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哄哄的會議|共讀

2021-02-19 燕子飛行

鬧哄哄的會議|共讀

 

文/張會彥

 

「是你挑起了這一切!都怪你!」

 

「不是我挑起來的,是你!」

 

「不是我!」

 

「是你!」

 

「不是!」

 

「就是!」

 

……

 

哈裡進入會議室,看到的是大人們在爭吵,無休止的爭吵。他覺得這些大人行為非常的粗魯。這些人的舉止讓他震驚不已。他在想,「如果大人們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討論,那就難怪這世界上有那麼多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果他們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交流,那就難怪這世界上有那麼多戰爭和不幸。」

 

是的,爭吵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只能使問題複雜化,使問題更加不容易解決。那麼,怎樣的方式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呢?

 

「來吧,哈裡,」拉姆先生催促著,「快跳舞吧。」

 

在哈裡的熱情而奔放的舞蹈帶動下,會議室裡所有的人感受到了舞蹈的魔力,他們都一起跳起舞來。剛剛還在彼此叫罵的人們,此刻都微笑著伸出手,相互邀請一起跳舞。無一例外——每個人都那麼友好,那麼快樂。

 

舞蹈結束後,會議室的人們沒有回到自己原來的座位,而是互相摟著肩膀站在一起,仿佛相識多年的老友一般。

 

會議主持人開口說道:「我認為我們現在至少有一個問題達成了一致——那就是,爭吵是毫無意義的。」

 

「朋友之間不能爭吵。應該互相握手。」現在沒人大喊大叫了,只有點頭、微笑,還有時而爆發出的笑聲。

 

「你看,哈裡,你的舞蹈的感染力比仇恨更強大。你知道嗎?在善意和友情面前,仇恨其實是很脆弱的,而跳舞就是表達善意和友情最好的方式。」拉姆先生說。

 

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就是心平氣和地和平談判!

 

小到同學之間的矛盾,親人之間的嫌隙,各自後退一步,冷靜後,平等地溝通,矛盾都能化解,親情都能合好如初。

 

大到家庭、單位、團體、組織、國家,只要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平等地溝通,終能達成共識,形成統一的意見,問題得以解決。

