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如何被發現的?

2020-12-19 騰訊網

恐龍是什麼樣子?龐大的身軀,鋒利的牙齒......

無論是在博物館中還是書本上,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各種恐龍形態,實際上都是科學家們的成果。他們藉助龐大的化石資料將這些古老的生物重現在人們眼前。

數百年以來,人們對恐龍的印象一直在不斷變化。那麼,對恐龍真貌的探索都經歷了什麼?恐龍是如何成為今天的模樣的?

01

1677年,在「 dinosaur」這個詞被創造出來的160多年前,英國化學家羅伯特·普勞德(Robert Plot)出版了他的著作《牛津郡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Oxfordshire)。

《牛津郡自然史》

此書收錄了普勞德本人家鄉的各種巖石、礦物和化石圖。其中包括一幅在石灰石採石場發現的奇怪骨頭的圖畫。

奇怪的骨頭。普勞德分辨出這塊奇怪的骨頭是大腿骨末端,並且屬於一種極其巨大的動物,例如羅馬戰象。但後來事實證明,這是普洛特給出的世界上第一個恐龍化石的科學例證

羅馬戰象

實際上,這塊骨頭屬於「Megalosaurus」(斑龍)——一種在1824年被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威廉·巴克蘭(WIlliam Buckland)命名的恐龍。

威廉·巴克蘭圖

巴克蘭通過結合更多更好的化石資料,包括下頜和牙齒,判斷出這種動物是一種以前不為人所知的食肉爬行動物——像一條巨大的鱷魚。

巴克蘭斑龍的化石

從那時起,人們開始意識到,恐龍是一種真正特殊的東西:一種新的、兇猛的古代生命形式,曾經存在過,但現在已經滅絕了。

巴克蘭眼中的斑龍

然而,在19世紀早期,科學家們仍然把恐龍描繪成和他們所知道的現代爬行動物很相似的樣子,如英國醫生吉迪恩·曼特爾認為恐龍基本上就是巨型蜥蜴。

根據在蘇塞克斯發現的一些牙齒化石,曼特爾按照現代蜥蜴的骨骼圖繪製了這種生物的骨架草圖(儘管這種生物可能有30米長)。

吉迪恩·曼特爾

1825年,他正式將這種動物命名為「Iguanodon」(現譯為禽龍),或「iguana tooth」(鬣蜥牙齒)。

吉迪恩·曼特爾草圖

幾年後,藝術家約翰·馬丁(作品《龐貝古城的毀滅》)在拜訪曼特爾之後,用他對禽龍的視覺在畫布上創造了第一個恐龍戰鬥的場景。

約翰·馬丁的禽龍戰鬥

這幅畫在當時總結了專家們對古代爬行動物的看法:巨大而兇猛的蜥蜴,會發出嘶嘶聲並相互撕咬。

曼特爾禽龍牙齒化石

然而,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一切即將發生改變!

02

英國解剖學家理察·歐文(Richard Owen)提出,斑龍、禽龍和另一種新發現的動物——林龍(Hylaeosaurus)都有特殊的骨骼特徵,這使它們有別於其他爬行動物。

理察·歐文

1842年,他為這種已滅絕的生物取了一個新名字:「dinosaur(恐龍)」,源自希臘語,意為可怕的蜥蜴。

林龍化石(Hylaeosaurus)

但歐文認為,恐龍不僅僅是巨型蜥蜴。它們體型更像犀牛,腿藏在身體下面,身上分布鱗片並擁有一條拖在身後的尾巴。

歐文的林龍

在1854年的英格蘭大展覽上,歐文和藝術家班傑明·沃特豪斯·霍金斯一起創作了恐龍和其他古代生物正常大小的巨大模型。它們的模樣便成為了人們對恐龍的新印象。

班傑明·沃特豪斯·霍金斯

大多數最早恐龍化石都是在歐洲發現的,且極度支離破碎。但當科學家開始在北美尋找時,他們發現了更多完整的骨骼,這讓古生物學家徹底重新思考恐龍。

恐龍模型

1858年,有農民在美國新澤西發現了一種動物骨頭(現稱鴨嘴龍)。骨架並不完整,但有足夠多的前肢、腿和尾巴部分,可以證明這種恐龍的前肢比後肢短。

鴨嘴龍化石

班傑明·沃特豪斯·霍金斯再次應邀為公眾重建恐龍骨架,而這個新骨架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用兩條腿站立的!

