋鱸。憶昔東南全盛餘,海舶銜尾張網罛。 

公然滿載返吳市,市中雜沓喧擔夫。柳條貫腮冰貯腹,數尾僅直千青蚨。豪門膳宰善烹治,劑以醯醬筆筍蔬。芳蘚頓覺溢几案,主賓下箸爭歡呼。須臾飽食共摩腹,餘羹猶飫長鬚奴。自從洲島阻兵燹,鯨鯢竄逸稽天誅。詔書尺一禁杭海,漁師安敢帆揚蒲。蛤蜊海母尚難致,況望此魚供客需。黃金為鱗白玉質,中裡膏液尤推腴。老饕雖患食指動,畏觸禁令生佗虞。吳儂日夕嘆且籲,有司束溼嚴錙鐵。何當小丑就拘執,舳艫往返如通衢。舶趠風中販鮮至,此魚復得登庖廚。吾儕口腹詎足挍,但願海晏波濤除。廟堂日竢羽書捷,戈船諸將今何如!(《堯峰文鈔》卷四十一)  

蘇州民間夏則喜食鯗魚,所謂鯗魚即鰳魚,主產於我國沿海,如黃海、東海等,北方習慣稱之為「膾魚」、「白鱗魚」。魚身一般長約40釐米左右,銀白色、體側扁,以食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為主。鰣魚,屬洄遊魚類,每年在海中育肥後,溯江而上,生育產子,最先進入蘇州境內江面,產卵前的鰣魚和產卵後的一樣,其肉質正是最為鮮美之時,故民間素有「來時鰣,去時鰳。」之說。浙江人也善制魚鯗,但是鹽用的厲害,是一種凌厲的鹹,廣東福建一帶的制鯗是海裡撈起船上風乾的鰳魚,製作的味道也不一樣,只有蘇州人糅合了蘇式烹魚和蘇式蜜餞的製作技藝,製成鯗魚成為膾炙人口的夏令美食,也唯有蘇州的蝦子鯗魚有如此委婉悠長的滋味,集中了香、鮮、鹹、甜、脆、酥的多層味道,蘇州過去富貴之家夏季喝粥的佐菜之一就是蝦子鯗魚,鯗魚本就味鮮,再加上蝦子的加入,味道就更加鮮美了,在蘇州有名的糖食店採芝齋、葉受和都有售,蝦子鯗魚是著名的姑蘇特產之一。  農曆五、六月江南入梅時節,白魚正逢時,稍鹽醃,蔥姜少許即可,清蒸十分鐘左右便可上桌,入口肉質細嫩,肥美鮮潔。因其嘴微微上翹,蘇州民間稱之翹嘴白魚,又因白魚上市正是黃梅季節,農村正逢稻田插秧季節,分為頭蒔、二蒔、三蒔,共十五天,故白魚又稱「蒔裏白」。吳地童謠有:「新打快船,柏木香,姐搖我去兜白相,看看太湖好風光,山歌唱得應天響。翹嘴白魚豁虎跳,閃閃銀魚拍手笑,白蝦勒了水草裡,嘰裡咕嚕窮商量。」(陸志明搜集。白相:吳語,遊玩之意。豁虎跳:吳語,跳上跳下之意)這首童謠唱的是太湖著名的「三白」——白魚、白蝦、銀魚。 

銀魚,俗稱麵條魚。屬於銀魚科,銀魚屬,是多種半透明魚類的統稱。太湖銀魚,歷史悠久,據《太湖備考》記載,吳越春秋時期,太湖就盛產銀魚。清代康熙年間,銀魚被列為貢品。它與梅鱭魚、白蝦並稱為「太湖三寶」,馳名中外,現在是我國主要的出口水產品。  太湖銀魚有四個品種:太湖短吻銀魚、寡齒短吻銀魚、大銀魚和雷氏銀魚。軟骨無鱗,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蘇州民間傳說銀魚是哭倒長城的孟姜女的眼淚變成的。自古有「春後銀魚霜下鱸,遠人曾到合思吳。」的詩句詠之。蘇州民間銀魚通常有銀魚炒雞蛋、銀魚炒韭菜、銀魚燒豆腐、銀魚炒雪裡蕻、蓴菜銀魚湯等菜餚。 

