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發現162年後 第一具完整的恐龍骨架終於被重建

2020-12-14 太平洋電腦網資訊中心

在被發現162年後 第一具完整的恐龍骨架終於被重建

2020-08-31 15:06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報導,在被發現162年後,第一具完整的恐龍骨架終於得到了正確的重建和研究。 這具1.93億年前的稜背龍(Scelidosaurus)遺骸化石,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存放了一個半世紀之久,才被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的David Norman博士全面描述和分析。

  恐龍已經成為我們現代文化的一部分,以至於很多人驚訝於恐龍的發現是在1824年左右才發生的。事實上,"恐龍 "這個詞是Richard Owen在1842年才發明的。在這之前,恐龍化石不時被發現,但都被認為是龍和巨人的遺骸。

  當第一批恐龍被確認時,它是來自碎片而不是完整的骨骼,這導致一些重建的恐龍在現代人眼裡看起來非常奇怪。第一批全尺寸的重建物是用混凝土製成的,於1854年在倫敦的水晶宮展出。與1991年的《侏羅紀公園》中描述的輕盈、雄偉的動物不同,這些動物被描述為低矮、沉重的生物,其構造與鬣蜥或巨蜥類似。

  至於稜背龍,它的第一具遺骸是1858年由James Harrison在一個採石場發現的,並送到大英博物館的Owens 那裡。由於這些遺骸與其他動物的骨頭混在一起,Owens 要求 Harrison收集更多的標本。大約一年後,哈裡森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具完整的單體恐龍骨架。

  據劍橋大學介紹,這一發現的結果是,Owen發表了兩篇簡短的、不完整的論文,但這隻恐龍始終沒有得到完整的描述,遺骸最終被存放在自然歷史博物館。

  在2017年前後, Norman重新審視了稜背龍化石,不僅製作了一份合適的重建圖,還幫助它在恐龍進化樹中的位置做了一些調整。

  直到最近,科學家們還認為恐龍分為兩類:蜥臀目(Saurischians)和鳥臀目(Ornithischians),但Norman和他的學生們對這一點提出了質疑,他們表示,鳥臀目和蜥臀目恐龍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其中稜背龍的祖先更有可能是坐近鳥臀目恐龍。此外,稜背龍還展示了一些第一次。

  「沒有人知道頭骨的後緣有角,」Norman說。「它還有幾塊骨頭,以前從未在其他恐龍中被認識過。從頭骨粗糙的紋理也可以看出,它在生活中,被堅硬的角質鱗片所覆蓋--有點像貼在活體烏龜頭骨表面的鱗片。」

  稜背龍還有一系列類似於螺柱的骨刺和板子來保護它的皮膚,這讓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它是擁有脊柱板和尖尾的Stegosaurs和擁有鎧甲皮和法杖狀尾巴的Ankylosaurs的祖先。現在,完整的骨架顯示,它只是甲龍類恐龍的親戚。

  「不幸的是,如此重要的恐龍,在早期研究恐龍的關鍵時期被發現,卻從未被正確描述,」Norman說。「現在它終於已被詳細描述,並提供了許多關於早期恐龍的生物學及其潛在關係的新的和意想不到的見解。這項工作沒有更早地完成似乎很遺憾,但正如他們所說,遲到總比沒有好。」