班傑明重建恐龍骨架

在新澤西還發現了一種食肉恐龍,被命名為Dryptosaurus(傷龍)。它的發現者美國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柯普畫出了這隻恐龍的姿態,如袋鼠般蜷曲著,與之前的恐龍完全不同。

愛德華·德林克·柯普

隨著大量化石的出現,恐龍的新形象開始形成。儘管它們仍被歸類為爬行動物,但到19世紀末,它們的行為更像哺乳動物或鳥類,而不像蜥蜴。

愛德華的傷龍

03

然後,在20世紀初,關於恐龍的科學觀點再次發生了轉變!此時的恐龍被認為是巨大的、怪異的可怕生物!

人們開始疑惑如果恐龍真的偉大,為什麼還會滅絕?因此恐龍在當時的名聲並不好,被視為進化的失敗。在古藝術中,恐龍被描繪成緩慢、笨拙的野獸。

然而,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古生物學家約翰·奧斯特羅姆( John Ostrom)在1969年發現的恐爪龍( Deinonychus)讓專家們開始質疑他們對恐龍的了解。

約翰·奧斯特羅姆

這隻小型食肉動物長著一條能起到平衡作用的尾巴,兩隻腳上各有一隻鐮刀形致命爪子。它顯然不是一種行動遲緩的爬行動物,而是靈活有力,甚至像鳥一樣的生物。

恐爪龍化石

這一發現引發了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恐龍爭議復興。各界人士都開始了對恐龍新形象的探索想像。

格雷格·保羅作品

如插畫家格雷格·保羅(Greg Paul)、伊利·基什(Ely Kish)等人的作品中,恐龍的尾巴被抬離地面,並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奔跑、跳躍、抓和撕咬。

伊利·基什作品

如今,古生物學家發現的恐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事實上,平均每兩周就有一個新物種被命名!

恐龍化石

除了化石骨骼,研究人員現在還在研究皮膚、羽毛和其他軟組織,這使人們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恐龍的運動方式和生活習性。

極地恐龍羽毛化石

而現代的藝術家們也已經開始使用數碼技術,將這些新發現的信息綜合起來,製作出活靈活現的作品供人們欣賞。

侏羅紀公園

人類對恐龍的認識始終在演變著,然而,只要恐龍還是滅絕的生物,總有那麼一部分真相人類只能靠自己的想像來拼湊!