請掃碼關注公號,點擊「在看」,「寫下你的看法」。如果您覺得我們夠努力,請點個讚同時,歡迎轉發或轉載。您的參與,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線上共讀 | 陳正宏教授和你一起讀《史記》
    線上共讀 | 陳正宏教授和你一起讀《史記》 2020-10-23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鬧哄哄」課堂中的沉默「隱者」
    感謝何貞品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中國好課堂」式的數學課,您是這「鬧哄哄」課堂中的沉默隱者,給了學生時間探究,給了學生空間成長,卻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用恰到好處的語言引導他們思考、鼓勵他們探索!這是中國好課堂,您是中國好老師,是我輩學習的榜樣!      感謝馮恩洪校長給了我們一個新的模式,一種新的可能。
  • 「雲錄製」暴露電視綜藝弊端 鬧哄哄的明星遊戲節目可休矣
    原標題:「雲錄製」讓一些電視綜藝節目陷入尷尬 鬧哄哄的明星遊戲節目可休矣 在疫情為綜藝節目按下暫停鍵後,各大衛視和視頻平臺紛紛採取了「雲錄製」「宅綜藝」形式以滿足觀眾的需求,時間緊任務重也考驗著電視綜藝人的創意,於是粗製濫造的「翻車」現場也隨之而來
  • 產婦坐月子鬧哄哄,不斷的招待親戚,憤怒:到底是誰在坐月子
    產婦坐月子鬧哄哄,不斷的招待親戚,憤怒:到底是誰在坐月子_3_1.jpeg婉婉還在醫院住院,等待生寶寶時,她的老公家的幾個親戚,在平時都比較清閒,就特意到醫院裡看望婉婉,婉婉很感動,也覺得很幸福。等到婉婉生了小寶寶之後,親戚們也更加喜歡這個小寶寶,有很多親戚們都向婉婉和老公發來祝賀,每當發朋友圈時,家裡的親戚看到後都會點讚和評論等,其樂融融。
  • 【整本書共讀】如何構建詩意的共讀生活——從《毛毛》共讀談起
    詩意指的是共讀內容契合學生年齡特徵、興趣傾向和心理訴求,閱讀過程中的心理體驗與學生獨立自主的閒適性閱讀沒有明顯不同,都能帶來安全、輕鬆、積極的體驗。理性指的是共讀的過程和目標都帶有設計感,都被納入了課程意義上的監控、評價中,需要在知識獲得、能力提升、策略和方法運用、思維發展、審美創造等目標維度收穫一定的成長。詩意與理性共存共生,是共讀的要求,也是共讀的基本特徵。
  • 參加共讀傳統文化活動有感
    □陳 紅 今天有幸以「如東縣閱讀者協會」一名成員的身份參加了由縣委宣傳部、縣社科聯、縣新聞出版局主辦,縣閱讀者協會協辦的「共讀傳統文化 共建書香如東——如東縣人文社科閱讀『眾享』展示活動
  • 「親子共讀」不只是媽媽的事 「共讀」還包括「共玩」
    原標題:「親子共讀」不只是媽媽的事 「共讀」還包括「共玩」   「親子共讀不只是媽媽做的事,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可以和孩子共讀,帶來他們不同的思考模式。」第三屆豐子愷兒童圖書獎評審、美國南依利諾大學幼兒教育博士李坤珊近日受邀在南京太平巷幼兒園開公益講座,向家長們傳授「親子共讀」的小秘訣。
  • 平心1月 共讀《刻意練習》
    但如何「讀」?值得討論。我們認為,各自閱讀,大家都能做到高強度輸出,同時就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使得讀書的成果倍增。一個人讀書或許孤單,一群人讀書獲得溫暖,使得思想碰撞與靈魂交流得到升華平心線上結合線下共讀系列 持續推出!
  • 親子共讀的幾個姿勢,暴露了共讀效果的好壞,很真實!
    可能跟你與孩子的共讀姿勢有關。尤其對於年齡越小的孩子來說,父母關注的重點越不應該是圖畫書本身,而是整個親子共讀中的「姿勢」。請問,你是採取什麼樣的親子共讀姿勢呢?是把書給孩子,自己僅僅是在旁邊陪著,還是把親子共讀這件事當作一件任務,心急地把故事給孩子講完就走開做自己的事情了?如果父母在進行親子共讀時,精神很疲勞或者很焦慮,很容易將這樣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 【共讀一本書·幸福一家人】—工作坊第三場.
    會議主持人 本次學習會由順德管理層志願者孫旭主持共讀《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會議結束,大家都洋溢著幸福的笑臉,楊總號召我們要真心的利益他人,讓自己的精神富足,也引領其它人,以我們為開始,惠及百萬家庭。堅持學習致良知,時時反省,建設心靈品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 親子共讀的技巧
    親子共讀可以從孩子多大的時候開始呢?沒有限制的,全世界巨多的兒童專家都一致認為:所謂具有優秀天賦的孩子,通常都是較早就接觸到讀書環境的。聊爸這段時間匯集了一些兒童文學專家,關於為不同年齡段孩子選擇共讀讀物的指引,今天在這裡與大家一起分享。
  • 團隊共讀為什麼
    有些書,因為專業成長的需要,不管個人喜歡與否,都必須逼著自己讀下去。也就是說,專業閱讀在初期大多帶點「苦讀」的味道,屬於需要性的閱讀。這樣的閱讀,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往往很難啟動或者堅持下去,團隊共讀就顯出了獨特的優勢。下面,我以「敘事者」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為例,談一談我所理解的教師團隊共讀。
  • 共讀一本書,幸福一家人——山東裕文學習會
    2019年7月7日,山東省裕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召開全體員工季度學習會議。
  • 三葉草班的共讀之旅
    偶然的一次機會,同事的一番話讓我茅塞頓開——「囫圇吞棗讀100本,遠不如讀深讀透一本」。是呀,何不做個嘗試,捨棄以往自由跳躍式的閱讀,來一次全班共讀活動?於是,2018年春暖花開的4月,我們如約開啟「三葉草共讀之旅」,共赴一場閱讀的盛宴,共度一段美好而快樂的旅程。首先,選擇一兩本好書。
  • 粵鄂澳「共讀半小時」明日開啟「雲」共讀
    記者日前從廣東圖書館學會獲悉,2020年粵鄂澳「共讀半小時」活動將於明日「世界讀書日」啟動。本屆活動凝聚粵鄂澳三地圖書館的力量,通過AR技術實現線上共讀,並通過網絡平臺開展線上直播,倡議市民於4月23日11:00~11:30用共讀行為傳遞閱讀背後凝聚的精神力量。
  • 親子共讀,你錯過了什麼?關於親子共讀的10條建議
    兒子2歲半左右,我開始給兒子讀繪本,今年兒子快7歲了,這期間給兒子買了上百本的繪本,但縱使讀了上百本的繪本,關於親子共讀,我還是有些挫敗感,總覺得沒有什麼收穫?直到今天讀了粲然的《騎鯨之旅》,我才發現,親子共讀帶著那麼多的目的,是太功利了。
  • 活動預告 | 復旦CC讀書會「共讀一本書-《宇宙之海的漣漪》」
    活動預告|寒|梅|傲|雪||閱|讀|隨|行|復旦MPAcc讀書會keep learning be happy共讀一本書《宇宙之海的漣漪》本次共讀一本書的活動由復旦MPAcc2017級葉瑞穎校友領讀,我們也會截取書中的片段來朗讀與分享。亦或是CC粉,亦或是熱愛天文學以及科幻小說的同學,亦或是「三體迷」的同學,歡迎來打卡我們在線上的共讀活動。我們也想聽見你們的聲音,與我們一起展開一場有趣的頭腦風暴,一起探討神秘的宇宙話題。
  • 共學共研 共思共進——奎山中心小學新學期數學教研工作會議
    為保障新學期教學工作順利開展,9月9日下午,奎山中心小學數學組開展主題為「共學共研,共思共進」的新學期教研工作會議,數學教研組全體教師列席參加,本次會議在學校校史室開展,由學科負責人許蓓老師主持。  共學共研,共思共進。
  • 醫生傳授共讀技巧促進孩童腦部發展從親子共讀開始
    很多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時,常常遇到挫折,或是不懂怎麼一起共讀,導致用錯方法,在共讀時因為小孩好動或不願聽就放棄閱讀,或是變成對孩子考試,造成孩子壓力,漸漸的孩子就不想讀,甚至是拿3C產品讓小孩自己看,缺少能活化孩子腦部的「爸媽的聲音」,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小孩發展,所以要先知道到底為什麼要共讀,再用正確方法來引導孩子,才能事半功倍!
  • 家庭共讀收穫多
    今年暑假,我帶領全班學生開展了「每周一本好書」家庭共讀活動,密切了親子關係和家校關係,更促進了學習型家庭的建設。設計方案,明確家庭共讀步驟作為活動發起者,我首先帶領家庭明晰活動的目標、意義、步驟和過程,其次對家庭閱讀進行及時有效指導,最後總結、反思,提升活動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