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前,你所憧憬的兒童房是這般美好的:
然而生娃後,90%的兒童房都會變成這樣: (滿屏的窒息感 )
玩具、書、文具、衣服多到沒地方放,就算放好了,家裡的神獸也能讓它們一秒打回原形。
收納也要從娃娃抓起啊朋友們。
今天,邀請了空間規劃師@設計師南爸,跟大家分享兒童房收納的方法,以及怎麼才能引導孩子養成收納的習慣。不想每天下班回到家後累成狗,還要給家裡的神獸收拾的朋友,快來收下這份自救指南。
設計師南爸建議兒童房收納家具布置遵循兩個原則:
要購買適合兒童身高、手長使用的專用收納家具,從小開始培養習慣;不要想著一步到位,要給孩子的成長留白,也就是購買可以成長、活動的家具,必要時可以先用過渡型家具來替代。3歲以前
讓孩子看得見、拿得到、拖得動
行為培養
「讓孩子做爸爸媽媽的收納小助手。」
3歲以下的孩子,還沒開始分房,活動區域主要在客廳。
雖然真正的收納工作主要是由家長來代勞的,但這卻是培養孩子收納意識的最佳時期。
在這個階段,孩子對物品擺放的變動與增減都會很敏感。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敏感期,可以讓孩子做爸爸媽媽的收納小助手,一起收拾。
既是親子活動,也可以加強孩子對空間功能的理解。
玩具櫃 「用敞口式、輕質的收納箱收納玩具,並貼上標籤做分類。」
孩子的玩具以低幼啟智玩具為主,體積普遍比較大,建議選擇大容積、大開口,且開口角度向上的開放式收納櫃,方便孩子看到和拿到。
最好選用輕質的材料,可以輕鬆地推拉、拖動,除了方便孩子自己取拿,同時也比較通風,減少病菌等滋長。
如果有空間,可以按照玩具的大小或者類別,配以不同規格的收納格子櫃,在玩具櫃外面貼上代表類別的漫畫標籤。
書架
「用小型的繪本架放書,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
看的書以繪本書籍為主,開本較大且規格參差,所以最好有專用的繪本展示類書架來放書。
這個年齡的兒童視覺感官非常敏感,展示繪本封面,能刺激孩子關注和甄別自己的興趣對象,孩子也容易選取,有助於幫助孩子形成早期的閱讀興趣。
因為繪本閱讀只是階段性閱讀,所以書架不需要買太大的。(如果書架高度超過120cm高,記得注意和牆面固定,防止傾倒。)
其他收納輔助
介紹一個國內家庭很少用到的好工具,叫收納毯,最近幾年開始流行起來。
鋪在地上,讓孩子在地毯上玩,結束以後,可以用地毯自帶的束口繩把玩具一下子收起來。
4-6歲
結合分房,培養獨立自理習慣
行為培養
「遊戲區轉移到兒童房,讓孩子養成收納習慣。」
4-6歲,孩子開始進入分房獨立的階段,爸爸媽媽應該果斷地把孩子的遊戲區從客廳轉移到兒童房內。
既有助於分房期的心理和行為過渡,也有助於孩子形成「自我空間管理」的意識。
隨著遊戲區和活動中心轉移到了兒童房內,父母就不應該再代勞孩子的收納了,應該從分房初期,就跟孩子約法三章:
兒童房的空間管理者是他,父母只是檢查者和監督者。
告訴孩子每次用完的東西,都要歸回原位,可以將此作為每天的「小紅花任務」打分項之一。
玩具櫃、興趣架
「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愛好,設置不同規格的收納櫃。」
此階段的孩子,感統能力、肢體控制能力日臻成熟,玩具體積會越來越小,越來越精細化、模塊化,而大規格的啟智類玩具會被淘汰,所以收納家具相應地要變成適合放小物品,且分類更多、更精細的格子型分類收納櫃。
孩子在這個時期,通常開始顯現出明顯的興趣特徵,所以分類收納櫃應該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愛好與傾向選擇。
喜歡繪畫的孩子,畫筆、顏料、畫紙、各種工具的存放,應該有專門的防汙收納架,而且分類要細,以免不同的畫具、顏料搞混。