文章來源於網絡。本文僅做學習交流使用不做商業用途,如不慎侵權請聯繫礦小雲。感謝理解~~

相關焦點

  • 內蒙古發現36種恐龍,它們如何被發現的?這幾大發現堪稱世界之最
    目前全世界發現的恐龍已超過1000多種,中國已經發現的恐龍有200多種,內蒙古發現的恐龍已達36種之多,12個盟市有9個盟市發現過恐龍化石。據統計,內蒙古發現的恐龍有巨嘴龍、內蒙古龍、巴克龍、古似鳥龍、阿拉善龍、二連龍、耀龍、巨盜龍、計氏龍、戈壁龍、臨河盜龍、足羽龍、繪龍、竊蛋龍、原巴克龍、鸚鵡嘴龍、中國鳥腳龍、中國似鳥龍、蘇尼特龍、鴨嘴龍、古似鳥龍、巨盜龍、臨河盜龍、內蒙古龍等等。它們是如何被發現的?
  • 新品種恐龍正在大量被發現 這可能改變此前對恐龍的認識
    似乎每個人在孩童時代都對恐龍充滿了好奇。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傾聽科學老師講解恐龍如何生存和死亡的情況,我們觀看關於爬行動物統治地球的紀錄片,不少人在成年後會認為了解了不少恐龍的知識。一項關於新品種恐龍發現頻率的新研究表明,我們可能認為這一切都是錯誤的,並且我們對人類接管地球之前數億年的了解可能在未來一兩年內發生巨大變化。我們所了解的恐龍歷史就是我們能夠從它們留下的殘骸中拼湊出來的。處理這些稀少的證據對古生物學家來說一直是一個挑戰,但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發現新恐龍的頻率急劇增加。
  • 我們可能發現恐龍DNA了,距離復活恐龍還有多遠?
    今年年初的時候,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後Alida Bailleul和她的同事們宣布,在對來自美國蒙大拿州晚白堊世的一塊斯氏亞冠龍幼體軟骨化石進行研究的時候,他們發現了原始蛋白質和軟骨細胞。更驚人的是,他們甚至發現了DNA的痕跡!亞冠龍,是鴨嘴龍科下的一種恐龍,生活在7200萬年 ~ 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成年亞冠龍體長9米左右,重達4噸。
  • 學了少年得到的恐龍課,四川5歲萌娃發現恐龍腳印
    今年國慶期間,楊哲睿和父母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的外公家度假時,在山石上發現了恐龍的腳印,並在媽媽幫助下把照片發給了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隨後,經邢立達等專家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為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一發現刷新了一項紀錄,令楊哲睿成為國內年齡最小的恐龍足跡發現者。
  • 恐龍曾出沒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
    封面新聞記者 姚箬君1月12日,封面新聞記者獲悉,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此次發現恐龍足跡點面積約1600平方米,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該化石產地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中國首次發現,也是中國發現的最大的此類足跡。首枚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文物局牽頭成立考察隊 考察第二天發現恐龍足跡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主管單位福建省文物局牽頭,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成立了在福建尋找恐龍的考察項目。
  • 5歲男童發現恐龍足跡,竟緣於學了少年得到的恐龍課
    十一期間,四川一5歲萌娃度假時,發現一億多年前恐龍腳印,打破記錄,成為國內最小恐龍足跡發現者。  據了解,這位5歲的楊哲睿小朋友對自然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更是個十足的恐龍迷。楊哲睿在少年得到App上學習了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開設的恐龍課,了解到不少的恐龍知識。
  • 肉食恐龍遊泳是「狗刨」:古生物學家發現中國首例恐龍遊泳足跡化石
    古生物學家在四川發現了中國首例確鑿的肉食龍遊泳足跡,為恐龍會遊泳提供了證據。上面是根據足跡化石重構的肉食恐龍遊泳圖。(爪子啊爪子!啊,想像那個聲音……)圖片:Nathan E.但是邢立達很快就有了發現:「在對這一區域的考察中,我突然發現一道極其奇怪的足跡,每個足跡都由三道長長的、平行的爪痕組成,沿著巖壁一路往上。這是典型的肉食恐龍遊泳跡。」供圖:邢立達中外古生物學者昨天宣布,在四川省西南部大涼山腹心地帶的昭覺縣,發現了中國首例確鑿的肉食龍遊泳足跡,這類足跡目前在全球僅發現數例,亞洲尚無記錄。
  • 剛果發現最後活一隻活著的恐龍,目擊恐龍事件?
    據科學研究發現,恐龍在6500萬年前已經滅絕了。而人類第一次發現恐龍化石是在1822年,而創立「恐龍』』的這一名詞的是英國古生物學家理察·歐文 。    全球各地陸續發現了恐龍化石。加拿大和北美發現了霸王龍;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發現了棘龍;我國是發現最多恐龍化石的國家,不僅發現了馬門溪龍,還發現了特暴龍。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專家:相信還將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