太湖白蝦久負盛名,與銀魚、鱭魚並稱「太湖三寶」。清《太湖備考》上有「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色仍潔白,大抵江湖出者達二白,溪河出者小而色青……青蝦、白蝦以色名也。」的記載。白蝦殼薄、肉嫩、味鮮美,五六月間為產卵期,白蝦大都抱卵,漁民稱之為「蠶子蝦」。這時上市的白蝦,老蘇州稱為「三蝦」,即蝦子飽滿、蝦腦充實、蝦肉鮮美,店家便有炒三蝦、三蝦麵應市。太湖邊剛起網的白蝦做的「醉蝦」最絕,蘸上調料,奇嫩異常,鮮美無比。蘇州人常做的是鹽水白蝦,蝦仁可做成蝦仁炒蛋、蝦仁羹湯、碧螺蝦仁等美食。民間久有「死蝦泛紅」之說,但太湖白蝦卻不然,燒熟後渾身依然白色。通體透明、晶瑩如玉。到太湖邊品嘗農家菜,白蝦、白魚、銀魚成為必點的佳餚。

相關焦點

  • ...香酥|太湖|鰱魚頭|紅燒|清炒|單法良|七鮮|太湖銀魚|避風塘|...
    每年9月6日是太湖「大開捕」的日子經過7個月的封湖禁漁白魚、白蝦、銀魚等紛紛大量上市雪堰鎮太滆村又進入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時節今年是太湖退捕前的最後一次大型捕撈。點擊播放 GIF 0.3M太湖三白清炒太湖銀魚太湖銀魚,名傳五洲
  • 銀魚炒蛋、醉蝦 一大波湖鮮將上桌!9月1日太湖正式開捕
    據悉,湖州市交易點較為集中的漁市為長興縣太湖街道新塘村的新塘漁市、吳興區高新區的幻漊村漁市以及太湖旅遊度假區的濱湖街道濱湖大橋下的漁市三個點。其中,位於長興縣太湖街道新塘村的新塘漁市碼頭是最大的漁市。這幾天長興縣太湖街道的相關部門也早早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確保開捕安全順利進行。
  • 在太湖的捕魚季節,這裡可以吃到大量的上市,湖鮮
    一網下來,無論是梅薏苡、鰱魚、青魚,還是白魚,白蝦,鰱魚,幾十個湖鮮都收集在袋子裡,如此豐收真是太神奇了。金秋關閉了7個月的太湖終於迎來了捕魚季節,漁民們用他們的捕魚工具開著船去捕魚,剛剛從水裡撈出來的新鮮的魚和蝦還活著,這讓人大呼:「我要去太湖吃湖鮮!!」
  • 太湖開捕 白魚、白蝦都超過30元一斤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9月1號太湖開捕以後,市場上的各類湖鮮豐富了起來。太湖開捕後,宜興大浦港的水產品交易碼頭每天都是一片忙碌,漁民們把一船船的太湖銀魚、梅鱭魚、鰱魚、白蝦等水產品送往這裡,日均交易量達30000多公斤。
  • 太湖已禁捕,市場上為何還售賣大量白蝦?
    朱阿姨表示,相對於動輒五六十元一斤的太湖青蝦,價格親民的白蝦向來是她家餐桌上的首選。說起真正的野生太湖白蝦,朱阿姨讚不絕口。她告訴記者,娘家是華莊人,幾代人都是打漁的,每到太湖開捕的時候,一網下去白蝦就混在梅霽魚和其它小雜魚當中,這其中又數春季的白蝦最好吃,殼軟肉嫩,而且用來做蝦仁的話,比河蝦仁好吃好看。「雪白雪白的,河蝦仁多少還會帶點紅色。」
  • 太湖要開捕了!盛傳已久的太湖三白,到底是哪幾味珍餚?你吃過嗎
    太湖要開捕了!盛傳已久的太湖三白,到底是哪幾味珍餚?你吃過嗎?在過幾天,就到了太湖開捕節了!在美世界盛傳已久的太湖三白就要和大家見面了,太湖三白不論是賣相還是味道,在美食界都是有非常高的地位的,而且其中有兩白,之前都是皇宮的貢品之一。那麼太湖三白究竟是哪三白呢?分別有什麼特點?下面給大家詳細說一下。第一白【白蝦】,太湖白蝦沒有特定的汛期,一般來說,每年的5-7月是捕撈的好季節。
  • 「太湖三白」是哪三白?味道棒!許多人慕名而來,湖心亭賞景吃魚
    在這其中極具代表性的要數江蘇的太湖三白了。太湖三白,相信很多人對這個詞都比較陌生。何謂太湖三白呢,其實是太湖的三種食材,它們是太湖白魚,太湖白蝦和太湖銀魚。銀魚被打撈上來之後會立刻變成白色,所以也被稱為太湖一白。這個肯定是太湖當地人的三件寶貝了,他們三件不管是單獨作為一道食物還是一起做一道菜餚,都可以稱得上是鮮中極品了。
  • 舌尖上的太湖:期待已久的太湖白蝦,又開始少量上市啦!