喜歡樂高等構件、模型類的孩子,除了考慮零散件集中存放到對應的格子中,還要好考慮到一個個盒子的分類疊放,可以配置開放型的陳列架。
喜歡戶外運動的孩子,則應該配置掛放用的器具架,要考慮到球類、劍術、遊泳鏡、滑板等等不同器具物品的體積和收納要求。
書架
「增加豎排收納架,放書或放玩具皆可。」
隨著書籍的增加,繪本的佔比減少,可以在原來繪本書架的基礎上,增加豎排疊放式書架,一般內進深30cm的開放型收納架就行了,可以一半放書,一半放玩具。
但是要注意高度,保證書架下半部分孩子的身高手長可以夠得到。
衣櫃
「配置適合兒童身高的衣櫃。」
開始分房後,孩子的常用衣服就不應該再放在爸爸媽媽的衣櫃裡了,從分房開始,兒童衣櫃就要配置好。
讓孩子從分類掛放衣褲服飾開始,用激勵的方式鼓勵孩子進入自主挑選衣服、收納的行為模式。
父母應該先協助進行詳細分區,內衣褲、襪子、每天換洗的物品,可以用對應的小格子來放置,還要分出功能新物品區域,例如練跳舞的裙子等。
還要特別關注衣櫃的高度。
現在很多家庭在配置衣櫃時,一味追求空間上的大,而不考慮孩子的身高、手長是否方便使用。
家長在選購衣櫃之初,就應該把衣櫃是否有低矮的收納層架、掛放杆和層架是否可以上下移動納入考慮;
如果決定定製衣櫃,就更應該和設計師商量好,把此階段孩子的身高、手長、使用方便都納入考慮,這才能充分發揮定製的意義。
如果已經購買了孩子很難使用的衣櫃,也沒關係,可以用過渡型的兒童衣櫃或者小收納櫃來作為過渡性家具來使用。
但是千萬別因為「難」,就代勞孩子進行收納。
7-10歲
結合學校教育,強化規則管理意識
行為培養
「設置獎懲機制,讓孩子意識到收納的重要性。」
7歲開始進入學齡期,學業壓力驟增,卻恰恰是建立和強化收納習慣的關鍵時期。
如果孩子在上個階段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空間管理和收納習慣,此階段就能更好地適應學業上的系統性管理和堅持,也能更好地適應學校的紀律生活。
如果之前沒有形成習慣,那他的自我的空間、時間、任務管理就是此階段的重點任務,必須快速加強了。
進入小學後,很多孩子無法適應高度規則的課堂環境和學習生活,經常弄丟文具、書本、校服,漏做作業,或者無法專注到作業上,都和上階段的自我管理習慣沒有形成有關。
家長可以將孩子的自我空間和物品管理,列入日常獎懲機制,捆綁孩子的興趣,進行制約,讓孩子知道收納習慣和自身利益之間的關係。
三個行為習慣養成是此階段的培養目標:
科學分配收納空間,知道不同物品應該相應放在什麼位置,特別是學習用品的分類存放;
用完的東西要歸位到固定位置,對任何要找的東西,都能立刻找出來;定下篩選、存放物品的標準,知道取捨,知道什麼物品應該要丟掉,什麼物品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
書架
「設置更大型的書架,根據書本的種類分開收納。」
在原有書架的情況下繼續擴容,或者增加購買更大型的書櫃,學科類課本和漫畫書、課外書應該分開不同的區域收納,繪本書架可以完全淘汰。
衣櫃
「分類明晰,私服和校服分開收納。」
之前用過渡型的收納櫃放置衣物的,現在可以轉移到大衣櫃,內部分類要更加明晰,換季衣物、常用衣物和校服等,應該放在不同的區域。
玩具櫃/興趣架
「保留展示架,放置玩具和愛好展示。」
隨著孩子的玩具大量減少,玩具櫃可以完全淘汰,當然,要保留一個展示架,來放置孩子的玩具收藏和愛好展示。
相應加強興趣架的分類和容積,根據孩子的興趣改變來配置更適合的收納櫃架,可以從環境上鼓勵孩子深度發展興趣。
良好的收納習慣,不僅會讓空間視覺清爽乾淨,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做事的效率更高,自我管理意識更深入。
隨著學業要求和學習強度的增加,這個習慣能讓孩子更好地適應挑戰,降低學習焦慮,理性邏輯思維也從而得到越來越深入的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