  科學家在《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雜誌發表的四篇論文中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了描述。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中國恐龍之鄉,在山東萊陽,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在這裡發掘
    1923年,我國第一代地質學家譚錫疇在山東萊陽將軍頂西南的紅色地層中採集到恐龍骨骼化石;1929年,瑞典古生物學家維曼對譚錫疇採集的標本進行研究,並命名為中國譚氏龍。上世紀50年代,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在萊陽金崗口村挖掘出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骨架化石「棘鼻青島龍」,「中國古脊椎動物學之父」楊鍾健對其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及報導。
  • 世界最古老食肉恐龍骨架出土:活在2.3億年前,有鋒利牙齒爪子
    近日,巴西南部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食肉恐龍骨架。這種被稱為「Gnathovorax cabre」的掠食者生活在2.3億年前,當時南美洲還屬於超級大陸盤古大陸的一部分。美國廣播公司11月11日報導,這具骨架幾乎完好無損,包括鋒利的牙齒和爪子,足以讓它成為兇殘的殺手。專家們甚至能夠重建恐龍的大腦的形狀,以表明它有良好的視力和協調能力。巴西聖瑪麗亞聯邦大學的生物學家羅德裡戈·穆勒說,這將使它成為食物鏈頂端的「頂端捕食者」。
  • 300 萬美金換一具恐龍骨架,「化石界蒙娜麗莎」帶你回6700 萬年的...
    澳大利亞墨爾本博物館古生物學高級館長埃裡希 · 菲茨傑拉德告訴《衛報》,「但現在全世界也只有大概四五具還算完整的三角龍骨架。」因此,儘管非常知名,古生物學家對三角龍仍知之甚少。現存的一些三角龍展品,許多是由多隻不同的三角龍混合拼接而成,有些博物館則不得不悄悄用其他恐龍的骨架充數。可以說,擁有一具這樣完整的三角龍,是所有自然博物館的夢想。
  • 廣東東莞將展出18具完整恐龍化石架標本(圖)
    廣東東莞將展出18具完整恐龍化石架標本(圖) 記者葛宇飛、盧政攝  東莞科學館展出18具完整恐龍化石骨架標本 免費向市民開放  3月18日~5月12日,現實版「侏羅紀公園」即將襲莞,其中有亞洲最大的合川馬門溪龍恐龍化石,也有最小的楊氏鸚鵡嘴龍化石,還有恐龍王者霸王龍化石。屆時,你可以帶著孩子前往東莞科學館,一起「穿越」到兩億年前,觀看古老的化石,了解生物進化過程,探秘侏羅紀時代神秘的恐龍世界。
  • 恐龍是如何被發現的?
    但當科學家開始在北美尋找時,他們發現了更多完整的骨骼,這讓古生物學家徹底重新思考恐龍。 恐龍模型 1858年,有農民在美國新澤西發現了一種動物骨頭(現稱鴨嘴龍)。
  • 科學家發現可精確估重的最大恐龍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可精確估重的最大恐龍 圖片來源:卡耐基自然歷史博物館   日前在《科學報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一種新發現的特大重量的恐龍可能是曾經在這顆星球上行走的最大動物。   2005年至2009年,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南部地區挖掘出一些保存完好的恐龍骨架化石,並將其命名為Dreadnoughtus schrani。
  • 我國第一塊恐龍化石出土地:黑龍江邊嘉蔭國家恐龍地質公園
    如今這裡已建成以恐龍為主題,以恐龍化石為基礎,結合恐龍科普知識,發掘現場和聲光電控制的原始場景為一體的恐龍主題公園,並升級到國家級恐龍地質公園。1902年由原住民提供線索,俄國人在這裡發現了恐龍遺骸,並進行了發掘。用挖出來的恐龍遺骨化石,組裝成一具完整的恐龍骨架——黑龍江滿州龍骨架。
  • 遼寧現立體保存最完整大型恐龍化石 活在1.26億年前
    原標題:遼寧發現立體保存完整程度遠超30%的恐龍化石   「目前露出4節頸椎骨,背椎尾椎等有待進一步挖掘。從露出的化石推斷,這是遼寧省迄今發現的立體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恐龍化石。」5日下午,在遼寧省北票市大板鎮孤家村啞巴溝組的恐龍化石挖掘現場,瀋陽師範大學遼寧古生物博物館教授周長付指著化石對記者說。
  • 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發現之後,長時間被忽視的甲冑恐龍終於得到了
    1858年,在英格蘭西多塞特發現了早期甲冑恐龍Scelidosaurus的骨骼,它們構成了迄今為止鑑定的第一個完整的恐龍骨架。但是,除了1861年和1863年英國先驅古生物學家理察·歐文對其解剖結構的不完整的粗略描述之外,Scelidosaurus長期被忽視,儘管它的發現具有裡程碑式的性質。