    東南網1月12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恐龍的十大未解之謎:如何交配等
    恐龍如何交配:所有的恐龍都是從恐龍蛋中孵化的,但是恐龍如何交配產生下一代我們並不清楚。恐龍的交配證據無法成為化石,而且古生物家尚未發現任何恐龍擁抱產生的化石痕跡。甚至恐龍的基本性解剖學還存在未解之謎。  第一隻恐龍:對於古生物學家來說,任何血統最早的物種都是很吃香的生物。
  • 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成為國內最小年紀恐龍發現者
    2020-10-11 12:44 來源: 澎湃新聞 浦東發布 近日,四川一位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成國內最小年紀恐龍發現者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當場斷定並說出類別國慶期間四川小朋友睿睿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無意中聽外公說起
  • 聖經上提到了恐龍?挪亞方舟上有恐龍?恐龍是如何滅絕的?
    恐龍往往是熱門書籍與電影、各種玩具的題材,各類媒體也常報導恐龍的科學研究進展與新發現。 恐龍已是現代大眾文化的一部分,無論兒童或者成年人均對恐龍有很高的興致。恐龍是最引人好奇的動物之一。孩子們對他們特別著迷。 全世界的基督徒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那麼,聖經上有沒有提到恐龍,恐龍有沒有登上挪亞方舟呢?
  • 福建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這個地方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大多數人對恐龍形象的認知都是來自於一些影視作品,這些恐龍的形象都是根據考古學家對於恐龍化石的了解,通過3d圖像對其進行的還原。那麼考古學家是如何通過這些破敗的化石還原恐龍形象的呢?
  • 恐龍曾在你家鄉?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無恐龍省區還剩7個
    1600平方米恐龍足跡點「上杭恐龍足跡群的發現,是福建恐龍化石發現的一個良好開端,我相信,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在福建)可能被發現,不僅恐龍足跡,還有恐龍骨骼,甚至恐龍蛋化石。」12日上午,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表示。
  • 大山鋪最新發現的恐龍化石「出山」了
    民間有句俗語:「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12月21日,自貢又發現一處恐龍化石點,這也是本地發現的第161個恐龍化石點。23日傍晚,這塊恐龍化石被成功挖掘,安全運回自貢恐龍博物館。12月21日下午,從事地質古生物研究多年的市民李飛在大安區大山鋪鎮王阿山散步,經過一處因施工被鑿開的巖壁時,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似乎是恐龍化石。隨後,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在現場確認這是一塊蜥腳類恐龍化石,長約1.1米,距今約1億6千萬年。
  • 福建省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及人類為什麼研究恐龍呢?
    在1月12日召開的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上通報,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 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震驚專家:恐龍迷娃的世界,由恐龍繪本開啟
    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的新聞刷爆朋友圈,各位家長見識到了興趣對孩子的影響。這位小男孩從小就喜歡恐龍,在國慶期間隨父母回到通江老家,在背後的山石上發現了恐龍足跡,並準確說出了恐龍類別。北京專家判斷,這確實是距今1.3億年前的恐龍足跡。更讓專家及家長們驚喜的是:最先發現者竟然是一位5歲的小男孩。原來小男孩從小就對恐龍特別著迷,看了特別多的恐龍資料。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福建省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1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披露,該市上杭縣臨城鎮2020年11月7日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重慶雲陽恐龍動物群又發現一恐龍新種
    新華網 發(受訪者供圖)  新華網重慶4月17日電(韓夢霖)4月16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繼磨刀溪三峽龍和普安雲陽龍兩個新屬種之後,重慶雲陽恐龍動物群又發現一個恐龍新種,名叫普賢峨眉龍,相關論文已在SCI期刊《Historical Biology》上發表。  普賢峨眉龍為一種成年的大型植食性恐龍,成年體長約為16米。