    比起小龍蝦這樣的外來客,太湖白蝦才是咱蘇州人真正的心頭好,據《太湖備考》記載:「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色仍潔白,大抵江湖出者大而白,溪河出者小而色青......」著名美食家陸文夫先生在東山吃湖鮮時,更是稱讚不已,要求:「太湖白蝦,再來一份!」
  • 太湖禁漁|沿岸最大魚市新塘碼頭:曾年賣8000噸湖鮮,千名從業者面臨...
    北岸,百米來長的堤壩上,近百家魚販星羅棋布,銀魚、白魚、刀魚、梅鱭魚、白蝦、大閘蟹……一眾時令湖鮮擺在顯眼處,人群被擠作一條快速變幻的色帶,在升騰的魚腥中穿梭。這裡是太湖邊上規模最大的魚市,也是最大的梅鱭魚交易市場。在這個人口不到4000人的小村,有1000多名漁業相關從業者。
  • 太湖三白為什麼無法長途運輸?
    太湖位於江蘇,素來有三白之鮮:白魚、銀魚和白蝦。太湖周邊是蘇州、無錫、常州和湖州市。依靠漕運,這些水鄉號稱「蘇湖熟,天下足」,尤其近幾年轉而發展手工業和商業,成為極為富庶之地。明朝時,太祖朱元璋為防止太湖地區抱團,將其分成浙江和江蘇。於是這極具江南人的特性更加精緻,日子過得越發的精細,對美食也更加看重。初秋的太湖,藏著最極致的鮮。太湖開漁季從每年的九月初到來年二月,持續五個月。此後的七個月都是封湖禁漁時節。
  • 太湖十年禁漁前夜,捕獲儘是小魚|漁船|長興縣|太湖|十年禁漁|許雲...
    但長興人的船隻並未在太湖上消失,他們與江蘇職業漁民建立了某種共生關係——長興人船隻事先停靠一旁,待江蘇漁民湖上起魚獲並分揀後,全網收購,運回並當天銷售。相當於太湖魚獲的第一道經銷商,這樣的船叫漁船不合適,長興本地人稱之為「運銷船」,集中於新塘村,據所屬的太湖街道統計,全村共有88艘運銷船。下午4時,新塘漁市開張。
  • 蘇州太湖美到窒息的日落
    先來欣賞一下視頻 (文末還有一個視頻,後面更精彩)1、關於自駕遊第一次以旅遊為目的自駕遊,選擇上海周邊的蘇州太湖西山風景區。雖然說蘇州對太湖的開發沒有無錫開發的那麼好,選擇是因為喜歡蘇州,而且又太湖的中央,四周環湖,景色應該不錯。
  • 蘇州自駕太湖一日遊,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太湖自古就是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太湖風光美,精華在吳中,」一直生活在蘇州,卻很少融入她的生活。周末與朋友一起相約太湖一日遊。驅車行駛在前往太湖度假村的路上,打開車窗,呼吸這新鮮的太湖空氣,一半煙火,一半詩與遠方。
  • 太湖藍藻爆發臭味瀰漫 村民打井取水(組圖)
    去年藍藻大暴發引起無錫自來水危機,太湖一度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然而,記憶還未退去,「綠魔」又再次悄無聲息地襲來。據新華社報導,太湖西南部的部分水域再度出現大面積藍藻。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太湖仍有藍藻大面積暴發的可能性。藍藻又來了,它對江浙兩地沿太湖群眾的生活有何影響?人們對此又抱有怎樣的心態?記者為此展開了沿湖調查。
  • 太湖藍藻爆發臭味瀰漫 蘸水寫字仿佛綠漆(組圖)
    在長興夾浦鎮太湖大堤上,我們碰到一位姓楊的青年農民,他身著皮衣,背著電瓶,正到大堤內側的小河溝裡去捕魚。他告訴我們,十多年前,湖邊有好多魚蝦好抓,吃起來味道也很鮮美。現在湖水太髒了,沒什麼魚好抓,即使抓到一些,味道也沒有小河溝裡好。得知記者專程來看藍藻,他有些不以為然地說,每年這個季節就會出現藍藻,大家都習慣了。
  • 太湖白蝦不要只會鹽水煮,其實做成油爆的,味道濃鬱,鮮味也不減
    【太湖白蝦不要只會鹽水煮,其實做成油爆的,味道濃鬱,鮮味也不減】太湖白蝦,太湖三白之一,也稱「水晶蝦」,其營養豐富,每100克蝦中有蛋白質20.6克,脂肪0.7克,還有鈣、磷、鐵和維生素A等多種營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