  • 6700萬年前的恐龍決鬥化石,霸王龍牙齒咬著三角龍身體,栩栩如生
    據《都市報》11月20日消息:科學家們展示了迄今為止第一具完整的霸王龍骨架,這隻霸王龍曾與一隻三角龍決戰至死。這兩具6700萬年前的骸骨都算得上保存最完整的化石,自2006年被發現後,至今都沒有多少人見過。
  • 浙江省發現恐龍新種 這隻恐龍食肉又食草[圖文]
    古生物學專家進行現場踏勘曾經出土過許多恐龍蛋化石、骨化石的浙江省天台縣,最近邀請有「龍王」美譽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古人類研究所著名恐龍專家董枝明教授、中國地質科學院資源所礦物巖石學家陳克樵教授首次對恐龍骨化石進行科學的搶救性挖掘
  • 內蒙古發現36種恐龍,它們如何被發現的?這幾大發現堪稱世界之最
    三、建設化工廠時,發現一副恐龍骨架1985年,在錫林郭勒盟的查幹諾爾的一處建設工地上,人們在建設一個大的化工廠時,發現了一副恐龍骨架,內蒙古博物館當即派人進行發掘採集。這條恐龍全身骨骼的70%均保存良好。
  • 北海道發現日本最完整恐龍化石
    北海道發現日本最完整恐龍化石從化石的形態上看,其應該屬於一隻體長在7至8米之間的鴨嘴龍類恐龍。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直到2013年的7月,鵡川町立穂別博物館才與堀田良幸召開了正式的發布會,向媒體公布了自己的發現,發布會的標題為「鵡川町發現恐龍的骨骼化石、可能屬於植食性的鴨嘴龍科(町穂別恐竜化石発見 草食系)」。
  • 南極發現一具動物遺骸,體長6米且結構完整,科學家懷疑是恐龍!
    在南極洲的雪原上出現了一具動物屍骨,當他把這段視頻發布到網絡上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視頻中的動物屍骨長度在6米左右,很多人紛紛跟帖,這或許就是早已滅絕的恐龍。恐龍出現了?作為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已經消失在了歷史舞臺上,沒有人真正的見過恐龍,我們也只能通過化石去研究它們。而這位網友在利用谷歌地圖搜索的時候,無意間發現南極洲的雪地上出現了一具巨大的生物遺骸。
  • 美國發現第一個完整的霸王龍骨架,或與三角龍搏鬥,最後雙雙死亡
    而且其中的霸王龍化石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整的霸王龍化石。據悉,這具化石是在美國「地獄溪地層」(Hell Creek Formation)的巖石中發現,是一隻保存完好的年輕霸王龍和一具同樣完好的三角龍組成,其歷史可追溯至6700萬年前。從化石上看,仍然可以看到兩者的身體輪廓。
  • 新疆發現一種牙齒長「丟」的恐龍
    12月28日,記者致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了解到,他們此次研究的這批恐龍化石最早是2001年在新疆五彩灣地區發現的,當時他們認為一件編號為V15301的標本是一種肉食性恐龍,第二年他們又在同一地點找到兩具保存幾乎完整的亞成年骨架。2005年,他們在距2001年發現V15301以上6.5米的層位處,又意外找到了12件骨架。
  • 【煙臺故事】「中國恐龍之鄉」萊陽
    目前已被研究命名的恐龍和恐龍蛋化石分別有十餘種之多,昆蟲化石更是多達千餘種。    根據資料記載,早在1923年,著名地質學家譚錫疇就在萊陽的將軍頂一帶發現了比較完整的譚氏龍。1950年春天,著名古生物專家周明鎮博土和山東大學地礦系的學生又在將軍頂與金崗口附近意外地發掘到了恐龍骨骼與蛋化石,引起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學會楊鍾健教授的高度重視,後者帶領地質學者來此整整勘察了一年。
  • 恐龍家族發現新屬種——晉地甲龍
    圖片由山西地質博物館提供特別是2011年發現於大同市左雲縣白堊紀地層中的一具近乎完整的「左雲晉地甲龍」化石,是恐龍家族的一個新屬種。而之前山西地質博物館已經命名了3個新屬種的恐龍。今年6月1日前,經過精心修復的「左雲晉地甲龍」化石將在山西地質博物館向公眾展出。
  • 中國十大最著名的恐龍,一起過來了解下在中國地區的恐龍
    顧氏小盜龍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其身體上除了發育著絨羽狀羽毛外,在其前、後肢及尾後部還發育著非常長的扇形飛羽或尾羽。3、中華龍鳥中華龍鳥生存於距今年內1.4億年的早白堊世。1996年在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中發現它的化石。開始以為是一種原始鳥類,定名為「中華龍鳥」,後經科學家證實為一種小型食肉恐龍。
  • 科學家在中國東北部發現兩具完好的新恐龍物種化石,距今約1.25億年
    據海外媒體於9月22日報導,科學家們在中國東北部發現了兩具保存完好的恐龍化石,並且證實它們屬於第一次發現的新的恐龍物種,存活於距今約1.25億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